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s模拟器怎么设置中文: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45:39

  • 2008-2009年中国生态农业投资研究咨询报告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报告页码】 368页 【图表数量】 172个2008-2010年中国渔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及发展策略 2008年,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2008-2010年中国玉米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及发展 2008年,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2008-2010年中国水产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及发 2008年,美国华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金融危机更多相关研究报告>>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業产品的升级、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今年,被大家称为高含金量的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更是对农民的增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应市场的需求,近些年来在广大农村所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农业旅游则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并且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新的亮点。

      一、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历程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早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广大农村就依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旅游”活动。如河北涞水野山坡在 80年代就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针对京津冀市场推出“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项旅游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根据当时的调查,野山坡1986年7月开始接待游人,截至1988年年底,三年时间共接待游人89万,旅游受益面达6个乡、27个村,直接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民达到3000多人,建起家庭旅馆600多户,社会经济收益超过1000万元,农业旅游使当地农民掘到了第一桶金。

      进入90年代,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游客需求呈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很多“体验旅游”项目融人农业旅游项目之中,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如天津塘沽北塘镇推出的“做一天渔民”活动,山东长岛、江苏连云港等地开展的渔家乐项目,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周边开展的采摘游、民俗风情游等活动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绿色消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更加注重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我国很多科技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从设计园区伊始就充分考虑到旅游功能的要求,如北京的锦绣大地、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建设都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广州番禺的百万葵园、梅州的雁南飞茶田等项目更是基于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的精品项目。目前,“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正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2001年,国家旅游局为落实国发[2001] 9号文件,把推进农业旅游发展工作列为当年旅游工作要点,并通过对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的调研形成了《农业旅游发展指导规范》,于年底公布了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该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特点

      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一样,是在巨大的社会需求的拉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几年的“黄金周”旅游和居民的城市周边游中以“农家乐”为主的各种农业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呈现出勃勃生机。纵观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主要呈以下特点:

      1.从需求角度看,我国农业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节假日出门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据统计,2003年,我国旅游业虽然遭受“非典”的巨大影响,但国内旅游人次依然达到了8.7亿,国内旅游收入达到 3442亿元,出境旅游者也超过了2000万人次,而且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门旅游的会越来越多。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着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尤其在“非典”以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更渴望抛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压力,走向自然、尽情放松自己,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类型多且开发成本较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史,长期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民风习俗,加之我国农村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为我国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主要有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农事活动参与型、科普教育型、民俗文化型等多种形式,很多项目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如:山东枣庄峄城区的万亩石榴园、山亭区的万亩梨园、枣园,临沂的万亩板栗园、杏园等均利用果木林园发展观光旅游;北京昌平、怀柔、平谷等地利用当地农村闲置的房屋开办家庭旅馆、开展各种民俗旅游活动;河北秦皇岛、北京、上海等地利用当地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各种科技农业旅游活动,既利用了当地闲置的资源,又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

      3.从地域分布看,农业旅游项目广布全国,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业又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开展农业旅游的基础和条件。从目前开展农业旅游活动的地域分布看,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旅游项目都依托城市居民这一重要客源市场,与开展城市周边游等项活动相结合,旅游形式也多为一日游、二日游等具有城市周边游性质的活动,并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形成环城市旅游带。

      4.从产品类型看,多以资源依托型为主,且类型丰富

      从已推向市场的农业旅游产品的类型来看,有旅行社组织的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包价游形式,有当地农民提供的吃住游一体的小包价游形式;有参与、体验式的旅游项目,亦有观光游览式和度假休闲式的旅游活动。这些旅游活动和项目均利用其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资源和特色来展开。如有以采摘桃、梨、杏、苹果、橘子等水果和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为主的采摘活动;有以养殖、种田、种树、钓鱼等为主的农事劳动活动;亦有以体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等。

      5.从消费档次看,以中低档次消费为主

      由于农业旅游项目充分依托广大农村现有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村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与其他类型的旅游项目比较,农业旅游项目具有相对成本低、投资较少、经营灵活的特点,从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来看,价位则以中低档次为主,从消费的层次来看,也以中低档次的消费居多。

      6.从发展阶段看,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历经了从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农家乐”等旅游活动到各种农业园区的建设把农业与观光活动相结合,从农业旅游经营单位等客上门到主动促销宣传,从无序经营到通过政府整合资源、有组织地宣传推介等许多令人振奋的变化,但从游客出游的动机、消费档次以及项目开发建设的水平上看,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尚没有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三、我国“农业旅游”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旅游”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解决了广大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促进了我国农村整体环境面貌的改变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无论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不但有助于旅游业新产品的开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并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其附加值,从而形成了一个更宽、更广的产业面。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必然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的诸方面,农业旅游的开展不但带动了农村道路的建设、运输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餐饮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2.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广大农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改变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打破了原有资源和市场的束缚,实现了新的意义上的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解决了农民增收难的矛盾。据对成都“农家乐”旅游项目的调查,当地一亩地年产粮食收入只有1200元,但通过种植花木、兴办“农家乐”,年收入可达3万元至5万元。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3.丰富了我国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

      我国广大农村几千年来形成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业旅游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很多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4.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间接扩大了农村的就业面,另外,很多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项目,亦农亦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

      5.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

      良好的环境也是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吸引游客,广大农村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缩短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完善,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观,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了,观念得到了转变,自身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6.进一步挖掘和保护了当地文化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使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7.有效缓解了“黄金周”各传统旅游景点的压力

      由于农业旅游项目依托广大农村,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旅游空间和领域,有效疏导了游客,缓解了“黄金周”期间各传统旅游景点的接待压力。

      四、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活动大多是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下,自发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各地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其经营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农民,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也基本相似,无序竞争的情况比较严重,迫切需要通过统一的旅游规划来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打出品牌。

      从目前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看,应重点通过规划解决农业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如何突出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加强统一的管理和开展营销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2.管理体制混乱,阻碍了农业旅游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景区景点的管理涉及到建设、国土、林业、农业、水利、旅游、文化、宗教等多个部门,而农业旅游项目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的部门会更多,这些部门都会从各自功能性管理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管理规章和标准,而这些管理规章和标准往往只考虑部门要求;不利于对农业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从落实“三农”政策的角度,协调各相关部门,以促进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

      3.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多地方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安全有隐患、服务无标准,管理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农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范管理既包括了政府部门的直接管理,也包括了行业协会组织的间接服务和管理,只有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走上有序发展之路。从直接管理的角度看,开展农业旅游项目必须取得旅游、工商、卫生、安全等相关部门的许可,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接待游客;间接管理则是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并通过业务指导、会员培训、活动安排等工作,达到整合现有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集约化经营的目标

      4.项目分散、内容单一,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指导,各旅游项目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配合,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旅游项目大多采取农户独立经营的模式,资金投入少,项目较分散,内容也比较单一,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5.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缺少创新理念

      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的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

      6.各项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

      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旅游项目集中在广大的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致使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遭遇很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交通设施相对较差、上下水、用电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较差,住宿设施落后、食品卫生差等等。

      7.旅游经营服务的理念落后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部分地实现了农村由一产到三产的直接转变,但这种转变只是表现在形式上,很多旅游企业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要达到观念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现代旅游企业,要走克服小农思想意识,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

      8.农业旅游的特色不突出

      旅游业发展的现代化所追求的应是民族化、地方化和特色化。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农民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此,如何保障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可持续性,将是我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五、我国农业旅游开发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农业生产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

      发展农业旅游必须充分依托农业这一基础产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拓展新的产业链。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应该根植于农村这块广袤的土地,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旅游业既是具有较强文化性的经济产业,也是具有较强经济性的文化事业。在开发农业旅游产品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广大农村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在对其充分保护的同时,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将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到旅游活动中、编排到旅游线路中。

      3.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与突出特色化、个性化之间的关系

      在追求旅游服务内容的特色化、个性化的同时,也要坚持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接待设施的完善、旅游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要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在旅游活动的安排、旅游项目的创新等方面要突出个性化的要求。

      4.村镇建设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发展农业旅游要正确处理土与洋的关系、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保持传统文化和特色的关系。村镇建设要突出当地的特色,要逐步完善各项旅游接待功能,避免村镇建设城市化、商业化的倾向。

      5.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我国广大农村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用于拓展思路,深入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

      其次,也要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不同于旅游产品,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包括了环境、服务等所含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一系列项目安排,每一个接待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旅游产品质量的降低。

      6.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发展农业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

        六、对我国农业旅游发展的有关建议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民收入的普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旅游需求的增长。 2004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百姓生活游”主题年活动,并在上半年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组织了验收,该项活动的开展对农业旅游在全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积极组织、有效引导、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农业旅游发展提升到更高水平、走向更高层次。

      1.提高认识,重点扶持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中央1号文件下发的契机,切实研究和制定支持农业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在信贷、税收、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2.规划先行、试点推动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农业旅游的发展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先行支持和扶持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作为样板推出,根据统一的规划要求来整合资源,以促进各经营单位协调、有序发展。去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民俗旅游村评定标准》(试行)和《北京市民俗旅游接待村评定暂行办法》,并于当年推出首批35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为北京市农业旅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协会自律,规范发展

      行业协会的间接管理可以有效弥补政府直接管理的盲点。去年,四川南充市顺庆区张关垭村50多户农民组建了“张关垭村生态旅游协会”,由协会来制定旅游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措施、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有关规范和标准、统一培训从业人员,开展行业自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旅游活动的规范发展。建议协会设立农业旅游专业委员会,配合政府指导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

      4.要素整合,协同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食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我国大部分农业旅游项目内容单一、配套要素发展不均衡,亟需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一方面要考虑农业旅游项目与其他产业要素之间的整合,如通过与当地交通、住宿单位的衔接和与周围旅游景点的联姻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共同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各农业旅游项目之间也要考虑如何互为补充、形成规模、共塑品牌、协同发展。

      5.深化研究,提高品质

      目前,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产品的挖掘开发、经营管理还是对外包装宣传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还应在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争取通过各方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品质。

      总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旅游将会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