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头男士适合什么发型:早已变味的“菜篮子” 加价和抽成吓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9:17

汉语里,菜篮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装菜的篮子,二是指农副食品问题。

昨天的菜篮子问题,主要是菜太少的问题,那时候,生产队根据县委大院下达的计划种田,什么土壤适宜种什么,什么土壤不能老种什么,大年少种什么,小年多种什么,什么早点种,什么晚点收,期间还可以套种什么,制订计划干部们本领再大,也不可能搞清楚每块土地上的运作情况,记过工分的人都知道,这种搞法不短缺才怪。

于是,后来就有了菜篮子工程,这可是个很系统活儿,第一,构建市场,马路都可以开设集市卖菜;第二,允许流通,贩运批零都不算投机倒把,产销运转逐渐顺畅起来;第三,联产承包,农户能自主决定种些什么,农户会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分工协作;第四,形成了一批带有农技推广意义的种植养殖的基地。结果,菜篮子工程取得空前成功,短缺从此不在困扰菜篮子。

今天的菜篮子问题,主要是菜太贵的问题,篮子里并不缺菜,就是太贵,在篮子里装不下菜的时候,还会谷贱伤农,这算相对太贵;今天的菜篮子里装的菜与昨天的菜篮子里装的菜已经已经有很大变化,昨天是有机的,今天是用化肥、激素和杀虫剂等整出来的,看似都是菜,但物化在里面的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是绝对太贵。

解决今天的菜篮子问题是一个更系统活儿,菜太贵了,居民受不了,菜不贵了,农民受不了,今天的菜篮子工程已经变成了一种行政干预,菜价飙了,外行的市长就指导内行的农民扩大种植养殖,菜积压了,内行的农民在外行的市长帮助下到处倾销,今天的菜篮子问题貌似很难缠,但造成今天的菜篮子问题的原因却很简单,明眼人都看清楚了,网络上媒体上都分析过“最后一公里”了,这不是一个农技问题,不妨,还可以比较一下饮食习惯相似也同样人口密集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同样的流通环节,这里“最后一公里”的加价和抽成实在是太吓人了。

有首老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查了一下,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创作的。在六十年代,挑担茶叶上北京是有可能的,只要茶叶是自留地种的而不是拿生产队的就行;在八十年代,挑担茶叶上北京不仅有可能还会受到鼓励,农民可以在所有城市的自由市场上销售自己种的任何农副产品,警察还提供维护公共秩序一类的服务;到了本世纪以后,挑担茶叶上北京就不容易了,一路上那么多的收费站还有那么多的检查岗,层层加码,总算到了北京,这就进入“最后一公里”了,进场了租金厉害,不进场城管生猛。

当然,挑担茶叶只是例子,只是菜篮子问题的另外一种说法,今天的菜篮子已经不是昨天的菜篮子,今天的菜篮子问题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解决地点不在农村而在城里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一个决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