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父爱丽被校长图片:唱歌的姿势和呼吸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2:54

音乐细胞

有科学家认为音乐是人类进化的需要,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存本领,这些都是细胞感觉音频的反应。

  以前人们认为,音乐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发明”,就像古人在岩洞的石壁上绘画一样,是人类为了感情发泄的需要而后天培养出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自我娱乐的产物。但是美国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一种“音乐基因”的理论,认为音乐是一种“进化适应”,音乐基因在几十万年前即已诞生,是自然规律“优胜劣汰”的选择结果。音乐就像直立行走和语言一样,是出现在人类早期并且帮助人类更好地向前进化的行为。携带着这种基因的原始人在进化中占有一定优势,他们更容易吸引配偶,生育孩子的存活率也更高,经过世世代代的自然选择,现代人类天生能通晓五音六律了。此观点目前的几个主要依据为:

  一是音乐历史久远,无所不在。纵观人类各阶段的文化,从亚马孙河的部落舞蹈,到爱尔兰的民间音乐,再到黄河边上的腰鼓乐,每个民族几乎都拥有自己的音乐传统,每种文化都把音乐看成是基本组成部分,你很难找到根本不会唱歌、跳舞或击鼓的民族。这表明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共性因素,在早期的历史阶段便被人类这个物种所掌握,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演化过程。最近,考古学家在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山洞里发掘出一个用骨头雕刻而成的长笛,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已有4万年历史,当时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还覆盖在冰雪之中,人类与穴居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如果最老的乐器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那么人类从事声乐活动的历史就会更早,可能在8万年前就出现了,这说明人类在形成初期就有了音乐。

  二是人类大脑中有一个“音乐中心”。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音乐天赋比语言天赋高得多,人类大脑可以记住几十首旋律,辨别数百支曲子,但我们在背诵散文时却显得特别吃力。可是如果某人大脑右半球受损,他对旋律的记忆力就会下降甚至彻底丧失,而语言能力却几乎不受影响。

  人类大脑在耳朵后面的位置有片脑叶叫作“颞叶”,它可以称为大脑中的“音乐中心”。研究人员用探针对这里进行某种刺激,被刺激者就会感觉听到了音乐声。癫痫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就在颞叶,所以有些病人对音乐非常敏感,某种音乐可能引发他们犯病,但这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对古典音乐过敏,有的人则对流行音乐无法忍受。

  大脑的这种专业化分工进一步说明,音乐在人体内是有生物基础的。如果能在基因组图谱中找到两三个主管音乐功能的基因,便可最终证明音乐基因的存在,尽管此项突破可能还要花费几代科学家的毕生努力。

  三是人类的音乐天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桑德拉·特里布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她曾经周游全球,研究音乐对不同民族的影响。她的一项有趣发现就是,全世界的催眠曲具有相同的特点,都是一种音调较高、节奏舒缓的曲子,你只要一听就会知道那是催眠曲。这说明音乐并不是人类的发明,如果全世界的母亲都用同一种音乐与婴儿交流,那它就是母亲与孩子交流的一种本能的方式。一个会唱催眠曲的母亲更容易安慰她的孩子,这一点在原始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不爱哭闹就不会招来野兽,母子俩也会得到更多的休息,他们的生存机会就比其他母子高。这样“音乐基因”(如果确实有的话)就会代代相传,每一代都会从中受益。

  特里布在另外一个试验中还发现,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辨别出音调、速度和旋律的变化,并且能够对悦耳的音乐和难听的音乐做出不同反应。当他们听到优美的四分音或五分音时,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而他们听到讨厌的三全音时,就会显得烦躁不安。特里布认为,这只能用人体内预装了“音乐程序”来解释。

  四是音乐帮助人类更好地进化。在动物界中,我们的祖先作为个体来讲毫无生存优势而言,他们行动迟缓,没有利爪和护身的长毛,无法抵御大型野生动物的袭击。可是一旦他们团结起来,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音乐就是一种可以不断巩固人类团结的手段,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围在篝火旁手舞足蹈,到中世纪罗马军团在战鼓与号角声中冲锋陷阵,一直发展到现代的国歌、军乐、进行曲等,我们都可以从中体会到那种鼓舞人心、团结向上的力量。正是凭着这股力量,人类才成为万物之灵。所以说,音乐不是人类为了自娱自乐而发明出来的文化,而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存本领。

音乐天赋

所谓音乐天赋,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乐感,二是音色,三是音域。其中乐感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有音色和音域方面的天赋,而没有乐感的天赋,不可能在唱歌方面有所发展。因为音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演唱技巧加以修饰,音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发声训练得以拓展,但乐感取决于人的听觉能力,特别是声音记忆再现能力,是纯粹的天赋,很难通过后天学习得到根本改变。   

  1、乐感:

  乐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把握能力。乐感决定于一个人的心智技能,而这种心智技能决定于两个条件:先天的音乐辨别、记忆、再现能力和后天的学习能力。先天乐感特别差的,后天学习将受到严重限制。比如五音不全者,就是先天不能辨别、记忆和再现音高变化,就连最简单的1 2 3 5 6五个稳定音都不能辨别、记忆和再现,4 7以及五个稳定音的升降半音等不稳定音就更无法辨别、记忆和再现。所谓乐感方面的天赋,就是先天就拥有很强的音乐辨别、记忆和再现能力,包括音准、节奏、调式和风格、和声,甚至伴奏乐器的种类和演唱者气息和技巧等细微变化都能很好的辨别,尤其是记忆深刻并再现准确。打个比方,乐感特有天赋的人识记一首歌很快,之后,可以在脑海里完整地重复这首歌,并且能用想象把演唱者换成不同的音色,还可以把配器换成其他乐器伴奏。一般来说,音乐家都具有较强的乐感的天赋,就像画家都具有较强的视觉记忆能力,以及在形体、色彩等方面的辨别、记忆和再现能力一样。

  2、音色:   

  所谓音色,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声线的特点,每个人的声线都不一样,但在音乐上考察,主要是音质和辨识度两个方面;音质主要决定于基音和泛音的声线特征,从声线波形上看,基音突出、泛音平滑的就是好音质。否则,基音不突出,发音就会不清晰、不清脆,唱歌就会很浑浊。严重者,基音波形和泛音波形混杂,或者多个基音波形的,发声听起来就特别难听。而泛音不光滑、杂乱无章,甚至泛音波形不明显的,都会导致各种不同形式稀奇古怪的声音。音质不好的形式很多,比如公鸭嗓、哑脖子等等都是。辨识度主要决定于声带特点,声带狭长且很薄的,音色就会很清亮,反之,声带宽厚的,音色就会很低沉。但准确地说,声音辨识度决定于声线特点。所谓音色方面的天赋,就是说一个人天生就拥有较好的音质。而声音辨识度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声音区别于他人的特征,所以音色天赋不应该包括声音标识度。比如,林依轮的声音辨识度较高,罗中旭的声音辨识度较低,但不能说林依轮比罗中旭的音质天赋好,只能说,罗中旭的声音在好音质里面同别人比较雷同,不容易辨别,而林依轮与别人不雷同,比较容易辨识。  

  3、音域:  

  所谓音域,就是音程的极限值,正常人在2个八度左右,而先天具有音域天赋的人,可以达到3个八度左右。但不同的人,音域天赋不一样,也就是说,音域对应键盘的音名的起止位置不同,比如,音域完全相同的男中音歌唱家和男高音歌唱家,男中音歌唱家对应的键盘音名起止位置,就比男高音歌唱家对应的键盘音名起止位置偏左N度。一个人的音域天赋对唱歌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音域先天过于狭窄,而后天又没有受过拓展音域的训练,那么一般的歌曲都很难演唱。因为,作品通常为了增强表现力,通常都会通过加大音程跨度来实现,因为作品的高潮部通常都是通过作曲中的大波浪向前推进而展现的,同时,表现的情感越高亢,选择的调式就高,比如张千一的《青藏高原》就是选择的E调,而最高音达到了E调中高音5,一般人的音域根本达不到这个音。音域的表现通过声音穿透力来考察,二者的关系是,音域范围是具备的能力,而声音穿透力是这个能力.的

关于唱歌的两种姿势
1.站姿:
两眼正视前方,下巴略里扣,两臂自然下 ,两脚稍分,重心略前倾.这种姿势有利于唱歌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
2.坐势:
有时唱歌要坐着唱,那就要在上面的站姿的基础上再加上坐的要求,那就是只能坐半个凳子,把上身保持直立


关于歌唱呼吸的几个过程
1.叹气式准备:
  大家知道,叹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通的现象,它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它有利于吸气肌肉群的放松,以便更好的吸入气息。具体做法是当唱前的一拍或一小节时。尽量把气叹(吐)完,当然快速的歌要快叹,慢歌可以从容些。当指挥给出预备拍时,你的叹正好完成,接着就有横膈向下阔张,气被自然吸入, 这一过程完成。
2.闻花式吸气: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僵硬的动作。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辨别花香时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外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自然畅。
  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在唱慢速的歌曲时,闭口的吸气有利于保持喉头的打开。歌唱时最好自然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为佳。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徐徐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3.惊讶式吸气
  惊讶式吸气,就是利用人在惊讶时,生理作出的快速反映,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吸气既吸的快又吸得深,它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能锻炼呼吸器官的快速灵活性。这种吸气也称为"喘气"。表现悲愤和激昂情绪效果较好。
关于唱歌的呼气
各种快慢速的呼吸的组合,共有四种可能,只有一种可能不用,那就是慢吸快呼.
1、慢吸慢呼:
这是最多用的一种方法。很多的声乐练习曲先从这种方法入手。很多的简单的带词练声曲也是这样。大多初级的声乐曲也属于这一类型。要练好这种呼气的方法,先要有好的吸气,气满丹田,胸骨软肋向里慢推,逐渐把气压出胸腔,再由气管送到喉部供发声用。这个过程又要与歌曲节拍相适,一般前二拍呼气前一拍从容吸气,正拍送气变声,要细水长流地呼四到八拍(视乐句需要),才算完成。
2、快吸快呼:
这种方法在唱快速的练习曲和声乐曲用。属练习中较难的一种。我在实践中发现,虽然女声的花腔最多用此法,但初级时,大多女声不如男声,可能是体力不同的原故。
此呼法要在放松的基础上,借横膈的力量上下反弹,有弹性地控制气息,使每一次呼气都很准确,时值强弱恰到好处,练习时可多用"狗喘气"来熟练之。
3、快吸慢呼也很多用。在歌曲结尾处有时只有很少的地方可偷气,练好了快吸慢呼,你就可游刃有余地完成它。有各别曲子有机会让你一口气拖出十几拍,来展示你的呼气功底,练好此类呼法,就可以使你的歌声锦上添花。此法属较高级的练习, 放在稍后再仔细琢磨。
注意三个部分的打开: 喉部大致的范围,以声带为界,上面有口腔,下有气管。
打开喉首先是把喉头的位置放到较低的部位。中国人的讲话习惯喉头会不由自主地上移。歌唱是语言的延伸,要采取更积极的方法,去降低喉位,扩大容积。我的练习是体会"咽口水"。先用手指点在喉结上,再用咽口水入肚的办法,把喉头移到最低,用手指辅助保持这个位置,这样先完成歌唱用的,喉较低位置。.
再体会喉的本身的活动,用形象的吞鸭蛋的方法把喉放松打开,获得比说话时有更大的活动空间。(用吸气的惊呀法也可以做到喉的打开)。喉的最上部的打开,要注意有关口鼻腔的肌肉提起。我多用体会方法是这样的:想象你面前放一枚看似不热的汤园,当毫无防备地把它放进嘴里,准备享用时,突然你感觉到它非常的烫,你想把它吐出已经来不及,只有张开喉咙把它吞下去,为了不使咽管被烫痛,你拼命张开喉管,让汤园快点通过。请你把此刻的动作和状态保持下去,直到声音从下而上自然发出毫无阻挡为止。
三种共鸣的问题
人的发声要用各种共鸣支持,我称之胸、口、头腔的立体声。最低的共鸣是胸腔共鸣,可以练习发出牛的哞叫,很低很浑厚。这时候你如果手扶胸膛的话,会明显地感到它的颤动、它的共振。要发出这种共鸣就要放低喉头,使喉的基音和气管胸廓的振动结合起来。用好这种共鸣才可以使你的声音音量大声音竖,具有美声的特点。当然,若学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可以略关一些低音共鸣。注意,只是关一些,不是没有。只有做好低音,你的声音才会有根基,才会有收放的本钱。
口腔共鸣也就是打开口腔,放出这一部分的共鸣,具体的做法可以用吞汤圆的方法先打开喉与口腔的空间。再找共鸣。口腔的共鸣要先做一松一提。松就是放松放平舌根。有的说法舌是歌的大敌,而中国人语音发音机制复杂,用舌根辅助语言的作用大。中国戏剧的发音又以咬字清楚为出发点,这样使有些唱歌的人会因为咬住了字而行不好声。如果你发现有人唱歌发声有困难,十有八九他的舌根是绷紧的。检验方法用指(本人用大指)按下巴中舌根部,看看是否绷紧。
放松舌根有许多方法,我的做法是:请你把舌全部吐出口来,左右摇头使舌晃动,不晃就是紧了。要注意使舌的形状成方形而不是尖形。有了舌的放松,再做发中高音的练习。这时候,舌在口外没了,不能后缩。习惯了不用舌发音的唱,再一点一点地把舌放回口中,最后舌完全回到原来的地方,为了防止它的故伎重演,请发声时用舌紧抵下齿,防止它后缩紧张,堵了声音的通道。
一提是,要注意用面部的表情来帮助口腔中小舌头的提起。小舌头在咽的上方,有时我们感冒会发现它软塌下来。我们要有意识提起小舌头,使口腔获得向上发展的空间。解决了舌和小舌头的问题,口腔共鸣比较容易做到做好。
头腔共鸣是一般的人不容易体会的。有人说我们头上有许多扩音器,我们要打开它,就有了共鸣。这种扩音器就在我们的头腔和两颊,那里有一些空腔,可以作为头声的共鸣箱体。
怎样使自已感受到自己声音音质的微小变化?我这里有小窍门告诉你:一般人,第一次听自己录音时会说,那是我吗?这种怀疑的根本原固是,平时你听自己的声音是通过固体(你身上的骨骼)传播的,而听录音才是通过空气的途径来听你的声音。这才是真正的你的声音,别人一贯听到的你的声音。我们想知道自已声音的细小变化,用听录音的办法最好。有时我们也用"大耳朵"的方法去直接听,那就是对着墙角用双手扩大耳廓面积,靠墙的反射和"大耳朵",使我们听清了自己的音的本色。
头腔共鸣的练习要在高音区,具体说要在D2以上的区域才能很好发出。把脸上帮助发音器官都动员起来,扬眉、瞪眼、耸鼻、毗牙,把发高音的面部器官统统提起来。声音出咽后,把它引向硬颚和鼻咽结合部,使一半的声音从口中放出形成基音,另一半向上从鼻腔出,带动蝶颌窦振动形成共鸣。这种有泛音加强和支持的基音,会使你感到声音突然明亮,这就是我们想往的头腔共鸣。此时你若用手摸鼻眼处会有振动,有时振动在头顶出现,我们人人自备的扩音器终于打开,美妙的头声会使你的歌声更美。
胸腔口腔头腔的共鸣不能在各自的音域里分割使用,我们要把它按一定的比例混和使用。唱低音要开一点头腔,唱高音要留一点胸腔,这种"立体声"才没有过渡的坎,别人听起来也更觉自然统一流畅。当然特殊的唱法如约克调和高腔唱法另当别论,他们人为分割共鸣区,使之具有特殊的效果,为特殊的歌曲服务。这与我以上所说的"立体声"是两码事。
声音的前后位置问题
声音从脸庞的牙关为中心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前后两部分。靠前的音响、脆、薄,靠后就稍暗、竖、厚一些,这里说的都是对声音的质的描述,是一种人为的感觉。从唱法来看,民族唱法属靠前的位置的感觉,美声唱法属稍靠后的感觉。一种唱法,一类歌曲也可以用靠前靠后的方法去处理,这种处理应该是整曲统一的,不能有的前有的后。
一般说唱亲切的民族的歌,可以把声音从咽发出后引向硬颚,用较浅的共鸣向前直接放出,这样响、脆、薄的效果就明显。而唱戏剧性的歌剧选段,就要把声音向后引导,沿咽壁直上到小舌头再折向前,使音质有浑厚、结实、通竖的感觉。概括声音的前的位置就是使音前进路线呈抛物线图形,而后的位置是使声音先上后前成直角形路线前进,先折后前的曲折过程可以获得较大空间,赢得更多共鸣。
话筒
在我的练习和演出中,我逐渐认识了话筒的重要。音色的音与质的要求在话筒面前,要求有本质的不同。在一支效果良好,带有调音和混响的麦克面前,你不用像从前那样,用全身的力气唱出一句惊天动地的歌来。以前剧场没有扩音或没有很好的扩音设备,你的音量决定你的掌声。可是现在,你可以用较小巧的力量,让音响师去轻轻一推,你的音色就可以彻底展示魅力。稍厚就成美声,稍脆就成了民族唱法,较个性化就成了通俗,音色全在电器手中变化。这一点,我们要好好向流行歌手学习,要知道,你的音色音量的变化,已随电声设备的变化而变化,你在麦克前的算术级改变,在喇叭前己成几何级的增强。也就是你若加大音量三倍,实际已成九倍也。唱惯音乐厅的"大嗓门"们,对着手中的话筒,要三思啊。学一点以柔克刚之术吧,用一半声音加一半耳朵去听伴奏,努力调动音响师的积极性,比你那过瘾的一吼有效的多。若是比赛,你的第一句音量千万别开足了,要不然音响师给你关小了,你永远唱不响了。我的体会,千万别告诉别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