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特效化妆图片:走出串经的误区 - 任之堂主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53:32

 

引用 郭原走出串经的误区 

                         一、串经概述

       串经现象指在经络感传研究中,刺激某些穴位后,经络感传先在本经行走一段,然后再改行其他经脉的现象。

       串经现象有几种类型:

          1、表里串经

       刺激某经的一个穴位后,经络感传先经本经脉循行一段路程,然后转向同侧相表里的经脉。

          2、左右同名经串经

       刺激一侧经穴后,感传先在本经行走,然后通过中线转到对侧同名经络。

          3、手足同名经串经

       刺激一个经穴后,感传先在本经行走,然后转到手足同名经脉上。

          4、顺序串经

       刺激一个经穴后,感传先在本经行走,然后按经络循环顺序转到下一个经脉。

          5、不相干串经

       刺激一个经穴后,感传先在本经行走,然后转行到并不相干的其他经脉上。

          6、未记载串经

       刺激一个经穴后,感传先在本经行走,然后转行到未曾记载的经络线上。

          7、分支串经

       刺激一个穴位后,感传既在本经行走,也发出一个分支串行到其他经络上。

          8、多重串经

       刺激一个穴位后,感传先在本经行走,然后转行到另一个经脉,行走一段后再次转行到第三个经脉或更多次的转行。

                           二、串经现象带来的困惑

       串经现象是近代经络感传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特异感传现象,以高度经络敏感人比较常见。串经现象给经络感传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因为如果如实记录感传路线并绘制成图,结果绘出的经络图比较混乱。即便是利用重叠的方法将这些经络线路描粗描深,使可以看出古典经络的走向。但是仍无法交待那些串经的细线。如果将这些串经的细线人为的去掉,又明显的违反了现代科学的基本准则。如此作出的经络感传图将不具有说服力,或被称之为伪科学。结果人们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方式绘制了经络感传研究图。这样的研究图由于看起来眼花缭乱,基本上不能用于临床和教学。研究人员还力图探究串经的产生原理,以便从根本上解决串经给人们带来的困惑。结果一直停留在各种假说的探讨上,没有得到有效实用的解决办法。

                           三、被遗忘的古代串经记载

       串经现象如此的普遍,难道古人就没有发现吗?经过长期的反思和重新阅读经典,终于在字里行间发现了各种串经的记载。不过古人对串经的认知要比现代人高明许多。他们不是困惑,而是巧妙的利用串经的现象创造了神奇的针灸学。当我们的经络研究人员们正为串经而困惑时,广大的医务人员却在使用串经的各种方式巧妙而有效的治疗疾病。已经发现的串经记载如下:

          1、表里经的串经记载

        《灵枢。经脉》中记载了十五个络穴串经到相表里经脉的情况。

          2、八脉交会八穴的记载

       金元时期的针灸家提出了八脉交会八穴的经络联系,这就是刺激正经上的八个穴位后诱发的奇经八脉串经现象。

          3、下合穴的串经记载

       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到了六府下合穴的内容。其中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这就是这三个穴位串经到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的实例。

          4、八会穴中串经的记载

       记载于《难经》中的八会穴中有脏会章门和腹会中脘一说,其实质就是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诱发出串经到五脏六腑相关的经络。会就是指引发串经的会聚穴点。

          5、穴位名称的记载

       在众多的穴位名称中有一些穴位体现了串经的内容。如三里、五里。其中里指田间的道路或田埂,在人体指经络线。三里就是指可以串经到三条阴经,五里就是指可一串经到五条阴经。

          6、背俞穴的串经记载

       《灵枢。卫气》说:“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此文说明背俞穴与胸腹经络之间具有横向联系。再看十二背俞穴的命名直接与十二经脉重叠。因此可以认为古人已经发现了背俞穴通往十二经的感传(串经)现象。

                            四、探索串经的误区

       现代经络研究者为何会走入串经的误区呢?经过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1、认为同一经脉上的穴位诱发的经络感传应当相同

       针灸行里有一条共识的谚语:“宁失其穴,毋失其经”和循经取穴的基本原则。其中所表达的意识很明确,就是一条经脉上的穴位疗效相同。既然疗效相同,经络感传也会相同。否则,何来同经脉的穴位一说。但是,此种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因为同一条经脉上的穴位虽然有共性但是也有差异。所谓共性是由于同在一条经脉上;所谓差异是由于感传的重点和串经不同所致。

          2、研究经络感传时并不严格的规定刺激统一的穴位

       由于研究者没有穴位有串经差异的观念,结果在研究经络感传时并不严格的规定刺激统一的穴位,结果有的感传没有串经,有的感传有某经的串经,也有的感传有与某经不同的串经。如此科研结果可想而知。

          3、短期的研究或一次性的刺激造成不稳定性的串经

       近代的经络感传研究大多是短期的或一次性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对象往往有一个感传不稳定,感觉定位不强易出现幻觉的问题,不稳定的串经就会出现。

          4、不了解各个经穴的串经规律

       各个经穴的串经情况不同。有些没有串经,有些有不同的串经。在不了解个各经穴串经规律的情况下,选择刺激穴位是造成串经出现的主要原因。

          5、以《灵枢。经脉》为标准将缺失的部分认为串经

       《灵枢。经脉》是古代经络感传记载最为丰富的文献。但是这并不是说它是最完整的经络记载,其中有很多经络感传线路被漏掉了。像任督二脉、肾经的前线、胆经的后线和手足末端的一些分支等。有些缺失的经络感传线路被补充上来,有些至今也没有被正式的认定。结果出现在经络感传研究图中,被认为是串经。

          6、有些串经是病理性的经络感传

       经络感传研究发现,感传有趋向病所的倾向。正常人不出现的串经,在患病时感传会发生走向病灶的串经。

          7、个体差异造成的串经

       有些经络敏感人在解剖上与众不同(如右位心、反关脉、六指等),其相应的经络感传线路也会有差异。

                            五、走出串经的误区

       能否走出串经的误区,是经络感传研究能否进入到实用阶段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的经穴图因为不是根据经络感传实地绘出,所以漏洞百出,行里人不敷使用。因此尽早的走出串经的误区,绘制实用的经络穴位感传图是当务之急。下面是我关于走出经络感传误区的一些建议:

          1、研究每一个经穴的感传线路,确定哪些穴位的感传没有串经。在没有串经的穴位中寻找那些感传强烈,行程完全的穴位和局部(内脏或大脑内等)感传强烈的穴位作为经络感传的诱导穴位。

          2、在研究经络感传时选择上述穴位刺激诱发经络感传,统一刺激穴位。

          3、选择解剖结构较标准的经络敏感人进行试验,不标准的另案研究。

          4、长期训练和试验经络敏感人,使他们的经络感传日趋稳定,感觉日趋敏锐。

          5、选择健康的经络敏感人,在其患病时不列入正常检查。

          6、暂不确定某一经络的标准,等待感传研究的统计结果。

          7、在经络感传线上画一些与感传线成十字交叉的辅助线,在这些个辅助线上以交叉点为中心,每隔3mm处给与一个牙签压迫刺激,有该经经络感传处便可确定为该经络经过的位点。此为验证方法,可在经络感传定位不清时使用。

                            六、充分利用串经的功能

        串经现象不但被古人发现,还被古人充分的利用于针灸技术当中。现代人虽然大量的使用串经的功用,但是对其内幕还不甚了解。因此,揭开串经的秘密,研究串经的规律,对于深刻理解和更好的运用串经治病十分必要。下面是研究串经的一些线索:

          1、串经是同一经络穴位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无可否认每一条经络线上的穴位之间具有差异性,这是我们选穴的原因之一。一条经络上穴位的差异性有如下内容:

        1)位置不同

        2)组织深度不同

        3)本经感传的重点部位不同

        4)串经不同

        5)取穴方便不同

        6)安全性不同

       在以上六点中,对疗效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串经,其次是本经感传的重点不同所致。前者有质的差异,后者仅有量的差异。

          2、串经是一穴治疗多经疾病的关键因素

       一般认为循经取穴是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这个循经是指循本经而言。但是有些人发现这个规律也不尽然。如有人用手三里治疗各种类型的肩关节痛取得较好的疗效。其原因是手三里的感传和串经通达手六经和膀胱经。用一个穴位如此广泛的对通过肩部的经脉进行扫荡性治疗焉有不愈之理。

          3、串经是古代某些禁针穴的原因

       古代禁针穴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该穴的多功能串经所致。如五里穴在《内经》中被定为禁针穴,理由就是它可以泻五脏之气,迎泻二十五次即可致人死亡。

          4、串经是很多特异穴的基本理论

        针灸学中有很多特异穴。其中有些特异穴的产生就与串经有关:

        1)络穴可以串经到相表里的经脉。《内经》记录了十五个络穴实际上还有很多。

        2)八脉交会穴串经到奇经八脉。

        3)六府下合穴中有上巨虚串经到大肠经、下巨虚串经到小肠经、委阳穴串经到三焦经。实际上还有委阳下一寸串经到肺经、委阳下二寸串经到心经、足三里下二寸串经到心包经。还有一些手经上的穴位可以串经到足经上的情况。如温溜串经到胆经、下廉串经到肝经、上廉串经到脾经、手三里串经到膀胱经、三阳络串经到胃经、四渎串经到肾经等。我们可以称之为足六经上合穴和手六经下合穴。

        4)八会穴中的脏会章门和腹会中脘是串经所致。刺激章门穴后,有感传通过带脉转通肾经、本经为肝经和脾经交会、通过脾经上传到周荣穴,再上行串经到肺经和心经,故有脏会章门一说。刺激中脘穴后感传亦可串经到手足各阳经上去,故又说腹会中脘。

        5)背俞穴串经到十二经脉。背俞穴属于膀胱经内侧线,刺激背俞穴不但可以诱发出膀胱经的感传,还可以诱发出一条通往与该背俞穴同名的经络上去。

        6)督脉脊椎穴的串经。刺激棘突下的督脉穴位可以诱发出通往督脉和相关经脉的串经。

        7)全息穴的串经。某些全息穴或部位可以串经到十二经或十四经上。如第二掌骨侧全息穴、足底十二经穴、寸口脉、牙龈等等。

          5、串经与某些穴位的名称有关

       串经在古代被用于命名一些穴位。如手三里、足三里、手五里、足五里等。其中里指串经到阴经的经络。

          6、串经被用于经络研究

       串经可以说是经络感传研究的付产物,但是串经又被古人利用于经络研究。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利用八脉交会穴来研究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因为他们没有像井穴那样的易于诱发经络感传的穴位。任督二脉并行于中线,穴位左右相靠近,不便于诱发经络感传;其他六脉借用十二经脉的路线,没有本经穴位。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这八个穴位可以串经到奇经八脉的特点来研究奇经八脉的循行。

       故此重要和实用的“串经”题目似呼应当被立项研究。(注:此文已在针灸中国网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