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事件 允许 电影:古代人的道德:厚今薄古者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25:04

古代人的道德:厚今薄古者戒

时间:2012-01-31 01:10来源:和而不同-新浪博客 作者:和而不同 点击: 130次一次,他向朋友借了两头牛耕地。耕完地他把牛送回去。朋友正吃饭,顾不上说话。他把牛赶进牛圈后,就回家了。夜里小偷把牛偷走了。牛主人明知是小偷所为,却要找迦默尼詹特要牛。“——读佛本生故事《迦默尼詹特本生》

故事情节:

当菩萨灌顶为王时,国王的老仆人迦默尼詹特想让年轻人侍奉王子,自己就回乡务农了。

一次,他向朋友借了两头牛耕地。耕完地他把牛送回去。朋友正吃饭,顾不上说话。他把牛赶进牛圈后,就回家了。夜里小偷把牛偷走了。牛主人明知是小偷所为,却要找迦默尼詹特要牛。“牛不是送到你家了吗?”“你交给我了吗?”“没有。”“那么,这是国王的传令,走吧!”

据说那时的人只要捡起一块石头或瓦片说:“这是国王的传令,走吧!”谁不听就会受到国王的惩处。迦默尼詹特只好与其去国王的公堂。途中,迦默尼詹特去一个朋友家吃点东西。朋友妻子在家,就爬上粮囤取粮做饭。不料摔了下来,身孕流产了。丈夫见此说:“你殴打我妻子,使她流产了。这是国王的传令,走吧!”两人带着迦默尼詹特走了。在村口,有马夫控制不了马,就喊“迦默尼詹特舅舅,捡个什么东西打这马一下,让它停下来。”迦默尼詹特扔了一块石头,却击断了马腿。马夫说:“你打断了我的马腿。这是国王的传令!”

迦默尼詹特想自己赔不起牛,担不起流产罪责,也没有买马的钱,就想自杀。他找个借口跳下悬崖。恰巧山阴处有父子两个手艺人。迦默尼詹特掉在父亲身上,那人顿时丧命。儿子叫道:“你杀死了我父亲,这是国王的传令。”

他们走到一个村口。村长见到迦默尼詹特,就让他带个口信给国王:“我一向漂亮,有钱,受人尊敬,身体健康,现在却时运倒转,还得了黄疸病。听说国王是个智者,请问这是什么缘故?”迦默尼詹特答应了。

另一村口,一个妓女请迦默尼詹特给智者国王带个口信:“过去,我赚钱很多。现在连嚼蒟[jǔ]趄酱叶子的钱也赚不到,谁也不上我这儿来。请你问问国王,这是什么缘故?”迦默尼詹特也答应了。

第三个村口,一个年轻女子说:“我既不愿意在夫家住,也不愿在娘家住。请你问问国王,这是什么缘故?”

一条蛇说:“我出来寻食时,肚子干瘪,但身子却堵在洞口。寻食归来,爬进洞时毫不费力。这是为什么?”

一只鹿问:“我不能吃别处的草,只能吃这棵树下的草。这是什么缘故,请你问问国王。”

一只鹧鸪说:“我只有呆在蚁垤[dié]山脚,鸣声才抑扬动听,在别处就不行。请你问问国王。”

一个树神说:“过去我备受尊敬,现在却连一把草的供奉都得不到。请你问问国王。”

一条蛇王说:“过去这个池子的水水晶一样清澈,现在却浑浊不清。请你问问国王。”

离城不远的净修林里,一个苦行者说:“过去净修林里的果子香甜可口,现在干涩无味。请你问问国王。”

城门附近的学堂的婆罗门学生说:“过去我们学习经文,每节都能记住,现在什么都记不住。请你问问国王。”

迦默尼詹特到了国王那里。国王认出了他。先问丢牛一事。等双方叙述完,国王说:“迦默尼,你没有当面把牛还给他,他才找你算帐。而他看见牛进屋,却故意撒谎说没看见。请你先剜掉这个人的眼睛,然后付给她24个金币,赔偿他的牛。”牛主人只好哀求迦默尼詹特。

国王对第二个人说:“你能补救他引起的流产吗?”“我不能,大王!”“现在你说怎么办?”“我要一个儿子。”“那么,迦默尼!你把他的妻子带到你家去,等生了儿子,再还给他。”这个人也只好乞求迦默尼詹特。

第三个人不承认曾对迦默尼詹特讲过打马一下、让马停下来的话。国王再次追问,马夫只好承认撒了谎。国王对迦默尼詹特说:“他撒了谎。请你先割掉他的舌头,然后到我这里拿一千金币赔他的马。”马夫也乞求迦默尼詹特。

手艺人的儿子说:“这个强盗杀死了我的父亲,”并声明“我要我的父亲”。国王又说:“迦默尼,那人要他的父亲,可是,你又不能使他的父亲死而复活。你把他的母亲带到你家去,你就做他的父亲吧。”手艺人的儿子只好跑掉了。

迦默尼詹特告诉国王那些口信。接着就从后向前开始叙述。

听了第一个口信,国王说:“过去在学生住地,有一只按时啼鸣的公鸡。听到鸡叫,学生就起床诵经,直到太阳升起。这样,学过的经文就不会忘记。但现在他们住地有一只不按时啼叫的公鸡,学生们不是起得过早,就是起得太晚,失去了背诵经文的时机,所以记不住。”

听了第二个口信,国王说:“这些苦行者过去遵守戒律,专心打禅入定。现在这些人无视苦行戒律,搞歪门邪道,他们把净修林的果子送给奴仆,互相交换化缘得来的食物。因此那里的果子不再香甜,如果他们齐心协力,恪守戒律,果子会重新香甜。”

听了第三个口信,国王说:“那些蛇王互相发生争吵,因此,池水变得混浊不堪。如果它们能象过去一样和睦相处,池水就会清澈。”

听了第四个口信,国王说:“过去树神保护进入树林的人,因此得到种种供奉。现在她不保护人们,也就得不到供奉。如果她能象过去一样保护行人,就会得到最高的供奉。”

听了第五个口信,国王说:“这只鹧鸪呆在蚁垤山脚,鸣声抑扬动听,那是山脚底下埋着一只大宝瓶。你去把它挖出来,拿走吧!”

听了第六个口信,国王说:“这只鹿专吃那棵树下的草,是因为那棵树上有个大蜂窝。它贪吃滴有蜂蜜的草,自然就不爱吃其它地方的草了。”

听了第七个口信,国王说:“这是蛇住的蚁垤底下有一只大宝瓶,它就是守护这只宝瓶的。它寻食时留恋宝瓶,迟疑动身,吃饱回来时由于想念宝瓶,就猛一下钻进去了。”

听了第八个口信,国王说:“这个年轻女人有个情人,就住在夫家与娘家之间的村子里。她一想情人,就春心荡漾,不愿住在夫家,说去娘家。途中在情人家住几天,再回娘家。住了几天,又想念情人,说要回夫家,途中在情人那再住几天。请你告诉这个女子,世上有国王,警告她必须住在夫家。否则国王就捉拿她,处以死刑。”

听了第九个口信,国王说:“过去这个妓女收完客人钱,在没花完前,不收别的客人钱。所以她财运亨通。现在她破坏了自己的规矩,一个客人的钱还没花完就收另一个客人的钱,冷落前者,应酬后者。这样,谁也不愿上她那儿去。如果她遵守自己的规矩,就会象过去一样。”

听了第十个口信,国王说:“这个村长过去平等待人,秉公断案,深得民心,村民爱戴他,送他许多礼物。这样他就漂亮有钱,受人尊敬。但现在他假公济私,贪赃枉法,所以时运倒转,困顿窘迫,还得了黄疸病。如果他象过去那样,还会恢复原样。”

迦默尼詹特就按国王说的去做了。

评论:

迦默尼詹特是一个天性淳朴的生命。他给老国王服务多年,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酬报。他对此也毫不计较。这一点,只要和现代人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其间差别。即使退休,他也没有向国王要求什么“养老”、“保险”之类的东西。在现代人眼里,这真是太亏了,也太傻了。但迦默尼詹特根本就不想这些。他只是按照生命流程自然地活着:身强力壮,就为国王服务;年老了,就回家等死,并没有任何“索取”或“回报”的现代观念。这就是有别于现代的古代人真实生活。

与其相对,现代人的观念是:付出了,就一定要得到;没得到,就要去索取;若是还不给,就要想方设法去争夺。

为什么这样?是因为现代人觉得:我付出了,你就欠我的了!

迦默尼詹特如何看呢?他认为:我做了我该做的,做了我想做的。别人并不欠我的。一句话,他没觉得自己一辈子在“伺候”领导,更没有感觉自己比国王更重要!

人之所以觉得他人亏欠自己,归根结底,是由于自我中心主义,即我最重要!

“为了报酬而工作”与“出于善良而劳动”,其社会质量完全不同!

读罢全文,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时代里,象迦默尼詹特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所以,在菩萨的统治下,国家甚至没有什么严格的法律体制,一切都是按照人的道德良知来衡量。

其实,管理国家是很容易的事情:“治大国若烹小鲜。”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国家好人多!我们今天的人之所以认为国家难以治理,往往是因为这个国家里的好人不多,坏人和不够好的人占了上风!说得更直白一些,不讲道德的人占了大多数。

如果是这样的话,再能干、再聪明的领袖对这种局面也会无能为力的,除非一种选择:暴力治国或苛政治国!其实,暴君与酷吏都是这种非道德中心的社会体制的特定产物!

坏人之所以不好管,是因为坏人不听好人的话,而不是好人没有管理能力!坏人能听谁的话?只有听利益的话!只能听暴力的话!所以我说,不是暴君与酷吏能够治国,而是暴君与酷吏能够用暴力与苛政(即恶的手段)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违背了善的人群,因为那些管理者比那些被管理者更坏!后者害怕前者!

在迦默尼詹特的故事里,人类的道德还处于较好的状态;所以,国家里有明君,也有良民,更不需要严厉的法律。“据说那时的人只要捡起一块石头或瓦片说:‘这是国王的传令,走吧!’谁不听就会受到国王的惩处。”国王的权威是如此高大。这已经不是物质权力,而是国王威德的无形力量在起作用了。这在现代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古代却常见不鲜。

迦默尼詹特是无辜的,但面对旁人的诬陷与敲诈,他还是遵守了“国王的传令”,而且是经受了多次同样的磨难。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我们发现,他在前往国王公堂的途中,还接受了许多人和动物的嘱托。这是更了不起的举止;尤其是在巨大压力之下,他仍然能够保持理智,恪守自己善的本性。

同时,那四个人的行为算不上高尚。这也表明一个问题:人心的败坏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尤其是前三个人,属于故意犯罪,因为他们原本是迦默尼詹特的朋友,明知对方无过,却强加勒索。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与今天的国人相比,当时的人,即使是这些犯罪者,也还有某些可取之处。比如,他们都尊敬国王并服从国王的裁决。国王一旦指出真相,他们也就不再撒谎了——说明他们身上还残存着“善”,还是可以教化好的对象。

这个故事里人的道德水准不是最好的。即使如此,也远远高于现代人的道德观。所以圣人讲过,今天人类已经不知道现代人与过去的人道德差异有多大了。

某些现代人爱讲“厚今薄古”,要么出于无知,要么出于邪恶。

不管怎样,故事里人们原有的道德规则已经开始有所动摇。那个村长从受人尊敬到被人唾弃,那个妓女从少收钱到多要钱等等事实,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象净修林里的苦行者“无视苦行戒律,搞歪门邪道”也是。

还应该看到,国王的裁决是道德层面而非法律层面的。他的依据是人的良知,而不是法律戒条。他的裁判相当简化,“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非常明确。如对那个“奔波”于娘家与夫家的之间的女子更是严厉。理由很简单:那些出于“利益”而陷害他人的人可能是一时糊涂,而这个不停地欺侮丈夫的女人却是道德败坏的,是屡教不改的。在国王看来,这个人如果继续作恶,其行为就完全违背了“人”的准则,换句话说,就不再是“人”了!就要处以死刑,说白了,留这样一个人在世上,就意味着对人类的侮辱!

这是一种何等简化的道德审判!

当法律运用被道德审判取代的社会环境中,对超越人的道德底线的行为的处罚就是相对严厉与简单的。这才是以德治国,而不是以法治国,更不是暴力治国!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国王不能代表正义该怎么办?“国王不能代表正义”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在人类近代历史上才出现的。古代社会里,人类的道德水准是相当高的。仅从这四个人对国王裁决的态度上,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另外,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托迦默尼詹特给国王带口信,本身就说明人们是向往正义和公道的,对国王也是有信仰的,这也是“忠”的规则被人普遍认同的标志。

故事还揭示了许多道理:如人的苦难都是自己的过犯所造成的。如村长生病,树神没有供奉,妓女失去生意;而周围环境的变异也是生命自身的过犯造成的。这种过犯一旦得到纠正,恶劣的环境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