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会计网上报名系统:刘念发现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29:20
刘念发现了什么 作者:高人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685    更新时间:2008-9-21

 
 
 我认为,刘念先生所发现的不仅仅是“道”在人身上的一系列具体表现,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一个令人追本溯源的思想方法。 
       在刘念先生的习武生涯中,他先后接触了很多拳种拳派,学习了中医,并对佛,道,儒的思想及易理,数术,气功等有广泛的涉猎。得识著名武术家杨鸿尘先生是刘念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杨老师那里他首次听闻以机能调整看待拳术的思想,并得知了卢忠仁先生的名字。在随后几年随卢忠仁先生的学习和训练中,刘念“空出我的杯子,改变我所有的错误观念和用力习惯”(刘念语),从而对卢氏结构有了较为深入和清醒的认识。他对卢氏结构划分为可以肯定和值得考虑的两个方面: 
       可以肯定的方面是:卢先生对传统武术,气功的内在机制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不仅再现原传,使过去很多模糊,复杂的东西明确化,简单化了。 
      值得考虑的方面是:在打拳,站桩,摇子午等人为设计的技术动作中调整形态,将机能与技巧进行统一,是否可以获得人体本应产生的最大技能?卢氏结构是整体严密,万变不异的规律还是零散局部充满变异的规律?以腿为例,假设是前者,那么腿只是在一个机制下根据实际需要做前进,后退,左右侧移及正蹬,侧踹,扫踢等步法,腿法动作即可,而无须强调什么是“浑圆腿”“射腿”“马踏”“鸟跷”等。然而实际上,这些各局名称的动作的内在机制除共性外,确实存在着决定该腿是“射腿”而非“浑圆”,是“马踏”而非“鸟跷”的特定机制,那么究竟有几套机制?另外,虽然“全程克制阻力”,但发力有需“阴阳切换”,此举又意味着什么?“阴阳切换”是否可以发挥出人的用力极限? 
        刘念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体修炼的高级境界中,或可有“武”的行为,但没有“术”的存在。综观古今中外的各种培养搏击能力的方法,所求的都是机能如何才能与技巧统一,而其中中国传统武术是把人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效果令局部加局部所得的整体无法比拟。卢忠仁先生发现归纳了传统武术各优秀拳种的具体共同之处,并从“五大要素”的角度来阐述,简化提炼了机制,把“术”降到了最低点。但是,卢氏结构寻求的是机能与技巧的统一,发于技能,止于技能,这与刘念在目的上是不同的。 
       卢氏结构提示的是技能与技巧的统一,但刘念从中看到了人体从后天状态往先天状态调整的一个趋向。这个趋向既是形态上的,也是思想上的。习武是认识自身,把握自身,是自身不断完善的手段。搏击对于刘念来说,一方面是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另一方面是检验自己的完善程度。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刘念于求知过程中既能进入对技能与技巧的深入研究,也能在吸收营养后跳出,走上使自身机能完美统一的道路,完成一次思想上的转变。 
       刘念认为,寻求健康远比在武的范畴内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更有益。人只有合于“道 ”,才是真健康,人合于“道 ”的程度越高,健康的层次也就越高。“道”具有只能透过事物来直觉感知不可说的特点,只能在实践中感悟。道为体,实践为用,两者之间有一个可以清楚把握并使体用合一的“关节点”。刘念的实践证明,这个“关节点”是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先天本位”。 
       所谓“先天本位”,是一个“身心同一”体,是人体机能的完美统一它在身体上的表现,即可说是“阴平阳秘”,也可说是“肌肉若一”,也可说是“五心朝天”,也可说是“抟气状态”。这些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它的描述。这些先天本位与无极,太极,八卦等易理的取象均有对应关系。普里高津的“熵”和宇宙中“黑洞”,“白洞”,均可通过“先天本位”在身体上得到深刻体认。 
       人体对先天本位的归复,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机能完善,整个过程都不能有对技能的追求,更不需要将机能与技巧统一。所以归复本位,没有定式定法,所有的只是直接归复。 
      归复的基础,首先是从认识入手,舍去各种不正当的欲求,将心朝向“平常”归复。在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就可进行身体上的归复。对身体的归复,主要是以意识听取和支配肌肉,骨骼,环节的状态可以做为调节时的载体,内脏和呼吸是被决定的。在调整时,可以通过观察其状态,检查自身的完善情况,而不作为主动调节要素,刘念先生将这个训练暂称为“抟气训练”,所得的状态,既可称“抟气状态”,也可称“本位状态”,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在身心两方面不断交替促进,逐步提高“身心同一”的程度。 
       刘念认为:人只有一个最佳功能状态----先天本位。一个人能否健康,能否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完全取决于其与道相合了多少,具体说就是自身各环节有多少处于“本位”,有多少“失位”。自我完善应注意身心两面的不可分割,忽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完整的。在现在众多习武者中,始终忘不了一个“武”字,虽然注意到了形态的作用,但执着于功能的产生,使很多几乎碰到鼻子尖的“真形”,又白白从眼皮底下溜走了。其实何需去求功能,只要合于道,该产生的自然产生,佛家讲“舍”,道家讲“损”是有道理的。任何人为的东西都不是“道”,只能是对“道”加一层后天的蒙蔽,“道 ”本来存在,只需要我们去认识,而不是去创造。 
        机能完善直接应用就是技能,搏击只是人类各种行为动作中的一种,它是应“道”而生,不是背“道”而驰。  


抟气心法
抟气心法是我在研究传统拳术多年一无所得后,受卢忠仁先生启发,转向了对人体机能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人体的混圆状态——点。混圆,六合,易筋,易骨均是对这种状态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描述,只有点才能保证前后左右上下力量均衡,才能做到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点无限扩张即为圆,圆无限缩小即为点。点在人体上就是丹田,圆极为皮肤,圆即点点即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为什麽说修习武道必须舍弃技术科学东西方文化,我认为在人体上对自然的回归即为武道,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产物,技术科学东西方文化都是对大自然的不同解释,都已经有了人为的烙印,是不完善的,用不完善的方法想求得完善的东西是不可能的。自然并不是随随便便,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则,自然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平衡,人天生就是平衡的,包括心理和身体的平衡,但是由于后天的劳动和知识的学习,惨遭破坏,技术科学文化都成为蒙蔽我们心灵的灰尘,要想凸显本心,必须擦掉这些灰尘。整体就是自身周身用力均衡,是力的一种平衡关系,决非现在某些拳种的死拉硬扯,回归整体以后周身任何两点之间均有一种对争关系,但绝非现在所说的二争力,人回归整体以后是非常自然的,无形无象的,让人看出的整不是真整是死,让人看出的力不是真力是僵力,记住整体只是一种关系。
为什麽说必需舍弃一切技术、科学和文化?武术的高境界就是为了达到天人合一,在人体上回归于道,人和自然万物的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其理是一个,均是道的一种表现。力是人本身就有的,并不是人练出来的,后天的锻炼只是增强了人的力量并不是创造了人的力量,你能否保证你后天的训练能使自身的力量增长的非常均匀,若不均匀就要影响你整体力量的发挥,只能是局部力。人是自然最完美的产物,人先天的用力是非常均匀的,由于后天的直立行走和技能的增强,人的整体能力也就逐渐丧失了,练武就是为了找回人丢失的均匀用力,技击只是他的副产品,若只单求技击可以不这麽做。人立身中正的标准就是周身力能否合成一个点,所有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整体,外在表现就是周身用力均匀,合力大于分力,这时人的能力是最强的,发应、速度、力量、频率等都均匀增长。以上浅见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