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光猫绑定地址:《民主与教育》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3:21
民主与教育》述评 作者:铁皮鼓  

《民主与教育》述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和许多有点读书爱好的一线教师一样,我是不读教育学著作的,而更为关注其他的诸如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的书籍。在我的眼里,教育学是婢女,可有可无,而教育学著作里大抵只有一些屠龙之术而已!这种轻视导致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盲目低效以及经验主义,导致一线教师普遍缺乏清晰的教学理念与理论自觉,并最终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或许不能完全归于一线教师,教育学专著普遍存在的对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生搬硬套生吞活剥,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严重脱节,既立足于实践,又有理论深度的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教育家的严重缺席,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五十年来,中国没有出现过像陶行知那样立足于实践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家。

然而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这几乎不需要任何论证。最近的二十多年里,为解决这些问题,全社会开展了大量的讨论,各式各样或大或小的方案纷纷出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新课标,“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似乎都没有逼近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对学生的戕害却越来越严重了!

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哪儿?是民主教育!在这本《民主与教育》里,李镇西老师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民主教育并不是什么新鲜词汇,更非老师首创,而且中国有陶行知,苏联有苏霍姆林斯基,都留下了相当丰厚的遗产。所以相对于那些张口福柯闭口哈耶克的学者们来说,或许显得略为“浅薄”,但是,老师重提民主教育的价值在于,它不是书斋里推演出来的,更不是对陶氏苏氏理论的简单克隆,而是来源于他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刻体悟,来源于真诚的教育实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因为关系国家根本,所以思考教育问题往往需要跳出教育圈子,有更为宏观的目光。老师指出,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政治体制,而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逐渐培养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市场经济要想真正地成熟发达起来,也必须具有能够尊重市场规则,有独立精神与民主意识的公民。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更需要有与全球化相适应的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讲,伴随着人的觉醒,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深入,民主教育将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民主教育也势在必行。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全球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生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一句话,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再是掌握某种知识或者技能,而是终身幸福。教育目的所发生的这种变化只有在民主教育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民主教育的提出,还有着独特的中国文化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正如老师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是社会本位,缺乏对个人的尊重,中国的专制社会又非常漫长,专制思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长期以来中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正是目中无“人”,而中国要真正走向现代化,就必须向民主国家过渡,而要向民主国家过渡,就必须首先从教育做起,实行民主教育,为将来的民主社会做必要的准备。

基于这种认识,老师对民主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特别强调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在的修养。而民主的精神应该包括平等、自由、法治、宽容、妥协等等,民主的核心则应该是尊重。为阐述这些问题的同时,老师回顾了民主教育的先驱――陶行知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民主理论与民主实践,进一步指出,民主教育应该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追求自由的教育,体现平等的教育,强调法治的教育,倡导宽容的教育,讲究妥协的教育,激发创造的教育!

老师还从教育属性、教育目的、德育过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具体地阐述了民主教育的基本原理。他强烈反对将教育单纯地看作一门科学,指出正是因为以前把教学当作一门科学,才导致把教育实践视为“科学的技术操作”,把学校当作“人力加工厂”,把教师当作工人,学生当作加工对象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人文性的彻底丧失。在德育过程上,老师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指出教师只能起引领作用,包括方向的引领、人格的引领、人生的引领、精神的引领。老师反思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彻底否定了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对时下流时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反思,提出民主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共享,而共享的过程在教学中体现为对话,在“对话”与“共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不但如此,对于民主的启蒙,对于平等精神,自由意识,法治精神的造就,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然,民主的教育需要具有民主意识的教师去实践。所以在最后一章里,老师具体地阐述了民主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尊严,民主权威的树立,宽容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等等。在老师看来,民主教育必须成为真正实行民主的准备。

读过李镇西老师的其他著作,我们就会明白,老师提出民主教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自己教育实践的必然结果,是长期在思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思索之后总结出来的。从《爱心与教育》到《走进心灵》,由《从批判走向建设》到《民主与教育》,老师是用他全部的赤诚与教育实践来写作教育学篇章的。他从教育浪漫主义(以未来班为代表)走向教育现实主义,(他特别激烈地批判了假集体主义和假德育)从教育现实主义又走向教育理想主义,最终确立了民主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民主中学会民主,让民主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就是写作这一本书的实践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是老师此前所以教育实践与教育思考的结晶。

所以相比于一般的教育工作者,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既立足于一线,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又博览群书,特别是对教育学理论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加之师从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素养。而同时具备这二者的教育者并不多,所以他对中国教育的思考便既不同于那些一味高蹈的海归派,也不同于视野相对狭小、理论素养略嫌不足的一线教师。而不但他的书,而且他的人都是一部真正立足于中国教育现实乃至于社会现实的活的教育学!

不但如此,老师的书里没有那些学究气的东西,没有晦涩难懂故作高深术语,即使这样的学术著作,读来也引人入胜,促人思考。在读老师其他书的时候,我能够深刻地感觉到他文字的透明,一如他的为人,直指人心,无所挂碍,如飞泉又如瀑布,有时娓娓道来,有时热烈倾诉,平实的表达中包着一团火,如火的感情里又透着一份冷静,有水的透明,又有着酒的温度。只有把全部生命都交付给学生的教育者,才能拥有这样的透明与赤诚。

在读李镇西老师第一本书《爱心与教育》的时候,我就曾经感慨万分地记下一篇读书笔记,里面说道:

这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论文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

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是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教育者,而读这样充满着细节,细入毫芒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的书,就仿佛老师正坐在你的面前,热切地而又舒展地向你娓娓道来,时而神采飞扬,时而凝神深思……

更主要地,我以为,李镇西对于中国教育的未来的基本判断,必将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而民主教育,必将成为当代中国的教育主题!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惟有具备自由意识的学生,才能成为明天的公民;人人都拥有自由思想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而由拥有自由心灵的公民所组成的民族,将是一个永葆青春而不可战胜的真正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