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大乱斗音乐:台海炮战 八·二三大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17:19

老马杂谈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大陆射向金门岛的万枚炮弹瞬间揭开了腥风血雨的台海大炮战。近偶读台湾版《俞大维传》,发现了许多出自另一角度的历史记录,特以“大事记”形式汇编成文,以飨世人。

    · 世界共产主义阵营老大哥、反美姿态一贯强硬的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同志于当年七月三十一日秘密访问了中国大陆。台湾军事情报部门及时侦察到了这一重要信息并送呈军政高层分析判断。

    · 在八月十四日马祖海域空战及海战中失利的大陆军方,随即开始在福州等地大量集结部队装备(七月间即大规模操练海陆军协同作战演习),大有一举收复马祖列岛之势,国外媒体也纷纷报道了相关信息。但台湾军事情报部门则通过密切观察,得出大陆有“声东击西”之可能结论。身为国防部长的俞大维于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亲临距厦门咫尺之遥的大担岛上,于夜间连续观察厦门大陆军队与军事物资调动情况,基本确认了大陆方面的真正作战意图,并估算出运送到第一线的炮弹可能已达数十万发。

    · 八月二十日,蒋介石视察金门岛,并对金门防卫司令部各指挥机构集中于太武山狭窄谷地两侧表示严重不满,认为一旦战争爆发,对安全极为不利,必须迅速调整部署。

    · 八月二十三日凌晨,俞大维部长抵达金门岛,上午即乘坐小艇前往离岛大担、二担及小金门、古宁头前线巡视备战情况。因身体疲乏,俞大维将军下午四时许回到招待所小憩,五点半,他婉拒了胡琏司令官晚六点二十去翠谷露天餐厅参加酒会的邀请,正与胡琏在招待所门前谈话时,大陆方面的炮弹如雨袭来,俞部长虽身体多处被弹片击伤,但研习兵工弹道技术的他得以幸免于大难。

    · 大陆炮击延续了近四个小时,在金门炮兵的反击压制下于晚九时十分停止,其间大陆共发射炮弹57500余发,金门炮兵回击炮弹3600余发,伤亡官兵400余人,损失火炮3门。正在翠谷餐厅等候就餐的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赵家骧和参谋长刘明奎等三位高级军官中弹身亡。

    · 八月二十四日,有媒体传出“俞大维已在炮击中身亡”。

    · 八月二十六日,大陆炮兵继续猛烈炮轰金门的码头、机场及大担岛。

    · 八月三十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谴责大陆炮轰金门。

    · 八月二十五日,九月八日、九月十八日和九月二十四日,台湾海峡上空发生多次激烈空战,刚刚装备了新型超音速战机F—86和响尾蛇空空导弹的台湾空军完全扭转了此前的弱势局面,有效压制了大陆“米格机群大编队出击”攻势,而连续遭受炮击的金门诸岛也因源源不断的补给而重现稳定。

    · 九月十八日午夜,美国提供的第一批八英寸(203毫米)口径巨型大炮运抵金门,因事前经过反复的充分演练,巨炮在料罗湾卸货时,金防部官兵创造了从“下锚到抢滩到开仓门到下卸到关舱门到退滩到起锚到转头”共计耗时二分二十八秒的高效速度。

    · 九月二十六日,巨型大炮首次向大陆厦门围头、大嶝及二嶝等炮兵基地开炮轰击,经台湾方面轻型侦察机空中观测,各基地火炮及工事毁损惨重。

    · 九月二十九日,第二批自行式巨炮炮击了厦门多处炮兵基地。

    · 十月六日凌晨,大陆国防部长彭德怀向福建前线下达停火令,表示停止炮击金门一周,让国民党军队休息休息,补给补给。

    · 截至九月九日的46天中,大陆共计向面积178平方公里的金门发射了50万发炮弹。胡琏司令官这一天对前来视察的俞大维部长说:这是史无前例的。

    · 停火期间,大陆方面喊话通知,如果美国军舰停止护航,停火就可以继续。台湾方面宣布,这是大陆离间美台关系的阴谋。

    · 十月十三日,大陆方面宣布,停火延长两周。

    · 停火期间,金门防卫司令部炮兵部队顺利完成了火炮换装,全部105毫米炮均换装为155毫米榴弹炮,75毫米炮完全退出阵地。

    · 十月二十日,大陆提前中止停火恢复炮击,共计发射了11500发炮弹,并声称以此方式谴责美国务卿杜勒斯的访台活动。

    · 十月二十日到二十五日,金门方面连续五天用巨炮轰击了原先不在炮击范围内的厦门火车站和厦门港码头等目标,作为对大陆无选择炮击的报复性反击。

    · 大陆国防部长彭德怀很快发表声明,将每日炮击改为单日炮击,并承诺不炮击金门的机场和滩头。

    · 十一月三日,大陆在停火十天后突然再次炮击金门,发射炮弹达39000余发,金门方面回击炮弹5500余发。

    · 十一月四日,大陆方面广播,指责金门方面使用了毒气炮弹。钢铁、炸药和血肉混夹交织的台海大炮战也自此转入到了例行公事的新阶段。当时的大陆还有很多大事亟待办理,如赶英超美的全民“大跃进”和第二年的“庐山神仙会”。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