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泰拉瑞亚怎么打猪鲨:于丹:做有幸福感的女人 要将中国文化洒遍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09:54


于丹



于丹:我是一个老师,过去是,现在是,毫无疑问将来依然是



2010年,于丹海外的行程安排将愈加紧张



于丹旗袍装

  撰文/巩晓莉 摄影/李求学 化妆/刘玫

  循着来声我转过身,看见踏着有力步伐到来的于丹,修剪干练的短发,略施粉黛,黑色及膝棉衣,黑色短靴,她露出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和我握手,我触碰到的是一种女性的柔软、母亲的细腻,以及老师的神奇——也正是这双手,通过《百家讲坛》触碰到无数人的心灵深处。当静心听她娓娓道来时,一壶普洱,一缕阳光,触手可及的种种仿佛都被那双手点化成诗一般,优美、绵长。

  2006年在《百家讲坛》一举成名变身“学术超女”后,几年过去了,如今的于丹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很少接受媒体专访,刚刚参加某内衣品牌秀是出于朋友之情,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奔走于无数教育论坛、研讨会间。她说,我是一个老师,过去是,现在是,毫无疑问将来依然是。无论是母亲、女儿、妻子还是老师,无论是众人追捧还是千夫所指,于丹只有一个角色不会改变,那就是女性,一个爱美,对美有着敏锐感知的女性,“如果可以定位自己,我愿意做一个有幸福感的女人,这也是我所满意的生活状态”,她如是期待。2010年,于丹海外的行程安排将愈加紧张,将《论语》心得普及到国外,将中国传统文化洒遍世界是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很清楚自己做的不是高端研究

  “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就是《周易》上说的‘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就是你观察了世间人文百态,还要用一种思想理念去流化天下,把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所以我愿意作为一个动词活着。我觉得这是当代知识分子可以选择的生活态度,去完成‘化’这件事。对于我们民族来讲不缺少‘文’,我们有那么多的经典,关键是它怎么化进我们的生活呢?需要一些人去做,在当下的坐标里边去实现一种化解。而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真诚朴素地去爱你的文化的自由。”

  2006年10月,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心得》之后,紧接着又在2007年春节讲《〈庄子〉心得》,2007年《〈论语〉心得》首版发行50万册被抢购一空;2008年被翻译成30种语言开始在世界发行。

  “每个人的饮食口味都不同,有人喜欢中餐,有人喜欢西餐,但你说大米饭,有谁会说这辈子我就不吃吗?我觉得中国文化一定是有一些作为米饭和馒头存在的东西,每一个人,就算目不识丁,他也有权利知道孔夫子。”就是这些“米饭”“馒头”让于丹一夜间成为大众偶像,被称为“学术超女”;也仿佛一夜间让她成为千夫所指,人们质疑她根本就不懂孔子,不懂《论语》。

  “我一直觉得,文化这个东西分两种渠道去实现:一种是高端研究,一种是低端普及,我很明确自己做的是后者。中国正在民主进程中,民主不仅仅是一种选票、一种政治权利,更是一种文化权利的分享,不能说老百姓学问不够就不配读经典。我其实并没有把自己界定为传统文化的宣讲者,我觉得自己是提供生活态度的人,就是传递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信任,对于人性、善良与爱的信任。有了这种信任,才能释放出来无穷无尽的能量。”

  成名以来于丹奔走四方,在世界各地游走、讲学,也有很多人将此定义为“走穴”。面对质疑于丹说:“我觉得传统文化是提倡人去变化的。《论语》说‘君子不器’,一个真君子不要把自己说成是一个盘子,一个杯子,一个固定的器皿,应该随着一个时代的选择不断调整他的角色,去变换他的身份,去跟上和适应整个的潮流。庄子提出‘承物以由心’,就是讲一个人可以把物质生活作为搭乘的工具,最终要达到的是生命的自由。”

  物质是个好东西

  “我喜欢时尚类的媒体,喜欢《精品》,从你们开始创办就看,我觉得它不仅提供了商品,更提供了一种潮流背后的价值观。我认为价值唤醒与凝聚,是风格呈现的根本理由,如果一个人仅仅在物质上实现一种追逐和转换,那就没有稳定内在风格和品质认同,他永远会很迷惑”,我们对于物质的讨论是从报纸开始的。

  事实上于丹有一群做时尚类工作的朋友,“每次我要去某个国家时,那些朋友就会给我列一个建议清单,告诉我在哪里可以买到最好、最便宜的好东西”,她雀跃地向我讲述着,“我觉得一个美好的生活,就是人在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之下,可以去热爱春花秋月,去热爱一段流云、一座山川,热爱那种亘古不变的人文精神与英雄怀抱,那么同样,你也可以热爱眼下的物质。”

  “比如一壶茶放在你眼前,里边变换的季节都能闻到。春天喝刚刚摘下来,一炒马上就拿出来的绿茶,因为它带着春天蓬勃草叶尖上的芬芳稚嫩,那种茶是舍不得发酵的,因为春天大地阳气蒸腾,人心的梦想也在浮升着,看着一针一剑都在透明玻璃杯里立着,你会觉得整个心都蓬勃向上。到了秋冬为什么喝乌龙半发酵的茶?因为在乌龙里边能喝出一种倦容与绵长,因为秋高气爽,云朵峥嵘,你会觉得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就是那种生熟之间的焦点,你可以在一片铁观音的叶子上看得出来,从它的纹路里边你可以看见岁月走向醇香。为什么到了深冬要喝熟普洱?因为养胃、安眠,它不会给你造成伤害。所谓秋收冬藏,人的一切开始内敛了,穿厚的衣服,皑皑的白雪给大地盖上被子了,人们都回家过节了,喝普洱,能让人在草木气息间去沉郁,安稳地期待来年春天,接着又可以喝绿茶了。”

  而对于社会的物化和异化问题,于丹分析道:“人对物质有时候呈现出两种极端而偏狭的态度:一种是沉溺在物质中而迷失自我,一种是仇恨与鄙视,其实我觉得这两种都不大正确。我所理解的人的生活状态,应该是在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去享受物质。所以比如说像你们的报纸,为什么要去推荐很多美好的物质呢?一定不是为了让人去做物质的奴隶,而是让人在物质的延伸下,让生命更富足、更美好,去得到更多愉悦的享受。有时候你觉得物质是洪水猛兽,那是因为你的精神还不够强大。”

  永远不希望家人为我骄傲

  “《艺术人生》曾经问我‘你先生为你骄傲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他一男人为我骄傲什么?不管我下班回来捧的是鲜花还是拿的扫帚,在我先生眼里都是一样的,他最关心的是我今天冻着没有,现在是不是该喝碗粥。所谓家,就是一进门就可以穿拖鞋的地方,如果我在家还劲劲地穿着职业装,教我女儿背《论语》,让她觉得她妈永远是于丹教授,那就太失败了。我永远不希望家人为我骄傲,那挺可怕的。”

  从大学教授到明星的转变,使人们对于丹的家庭生活格外感兴趣,“经常有媒体会问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职业女性,当你的事业和家庭发生冲突时你会选择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要舍弃?你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这个社会已经用那么大的资源把你教到博士,就回家做贤妻良母吗?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不负责任。但你说,我社会大业太重了,就让家人让步吧。你无法对你的孩子这么说,因为童年不可复制,你不陪她,等她长大了,这是生命多大的遗憾啊,你也不可以对老人这么说,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老人能等你几年?也就是说,你不可以对所有人说,你要先等等,我要先放一放,你所能做的是让这一切怎么达到一个平衡。”

  京城大大小小的电影院和剧院是于丹经常光顾的地方,话剧《恋爱的犀牛》每一版她都不会错过,甚至台词都能大段地背下来。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时代,于丹都被认为是爱玩的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承担重任时,不应像一个苦行僧那样去忍辱负重,而应该快乐地举重若轻。同样是重,干嘛不轻盈地把它举起来呢?”即使去重庆做演讲,她也会忙里偷闲和朋友去泡温泉。“我箱子里背着瑜伽服”,她指着自己即将陪她前往重庆的旅行箱说,“我每天都要练瑜伽,即使出差也会坚持。一个人外在可以有一个非常紧张的节奏去工作,内在可以有一个非常从容的节奏去生活,内在和外在的节奏是可以保持平衡的。”

  Q&A

  问:曾经做过的最不靠谱的事是什么?

  答:研究生时独自去沙漠,只带了手电筒和擦汗的毛巾,最后迷路了,困在沙漠里6个小时,发现手电筒根本没用,毛巾也用来生火了。

  问:看过次数最多的电影是什么?

  答:黎明、张曼玉主演的《甜蜜蜜》,看了四五次,每一次都感动得流泪,特别是最后两个人相视而笑的一段,我觉得那是中国90年代最好看的电影。

  问:2009年的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

  答:我最喜欢《风声》,那真是好看。《三枪拍案惊奇》和《十月围城》都让我失望,特别是《十月围城》,因为陈可辛导演我很喜欢,对他期望很高。

  问:在家里都看什么电视节目?

  答:以前没有孩子很幸福,夫妻俩卧在沙发上,面前摆一堆零食,在家里看大片。自从有了孩子,家里电视上再没看见过人了,全是小动物,什么喜羊羊、加菲猫。

  问:一直是短发吗?

  答:在我26岁前,高中、大学、研究生时都是长发,那时候长发也很彪悍,经常是穿着牛仔裤,扎着红头绳。一般女孩子总是在告别一段感情时会把头发剪短,所以我就剪了。

  问:你期待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答:我欣赏龙应台,是因为我觉得她用一颗女性敏锐的心在承受男性的重担,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很不容易。她曾在一本书的后记中写道:“我的山洞不幽暗,我的烛光一直是明亮的,它照耀着我,它让我的内心有一种充沛的感恩和谦卑。”她的那种烛照之下的感恩与谦卑,会让我深深感动,但要让我做到这一点很难,我的境界还不够大。

查看更多美图请进入娱乐幻灯图集  高清美图  图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