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花音野性王国2015:高考语用新题型解析与备考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0:00

高考语用新题型解析与备考策略

(2011-03-08 11:16:18)转载 标签:

高考

教育

试题

分类: 试题

高考语用新题型解析与备考策略

语用题是语文高考试卷上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动态题型。2008年各高考试卷上的语用试题呈传统加创新的特点。除了缩写、扩写、仿写、补写、重组等常规题型外,还出现了许多耳目一新的语用题型,给高考语文试卷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些新题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意在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重视人生。为了帮助大家把握这些新题型的特点,本文将语用新题型作一梳理,在解题技法上作些指拨,并设计一些备考策略,希望对大家复习有益。

新题型一:写电影分镜头脚本

【真题回放】(2008年湖北卷)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 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镜头四:_____

【试题解析】所谓电影分镜头脚本,是指影片开拍前,导演根据电影文学剧本和自己的总体构思,将整部影片所要表现的剧情内容,分成许多准备拍摄的镜头所写的本子。电影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所拍摄的连续画面片断,是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简称镜头。

试题要求续写后两个镜头的脚本,这两个镜头要分别写出江南少女为表达爱慕之情而大胆抛莲子的动作和被女伴发现后感到羞涩的神情。

【参考答案】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不好意思。

【技法指拨】解答此题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脚本的特征:可视性。电影是通过组接的画面,将具体的形象直接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艺术。而它的视觉形象特征是主要的。电影镜头脚本的可视性,对于表现人物来说,主要是通过行动来体现的。这是区别于其他艺术样式最显著的标志。比如第四个镜头中的“知”“羞”二字,写成“知道”“害羞”就没有动作,意思太虚化了,观众看不出什么。如果写成“邻舟的女伴看到后,嘻笑声阵阵”“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动作性就强了。

2.要依照诗歌的意境设置人物活动的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诗歌要表现采莲姑娘热烈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少女初恋羞涩的感情,例如,第三句诗句中的“抛”字可以设置为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向少年抛去,被打着的少年会心一笑。姑娘先抓后抛的动作和姑娘、少年笑的神态,设置得就很合理。

3.要把握好观察点。摄影机的镜头可以选在岸边少年这一方,借他的双眼观察姑娘抛莲子的神态动作;也可定在姑娘这一边,借她的双眼察看少年被打着后的神态;当然也可选在邻舟女伴那一边,借她们的双眼观看姑娘羞涩的神态和动作。

4.想象要合理。场景和人物神态动作设置时要把握一个度,即“诗意”。

【备考应对】

1.要熟悉“电影分镜头脚本”。临考前要学习电影编剧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电影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技巧。

2.要处理好被改编的文本和改编的文本之间的关系。要深入研究需要改编的文本,要认真找出文本里的时间、地点、环境、人物、事件等要素,这些将是电影剧本改编的信息源。改编剧本时,既不能照抄原文本,原封不动;又不能撇开原文本,重起炉灶。尊重原文本,再根据电影剧本的特色加以适当的发挥和拓展。

3.要做好表达手段的转变。一般来说,其他文学作品都通过叙述文字来讲述一个故事,而电影分镜头脚本却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画面来转达一个故事。因此改编的成败,取决于能不能将文学作品的叙述文字顺利转化为电影分镜头脚本的生动画面。为了彻底消除文本的叙述性文字,应该精心设置包含文本信息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在改变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脚本的一系列活动画面,以吸引观众眼球,达到可视的艺术效果。

新题型二:拟通栏 标题

【真题回放】(2008年湖北卷)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上句_____下句_____

【试题解析】通栏标题是指报刊上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贯通版面不分栏的编排形式的标题。通栏标题的运用,主要是为了突出重要新闻,以引起读者的情趣。

奥运火炬传递,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了表达全国人民崇尚和谐的心声,学校宣传专刊采用通栏标题,既可以盘活版面,展示无穷魅力;又可以突出新闻的重要,抢人眼球。拟写通栏标题时,除了突出主要新闻内容外,还要注意对偶的语句形式,上下句分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

[参考答案]上句: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 ;下句: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风载和谐伴嫦娥飞跃四海五洲。

【技法指拨】拟写通栏标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既要紧扣重要新闻,做到题合文意;又要紧承上下句的字头,做到语意前后连贯 。

2.文字形象,读之有如身临其境之感,犹如面对电视镜头;文字要生动,尽量使用动词,使标题生机勃勃,动感强烈。

3.要运用对偶句式,做到上下句中短语互对。

【备考应对】

1.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1)考查内容的积累。通栏标题一般以国内重大新闻为主要考查内容。根据高考试题的这个特色,考生在迎考复习时,要经常关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了解国内的重要新闻,并对主要新闻作些必要的思考。(2)通栏标题知识的储存。通栏标题是一种以突出重要新闻为目的的宣传形式。为了达到某种宣传效果,报章杂志、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都采用这种编排形式。平时要多留心,多记录,将一些质量较高的通栏标题收集起来。并经常拿出来读读,琢磨琢磨。

2.要学一点对偶的修辞知识。通栏标题的结构形式采用对偶的句式。对偶是一种修辞方式,它要求上下句结构相似、词性大体相对、文字数量相等。通栏标题的上下句字数都比较长,编写时要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

3.要进行上联下接的训练。试题既限制内容范围,又要求按规定的文字作答。训练时要特别注意上下链接。编制的标题一要突出试题规定的重要新闻,二要切合试题规定的文字。

新题型三:写言外之意

【真题回放】(2008年安徽卷)“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_____

(2)钢琴之王李斯特 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_____

【试题解析】所谓“言外之意”,就是一个语言形式负载两种语意内涵,即表层义与深层义。而它的重点只是在语言的深层义上,就是人们常说的话里有话。试题要考察的是隐藏在话里的那层意思,主要考查理解能力、概括信息能力和表述能力。

【参考答案】(1)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功夫较少;②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2)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①您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②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技法指拨】解答言外之意试题要注意几点:

1.要挖掘深层义,必须牢牢把握那个“言“字,仔细玩味那个“言”字。例如,抓住门采尔的那句话“倒过来试试”,转换成那位画家的作画行为,就可以从肯定或否定的角度去理解。

2.要推测深层义,必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例如,李斯特停止演奏,是因为沙皇在演奏时还在和别人讲话。李斯特说的“恭听”暗含“您不尊重我”“您应倾听”就不难理解了。

3.表达时要准确、到位,切不可拖泥带水。

【备考应对】

1.扣牢“言”字,突出“意”字。所谓“言”字,就是人们常说的“话”,也可称作文字。所谓“意”,就是语言文字的意义。“言”是语意表达的形式,“意”是文字体现出来的意义。由于汉字具有多义的特性,因此语意表达就有层次。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而形成的意义,就是句子的字面意义,它是表层的,显性的。字面意义引申出来的、或拓展出来的,就是话外意,它是深层的,隐形的。要探究“言外之意”,让它浮出水面,就必须仔细分析语言本身呈现的语意,分析语言表层义与深层义之间的关系,探索它们的转化过程,从而弄清建立在表层义基础上的深层义。

2.紧密联系语境。超出字面以外的言外之意,还可以依靠语境来理解和掌握。所以人们常把“言外之意”称之为“语境意”。特定的语言环境可以将隐藏在字面背后的语意显现出来,使它具体化。通过语境可以有效地推断出存在于句子意义之外的信息,获得准确丰富而又可靠的言外之意。

3.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备考过程中要学习并积累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知识,要懂得文字的一般意义和特殊意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等。

新题型四:提炼观点,概括论据

【真题回放】(2008年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 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 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就等着你们来救我 ,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理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10个字)论据: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50个字)

【试题解析】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 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天灾虽然不可抗拒,但是人民顽强抗争的毅力确实惊天动地。命题者以刚刚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抗震救灾的材料为试题内容,关注社会、重视人生的导向是十分正确的。

这则新闻材料记叙了四川大地震中被困人员乐刘会挑战天灾、挑战命运的事迹,坚强的信念使她顽强地活下来。材料的本身显示了“坚定的信念能创造奇迹”的指向。试题要求提炼论点、概括论据,主要考查理解、筛选、提炼、概括和表述的能力。

【参考答案】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理在废墟中72个小时。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技法点拨】解答此题需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所供材料,揣摩材料的指向。仔细阅读材料,弄明白它的倾向性,理解材料中隐含的在危急时刻必须具有坚定不移信心这一含意。

2.抓住议论句,提炼材料的要点。记叙材料中的议论文字传达了作者对新闻内容的主观看法。从“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这一议论句可以提炼材料的论点。

3.围绕论点,概括论据。紧扣论点,从概叙着手,提取“乐刘会在震灾中被埋在废墟中72小时终于获救”的信息;从对话描写中,提取“坚信使她坚持到获救”的信息。然后归纳成所需论据。

4.论点提炼要上升,论据概括要到位。论点表述时不能就事论事,要提升到一般事理。论据概括时要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行为目等。

【备考应对】

1.要熟悉新闻文体。新闻以明确的思想、简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当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意义的事实。它是媒体最常用的一种文体,也是高考最常见的语用试题。要掌握新闻文体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的五个构成要素,即时间、地点、事情、人物、为什么;(2)新闻的结构,如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其中导语是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了新闻的主题思想。

2.加强提炼论点的训练。提炼论点就是从丰富、实际的新闻材料中,引出固有的正确的结论。作者的观点是潜藏、寓含在新闻材料中的。分析具体材料,将其中的本质抽出来,然后上升为一般道理。哪些可以成为提炼论点的把手呢?(1)新闻事件的结果;(2)人物的语言、行为;(3)作者的客观议论。

3.重视概括论据的演练。概括论据就是简明扼要地将新闻事件叙述出来。概括后的新闻材料就是人们常说的简明新闻,它也必须符合新闻文体的要求,即必须具有时间、地点、事件、人物、为什么等五个要素。备考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概括的演练。

 

新题型五:写感悟

[真题回放](2008年天津卷)以“溪”、“海”和“潭”为意象 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试题解析】所谓“感悟”,是指有所感触和领悟。写感悟的文字,一般要涉及到对自然现象、生活现象、社会现象等的接触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试题要求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就是要求大家在自然现象中思考人生。这种试题主要考查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述能力。

【参考答案】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

【技法指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先感后悟。表达感悟,感触是前提,领悟是结果,先后次序,颠倒不得。只有对“溪”、“海”和“潭”的自然现象产生了一定的感触后,才能引起对人生的思考。

2.鉴赏意象,感悟人生。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可以利用已学到的鉴赏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关知识来鉴赏“溪”、“海”和“潭”这三个意象,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溪”是细小的部分,由于它的愿望和目标不同,便会产生“海”和“潭”这两种不同的归宿。人生之路不也是如此吗?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自然现象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最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当然也可运用其他修辞手法,但必须恰当、实用。那种无关紧要,为用而用的做法不可取。

【备考应对】

1.要建立生活积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自然、社会,并作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思考;体验人生,对人生中的重大问题作些拷问;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激发报恩情感。平时的生活积累多了,要表达的内容就丰富了,考试时选择的余地就大了。

2.要进行联想的思维训练。没有联想,就没有感悟。所谓联想,指由某人或某事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的一种心理过程。现实现象、知识经验反映在人的头脑里必然是相关联的。这一点大家不会感到陌生,可以调动知识储备,例如古代诗人看到月缺花残,就会感叹时光的飞逝和人生的短暂;看到遍插茱萸,就会想起故乡的亲朋好友。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当前感知的事物与曾经体验过的事物相关联,这就是训练联想思维的目的。有几个建议:(1)搞好生活积累;(2)勤作些人生思考;(3)多学点联想的成功范例;(4)强化由此及彼的思维训练。

新型题型六:写展板

【真题回放】(2008年北京卷)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一8月12日在美国 洛杉矶举办。7月29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纪录。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 (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日本(10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在1952年派团参加芬兰赫尔辛基第巧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要求:根据需要提取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试题解析】展板,是荷载图片和说明文字的展示设备。这儿是指以文字为主的展板,其造型以平面为主。“展”即“展示”。所谓“展示”是清楚地陈列出来供人观看,并使人接受。展示具有阐述、解释和宣传、夸耀两种基本作用。

试题要求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展板。即将到来的奥运会是展示东道主热情的平台。理解参与、奉献的奥运精神,做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准备,这恐怕是出题人引导孩子们关注奥运的深层含义。

试题要求用不超过80字的文字来说明,文字来源于命题者提供的一则新闻材料。压缩语段,提取主要信息,对于考生来说不会感到困难。

【参考答案】标题:本届奥运会中国共获15枚金牌。正文:在1984年美国洛衫矶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继1952年之后,第二次派团参赛,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中国奥运史上首枚金牌。

【技法指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展板的阐述和宣传作用。展板要凸显我国体育代表团第二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惊人的成绩,结束奥运会上无金牌的历史,以此来展示我国运动员永不言败的昂扬斗志。

2.压缩语段,提取需要信息。第23届奥运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运动会,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平台。在这次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再返赛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从此结束了我国奥运会上无金牌的历史。根据试题要求需从原材料中提取如下信息:①第23届奥运会举办地点;②中国代表团参赛历史;③在23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的赛事,获得的成绩,以及重要意义。

3.据压缩文字拟恰当的标题。标题是语段的眼睛。压缩的文字从原材料中提取了主要信息,分别从整体和个体两个角度来展示我国体育运动员的竞赛高水平。拟语段的标题应从这些信息上考虑。标题要求抓住主要内容,语言醒目、简明、准确。

4.原材料压缩后,表述的文字应简明扼要、准确无误。不能突破文字量的限制。

【备考应对】

1.要熟悉宣传工具“展板”。“展板”主要起宣传作用,它要求文字简洁鲜明,内容简明扼要。它的结构主要由标题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标题是展板的眼睛,它必须集中、鲜明,以夺人眼球。展板的主体必须是提供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标题文字的具体展开。它有文字量的限制。

2.注重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根据试题的需要,从提供的资料中选取主要信息。编写以宣传为目的的展板,往往要提取资料中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历史背景等要素。

新题型七:写“情深”的意蕴

【真题回放】(2008年广东卷)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

【试题解析】试题用三句话提出要求:“右边是一幅剪纸画”—仔细读懂剪纸画的内容;“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①话语写一个人,②话语要符合人物身份,③话语要表现“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必须运用两种以上(包含两种)修辞方法,力求文笔优美,语言通畅,饱含激情。

【参考答案】(示例l)您用三尺教鞭为我们指点人生道路的迷津,您在五尺讲台为我们展现大千世界的奥秘,您用七彩粉笔为我们描绘知识王国的地图。

(示例2)我仰着头,凝视着您山花灿烂的笑靥;我踮起脚,聆听着您山泉叮咚的话语;我捧着书,思索着您醍醐灌顶的讲解。

【技法指拨】解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1.符合身份。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必须符合人物身份。选定某个角色,就需要走进这个角色,说话行事都必须立足于这一角色。

2.整体把握。紧扣剪纸画,整体理解画面意境。试题虽然可以允许任选角度,但是必须涉及另外一个人物,切勿将人物孤立开来。例如,写学生时必须与教师结合起来,反之亦然。

3.必须写真情实感。仔细阅读剪纸画,写出师生深情。只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的情感。

4.借助一些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可以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师生情深的意蕴。

【备考应对】

1.加强图文转换的训练。图文转换是综合性试题。先要仔细认读图画,全面正确地了解信息。例如读这幅剪纸画时,要了解这两个人的各自身份,

确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图读懂后,接下来按照要求用文字表达出来。

2.要熟悉写“情深”的意蕴。所谓“意蕴”,就是将某种情感融进叙述或描写画面内容的文字中,换句话说,就是在叙述或描写画面内容的文字里透视着某种情感。在这幅剪纸画中,两个人的身份确定为师生关系后,就要展开联想,选择能够表达师生情深的话语,然后整合成文。


新题型八:点评景物描写

【真题回放】(2008年湖北卷)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正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个字。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庾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家。两面都已埋到丛丛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点评:_____

【试题解析】试题选用教材为考查内容,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它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学与高考脱节的现实问题,成为湖北卷的一个亮点。

点评是用简约的文字加以评论。命题要求对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进行点评,它跟一般的新闻点评不同。试题主要考查理解、表达能力。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啊!

【技法指拨】

1.要找准评论的关节。点评什么?首先要解决评论的对象。要精读材料,善于发现材料中的要点,不要面面俱到。

2.要揭示点评对象的价值。评论对象找到以后,要深人分析评论对象的价值,看看它的表达效果怎样。鲁迅小说《药》中的景物描写最出彩的是那个比喻,它的价值有三:①将坟墓比作馒头,新颖、形象、鲜明;②揭露了尖锐的社会矛盾;③寓意深刻,意味无穷。

3.点评语言要正确、简明、连贯。

【备考应对】点评,篇幅短小,文字简洁,但涉及范围很广。备考时要努力掌握它的写法。要写好点评注意以下几点:

1.要评在点上。点评要一语中的,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而不可分散,什么都要评。

2.要评得有理。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

3.要评得生动。语言既要活泼生动,又要简洁利落,这样才能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4.要评得恰当。点评时切忌感情用事,任意拔高,或随意贬低,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偏不倚,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