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挖煤:2011年海外看中国十大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04:11

2011年海外看中国十大观点

《 人民论坛 》(2012年第3期)

    1 .   渲染人口红利消失背离中国现实

    国内外思潮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无视,对“人口红利消失”及老龄化危机的渲染,背离了中国现实。老龄化影响中国远弱于西方,庞大人口规模对发展的制约作用还将长期延续。近年的民工荒不是什么“刘易斯拐点”,恰反映了劳动力大量剩余。世界上没有一个老龄化国家只用年轻劳力。40、50岁上岗是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最起码的条件。与西方老龄化特点不同,在中国国情下,老龄化与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并存,必将是较长期最基本特点。真正值得关注的中国相关问题,不是什么劳动力短缺,恰是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下到来的经济转型期,必将使近30年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时代面临转折。——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2011年6月17日

    2 .   中国拐点有风险但非致命危机

    国际间关心大陆经济问题的人士,提出了大陆经济转型能否平顺过渡软着陆的隐忧,进而称房地产泡沫、通胀等因素为转型过程里的“中国拐点”。房地产泡沫有其结构性因素。但较诸2010年似乎已稍有冷却的情况。至于通膨问题,多少与金融海啸后,政府提升国内需求的政策有关。在中国经济列车快速飞奔向前的过程中,有风险、有拐点,然而由于政府对资源掌控程度仍高,“中国拐点”的风险固然都存在,需审慎面对,但非致命危机。——美国《世界日报》社论,2011年8月31日

    3 .   “有计划的创造性”成就中国奇迹

    中国今天在经济方面效法的不是克里姆林宫,而是西方的企业集团。董事会是政府,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如强大的监事会般行使职权。决策由上层作出。但同经济界一样,董事会必须非常重视全体员工和股东的意见。当企业集团的下属部门业绩优良时,董事会不会对这些部门指手画脚,除非它们太过放肆。中国也以这种模式对待地方省份和重点工业部门。在这种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并非由中央“遥控”,而是为无数独立且有创造性的头脑所左右。——德国媒体驻华记者弗兰克·泽林,德国《商报》2011年2月2日文章

    4 .   中国必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

    日中关系面临的三大难关原本是“台湾问题”、“领土相关问题”和“历史问题”,最近又新增“中国进入海洋和增强海军力量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难关”的原因是,所有问题都牵涉到日中双方的国内问题。因此,日中关系反复上演“打地鼠”游戏。但是,不论个别问题多么事关重大,也不意味着就能以此“绑架”整个日中关系。那么,到底如何攻克这些难关?日本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日中关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利益。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一,将“开放性的国家利益”作为基本;第二,将日中关系当作大国关系处理,将其放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大框架中。这是“战略互惠关系”的主旨所在。中国必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中国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世界?到底希望世界朝何种方向发展?又想在世界上起到何种作用?中国现在应该开始回答这些问题了。——日本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日本《每日新闻》,2011年2月13日报道

    5 .   中国最终超越美国对我们也许是件好事

    美国时代将终结,但这也许是件好事。一,我们需要一种弱者心态,来产生一种共同的使命感,给美国一个团结在一起的目标。二,快速下滑也许强于缓慢衰落。假如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就是美国确实在衰落的一个不可否认的信号。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很可能会自欺欺人地认为,既然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么它就一定是个足够健康的经济体。三,失去第一的位置可能会迫使我们根据经济重点采取行动。对于确保国家经济的世界头号地位,美国政府没有丝毫紧迫感。也许美国经济排名的下滑会成为引起政客注意所必需的那种无法忽视的挫折。四、小和繁荣是可以共存的。我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大经济体才可能成为成功的经济体。这是谬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文《为中国赶超美国欢呼的四个理由》,2011年4月28日

    6 .   西方学者的中国研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受大陆性历史的限制,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它初出茅庐的舰队无法与统治海洋近70年的美国海军匹敌。任何所谓中国威胁都出于美国人的臆造,或者无非为其昂贵的新式武器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而已。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则是中国海军的崛起势不可挡。中国问题学者中的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将为美国的亚洲战略戴上一副有色眼镜,使美国领导人无法正确对待中国。在围绕中国海洋实力的大争议中,有关北京意在打造“珍珠链”或印度洋海军基地网的说法,是其中一部分。我们最诚恳的建议是保持头脑清醒,对北京是否觊觎珍珠链的问题,摒弃固执的、非黑即白的答案。中国将自己拿主意,并按照他们的理解维护本国利益。——詹姆斯·霍尔姆斯,日本《外交学者》2011年2月21日文章

    7 .   日本对待中日关系要勇于认错

    关于日中之间的历史,勇于承认“错就是错”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有人认为那是“自虐行为”和“错误认识”,但我不这样想。在承认错误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对方(中国)的信赖,然后才能没有心理障碍地进行交谈。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如果对历史视而不见将无法继续下去。——日本前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日本《钻石》周刊,2011年2月25日

    8 .   中国村民选举不能光靠运作良好的村民选举

    中国农村的选举程序在过去20年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此间举行了大量自由和公平的选举。但“权力行使”的变化没有跟上“权力获取”的变化。在许多地方,乡镇政府、党支部和社会力量(譬如宗族、宗教、黑恶势力等)妨碍了民主规则的进一步实施。这意味着关于民主的单纯程序性的定义是有问题的,而“高质量的民主”更多一开的远不止运作良好的村民选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欧博文,《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7期

    9 .   中国不必因小悦悦而过度道德焦虑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对中国人道德意识浅薄的大讨论。大部分人都把矛头指向了政府,也有一部分人把矛头指向了金钱至上、社会腐败和信仰迷失等。但是我认为这些指责有些错位,过去几十年,美国也发生过多起让人心酸的社会冷漠事件。中国政府应该当心不要对“小悦悦”事件反应过度。中国人并非不道德,他们的不作为只是人性的一部分,这种行为方式社会心理学家在世界其他地方也见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微博等新信息渠道或许将有助于改变这些冷漠行为,因为人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或不作为有可能会被记录下来并需要负责任。——埃里克·杰克森,《华尔街日报》,2011年11月3日

    10 .   中国的软实力来自于它的绝对规模

    所有人都知道,新兴国家拥有硬实力——一国用来获得它在全球想要的东西的军力与经济实力。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核武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但是新兴国家也在发展它们的软实力——这个措词是用来形容一国利用说服力和吸引力而不是通过胁迫来影响他人的能力。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的软实力完全来自于它的绝对规模上。中国在新兴世界软实力排名的提升主要得力于其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受瞩目度、得到发展的旅游业以及其大学的迅速扩张与排名的提升。中国在全世界建立了数千家文化中心,以传播中文。但中国的软实力仍存在严重局限。除了巨大的经济实力外,中国似乎没有什么可拿出手的。中国一心一意地强调经济增长(硬实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教授彼得·约翰松·朴胜虎 威廉·威尔逊,2011年12月1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