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漏电保护器:用史诗气质演绎民族的辉煌-吴子牛谈贞观长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22:09
用史诗气质演绎民族的辉煌-吴子牛谈贞观长歌

站在今天西安喧嚣的街道上,除了耳畔时时响起的关中土语方言,已经鲜见一千多年前称雄东方的唐帝国的历史痕迹。风虽然还和从前一样,掠过古来的三秦大地,但已经不能挟来牧歌和马蹄的声音,还有迎接万国朝圣的鼓乐钟鸣。总有一种渴望,想在骤然一回眸间看见那个伟大王朝的背影,生出这种渴望的原由不仅仅是唐帝国卓越的文治武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油然生出的自豪感,更因为一种对历史的好奇心,为什么一个伟大民族古代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会写在这里,写在欧洲还在黑暗挣扎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还是一片蛮荒的中世纪?所以,大型历史电视剧《贞观长歌》的导演创作过程,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艺术之旅,更是一次历史的追寻之旅。
注视贞观:一页民族崛起的慷慨华章
    长安曾经是世界中心,这种至尊的优越感让长安人满足了两个世纪,更让后世的中国人追忆了一千多年。它的起点是贞观年间,确切一点说,是贞观的中后期。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使得唐帝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国力日盛,后人把这段历史称作“贞观之治”。这段历史就是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基本素材。应该说,就历史剧创作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素材,但也是一个不易驾驭的素材,因为它一直被国人摆在中国古代历史殿堂上极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可以说早就被图腾化了。如何寻找和把握这一素材的电视艺术价值呢?就我个人而言,这既是一次文艺创作的过程,也是一次对影视创作理念,特别是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理念的洗炼过程。“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人的一次伟大政治探索和政治时间,二十三年间,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时间,后世关于这段历史的研究和评述也是车载斗量,用电视剧艺术表现它时,最具有冲击力的价值元素是什么呢?在正式开拍前,我本人和剧组的主创人员与一些历史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一个强烈共识,“贞观之治”之所以在历史上有那么重要的意义,最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一次伟大崛起。

    隋以前的数百年间中国境内战乱不已,这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受创伤最深重的阶段之一。隋朝后期由于隋炀帝的暴政,中原地区很快陷入无尽的灾难中,民族的元气再遭重创。这笔沉重的政治债务由李渊建立的唐朝继承了。到贞观初年,唐的版图上只剩下区区几百万户籍。更为危急的是,就在李世民即位的同时,北方强大的少数民族首领颉利统领当时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骑兵攻到了长安附近。不管唐人留下的史料如何粉饰,历史上有名的便桥会盟实质上就是一次让人倍感羞辱的城下之盟。除了来自外部的挤迫,内部的矛盾也层出不穷。李世民是依靠玄武门之变取得政权的,在这场政变中他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李建成,还有孔武有力的弟弟齐王李元吉,他们虽然在政变中授首,但是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不少重要军事将领对李世民的上台心怀不满,那些拥戴了李世民的文武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的派系倾轧。李世民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而唐王朝也陷入了岌岌可危之中。“贞观之治”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可贵就可贵在它发生在一个不可能发生的环境中,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民族崛起,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甘沉沦的精神,而对这种民族精神的歌颂,成为了我们创作《贞观长歌》的着力点。

    为了强化这一着力点,我们对历史素材进行了有目的的取舍,比如“玄武门之变”,虽然是发生于“贞观之治”前夜的一个极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过于血腥残酷,如果以较大的篇幅展示,势必有损主要人物的形象,所以我们没有展开叙述。再如史书上有许多关于李世民生活和私德方面的一些负面记载,包括他晚年迷信丹药等,这些东西我们都没有刻意表现。目的是在剧中集中笔墨表现他做为一代伟大的封建政治家积极向上的一面,以期对今天的观众做人做事有所启迪,我想,这么做也是在承担电视文艺的一种责任。反过来,对那些能激扬人心的正面的东西,我们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比如“定襄大捷”——便桥会盟后,李世民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以最大忍耐力,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完成了战争准备,发起了平定北方的战争。在这场当时来说规模惊人的帝国反击战中,李世民派出了全国最精锐的军队,李靖、李世绩等最强悍的将领都被派往前线,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中国战争史上一场极为重要的会战,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唐帝国历史的转折点,它使国家实现了初步统一,一代治世因而成为可能。《贞观长歌》用相当的篇幅展示这场战争以及围绕战争发生的一系列任务命运演变,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式的壮怀激烈一次一次推到了极致。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和辉煌,用优秀的作品表现这种骄傲和辉煌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光荣。而我本人又恰恰怀着强烈的英雄情结,在以往的影视创作中,特别是在电影创作中,我导演过一些战争题材的作品,其中多数带有悲剧色彩,更多是在表现中华民族的苦难,比如《南京大屠杀》,展示的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表现民族胜利主题的作品并不多,《贞观长歌》是其中气势最宏大的一部,它充分地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向上的一面、富有包容力的一面和不可战胜的一面,这些都是一个强大民族典型的民族性格,对这种民族性格的歌颂,让我得到了极大的创作满足。作品完成后,我们在小范围内请一些专家和观众试看了样片,赢得了较好的评价,总体来说,大家认为这是一部激扬民族自尊心、鼓舞民族自信心的作品。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源,这一点中国的影视工作者远比西方同行幸运。在这样一个价值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影视创作表现历史的角度,可以有多种选择,但通过《贞观长歌》的创作,使我愈加坚信不移,在中华民族迎来一次新的伟大崛起的今天,观众更期待的一定是最能够传输力量鼓舞人心激扬士气的作品,因为,中国人近代历经的民族苦难实在太多了,期待这样的民族复兴的时间实在太长太长了。
酣唱长歌:一幅风云跌宕的唯美画卷
    历史剧创作难度较大,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历史”和“剧”之间平衡取舍艰难。事实上,自从现代戏剧在中国兴起后,在历史剧创作走向上,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两种流派都各自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贞观长歌》表面上看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更浓一些的作品,但我认为它实质上是一部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或者说是一部浪漫主义外壳包裹下的写实主义作品。《贞观长歌》上部主要是写战争,从李世民登基,颉利兵临城下开始,到唐军取得定襄大捷,初步平定北患,实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结束,战争是这一部分的主题。下部从唐初步转入承平时期开始,随着国家安全环境的改善,“抚民以静”、“偃武修文”的国策得以深入推行,唐帝国日渐强盛,但是内部的一系列矛盾也浮上了台面。李世民想尽办法,缓和矛盾,最终为了贞观政治路线能得到延续,在无限痛苦中废黜了太子李承乾,另立新储,这一部分的主题是和平。全剧的主要事件完全取材于历史,比如便桥会盟,定襄之战,诸子夺嫡,废储新立等:主要任务的命运走向也没有脱离历史,比如李世民与长子李承乾爱恨交加的关系,李世民爱将侯君集由勋臣堕落成叛臣的悲剧人生;主要人物的习性也参照了历史的记载,如李世民、侯君集、李靖,李世绩等人物的性格都能找到出处。

    当然,本剧最重要的写实成份则是融汇在剧情中的对“贞观之治”政治路线的阐释。科学地说,贞观时代并不能称作盛世,更不能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它只能算是一段“治世”。有一系列的史实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例如,即使到了贞观的后期,户籍数也仅仅达到了隋朝强盛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国力强弱的最重要的指标,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唐帝国在贞观年间国力还远未达到其最强盛的时期。那么,为什么后人会给李世民本人和“贞观之治”那么高的评价和那么多的关注呢?最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给后世的封建统治者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政治遗产:其一,是树立了“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李世民反复强调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其二是在总结继承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确立了依法制国的原则;其三是形成了一种清明的政治风气,李世民崇俭尚廉,贞观年间是史家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吏治最清明的时期;其四是执行了夷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政策,到今天对我们处理民族问题依然颇多借鉴。在作品中,我们用渗入的方式,增添了作品的分量。

    当然,“历史剧”最本质的定义毕竟是“剧”而不是“历史”,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创作活动时,在努力把握作品总体历史真实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现出戏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在坚持写实主义内核的同时,在外在表现上,努力地追求了一种文学化的写意手法,通过这种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种隽永格调,增强了《贞观长歌》这部作品的可视性,使其呈现出一些特别能打动人的浪漫主义特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故事展开上,我们在秉持“大事不虚”原则同时,大胆进行艺术创作,注重大人物小细节的刻画和小人物大命运的演绎,以此来强化戏剧冲突效果,小范围观看过本剧的专家和观众,普遍认为本剧的节奏紧凑,悬念叠起,高潮不断,创作的成分能够“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认为这种戏剧效果在以往历史正剧中是不多见的。其次,在情绪营造上,本剧采用了一系列强化表现的手法,使作品中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雄浑美和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性美交织在一起,引导观众随着剧情推进不断被感动,试看过作品的观众普遍认为本剧的情绪饱满,十分撼动人心。另外,在摄影美术上, 镜头质量较高,富有养眼的效果,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肯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最兼容的时期,唐人的旷达恣情是空前绝后的,正因为这样,在这一时期才产生了那么多优秀的诗歌、绘画、陶艺作品,可以说这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明媚的一张笑脸。我认为,一部表现这样一个令中国人骄傲西方人神往的唯美主义盛行的朝代作品,不管赋予她写实还是浪漫的星光定义,唯美的表现风格都是必需的,否则就不能与历史匹配。所以,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地追求一种雄浑的历史真实美,一种曲折紧张的情节美,一种动人心魄的情绪美,一种溢彩流光的画面美,一种醇厚深沉的音乐美。在电视剧生产进入工业化时代后,唯美是需要代价的,高艺术品位的唯美更是如此。为了再现“贞观之治”,制片方付出了较高的成本,总投资达到了五千多万。全剧的拍摄制作时间长达三年,剧组先后转战浙江、河北、内蒙、北京等省市区,置景和服装上投入巨大,许多标准都达到电影拍摄要求。此外,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影视人才也参加到了剧组,因为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光彩照人的一页,全体演职人员都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兢兢业业尽展实力。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综合因素的作用,才使得我们的创作初衷得以贯彻,不少专家和观众都对作品的唯美风格给予了肯定,这是令全体创作人员深感欣慰的一件事情。
咏叹命运:一段深入灵魂的激情旅行
    电视剧说到底是写人并写给人看的,人物命运展示和性格刻画的优劣是最终决定作品艺术品位的主要因素。伟大的时代一定是人杰辈出的时代,“贞观”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风云际会,英雄如群星璀璨。这些历史人物不仅富有政治智慧,更各具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给本剧的人物塑造提供了巨大的资源。《贞观长歌》是一部大制作,大在立意,大在气势,大在规模,大在投入,更大在人物。如何诠释这一句“大在人物”呢?首先,我们在刻画大人物上下足了功夫。本剧的主人公是李世民,这位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是一位十六岁就横槊马上的战争勇士,是一位锐意激浊扬清开创政治新局的改革者,是一位弹笑间能令樯橹灰飞烟灭的谋略家,是一位不怒自威能遍御夷汉的帝王,这些优点堆砌在一个人身上,他当然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骄傲。在剧中,我们用了足够丰富的笔墨来展示这个人物作为伟大封建政治家的一面,充分表现了他的胆略、智谋和胸怀,在上半部主要集中在对颉利的几次交锋中,危险纷至沓来,他凭借天才般的睿智,岩石般的坚忍一次次化解,在下半部主要集中在克服改革的阻力纠正自己的错误还有为了保证贞观路线的延续而另选接班人等事件上,他的政治勇气和决断力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英雄力量。

    这种“大”之外,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们在创作中着力表现的主人公身上的另一种大,就是人性的“大”。李世民虽然贵为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但是亲眼目睹过隋末人民罹受过的苦难,他执政后,一直不忘隋亡的教训,对人民怀有一种敬畏之意、怜悯之心。史载他即位后曾为了灭蝗拯民而吞虫许愿,这在封建帝王中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他自小从军,性格爽朗,能和自己的部众同甘共苦,贞观时的君臣融洽是封建史上鲜有的,他极不愿意诛杀功臣,但是,最终却不得不处死发动叛乱的侯君集。他亲手射杀自己的哥哥争得诸位,骨肉相残的经历在他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可最终为了贞观路线的延续,他又不得不在晚年废一子,囚一子、诛一子。这些复杂的情感集中在李世民的身上,使这个人物体现出一种高度的复杂性。在剧中,我们通过对这种复杂性的着力挖掘,将李世民还原成了一个人,一个有悲悯心、重友情、怀着强烈父性的真实的人。他在随江山社稷重荷的同时还要承担情感的重荷。在这里,我要感谢本剧的主演唐国强,他以精湛的表演功力,将剧中主人公李世民身上英雄和人的两重性充分而和谐地表现了出来。国强曾经塑造过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我个人以为,他在本剧中的表演是一次深入人物灵魂的激情旅行,是他表演艺术的又一个高峰。

    《贞观长歌》追求的是一种史诗气质,在刻画好主人公的同时,我们还下功夫塑造了一大批贞观年间的其他政治人物的形象。如大度方正的长孙皇后,足智多谋的房玄龄、老练机巧的长孙无忌、刚正不阿的魏征、浪漫多情的安康公主、懦弱无能的李承乾,英果刚毅的李恪,心机重重的岑文本、性格桀骜的侯君集、韬略过人的李靖、少年老成的李世绩等。对这些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像正面人物中的长孙皇后,她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雍容大度,能勇于纠正李世民的偏差,将后宫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深为李世民所敬重,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挖掘并没有停留在史书中的溢美之辞上,而是有分寸的展露了她作为人母亲和女人所难以避免的人性弱点,比如尽管她和淑妃情同姐妹,但她也曾为李世民在危急中仅赐与淑妃一包毒药而没有给自己而生出妒意,再比如她对长子李承乾的偏爱等等;再像反面人物中的侯君集,虽然他有自私和自大的一面,但他是一位出色的将军,作战十分勇敢,在几次重要的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惊人的胆略和才干,这既为李世民几十年间如此器重他找到了理由,也为人物的结局增添了悲剧感,从而达成了一种特别的效果:侯君集是剧中的反一号,但是观众却无法憎恨他。

    这些都是大人物,本剧创作上追求的“大人物”还充分体现在对“小人物”的“大命运”的铺陈编织上。《贞观长歌》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二百余位,长达八十二集,为什么看过的观众都认为它不仅不显得拖沓反而有一种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呢?我认为除了大人物大事件饱满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小人物的生动,比如创作出来的人物绥州司仓参军赵恭存,拚却一条胳膊也不愿将府库的钥匙交给敌军,而当时库里只有十文铜钱,他所悍卫的不是钱而是一种职责;放马奴出身的将领范鑫为了大局,忍辱负重,不惜自杀以报李世民的知遇之恩的情节,让人荡气回肠;性格狂放的书生闵国器,因门第低微连续三年科举不中,靠买得大姓谱碟而考取头名进士后愤而当众撕掉皇榜,当他爱上一个舞妓时,他不惜犯夜在长街上夜高吟情诗,充分展示了唐代文人旷达人生的性情。再如反面人物中刺史赵士达,是一个在史书上只留下名字和简约事迹的贪官。剧中晋城冤案一节,把虚伪狡诈恶毒无耻等贪官的共同特性高度集中在了这一人物的身上,生动的刻画了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贪官污吏形象,让人在为剧情所吸引的同时生出许多思考来。正是这些小人物的塑造,为《贞观长歌》赢得了它“不仅是一部史诗性的电视剧更是一幅唐初社会生活风情画”的评价。

    电视剧人物的塑造,最终要依靠演员的表演,本剧演员阵容强大,明星荟萃,其中既有唐国强、陈宝国、杜志国、王绘春、董子午这样的实力演员,也有孙飞虎、刘毓滨、曹培昌、谭非翎这样的老艺术家,还有聂远、张澜澜、万宏杰、饶敏莉这样的后起之秀。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也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剧组的全体演员的表演都十分投入,这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品味,在这里,我再次向他们表示敬意和谢意。《贞观长歌》是我导演生涯中倾注心血最多的一部电视剧,作品出炉后,已经得到了有关方面专家、观众的不少好评,大家十分看好这部作品的收视效果,我自己也坚信这是一部立意宏大、画面优美、情节生动、表演上乘的好作品,剧组全体成员都在期待着它接受全国观众的检阅,希望广大观众能支持我们,支持《贞观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