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赵永龙被审查: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杨奎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55:52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您已经打过分了,请刷新看结果!差得离谱 不值得推荐很差 不值得推荐不值得推荐没什么特点 凑合看能看得下去比较不错挺有才的非常好值得推荐完美作品,吐血力荐6.56

综合评分 ( 9 人)

  本书是作者在国共关系研究上的成果之一。作者历经数年,搜集整理了两党在抗战前后十多年间谈判的草案、提案和谈话录,以及在各时段开具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证了各种涉及谈判问题的来往信件、电报、报告、情报及会议记录等材料;解密解析了“‘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打亦谈来谈亦打”“南京代表团的困境”等一系列谈判的核心问题;真实再现了在云谲波诡形势下,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过程和历史真相。

阅读全部简介

关键词: 国共关系 抗战 谈判 历史
总点击:34475    总评论数:1        综合得分:418      推荐票:0
作者: 杨奎松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定价: 30    状态:连载完成

    《失去的机会?》第一部分

       1934—1935年,可以说是蒋介石踌躇满志的年代。自从1927年南京中央政府建立以来,它的“中央”两个字始终有名无实。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蒋介石七八年来穷兵黩武、金钱赎买,无所不用其极。即使1931年日本人制造了“九一八”事件,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蒋介石也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的方针,坚持必须先安内统一,再攘外御侮。
  对蒋介石来说,统一中国的障碍首先来自那些表面上归顺了国民党的各个地方实力派。这些地方实力派不仅割据一方,而且对南京政府及蒋介石阳奉阴违,甚至经常伺机结合成军事集团,向南京及蒋介石发难。

  • 《失去的机会?》: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 《失去的机会?》: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 《失去的机会?》: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 《失去的机会?》:2.莫斯科的初步接触(1)..
  • 《失去的机会?》:2.莫斯科的初步接触(2)..
  • 《失去的机会?》:2.莫斯科的初步接触(3)..
  • 《失去的机会?》:2.莫斯科的初步接触(4)..
  • 《失去的机会?》:3.低层次接触的开端(1)..
  • 《失去的机会?》:3.低层次接触的开端(2)..
  • 《失去的机会?》:3.低层次接触的开端(3)..
  • 《失去的机会?》: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1)..
  • 《失去的机会?》: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2)..
  • 《失去的机会?》: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3)..
  • 《失去的机会?》: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4)..
  • 《失去的机会?》: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5)..
  • 《失去的机会?》:5.高层接洽的开始(1)
  • 《失去的机会?》:5.高层接洽的开始(2)
  • 《失去的机会?》:5.高层接洽的开始(3)
  • 《失去的机会?》:6.出人意外的成功(1)
  • 《失去的机会?》:6.出人意外的成功(2)
  • 《失去的机会?》:6.出人意外的成功(3)
  • 《失去的机会?》:6.出人意外的成功(4)
  • 《失去的机会?》:7.为西北善后而交涉(1)..
  • 《失去的机会?》:7.为西北善后而交涉(2)..
  • 《失去的机会?》:7.为西北善后而交涉(3)..
  • 《失去的机会?》:7.为西北善后而交涉(4)..
  • 《失去的机会?》:7.为西北善后而交涉(5)..

    《失去的机会?》第二部分

    4月15日,蒋介石在久未得到中共中央方面的消息之后,再派张冲回到西安,催促中共中央迅速弄好“双方合作纲领及编制人事等”,“勿拖延”。但这时正值中共河西部队全军覆没,中共中央因蒋介石、顾祝同等言而无信颇感不满,以致顾祝同不得不百般解释,表示“弟心力能尽之处始终无不竭尽绵薄”,希望“贵方诸同人仍本初衷,体念全般,顾全事实,勿因局部关系而于无可奈何中多生愤慨”。《顾祝同致周恩来电》,1937年4月19日。据此,经过反复交涉之后,周恩来才于26日又返回西安。

  • 《失去的机会?》:8.周恩来的杭州之行(1)..
  • 《失去的机会?》:8.周恩来的杭州之行(2)..
  • 《失去的机会?》:8.周恩来的杭州之行(3)..
  • 《失去的机会?》:8.周恩来的杭州之行(4)..
  • 《失去的机会?》:9.从西安到庐山(1)
  • 《失去的机会?》:9.从西安到庐山(2)
  • 《失去的机会?》:9.从西安到庐山(3)
  • 《失去的机会?》:9.从西安到庐山(4)
  • 《失去的机会?》:9.从西安到庐山(5)
  • 《失去的机会?》:10.大党问题的谈判(1)..
  • 《失去的机会?》:10.大党问题的谈判(2)..
  • 《失去的机会?》:10.大党问题的谈判(3)..
  • 《失去的机会?》:10.大党问题的谈判(4)..
  • 《失去的机会?》:10.大党问题的谈判(5)..
  • 《失去的机会?》:11.军事摩擦的加剧(1)..
  • 《失去的机会?》:11.军事摩擦的加剧(2)..
  • 《失去的机会?》:11.军事摩擦的加剧(3)..
  • 《失去的机会?》:12.军事谈判的展开(1)..
  • 《失去的机会?》:12.军事谈判的展开(2)..
  • 《失去的机会?》:12.军事谈判的展开(3)..
  • 《失去的机会?》:12.军事谈判的展开(4)..
  • 《失去的机会?》:12.军事谈判的展开(5)..
  • 《失去的机会?》:13.新四军问题的交涉(1..
  • 《失去的机会?》:13.新四军问题的交涉(2..
  • 《失去的机会?》:13.新四军问题的交涉(3..
  • 《失去的机会?》:13.新四军问题的交涉(4..
  • 《失去的机会?》:14.在对抗中求缓和(1)..
  • 《失去的机会?》:14.在对抗中求缓和(2)..
  • 《失去的机会?》:14.在对抗中求缓和(3)..
  • 《失去的机会?》:14.在对抗中求缓和(4)..

    《失去的机会?》第三部分

    1941年1月下旬,日军突然对国民党正面守军发起大规模进攻,使得两党僵持的对抗局面开始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一方面,张冲找到周恩来,提出国共必须找到妥协办法,而他提议以华中中共军队展期北移和将新四军归入八路军增编一军的办法,使双方矛盾得以缓解。尽管张冲声明纯为私人意见,但中共方面显然将其视作蒋介石示好的一种表现。与此同时,由于日军继续进攻国民党军,显示出前此中共把事变的发生与国民党的投降可能相联系,并无根据,毛泽东也迅速提出:“日蒋矛盾仍是目前的基本矛盾”,估计“反共高潮可能下降”,因而重又开始设想恢复国内团结的可能性。

  • 《失去的机会?》:15.无法善后的“善后”(..
  • 《失去的机会?》:15.无法善后的“善后”(..
  • 《失去的机会?》:15.无法善后的“善后”(..
  • 《失去的机会?》:15.无法善后的“善后”(..
  • 《失去的机会?》:16.蒋介石约见毛泽东,林..
  • 《失去的机会?》:16.蒋介石约见毛泽东,林..
  • 《失去的机会?》:16.蒋介石约见毛泽东,林..
  • 《失去的机会?》:16.蒋介石约见毛泽东,林..
  • 《失去的机会?》:17.一次失去的机会(1)..
  • 《失去的机会?》:17.一次失去的机会(2)..
  • 《失去的机会?》:17.一次失去的机会(3)..
  • 《失去的机会?》:17.一次失去的机会(4)..
  • 《失去的机会?》:18.再度谈判之起因(1)..
  • 《失去的机会?》:18.再度谈判之起因(2)..
  • 《失去的机会?》:18.再度谈判之起因(3)..
  • 《失去的机会?》:19.西安初步协议(1)
  • 《失去的机会?》:19.西安初步协议(2)
  • 《失去的机会?》:19.西安初步协议(3)
  • 《失去的机会?》:19.西安初步协议(4)
  • 《失去的机会?》:19.西安初步协议(5)
  • 《失去的机会?》:19.西安初步协议(6)
  • 《失去的机会?》:20.重庆谈判之激荡(1)..
  • 《失去的机会?》:20.重庆谈判之激荡(2)..
  • 《失去的机会?》:20.重庆谈判之激荡(3)..
  • 《失去的机会?》:20.重庆谈判之激荡(4)..
  • 《失去的机会?》:20.重庆谈判之激荡(5)..

    《失去的机会?》第四部分

    远在美国正式提出希望介入国共两党谈判之前,美国在华的外交官们就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其政府提交过有关国共两党关系的种种报告。这些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在重复一个近似的话题,即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冲突正在导致一场内战,就其相互关系而言,日本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次要的敌人。蒋介石的目的在于封锁、孤立乃至消灭共产党,而共产党迫于压迫也只好先保存实力,暂不与国民党为敌。由于蒋介石政权独裁、腐败、失去人民拥护,而共产党享有民众的支持,并且廉洁奉公,两强相争的结果必定使蒋介石只好不顾一切地把美国拖入一场新的战争泥沼,从而把共产党完全推向苏联一边,并最终并导致美苏之间的严重冲突。

  • 《失去的机会?》:21.美国人的介入(1)
  • 《失去的机会?》:21.美国人的介入(2)
  • 《失去的机会?》:21.美国人的介入(3)
  • 《失去的机会?》:21.美国人的介入(4)
  • 《失去的机会?》:2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 《失去的机会?》:2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 《失去的机会?》:2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 《失去的机会?》:2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 《失去的机会?》:23.赫尔利功败垂成(1)..
  • 《失去的机会?》:23.赫尔利功败垂成(2)..
  • 《失去的机会?》:23.赫尔利功败垂成(3)..
  • 《失去的机会?》:23.赫尔利功败垂成(4)..
  • 《失去的机会?》:24.“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 《失去的机会?》:24.“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 《失去的机会?》:24.“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 《失去的机会?》:24.“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 《失去的机会?》:25.打亦谈来谈亦打(1)..
  • 《失去的机会?》:25.打亦谈来谈亦打(2)..
  • 《失去的机会?》:25.打亦谈来谈亦打(3)..
  • 《失去的机会?》:25.打亦谈来谈亦打(4)..
  • 《失去的机会?》:25.打亦谈来谈亦打(5)..
  • 《失去的机会?》:26.前所未有的成功(1)..
  • 《失去的机会?》:26.前所未有的成功(2)..
  • 《失去的机会?》:26.前所未有的成功(3)..
  • 《失去的机会?》:26.前所未有的成功(4)..
  • 《失去的机会?》:27.失误不可挽回(1)
  • 《失去的机会?》:27.失误不可挽回(2)
  • 《失去的机会?》:27.失误不可挽回(3)
  • 《失去的机会?》:27.失误不可挽回(4)
  • 《失去的机会?》:27.失误不可挽回(5)

    《失去的机会?》第五部分

    1946年7月2日,蒋介石最后正式约见周恩来,亲自提出热河承德、东北安东、山东胶济路和苏北问题,要求中共立即退出,并威胁说:“如共军必须占据以上地区,威胁政府,则政府认为一切无法续谈。”言外之意,如果共产党不能接受他的要求,战争将不可避免。
  其实,还在6月21日蒋介石宣布延长休战给共产党以“更大之机会”之际,毛泽东就已经断定和平和妥协是没有希望的了。他明确指示各部队立即开始做好全面破裂的准备,一方面要求被国民党军包围的部队迅速实施突围……

  • 《失去的机会?》:28.走向全面战争(1)
  • 《失去的机会?》:28.走向全面战争(2)
  • 《失去的机会?》:28.走向全面战争(3)
  • 《失去的机会?》:28.走向全面战争(4)
  • 《失去的机会?》:28.走向全面战争(5)
  • 《失去的机会?》:29.反蒋和共的密谋(1)..
  • 《失去的机会?》:29.反蒋和共的密谋(2)..
  • 《失去的机会?》:29.反蒋和共的密谋(3)..
  • 《失去的机会?》:29.反蒋和共的密谋(4)..
  • 《失去的机会?》:29.反蒋和共的密谋(5)..
  • 《失去的机会?》:29.反蒋和共的密谋(6)..
  • 《失去的机会?》:30.李宗仁的和平运动(1..
  • 《失去的机会?》:30.李宗仁的和平运动(2..
  • 《失去的机会?》:30.李宗仁的和平运动(3..
  • 《失去的机会?》:30.李宗仁的和平运动(4..
  • 《失去的机会?》:30.李宗仁的和平运动(5..
  • 《失去的机会?》:31.南京代表团的困境(1..
  • 《失去的机会?》:31.南京代表团的困境(2..
  • 《失去的机会?》:31.南京代表团的困境(3..
  • 《失去的机会?》:31.南京代表团的困境(4..
  • 《失去的机会?》:31.南京代表团的困境(5..
  • 《失去的机会?》:31.南京代表团的困境(6..
  • 《失去的机会?》:32.不投降,就灭亡(1)..
  • 《失去的机会?》:32.不投降,就灭亡(2)..
  • 《失去的机会?》:32.不投降,就灭亡(3)..
  • 《失去的机会?》:32.不投降,就灭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