28分油头怎么留:试述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03:59

试述鸦片战争爆发的经济原因

                       ------以福建茶叶在中英贸易中的重要性为例

【内容提要】

18 世纪30 年代至19 世纪中叶,闽茶在对英贸易中始终扮演着重要得角色,独占华茶出口的第一把交椅,不仅是我国对英贸易最重要的商品之一,也且是对英贸易顺差最大“功臣”,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中英传统贸易结构发生变化,英国不仅向中国输入其殖民地产品,而且有本国产的棉纺织产品如呢绒、布匹等,但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为了扭转所谓的“畸形贸易”,非法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中国政府采取严厉查禁鸦片政策以及断绝同英国的贸易关系,英国随即诉诸武力,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一、福建茶叶在中英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闽北茶叶占中国外销茶价值的40% - 60% ,每年约40% 以上流入中国的洋银用来购买闽北茶叶。18 世纪30 年代至19 世纪中叶,闽茶出口独占华茶出口的第一把交椅。究其原因,(1)优越的自然条件。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北纬23度30分28度20分东经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依山傍水,多山、气候温暖湿润、便利的交通条件,极适宜茶叶生产与出口。(2)历史上就是著名的贡茶区和产茶区。福建在宋元时期就是著名的贡茶区,皇室消费的茶叶多来自建安(今建瓯)的御茶区。明万历时,何乔远谈到安溪茶:“茶名于清水,又名于圣泉”。除了闽南之外,闽北一向是福建的茶叶生产中心,武夷山区在废除贡茶制以后,民营茶叶开始发展,“然山中土气宜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海内矣”。明中叶以后,武夷茶、延平半岩茶、清源茶等在国内市场上非常有名。王应山《闽大记》说:“茶出武夷,其品最佳……”。到了晚明,茶业已是福建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3)制茶技术的变革。明代以前,中国的制茶业以绿茶为主,但绿茶有苦涩味,对不懂中国文化的欧人来说,很难明白中国人为何要“自讨苦吃”。在18 世纪初期, 武夷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相继出现。小种红茶的制法是以日晒代替杀青, 在揉捻后堆放片刻, 使其发红明显, 而后炒和烘, 使其色香、味异于绿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后的茶叶,已经除去苦味,而其香味更加浓烈。这两种红茶先为英人接受,成为英国人最为流行的饮料。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上至女王,下至平民,每天早上都要饮一杯牛奶红茶。到18世纪后期,茶叶已经成为英国工人阶级新的饮食习惯中的主要食品之一;相关研究表明,茶叶在促进英国的“勤勉革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功至伟,突出表现在改善了英国人的膳食结构。麦克法兰指出,“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它的重要性犹如非人力机械时代的蒸汽机”。他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茶叶,大英帝国和英国工业化就不会出现。如果没有茶叶常规供应,英国企业将会倒闭”。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因此,英国的扩张与茶叶贸易有极大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茶叶贸易促进了英帝国的扩张。(4)茶税制度改革。即免收茶税, 不设茶引制度。清代“福建向不颁茶引(指茶商纳税后由官厅发给的运销执照), 并无征收茶课” ,只在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 年) 因军需议加茶课税银35912 两, 当时全国茶税银32 642两。福建茶课税到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 年) 豁免。惟贩运崇安武夷茶时, 需在关口“照则例纳税,多寡不一, 汇入商税项下奏销。”清代在主要茶区实行茶引制度, 茶商需纳钱请引, 而后按引购茶, 不许超过所得茶引规定的购茶量。若要增购茶叶, 需再申请茶引, 不但需多纳钱, 还得受官员勒索。主要产茶省份中, 只有福建不颁茶引制度, 各地茶商可云集福建自由购茶, 促进了闽茶外销。(5)闽商强大的贸易网络。宋元以降, 闽南商人在远东贸易中长期居优势地位。西人东来后, 首先遭遇的也是闽南海商。清初至清中期, 活跃于茶区的商人多是素有“中国海上马车夫”之称的漳泉商人。闽南人经营闽北茶叶由来已久。清前期海禁开放以后, 闽茶从厦门出口, 经营者自然多是闽南商人。1757 年, 清朝闽海关关闭, 实行广州一口对外贸易。闽茶出口改为由陆路内河运到广州。贩运茶叶者仍多是闽商。“闽皖商人贩运武夷、松罗茶叶,赴粤省销售, 向由内河行走。”不仅贩运闽茶至粤省多是闽商, 而且与洋商进行茶叶交易者也不乏闽人。广东十三行经手所有内地茶叶外销, 很多福建商人由闽来粤, 直接经营茶叶等中国商品的外销。乾嘉年间广东十三行著名行商中, 潘同文(同文行)、任怡和(怡和行)、叶义成(义成行)、潘丽泉(丽泉行)、谢东裕(东裕行)、黎资元(资元行) 各行俱闽籍。刘东生为徽籍, 卢广利、梁天宝、易服泰、关福隆、黎届成为粤籍, 闽籍行商全属漳泉商人。闽籍商人, 特别是漳泉商人长期形成的内陆与海上贸易网络, 是推动闽茶海外贸易从而促进闽茶生产的主要动力之一。

二、茶叶贸易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的主要利润及经济来源。

18 世纪20 年代,饮茶习惯逐渐风行于欧洲, 欧人到中国买茶日增, 福建武夷红茶问世后, 颇合欧人尤其英人口味。1716年之前,瓷器、漆器、丝绸、药材杂货等是输往欧洲的重要商品,茶叶并不是。1704年英船“根特”号(Kent)在广州购买470 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 %, 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Dartmonth)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直到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1117世纪中叶以后直到18世纪末,银元一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的主要商品。也如其他西方国家一样。英人的银元源自西班牙的美洲属地。银元通常被装箱输往中国。每箱一般装4000个银元,1637年英船首航广州,就携带62000西班牙银元。在18世纪初,中国贸易规模尚小,英人对华输出只相当于对印度输出的十二分之一。在1708-1712年间,英人每年对华出口商品值仅5 000镑,而出口白银则高达50 000镑。从18世纪中叶,白银占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输出货值的90%。茶叶贸易不但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存在生死攸关,而且对英国财政也至关重要。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获利都在一百万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12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为每年330万镑,提供了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13在东印度公司结束后的多年,英国政府每年从国内茶叶消费中获得的税收仍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三、英国对华贸易巨额逆差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因。

“茶叶是上帝,在它面前其他东西都可以牺牲”,14茶叶为西方贸易商带来了巨额利润。同时,也给中国带来大量贸易盈余。据不完全统计,从1700—1823一百多年时间,英国东印度公司共输5千3百多万两白银到中国。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导致西班牙银元大量持续流入中国,银元在中国,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越来越多地取代银块作为通货使用。广州的商务交易主要用西班牙银元结算。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对华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贸易逆差也日趋严重。1765—1766年度,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是对华出口商品值的302%。在1775—1776年间,这一比值是256%。英国国会通过替代税法后的1785—1786年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值(主要是茶叶)比对华出口的商品多328%。15尽管其间英人不断输入白银,但仍不足以弥补迅速扩大的中国商品进口造成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呢绒、布匹等,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主要原因,(1)清朝政府历来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国策”,从来没有打算开展什么对外贸易。如乾隆皇帝致英皇乔治三世的(由马嘎尔尼勋爵转交。1793年八月底,马嘎尔尼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提出开埠、占地、减税、驻使等项要求。除得到一些赏赐外,全部要求被拒绝。)敕谕中说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2)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上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发达的手工业和国内市场使中国在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后来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赫德(Robert Hart )在其《中国见闻录》(The sefrom the Land of Sinim)中仍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然而,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当时的中国对白银的需求,主要基于货币促进商品的流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作为主要通货的铜钱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交易,世界上尚无第二个国家象中国这样如此迫切地需要白银。而英人对茶叶的需求仅能用白银支付。为了平衡茶叶贸易造成的巨额逆差,也为了扭转所谓的“畸形贸易”,英国纵容支持非法商人向中国走私倾销鸦片。东印度公司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无论其合乎道德与否,也要从事高利润的鸦片贸易。对英国人来说,鸦片贸易是一个魔方,只要他们能自如地转动这个魔方,就能控制整个东方贸易,进而控制东方。英国人发现向中国兜售鸦片既能解决从中国购买茶叶、又能向印度倾销商品并从印度得到原料的秘诀后,他们就对这项贸易青睐有加并倾全力促之了。为了向中国出口鸦片,英人开始在麻洼(Malwa),比哈尔(Behar)和比纳莱斯(Benares )印度鸦片主要产地,建立起一套鸦片强迫种植制度。从农民手中低价收购鸦片,以三倍于其最初的价格,在中国销售。在18世纪最后十年中,每年从印度销往中国的鸦片约为2000箱。161800年以后,每年输入中国约4000箱。1822年以后,英人加速对华鸦片输出,当年输华鸦片7773箱。1832年达21605箱,到1838 年更高达到40000多箱。日本陈舜臣在《鸦片战争实录》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想利用鸦片这种新商品的开发,把常年入超的不平衡的对清贸易正常化。这个企图取得了成功。”

四、经济危机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外因。

美洲白银产量从1790年以后,开始下降。根据英国外交部1833年的估计,世界银的总产量,19世纪初的三个十年,分别比18世纪最后一个十年减少了6.6%、49.5%、56.6%;171811年,西属美洲爆发独立革命战争。这场持续15年的革命战争摧毁了很多银矿,美洲的白银产量大为减少;英国人在印度的殖民扩张活动的费用也增加了白银的消耗。由此导致英国货币发行量的降低和物价的下跌,使囤积物品以备投机发财的商人纷纷破产,出口贸易连年低落。这场因世界银产量减产牵动的全球性经济萧条也影响着中英贸易,再加上它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没有市场,印度的棉花在广州市场上又滞销,严重削弱了英国购买中国茶叶的能力。转嫁危机是资产阶级惯用手法,为逆转白银流入中国的格局,英国处心积虑也要把鸦片推销到中国,摆脱经济危机给它带来的损害。

五、鸦片大量输入对中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影响。

鸦片非法输入中国导致严重的后果。首先导致政治腐败。利用包庇走私贪污中饱的人,上至朝廷,下至吏胥、兵弁,构成一个庞大的鸦片利益群体。据当时美国商人亨特叙述,“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贿赂网(竟然表现得和外国人一点干系都没有)!生意做得轻松流畅!偶尔出现阻力(如新官上任等),那也不过是贿赂多少钱的问题。只要钱一送到,类似的问题也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圆满解决,送完钱以后,中间人就可以红光满面地从官府里出来,我们也就可以安心地做生意了。”英国商人在致帕麦斯顿(LordPalmerston)的信件中说:“在中国方面,高级官吏与政府人员,对于鸦片自私公开的默许,过去和现在的巡抚,都从中取利,听说北京的军机处,也秘密地允许。”18其次是对人民身心、财产和社会安全的损害。19世纪初以后的30年间,吸食鸦片恶习从沿海迅速扩展到内地,从城镇到乡村,从士农工商到达官贵人,无处不在。根据历年中国官方关于各地鸦片流毒情况的报告,英、美等国鸦片贩子通过分赃利润、重贿收买等无耻手段,勾连中国烟贩、腐败官吏兵丁,建成了一个几遍全中国的贩烟毒网,最远的已到东北吉林。 “一经嗜烟,刻不可离,中人之家往往破产。”19由此激发的罪案更不可胜数。有吸毒必有贩毒,贩毒人数也急剧增加。以贩毒为生的鸦片贩卖集团,人数在百万以上,仅“闽越之民,自富商大贾,以及网鱼拾蚌、椎埋剽劫之徒,逐其利者不下数十万人。”20再次,导致白银外流,这又引起银贵钱贱。19世纪初银一两约合铜钱1000文,到鸦片战争前夕,银两竟达钱1600文,银价在30年间上涨了50%左右。各省各地都出现了‘银价愈昂,钱价愈贱’的现象。时任湖广总督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原片》。林则徐在这奏片中首先驳斥了当时所谓银价之昂由于商人钱票造成的谬论,明确地提出了“钱票无甚关碍”的论点。他根据在苏州、汉口等地调查的结果,指出:“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农工、手工业者和商人平时所得为铜钱,交付各种赋税则需折成白银,负担大为加重,各省拖欠赋税日多,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第四,破坏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吸食鸦片使社会购买力降低,白银外流引起金融混乱,“以致天朝帝国的银源有枯竭的危险。”21第五,造成社会各阶层日常生活水平的普遍下降。白银大量外流,铜钱严重贬值,同样一件东西,现在购买就要比以前多付许多,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

六、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鸦片给英国带来血腥的暴利,却给中国留下无穷的祸害。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标志着反鸦片斗争的禁烟运动已发展到顶点并取得了伟大胜利。“禁烟运动”对英国侵略者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当林则徐命令缴烟的消息到达伦敦时,“天色昏暗愁惨”,米价、银价增涨。22销烟不仅使价值63266英镑(2376254斤)的鸦片化为灰烬,23而且还断绝了准备好运华销售鸦片的图利良机。英国本来利用棉织品、鸦片和茶丝构成掠夺中国和印度财富的那条锁链,也由于“禁烟运动”而被粉碎。24不仅如此,道光帝还下令断绝同英国的贸易关系,对于鸦片贩子和代表英国纺织工业资本家集团和商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既然鸦片贸易提供了英属印度政府七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既然鸦片能代替白银,维持每年给英国政府提供了300—400万英磅财政收入的茶叶贸易,既然鸦片是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基石,英国总理帕麦斯顿爵士对中国政府禁烟的反应是毫不迟疑地诉诸武力。鸦片战争绝非象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有“头号中国通”美誉的费正清所说的“是一场根源于中西方间不同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国际秩序观念的文化冲突”,25而是英国追求经济利益而强加给中国的战争。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同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等,其中福州、厦门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中的两个,我们时常隐隐约约看到闽茶在背后的影子。鸦片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看似偶然其实也必然,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从此,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又想到当今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国力日趋强盛,国内生产总值已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提升经济,大打贸易战、汇率战,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力图达到转嫁危机削弱中国经济增长的目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摆到中国人的面前,我相信凭借现在中国强大的国力(拥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注释:

1《安溪县志》卷四,风土,第110页

2董天工:《武夷山志》卷二十一,艺文志,第699页

3王应山:《闽大记》卷十一,食贷考,第2页

4萨罗克:《18 世纪英国人的生活》,纽约1955 年版, 第217页

56《光绪大清令典事例》卷二四二《户部杂赋》“茶课”

7嘉庆二十二年上谕, 《光绪大清令典事例》卷六三

8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第3 章“行名及行商事迹考”,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年版

9H.B.Morse,"The Chronicles of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rading to China 1635-1834",vol,1. 第144页Oxford, 1926

10Morse,"Chronicles",vol.1. 第148页

11其中“苏珊那”号(Susanna)所载货值54000两白银, 茶叶1565担,价值45000两,见:Morse,vol,1, 第157页,K.N.Chaudhuri,"The Trading World of Asin and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第538页,Cambridge,1978

12A.J.Sargent,"Anglo-China Commerce and Diplomacy,第51页,Oxford,1907;Prichard,"Grucial Years",第163页

13Greenberg,"British Trade",第3页

14Earl H.Pritchard,"The Crucial Years of Early Anglo-C hinese Relations,1750-1800",第163页, Washigton 1963

15Prichard,"Crucial Years",第143页

16Morse,"International Relation",vol 1. 第238页

17杨国桢《林则徐大传》,第195页

18杨国桢《林则徐大传》,第199页,引《鸦片战争》,第2册,第643页,“英国蓝皮书”

19Morse,"Chronicles",vol,3,第54-56页

20杨国桢《林则徐大传》,第198页引徐继畲:《退密斋文集》卷2,《禁鸦片论》

21杨国桢《林则徐大传》,第200页,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9卷,第110页,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2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第334页,引《鸦片战争》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424页

23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第334页,引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卷一,第275页

24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第334页,引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卷一,第275页

25 John king Fairbank,"Trade and Diplomacy",vol,1.第74页

注释4—9引 厦大庄国土教授《鸦片战争前福建外销茶叶生产和营销及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9—16、19、25引 厦大庄国土教授《茶叶、白银和鸦片:1750—1840年中西贸易结构》

参考书籍:

龚永新《中国茶文化》

徐晓望《福建通史》第四卷明 清

杨国桢《林则徐大传》

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新编》

林庆元《福建近代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