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旋律图片天宫律舞:新闻话题 对贫民子弟犁庭扫穴为哪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4:23
【今日话题】对贫民子弟犁庭扫穴为哪般阅读原文

对贫民子弟犁庭扫穴为哪般导语:最近,北京市关停24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这类事情当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宜孤立的看待。对城市里迁移来的贫民(农民工)“犁庭扫穴”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全文↓

对贫民子弟犁庭扫穴为哪般
导语:最近,北京市关停24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事实上,这类事情当然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宜孤立的看待。对城市里迁移来的贫民(农民工)“犁庭扫穴”是一以贯之的政策,关闭学校只是其中一环。
世界范围内,这种既不给贫民福利保障,又不让他们自救自助的做法是非常罕见的。中国城市管理者究竟是怎么想的?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一男孩站在已被拆除的学校门口 
2011-08-19 第 1768 期
今日话题
要农民工,不要贫民?
打工可以,定居不行
何为贫民?
贫民,按字面理解,就是指穷人。然而,由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移民的风潮,形成了大规模的“贫民窟(slum)”,所以人们提到贫民,往往就是指这类城市新移民。
不过我们国家对“贫民窟”一词非常忌讳,当然也就不承认有这种贫民。事实上贫民一词在中国官方或者说主流话语中基本不使用。
中国城市政策:要农民工,不要贫民
有很多人说,中国城市对农民工的种种限制是要把农民工赶走,然后以“城市需要农民工”来批评这些限制。这其实是误解。中国的城市管理者并非不要农民工,他们对作为个体的、流动的青壮年底层劳动力并不排斥,只是不需要家庭、人口意义上的贫民而已。
也就是说,他们需要为我所用的劳动机器,但拒绝接纳需要他们负责的贫穷人口。所以农民工最好是不老、不小、不拖家带口、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种政策导致只能有工棚,不能有稳定的贫民区
中国城郊的棚户区
中国贫民区:城中村与棚户
尽管中国的城市管理者不承认有贫民区,但那么多农村移民到来,也并没有都住进工棚,自然会有相当一部分要在城市中找地方住下来。他们能找到的地方不外乎是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两个地方就是事实上的贫民区。
城中村是被都市化了的前农村,往往是由高度密集的简易楼组成;而城乡结合部由于闲置土地较多,往往形成一条低矮的“棚户地带”。
城中村和棚户朝不保夕
城中村由于实际地价已经很高,所以也可以称为“待拆区”,被拆掉是迟早的事。而棚户则要视情况而定:如果这片棚户所在地没有开发计划或者管理者没有“洁癖”,那么它可以存在很久;反之,则可以用“拆除违建”的理由很快铲为平地,甚至一把火烧掉。
由于中国城市管理者本就不打算接纳贫民,所以拆起这种贫民区来自然毫不手软、没有顾虑。
关闭学校是这种政策的题中之义
因为关闭学校,家长倒地抗议
关闭学校的三重原因
第一,关闭学校是拆迁贫民区的“配套工程”。把租户或者棚户主的子女赶走,会减小拆迁阻力。
第二,把学生赶走,也就是赶回老家,会减少管理难度,亦即减少当政者的责任。
第三,释放出明确的信号:政策不支持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让有此打算者断了念想。
这也就是北京教委一边做出“分流到其它学校”的姿态,一边又要求其它学校“严格收取‘五证’”的原因。
既不给福利,又不给自由?
美国贫民区多为公寓楼
要么给福利,要么给自由
世界范围内对待城市新移民(贫民),不外乎两种手段。
富一些的国家给福利。西方的贫民区一般都是政府修建的公寓楼,条件其实还不错,西方人对贫民区的批评也主要是说政府照顾得还不够,还应该给贫民们更多的福利。
穷一些的国家给自由。以印度和巴西为例,政府没能力给贫民建公寓楼,贫民们就自己在城市里占一块地建房子,虽然这块地并不属于这些贫民,但他们占了,政府就只能默认。印度的贫民“圈地”甚至圈下了相当于我们这里天安门附近的地段。
同理,对于贫民子弟的上学问题,也无非是要么让他们上公立学校,要么允许他们自己办学。
既不给福利,也不给自由的例子实在不多,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政策算是一个。但他们也只是不让黑人住在主城区,对黑人在城乡结合部建立“家园”还是允许的。
关闭学校的五重无理
第一,中国农民作为制度的牺牲品,在移民到城市后,国家理应把安置他们作为对之前亏欠的补偿。
第二,国家应该对最弱势者进行包括教育在内的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对弱者同情进而帮助,是人性本能,不需要理由。
第四,如果政策不允许,为何一开始不制止?形成规模后,应优先扶正,岂能说关就关。
第五,公民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行政作为给公民造成利益损失的,应该补偿。凭什么在未补偿的情况下,就让孩子无学可上?
结语:在舆论沸腾后,北京教委做出了“每一个分流学生都有学上”的承诺,不管这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舆论必须监督其言出必行。
更多尖锐评论请关注腾讯评论频道view.new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