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一个动物:资政现实 昭示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4:11:14

 资政现实 昭示未来郝时远2012年01月29日08:58   来源:《中国民族报》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呈现出一幅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恢宏图景。同时,有关“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的论说再度纷至沓来,其中也不乏“中国威胁论”的话语。观察当代中国的发展,预测未来中国的走向,不能离开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陈连开先生等编著的这部《中国近现代民族史》,即是从民族学的视角对中国这个古老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历史经历的记述。

  多民族是中国的历史国情,也是现实国情。在民族成分复杂的国度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是对西方传统民族主义的重大挑战,而中国的现实发展正在遵循实现国家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轨道不断前进。走上这样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仅来之不易,而且异常艰难。因为近代以来的中国,曾遭遇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屈辱经历,这一经历所造成的后果及其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今天中国的繁荣发展,正是在不断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进而不断开创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国倡导和谐世界的题中之义。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民族史的认知,无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今天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密切互动的国度,这不仅是中国文明传承不懈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中国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内在动力。但是,历史的脉络从来就不是一条直线,尤其对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交织互动的“天下”国家,处理、协调和解决这种互动关系的过程中,矛盾也必然成为历朝各代的重大政治事务。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整整一个世纪,中国遭受着帝国主义列强持续不断的掠夺、肢解和殖民统治。在此期间,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实现了中国从古代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但是,如何继承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基础,怎样构建一个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仍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的一项艰巨任务。封建势力的复辟、军阀的割据与混战、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等一系列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危难,考验着中国各民族人民,考验着中国的仁人志士,考验着中国的现代政治力量。从晚清到民国,国家民族、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源自西方的民族政治学理论和概念交相传入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在中国的互动和交锋,成为中国前途、中华民族命运的最终抉择。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昭示了中国各族人民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选择。但是,新中国的独立自主不仅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而且还将长期面对着消除历史、特别是近代历史留给中国的各种“遗产”的艰巨任务,这些遗产涉及主权、领土和民族等重大问题。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在突破中国的海防之后,对中国的陆路边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侵略、渗透活动,其中西藏地区遭受英帝国的侵略,领土遭到肢解;日本帝国主义先是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满洲国”,进而策动内蒙古地区的独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先后在英国、苏联支持下出现了“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等等。虽然这些活动未能达到殖民、分裂中国的目的,但是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行径,还是培植了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为现代中国留下了一份复杂的“历史遗产”。这份“历史遗产”培植的当代政治流亡势力,在西方一些势力的支持下继续谋求着历史上没有实现的目标,乃至出现了2008年拉萨“3·14”、2009年乌鲁木齐“7·5”两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因此,解读这些“历史遗产”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必须把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因为这是中国迈入现代民族国家时代、建立统一多民族现代国家、构建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基础和历史过程。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从封建帝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实践这一历史使命,如同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古代历史一样,没有“五方之民”及其后裔的共同参与是不可能的。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东南沿海、中原内地的汉族聚居地区,还是陆路边疆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国各族人民遭受着同样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压迫,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其中,一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还面对着帝国主义势力利用民族矛盾、挑唆民族关系、策动民族独立、制造国家分裂的特殊问题。因此,不仅少数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包括了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而且汉族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同样包括了这一必然要求,并在中国社会的思想领域、学术研究和边疆治理等方面展开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动员实践。正是这种共识造就了中国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了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即“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实现了中国国家民族——中华民族内涵的完整,即“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古往今来,中国历代王朝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事务,而清王朝在民族事务治理方面,较之前朝历代在体制、机构、则例、律法、措施等方面都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但是晚清王朝面对的民族问题形势最为复杂,尤其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介入使中国的内部事务遭受了外来势力的严重侵蚀、干涉。这一因素在加剧民族矛盾的同时,也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终结。民国建立后的民族事务治理,经历了思想观念方面的彷徨,从“排满”的种族建国到“五族共和”的联邦建国;从国家有“中国本部”和“蒙、藏、回疆”之分,到民族有“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之别;从源流同一的“宗族论”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历史“融合论”,一直未能把握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未能确立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这一国家民族地位。在民族事务的实践中,仍局限于传统的“蒙藏回疆”,而无视民族众多的现实和民族平等的真实,无法改变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社会实质,所以也未能遏制境外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传播和出现两次“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分裂活动。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握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实现了从“工农共和国”向“人民共和国”的转变,最终做出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抉择,开启了中国民族事务的新纪元。

  《中国近现代民族史》截止于2000年,也是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事业从东部率先发展向西部大开发战略转移的开端。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省、市、自治区,绝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左右。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出了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人民的发展问题。但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还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其中包括那些影响社会稳定、破坏发展环境、损害民族关系、诋毁中国形象的“历史遗产”,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内部事务,仍然面对着来自境外和西方一些势力的影响和干涉。

  即将付梓的这部著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早日面世。但是,作为历史研究,目的是解读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著作上起1840年,下至2000年,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各民族反帝反封建斗争,共同开创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现代历史,共同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程进行了160年的梳理,比较全面地勾勒了这一时段中国各民族的历史经历,展示了新中国民族事务的特色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步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民族学视角提供了一份新的成果。同时,历史研究还包括了资政现实、昭示未来的功能,研究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历史,对于世人深刻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实发展、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作者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史》所作的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