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泣90版本幽魂还刷吗:房地产大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18:46

房地产大考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2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1月09日     2011年的成绩单已显示出开发商对政策和市场的反应能力;2012年行业排位分化将再加速 财新《新世纪》 记者 李慎
绝大多数开发商都对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持谨慎、悲观的态度。王振宇/CFP

  如果说2011年房地产开发商还能靠灵活的推盘和营销策略“抢收”,但在“整体从紧”、调控深化的2012年,旧打法恐怕将一一失灵。

  2011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政策的表述是:“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这奠定了2012 年的政策基调。分层次来看,高端住宅靠遏制,即“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中端住宅靠市场,即“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低端住宅靠保障,即“继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投入,抓好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

  中原地产新近发布的2011年刊认为,虽然未来政策方向由“堵”变“疏”可期,但短期内以限购为代表的行政限制措施将持续推行,为制度改革赢得时间差,使房产税、保障房等长效措施具备更充分的探索空间。

  财新《新世纪》近期采访了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讨论新一年的发展策略与规划,绝大多数开发商都对2012年的房地产市场持谨慎、悲观的态度。

  “2012年会非常难,是冬天,是对整个行业的考验。熬过了2012年,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有可遵循的内在规律,但这个规律是什么,需要大家去想去琢磨。”万科副总裁毛大庆在2011年底的北京万科媒体答谢会上如是说。

淡市抢跑

  虽然受到限购钳制,2011年排名前十的开发商销售情况普遍较好。保利、恒大、华润、中海等四家开发商都提前完成了年度销售任务,仅有金地和绿城两家房企完成率较低。

  究其原因,合理的城市布局、中低端项目为主的产品定位,以及灵活的推盘和价格策略是部分开发商跑赢大市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1年11月底,恒大和万科成为销售最佳的两家开发商,恒大地产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额791.1亿元,完成全年合约销售目标的113%;同期,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015.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157.2亿元。

  中原地产监测数据显示,恒大和万科中低端项目的比重高达八至九成。尤其是恒大,在多个三、四线城市广泛布局中低端项目。

  反观绿城,其2011年的销售面积中仅有5%来自低端项目,中高端项目配比过大,成为其销售不畅的主要原因。同期,绿城完成销售金额约307亿元,仅约完成年初550亿元目标的56%,归属集团的权益金额约202亿元。

  2011年,多数开发商都进行了价格策略的调整,但由于选择降价促销的时机、持续时间和力度不同,导致开发商的销售表现分化。

  在2011年4月各地限购政策纷纷推出后,万科、中海和恒大三家较早地启动了降价方案,价格调整周期长,参与的城市和项目多,优惠幅度从10%逐渐提高至30%左右,呈阶梯式排列。北京万科一位销售负责人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降价抢的是时间,金九银十落空后,一些开发商才反应过来开始降价,但这种被动降价的效果显然不如抢在市场之前主动降价好。”

  包括富力、雅居乐和金地等开发商,均是在2011年三季度后加入降价队伍,但降价后的项目迎来的是更加冷清的市场。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经理刘渊认为,“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的限购及限贷政策调控,挤出了大量的投资性需求,市场心态较前期出现明显的变化,加上信贷持续紧缩,导致房贷审批难度提高,影响了潜在需求释放。”

  在2011年的淡市调整中,由于对政策、市场理解不同,表现在年底的销售成绩上,开发商之间拉出了不小的差距,随着行业冬天2012年的到来,这种差距有加大的趋势。

  中金房地产分析师白宏炜认为,2012年在行业下行趋势建立的情况下,将更加考验开发商的应对能力,大公司间的销售差距也将继续拉大;随着销售放缓,银行信贷资金继续控制,各公司间的资金状况差距也将加剧分化。

  中原地产认为,虽然开发商现有的布局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成形,短期内难以进行大调整,但开发商仍可通过控制购地节奏、项目投资建设进度和推盘计划来进行局部调整。开发商在不同的城市,应针对当地市场、客户的特点采取灵活的价格和营销策略来满足需求,争取在这一轮的行业整合中占据优势。

过冬策略

  大多数开发商认为,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放松,价格下行压力大,销售会更加困难,企业需要“慢下来,稳下来”,同时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2年,龙湖快速周转的主策略不会变,会灵活制定推盘策略,调整产品结构,买地会更加谨慎。”龙湖集团一位高管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

  阳光100集团副总裁范小冲认为,2011年有用的办法,在2012年的市场可能就不灵了。“明年的市场可能还是卖不动,但大家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稳、过冬的状态,还会以灵活定价来促进销售,但不会恐慌性抛售,应急的办法会用得少了。”他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

  恒大主席许家印向媒体表示,恒大将进入稳定增长期,销售额及面积将难以保持高增长,2012年的增幅或将保持在10%-20%的幅度。

  万科总裁郁亮也认为,2012年是行业的冬天,万科的策略就是过冬。应对策略包括:现金为王,现金流比利润率更重要;卖楼更积极,不能有存货,不能囤地;更谨慎地买地;以及提高营运能力,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除了调整产品类型、结构,一些开发商也在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郁亮透露,万科最新研发的15平方米超小户型公寓今年将率先在西安和北京落地,未来或将大规模开发推向市场。

  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2012年会比2011年更差,但市场的基础还在,有合适的产品还是能够形成销售,主要目标是首次置业、改善置业的需求。2012年金地的重点还是根据市场情况做产品调整。”

  据黄俊灿透露,金地将在养老地产和房地产基金领域进行探索,“养老地产有市场,有多种模式,目前还没有决定以哪种方式做。另外,我们希望把房地产基金业务做成一个独立的金融服务业务,帮助一些缺钱的开发商融资。”

  范小冲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明年二三线城市是主战场。我们的应对策略是,一方面做住宅产品升级,做小户型、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另一方面继续转型,做城市功能升级的综合体项目,这种产品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万达集团一位高管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调控对商业地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算太大,受影响的主要是综合体里面的住宅销售部分。“但商业地产的利润增长早晚有个头,万达会加大在旅游地产和文化产业的投入,为未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他透露,万达已经于近期成立了影视公司,2012年或将独立投拍电影。

  虽然看上去办法多多,但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多数开发商人士直言,2012年会更难,其实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也有一些开发商认为,2012年的政策仍有转向的可能。“上半年会比较差,降价不起决定性作用,降也卖不动。下半年可能会有转机,现在没有应对策略,先观望。”一位央企房地产开发商高管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

  这位央企高管认为,应在“两会”时看政策风向,五六月看市场,如果还那么惨淡,可能政府会有新政策出来。“房地产税是信号,有可能将替代限购。限购终会逐步退出,税收起的作用是限制买房的套数,不限制购买资格,就不会有限购那么厉害。”他表示。

土地投资收缩

  目前,部分开发商已经决定调低2012年的新开工面积,一些开发商则还在观望,2012年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或将面临下滑,绝大多数的开发商均表示将收缩投资,更加谨慎地拿地。

  2011年12月间,雅居乐被传“未销售和不影响已售房屋竣工交楼的项目全面停工”,雅居乐随后公告解释,集团从未要求各项目全面停工,只是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工程进度,以确保货量充足和改善现金流。

  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获知,不少开发商已经明确表示“新开工肯定会先压一部分”。中金发布报告预测,2012年的投资增长将受到施工交房的支撑,但新开工或将下滑。根据中金测算,管桩产量和新开工之间具有同动关系,目前来看,管桩产量已经回落到同比基本无增长,意味着剔除季节性因素后,2012年的新开工下滑将十分明显。

  2011年,土地市场陷入了空前的冷清。据中原地产监测,2011年前11个月,排名前十的开发商累计权益购地金额与累计合约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1%,大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这一比例甚至低于处于金融危机漩涡中的2008年。

  不少开发商认为,2012年土地市场会有好机会,地价溢价率有可能下降10%-20%,但平均地价下降的程度有限,因为地方城投用土地做抵押,需要保持土地的估值水平。此前,国土部出台了整治囤地的新政策,“不仅要罚还要收回,我知道很多大开发商都囤了非常多的土地,如果严查起来,就会推动开发商建房,但建出来之后又卖不动,可能一些开发商宁可把地吐出来一部分。”范小冲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

  对于处于冬天的开发商们来说,2012年拿地的风险仍是巨大的。穆迪副总裁钟汶权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虽然现在很多开发商都说谨慎买地,收缩投资,但我比较担心的是他们会不会买错地。”他认为,随着市场慢慢探底,开发商肯定要买项目或者土地,买地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有吸引力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如果一旦买错地,就很有可能对资金链形成压力,拖垮公司。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也有开发商意图反向操作,认为应该在2012年大举拿地、并购项目。“当然不是什么项目都拿,还是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而且要看销售的情况决定。”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开发商高管表示。

资金链考验

  2011年不少开发商都饱尝信贷紧缩的痛苦,四季度部分商业银行甚至停放了首套房贷款。2012年房地产信贷将持续紧张,H股上市开发商的再融资,以及信托兑付问题或将凸显。

  虽然2012年中央政府提出对调控政策进行局部微调,但业内人士对房地产的信贷投放仍持悲观态度。上述央企开发商负责人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2012年的贷款仍将紧张,国企可能会有一些优势,可能比别人多拿一点,但其他环节的资金卡的也很紧。”

  钟汶权认为,2012年房地产的流动性会更加紧张,但对开发商来说,银行贷款只要能够滚动出来70%(指借新还旧),对企业的影响就不会太大。但他指出,2012年H股开发商的再融资问题或将凸显,2011年开发商通过促进销售和发债加强了流动性,但10月以后的销售十分疲软,“我们最担心的是海外债到期无法偿还,没办法再发债,现在海外融资行情非常惨淡,整个国际经济形势都不乐观。”

  财新《新世纪》记者了解,2010年和2011年,部分H股上市开发商集中发债,改善了财务结构,包括碧桂园、恒大地产、雅居乐、佳兆业、恒盛地产等(参见本刊2010年第17期“地产商海外‘屯粮’”)。钟汶权认为,幸好这些债都是五年期,2012年的还债压力不会太大,但那些过去两年没有成功发债的企业,2012年再发债的前景会非常悲观。

  此外,据中金预测,2012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将迎来集合类信托偿付高峰,预计到期规模将在2000亿-2400亿元。分季度看,三季度“集合类信托”融资将到期约1000亿元规模,其他季度也在350亿-500亿元左右,届时,融资到期偿付的风险将显现。

  据中金统计,2007年开始,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托资产占比逐年提高,从2008年到2011年中期,投向房地产业的信托资产分别同比增长了63%、82%、133%和92%。从来源看,“集合类信托”因报酬率较高,成为过去两年支持开发商非银行平台融资的主要渠道。由于房地产信托的到期期限相对较短,平均1.6年至1.8年左右,从2012年开始将是房地产业集合类信托偿付的高峰,届时将对开发商的资金链带来严峻考验。

  对于信托偿付问题,钟汶权认为,开发商一般会把项目抵押给信托公司,如果2012年房价下滑明显,项目估值大幅下降,形成负资产,就会出问题,影响企业的评级。“现在已经看到一些开发商开始转售资产,现在转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他表示。

  尽管大多数开发商对融资渠道秘而不宣,实际上房地产商对信托、基金的依赖越来越强,而这一块的潜在风险可能超出市场的估计。在资金链紧绷的行业现状下,房地产基金开始大行其道,万科、万通等企业都发起了项目层面的房地产基金,为单个项目的开发进行融资。一些社会资金也开始投入到面向不特定项目的房地产基金领域,但投资前景及风险尚难估料。

商业地产难成避风港

  大多数开发商认为,2012年商业地产难以成为弯道超车的法宝,需要严格控制对商业地产的投资,并警惕收购商业地产项目的陷阱。

  中金认为,2012年住宅市场调控的常态化,将使商业地产较住宅的投资作用大大加强,写字楼和商业用地将引领商业地产以每年15%-20%的增速前行,幅度明显超过住宅市场,且资金的涌入使得商业地产价格涨幅超过租金涨幅,呈泡沫化倾向。

  然而,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王永平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在2012年银根不松,调控不松的前提下,不能贸然进入商业地产,这里绝不是避风港。”

  王永平认为,部分城市的商业地产供应已经过剩,租金价格水平很低,有的商场一天一平方米不到2元钱,租金倒挂非常严重。商业地产的核心是运营能力,2012年将由开发竞争转向运营、招商的竞争,如果租户的租金上不来,就会出很大的问题。此外,国内主要是“住宅养商”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如果住宅不行,商业就一定受连带影响。

  2011年初,多家开发商明确表态进军商业地产(参见本刊2011年第14期“人人都爱商业地产”),但在2012年大考面前,包括金地、远洋、龙湖等在内的多家开发商高管均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2012年将严格控制商业地产的比例,不会投入太多。”

  随着行业调整的深入,资金链出现问题的开发商也越来越多,之前贸然进入商业地产的企业,已有一些在停掉项目或按成本价甩卖。而另一方面是,对于资金链尚佳的大开发商来说,2012年收购商业“烂尾楼”的机会也在增加 。

  王永平透露,“现在已经有不少开发商向我咨询某个项目能不能买,价格怎么样,有的开发商觉得明年不用拿地,光是收购物业就行了,但这是不可取的。现在有的土地出让时配套一定比例的商业项目,企业觉得价格便宜,抱着地价便宜的心态进入商业项目,也是不可取的。”

  他认为,对于收购商业地产的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做好长期持续投入的心理准备,而且项目背后复杂的债务债权关系、法律关系,以及付出的时间成本,都有可能超过预期。

  进入2012年,以万科为代表的一部分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仍旧不感兴趣。郁亮表示,“我不认为商业地产是地产下半场的重要竞争优势,有的人觉得商业不受调控影响,有的人觉得这个行业赚大钱,但我们的想法不一样,万科只是为住宅配套做商业,不会去拿纯商业的地。”

  2012年,不同的战略决策也许关系着未来不同的命运,经过这一年的大考后,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排位又将出现怎样戏剧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