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戴河房价最新消息6月:从范仲淹的为官境界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51:17

从范仲淹的为官境界谈起

辽宁省委宣传部 陈泰山 

  近日研读《范仲淹评传》,掩卷深思,感慨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经世济民的人生理想,而他也从一个小小盐官做起到入朝为相,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人生主张,向后人展示了一个封建官吏千年之前的高尚境界。范仲淹的精神和风范,对于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境界之一:执政为民

  范仲淹为官数十年,入能为相,出能为将,数次升迁,数次被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先后在泰州、睦州、苏州、青州及河中府等地担任过地方官员,每到一地,必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兴利除弊,筑城浚河,赈贷捍御,修堤岸,立义庄,兴学救荒,关心民生疾苦,施政以养民。西夏扰边,他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将自己调往边关延州,亲临战场指挥作战,正确运用对敌战略,使边关局势转危为安。针对当时朝政弊端,他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改革方案,改革朝政,史称“庆历新政”。虽然最终失败,但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他创始的以工代赈,因势利导,疏导分流等治水方法,在中国水利和救荒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

  我国素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古训,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典故,至今仍广为传颂。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求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被后人所铭记。他故后各地百姓立庙祭祀有18处之多,人民心中的丰碑是对历史人物最好的纪念。古人尚且知道为官责任之重,作为今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

  境界之二:廉洁自律

  范仲淹清廉一生,不仅青年时代贫寒时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仍能自奉节俭。他在求学时,就拒绝吃同学为他提供的好酒好菜。为官以后,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每日反省自己,“以清苦俭约著于世”,“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范仲淹治家极严,儿子范纯仁结婚时,他听说未过门的儿媳要用罗绮做一幅帐子,心中很不高兴,他对家人说:“做帐子怎能用这么贵重的材料?我家一向清俭,决不能任其败坏家风。如果她敢带这样东西过门,我就当众把它烧掉。”他不仅言传而且身教,平日如果没有宾客登门,家人吃饭,他不准上两样荤菜。家人衣食,只是够用。到了晚年,他的子弟要为他置办宅第田产,他断然拒绝。范仲淹一生忧乐天下,开一代廉政之风,死后入殓时,连一件新衣服都找不到,他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以德行事”、“积德行义”的廉政主张,体现了一代名臣的崇高风范。

  当前,许多党员干部看到社会上一些人灯红酒绿、吃喝玩乐而心理失衡,看看范仲淹所处的时代,当时正是北宋王朝顶盛之际,享乐安逸之风弥漫朝野,名臣如寇准、晏殊、欧阳修等都不能免俗,他却能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今日我们领导干部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时时刻刻把握好自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做人之基,用好为民之权。

  境界之三:勤奋力学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为了励志,少年时期的范仲淹曾去家附近山上的寺院中寄宿读书,他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给寺中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生活极其艰苦,他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碗醋汁,吃完继续读书。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后世便有了成语划粥割齑的故事。范仲淹非常珍惜每个学习机会,他废寝忘食,昼夜苦读,从不浪费分秒时间,多年都是这样。

  党中央十分重视学习,反复强调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范仲淹多年坚持孜孜不倦的学习,不仅打下毕生受益扎实的学问基础,也磨砺了意志,对他理想人格、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学上都卓有建树。当今社会,我们领导干部更要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今年我们党将迎来90周年诞辰,全党都在学习研究探讨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多年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我们应当从范仲淹的为官境界中汲取有益的启示,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牢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理念,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