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名人故事:中国当前社会被指陷入价值迷茫 热切呼唤真善美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01:18

中国当前社会被指陷入价值迷茫 热切呼唤真善美

  • 我来说两句(54人参与)
2012年01月22日1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打印

  道德建设无所不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覆盖面很广,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涉及社会成员很多,因为这关系到对每位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而且我们国家要建立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工程建设,并且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的道德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推进公民道德工程建设作了部署。这个部署可以用开展“三大活动”、推进“两类建设”和加大“一个惩戒”来概括。

  开展“三大活动”,一是指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活动已开展多年,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需要继续深化。二是指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如前所述的评选“双百”人物和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要采取措施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推进“两类建设”,一是指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做好青少年思想德育教育工作。二是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建立健全覆盖起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大“一个惩戒”,是指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扶正必须祛邪,只有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总之,只有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既然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就要求领导者要具有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能力,要求领导者眼光和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推进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建设工程,也要抓好“虚拟社会”中的道德建设。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联网空间,人们用“虚拟社会”来加以概括。“虚拟社会”这个概念已写入中央文件,这说明我们党非常重视优化“虚拟社会”这个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来优化“虚拟社会”。网络文化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相对较为容易,主要靠政府重视、靠投入。软件建设包括要用自律和他律的办法来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他律主要是指依照法律来监督等,自律主要是指以道德来规范等。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在这个管理体系中就包括自律和他律的内容。应该看到,在加强互联网管理体系中的自律和他律,是当前的软肋,这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加强。(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博导,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青县“好人群体”的道德力量

  一个地方的道德水平,不仅代表着其精神面貌,也代表着发展环境,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文/李新平

  河北省青县是一个仅有40万人口的小县,可近年来却先后涌现出为170多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的“大孝闺女”周汝珍、36年养了17个爹的好人尹升、8年背着残疾同学上学的好少年吕希庆、带着母亲谈生意的张强等,500多个孝老敬亲、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等方面的道德典型,有50多人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真善美,其实就在身边,青县的“好人群体”正在无声又深远地发挥着力量。

  道德建设谁抓谁受益

  道德建设,看起来不好量化,但它却是一个地方发展和幸福的基础。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不仅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需教化民众,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一个地方若缺乏道德环境、缺乏诚信环境、缺乏公平正义、缺乏社会正气,经济和社会都不会很好地发展,即便发展了也不会可持续。唯有把思想道德工作抓好、注重对社会风气的引导,才能为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创造良好的人文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道德建设的重要程度提到多高的位置都不为过。

  这些年,青县一直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从组织机构、网络平台、载体创建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社会风气好了,投资环境就好了,经济自然就发展起来了,这是良性循环。例如,2011年一个6亿元的项目,投资方考察了多个县,最后落户青县,理由是“青县人好”。

  这些年来青县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合、新农保、教育、计生、抚残助残、五保供养、殡葬改革和基层党建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0.5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半,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四年时间跃升了10个位次。

  “德治”有时更管用

  清州镇耿官屯有一个青年,不愿赡养老人,为此老人曾喝农药试图自杀,村中的“老年道德评议会”多次到他家中做工作无效后,将这个青年的大名在村中的“道德公开栏”不孝典型上“曝光”,并要起诉这个不孝子。小两口坐不住了,央求道德评议会:俺们改还不行吗?改当然行,只有改了才能“摘帽”。小两口果然变了,变孝顺了,小伙子的名字也从反面典型上抹去了。像这样用道德的约束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例子,在青县还有很多。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不可能所有的矛盾和摩擦都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去解决,有的社会问题也不是靠法律单方面能够解决的。管理社会既需要“法治”,也需要“德治”。法律主要是一种外在力量、客观约束,而道德是一种内在因素、自我约束。以良好的社会舆论、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影响、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人们的道德观念强了,是非标准对了,社会风气好了,社会矛盾、摩擦和冲突自然而然会减少。

  青县通过组织吸收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乡村草根领袖成立“老年道德评议会”,组织吸收先进青年、志愿者、网民成立“青年敬老协会”、“志愿者协会”和网络志愿者组织,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众性道德建设组织网络。通过这些群众组织,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明显少了,很多事也可以通过道德组织得到有效化解。

  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好坏。通过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宣传高尚情操,引导人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主流价值观,在好人好事成为普遍现象的同时,一些自私、狭隘甚至抱怨、仇恨、敌视等不和谐的因素也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目前,尊重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关爱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在青县蔚成风气。道德模范赵春梅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公婆、丈夫和小叔子,她的感人事迹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打虎庄村村民自发捐款2.2万元,村民们说,“精神上你是我们的榜样,经济上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

  道德建设不能抓抓停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说国家和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和教化民众的话,那么这三个方面最难的是后者。因为一项技术、一个项目在短时间内就可能改变一个地方的贫困状况;有了钱,环境的改善也可较快实现。但要改变人,就远不是那么简单了。

  思想引导需要经常化。道德建设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能松一阵紧一阵,热一阵冷一阵,必须不厌其烦、不惧其细下真功、使长劲,长此以往才会见到效果。

  青县按照“组织形成体系、平台形成梯次、主体全面覆盖、典型隆重表彰”的思路,近十余年坚持不懈地抓道德建设,连续多年开展评选“孝敬模范”、“教子模范”等活动,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典型1000多人;连续多年办好县电视台《德化人生》栏目,讲述青县人自己身边的道德故事500多个;连续多年举办表彰“感动青县”道德模范人物活动,隆重表彰了70多名道德模范;连续多年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予以经济上的扶助,让好人有好报。(作者为中共河北省青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