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弘历软件 外派:唐代妇女鞋式与发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33:24
唐代妇女的鞋式, 据《旧唐书·舆服志》载:“武德来, 妇人著履, 规制亦重, 又有线靴
开元来, 妇人例著线鞋, 取轻妙便於事, 侍儿乃著履。”唐代妇女的鞋有作凤头形者, 温飞卿
《锦鞋赋》云:“碧纟意湘钩, 鸾尾凤头”即是。《新唐书·车服志》载:“妇人衣青碧缬, 平头小
花草履、彩帛缦线履。而禁??吴越高头草履。”唐代妇女常着线鞋。如永泰公主墓石椁线
刻画中的侍女所着即是。线鞋的实物在阿斯塔那唐墓中屡有出土。一般以麻绳为底, 丝绳
为帮, 做工精细。这种鞋穿着方便, 故为妇女所喜爱。妇女所着履一般为平头小花草履。据
《盐邑志林》载:“唐文德皇后遗履, 以丹羽织成, 前后金叶裁云为饰, 长尺。底向上三寸许,
中有二系, 首缀二珠, 盖古之歧头履也。”在唐代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和新疆阿斯塔那墓
出土的绢画以及实物中, 均可以见到唐代妇女所着履头的式样, 或尖、或方、或圆等。
  唐代妇女还有喜穿蒲履的。王涯《准敕详度诸司制度条件奏》中提出:“吴越之间, 织造
高头草履, 纤如绫 , 前代所无。”但又认为这种履“费日害功, 颇为奢巧”, 因而请求“委所
在长吏当日切加禁绝。”但从另一个角度看, 妇女是喜欢穿这种蒲鞋的。唐代妇女也有着靴
的。《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舒元舆《赠李翱》诗:“湘江舞罢忽成悲,
便脱蛮靴出绛帷。”这种靴称作“蛮靴”, 是一种具有南方少数民族特色的靴子。李白《对
酒》诗有“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句, 青眉红靴, 娇娆好看。
  唐代妇女的发饰丰富多彩, 既有承袭前代的, 也有刻意创新的。如隋代有翻荷髻、坐愁
髻、九真髻、侧髻
等等。唐代的发髻花样翻新。唐人段成式《髻鬟品》记载:“高祖宫中有
翻髻、反倌髻、乐游髻
明皇宫中: 双环望仙髻、回鹊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有归顺髻,
又有闹扫妆髻。长安城中有盘桓髻、惊鹄髻, 又抛家髻及倭堕髻。”
这些不同名称的发式究
竟是什么样子, 有的已很难考究。但其中有些髻式具有形象性, 又可以同唐代绘画、雕塑中
的妇女发式相印证。如高髻是唐代最为流行且式样最多的一种。唐代诗人着墨也最多。万
楚有“插花向高髻”之句。元稹《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 门前立地看春风”句, 则利用夸
张的笔法, 写出了高髻之美。又如岑参、李贺、刘禹锡、王建等人都有对高髻的描写。但是,
他们所述高髻的式样则又各不相同, 这也说明了高髻正是唐代最时髦的发式。这种髻式在
唐代绘画、陶俑及壁画中均有所见。如西安乾封二年段伯阳墓出土的陶女俑的发髻颇高,
顶部又向下半翻, 应为半翻髻。《中华古今注》载:“唐有飞髻。”这种发髻当如鸟振翅欲飞之
状, 飞髻也即惊鹄髻。永泰公主墓石椁线刻画中有这种髻式。线刻画中还有一种髻, 从两
侧各引一绺头发向后反绾。顾况《险竿歌》中有“宛陵女儿擘飞手??反绾头髻盘旋风。”这
种反绾髻, 头发反绾头顶, 不使蓬松下垂。有一种发式, 头发作环形中空, 叫鬟。如总章元
年(668 年) 李爽墓壁画中有一种绕出双鬟形的高髻, 其名应为双环望仙髻。李颀《缓歌行》
有“二八蛾眉梳堕马”之句, 堕马髻应为汉代髻名, 开元年间流行的倭堕髻就是这种发式。
开元时许景先《折柳篇》有“宝钗新梳倭堕髻”之句, 就是指这种髻式。在周日方《听琴图》、张
萱《虢国夫人游园图》中均有所见。《新唐书·五行志》载:“元和末, 妇人为圆鬟椎髻, 不设
鬓饰, 不施朱粉, 惟以乌膏注唇, 状似悲啼者。圆鬟者, 上不自树也; 悲啼者, 忧恤之象也。”
椎髻是一种束之于顶作椎状的发式, 即唐代颜师古所说,“一撮之髻, 其形如椎。”《新唐书
·五行志》又载:“僖宗时内人束发极急, 及在成都, 为妇人效之, 时谓为‘囚髻’。”唐末, 京
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掩面, 状如椎髻, 时谓之“抛家髻”。囚髻当是把发根紧束而上。李贤墓
壁画中就有这种发髻。抛家髻为唐朝后期广为流行的发式。中晚唐时流行的还有闹扫妆
髻。会昌初年, 张氏女《梦王尚书口授吟》中有“鬟梳闹扫学宫妆”之句。又白行简《三梦
记》云:“唐末宫中髻, 号闹扫妆髻, 形如焱风散 (一作 ) , 盖盘鸦、堕马之类。”这是一种
散乱向上的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