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21503:国医大师陆广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23:25

 【姓名】陆广莘

 【生活年代】1927年1月出生

 【藉贯】江苏省松江县颛桥镇(现属上海市闵行区)

 

 【生平事迹摘要】 1942年(15岁)考取上海中学机械专业,1945年初因学校暨附属工厂被日军侵占,辍学回家乡后拜师学医,并报考了上海国医学院函授部 ( 由名医陆渊雷与徐衡之、章次公等于民国18年创办,聘国学大师章太炎为院长 ),陆广莘作为函授弟子,不但接受了现代科学思想,也打下了兼收并蓄、融古汇今的学风基础。1948年10月出师,即开业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50年组建颛桥联合诊所。1952年,中央卫生部举办中医药研究人员学习班,计划从全国60万中医中找60人(实际上仅招了43人),到北京医学院学习西医,目的是要这部分中医人员接受一下西医的思维方法(据说是:“好像一面镜子,当你有了一面镜子以后”,“有一个对立的参考系”,“你就才能找到自己脸上的东西了”),然后作为卫生部中医研究人员,从事中医药研究工作,陆氏应考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经短期补习数理化后进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系统学习西医五年。

 

 1955年冬,章次公先生调到北京任卫生部中医顾问,每逢节假日陆广莘便去拜访并侍诊抄方。1956年关于五行存废问题的讨论时,章先生与他切磋讨论,并鼓励他发表意见。章次公“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的教导使他对中医学充满自信、自强、自立的决心。陆广莘的文章发表在上海《新中医药》上,学术见解的锋芒和论辩的才气逐渐显露。

 

 1957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医院(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当时徐衡之任主任,对他言传身教。徐衡之提出“心知其意.不为所囿”,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取得良好疗效。敢想敢干的陆广莘在1958年1月为中央人民医院首开中医病房,扩大中医临床领域,并于1958年秋在北京医学院开设《中医学概论》课程,吸引医疗系四、五年级和儿科系四年级学生听课,以及利用中医临床病例编写教材,推动医院临床各科更广泛的中西医合作等,均得益于徐衡之的传教和支持。

 

 对陆广莘学术思想影响深刻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这就是元末明初的医学家王履。陆广莘早年对王履进行了深入研究,很欣赏王履朴素求实的作风、科学的怀疑态度和历史的批判方法。王履的学术观点、论辩性强的文字,对陆广莘影响至深,这在其论文和言谈中处处可见。

 

 在北大人民医院,他与高水平的西医同事交流合作,针对一些疑难疾病如急腹症、血液病等开展科研。在中西医诊治乙脑、急腹症、小儿肺炎、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高血压、肾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苯中毒等大量疑难危重病中,陆广莘先后得到钟惠澜、吴阶平等名家的指点,受益良多,也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他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的阑尾合剂和肺炎合剂等协定处方,供西医外科和儿科直接使用,取得了比单用西药显著的疗效。

 

 陆广莘长于临床,勇于实践,但他在全面细致的临床观察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临证实践的反思,笔耕不辍,经常写出了理论水平高、见解深刻的论文。1959年他在总结中医治疗乙脑的论文中,提出乙脑不是“温邪首先犯肺”,而是“暑邪直入心包”。讨论了叶天士、程文囿、张畹香等人提出的“邪入心包”之证,及时应用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以截其路”的治疗思想,谓他们开了近代“截断疗法”之先河,较早挖掘了后来名闻遐迩、在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中有重要价值的“截断疗法”。

 

 1976年,陆广莘在长期治疗高血压病中观察到,改善高血压病人的血流供求不平衡是治疗的关键,辨证论治可助机体的自稳调节能力,比单纯的减压治疗更有意义。

 

 1987年,陆广莘作为我国首批中医治疗艾滋病专家组成员被派赴坦桑尼亚。面对对方专家的质疑,他沉着应对:对艾滋病这些病毒性疾病,抗病毒治疗未必是唯一的或最佳方案,中医治疗乙脑、乙肝、天花、麻疹等并非消灭病毒的结果,而是重在提高免疫功能和屏障功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和群体人工免疫的结果。中医以病人为依靠对象,而并不仅仅将疾病作为治疗打击对象。中医有许多治疗病毒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验可以借鉴,可推之百病而不惑。这种看待疾病的思想体现了他的学术造诣,以及他对事物超乎常人的深邃领悟和体验,也是他临床治疗疾病取得疗效的法宝。

 

 1980年,陆广莘被中医研究院聘为客座研究员。1983年 (56岁 在西医院坚守中医26年后) 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任中心实验室副主任。1985年组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任业务副所长,提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互补并进,旁开一寸更上一层”的科研选题思路,陆氏认为:“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补互渗。”认为,要“结束中西医对峙和歧视中医的局面,结束中医被西医牵着鼻子走的局面!”主张自主的“中医研究”。这一认识至今已经成为中医继承与发展中的一个判定标准和一句名言。“旁开一寸,更上一层”是陆广莘借鉴针灸术语,提倡解放思想、扩大科研思路而提出的。他先后组织了北京首届“中医证的研究”全国会议和国际会议,对“证”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等进行论述,在中医“证”的认识上进行从辨证到求本的认识论分析。他发表了“阴阳自和稳态模型”等论文,提出的“肝血风瘀”和“脾津痰湿”两大课题,为探索中医基础理论和发展中医实验科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先后获卫生部和“七五”中标课题,其成果获部级一、二、三等奖。1986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传统医学》卷编委会副主任。1987年作为首批专家组成员奉派赴坦桑尼亚进行艾滋病防治研究。

1987年,陆广莘(中)在坦桑尼亚防治艾滋病时和同事合影

 

陆氏于1991年退居二线。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应邀访美,就“自我痊愈能力”(Healing force)作主题讲演和学术交流。1996年受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998-2003年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受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承担国家科技部973计划。2008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作为中医药大家和倡导中医研究的提倡者,他曾主持或参加了多次国际或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主持了2003年香山科学会议,提出中医药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2005年2月,他参加了科技部“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的论证会,对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提出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并致信科技部、卫生部主要领导直陈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等。2008年11月,首届“中华原创医学复兴论坛”在京召开,论坛的主题是“重铸中华医魂”。陆广莘先生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本论坛,演讲题目是《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创生性实践的健康医学》。他归结中医药学的学术思想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

 

2009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09年5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选为“国医大师”。

  

 

曾任中央保健局高级顾问。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医药学著作】 《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

 

 

(1)《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反映了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医大师-陆广莘教授行医60年来的学术思想、临证体会和理论发挥。从学术思想探讨、临证实践反思、中医研究问题、思路方法探索、基础理论假说等5个方面深入阐发,其学术见解精辟,思路方法新颖,临床体会独特,若能深刻领会其精髓,灵活掌握其方法,将对重新认识中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对21世纪中医学术的发展、临床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书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人员提高中医理论与科研水平、提高临床诊疗效果的必备参考书,也可供中医药管理人员参阅。(据《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内容简介)

 

(2)记者 海霞:《陆广莘-国医大师》(文摘)

在该书扉页上,陆氏云:“中医学之道是养生治病必求于本为主旨的生生之道,是辨证论治的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是聚毒药以供医事转化利用为生生之具,是通变合和谋求实现天人合德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

 

陆氏认为:“上工治未病,以养生保健为先。”他强调“稳态调节与中医养生保健”的关系,指出人的健康模型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和谐,并非是“邪”的彻底消灭。他严厉指出,现在人们对细菌、病毒采取"除恶务尽"的态度,是徒劳和好坏不分,反而使病害越来越多。陆广莘的中医诊疗思想立意高远,内涵深刻,说理精辟。他说:“人的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是中医学的目标对象和发展对象,是中医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他将这一思想时时落实在诊疗过程中,他经常对病人机体顽强的生命活力发出赞叹,鼓励病人与病魔抗争:“你的病有好转,不是我的功劳,是你自己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坚持!”临床上,他从社会、人文学等角度对病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分析,鼓励病人发挥机体自愈能力,这是他“中医学之道,根本在学人”,“道不远人,以病者之身为宗师”的精彩体现。


    由于陆广莘强调医生应充分调动人体内一切因素驱除病邪而恢复健康,所以他呼吁客观、正确看待药物作用。他指出,医生是“聚毒药以供医事”,不要绝对地看待某种药物的功效,利用药物治疗疾病时要趋利避害。他早在1973年就发出的清醒而独到的警示“药之害在医不在药”,在由于滥用药物。

 

陆广莘不爱细谈某个病人的治疗方案,认为:“每个病人都不同,有些个案很难重复,关键是诊疗的思维方式。”

 

陆氏认为医学模式转变的根本在于诊疗思想的转变。强调中医理论研究要坚持中医的唯实论。认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科学问题有:从粗守形到上守神的诊断观和疗效观;发现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自我健康能力和自我痊愈能力;识别毒药利害;聚毒药以供医事;方技者皆生生之具;辨证论治的生生之道。医生应该“从实际出发,究天人之际明乎物我之相分;实事求是,通健病之变以识环境利害药毒;有的放矢,循生生之道发现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讲求实效,用生生之具谋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这种深邃精辟、一针见血的见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在当代哲学界、社会科学界和医学界引起广泛反响,对我们重新认识和发展中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启迪作用。

 

陆广莘发表有百余篇论文,篇篇都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精辟独到,充满了对中医学的热爱和殷切期望,洋溢着忧国、忧民、忧中医的激情。

 

研读《陆广莘论医集-中医学之道》一书,正如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言:“中医界人士读陆广莘的文章,有时感到陌生的‘洋味’;哲学界读陆广莘的文章,有时感到新鲜的‘土气’,但它确实为中医界讲清了许多难以讲清的问题。”的确,捧读这本书,必须荡涤心中浮尘,才能通过其融合中西医学、物理学、哲学等概念的语句和别具韵味的行文表述,随其跃动的思绪,进入探究中医学千古奥秘的时空隧道。(据 记者 海霞)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年01月

 

【资料来源暨依据】参考:《陆广莘医论集要-中医学之道》,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

《陆广莘-国医大师/记者 海霞》www.satcm.gov.cn/zhuanti/gyds/mjjs/200906 ... 2010-8-16- 百度快照

《陆广莘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2233059.htm 2011-1-15)

 

  一枝高竹独当风——论陆广莘医学思想--诸国本
    2001年春天,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陆广莘论医集《中医学之道》一书,作者把中医药学的学术思想归结为“循生生之道,助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生生之效。”这“生生之道”,即赞育生命、挽回生命的原理和方法。

 

 陆广莘认为人是经过200万年进化而来的复杂的生命体,生命现象是自然界最高级、最莫测的现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细菌和病毒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它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和平共处的,“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吕览·尽数》),人“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如果对细菌和病毒采取“除恶务尽”的态度,那么不但不能斩尽杀绝,而且会促使它不断变异,形成抗菌--变异--再一代抗菌--再一代变异,药物层出不穷,机体防不胜防,病害越来越多。何况这些细菌和病毒,未必全是有害之物,一味地抗菌,对致病菌、有益细菌和人体正常细胞好坏不分,玉石俱焚,共同受损,最终结局予人体不利。因此,一个医生不能光把眼睛盯在“病”上,而要“究天人之际”(人与天的相互作用)、“通健病之变”(主体反应的目标动力),“明生生之道。”把眼光放远、把思路开阔,看清病势和机体的变化,调动机体本身的有利因素,寻找真正的痊愈之途。于是他总结医生的四项职能:1.从实际出发,究天人之际明乎物我之相分。2.实事求是,通健病之变以识环境利害药毒。3.有的放矢,循生生之道发现发展人的生生之气。4.讲求实效,用生生之具谋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

 

 陆广莘对药物的作用也有独到见解。认为“利害药毒”,在中医学中都有特定的概念和辩证的用法。《礼记》明确指出,医师的职能,就是“聚毒药以供医事”。中医不绝对地看待某种药物的功效,“没有什么绝对的毒,也没有什么绝对的药;没有什么绝对有利的养生因素,也没有绝对有害的致病因素。”知所避就,过犹不及,均掌握于医人掌股之中。前人云“针药治其外,神气应乎中。”针药对于人体,属于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内因就是机体的反应能力,或者叫做自愈能力。他经常举针灸治疗痢疾的例子,针刺并不直接杀伤痢疾杆菌,但通过刺激机体的防御功能(或称免疫功能)使痢疾得到治疗。他不同意某些医生片面夸大药物的作用,而主张“三分药石七分养”,认为医药只有30%的功能、70%要靠病人自己。

 

 陆广莘力主“上工治未病”。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医道之高下,在于“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中医学“上工治未病”的观点是建立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础上的。因为“人养生治病实践的目标追求是人的健康,人的健康模型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和谐,并不要求必须是‘邪’的彻底消灭,认为这不可能,也没必要,更没好处。所谓“正气存内”,主要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内守,病从安来。”而正气应存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方方面面。陆广莘对命门学说深有研究,曾著《命门学说源流考》一文。认为“命门学说是最后完成说明体内生理和抗病机理调节枢纽的理论概括。”“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关于扶正治疗经验的长期历史发展的成果;在治疗理论上是《内经》肾气概念,王冰关于益火壮水的心肾论的发展;在治疗实践上是仲景金匮肾气丸,和后世关于补气补血治疗的发展。”据笔者的理解,中医“治未病”无非是两方面,一是防,二是补;少年防,老年补;平时防、弱时补。陆广莘关于命门的论述,应是他“治未病”的画龙点睛之笔。

 

 陆广莘先后从师上海陆渊雷、丹徒章次公、武进徐衡之。1952年应考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录取后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5年,前后学习加实践长达30年的经历,使他既通中医,又通西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汇通人物。1983年之后,他又奉调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工作,自然地和自觉地“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欲求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竭力提倡自主的“中医研究”,要求分清“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的区别。“中医研究也就是运用(已有的认识成果的)中医学理论;指导(适应对象和目的的)中医学方法;研究中医学对象和实践中医学目的;用中医学的疗效观检验评价实际效果,反馈过来修正补充发展中医理论和方法。”最后达到把中医学加以提高的目的。而研究中医则属于主客关系的另外一面,“指的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包括西医研究中医,或多学科研究中医,都是以中医学术体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医研究和研究中医,区别在于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互相代替,只能互补互渗。”

 

 陆广莘先生长于临床,勇于实践,理论功底深厚,是医学界的哲学家,哲学界的医学家。他的思辨能力独上高楼,行文表述别具风格。他认为“中医学本质是一门动员的医学。中医学理论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性调节和主体性反应的开放系统,也是一个‘器’,也有升降出入,也有它的有序结构,以及相应的调节能力。中医临床辨证的症,是人体正气有病时的具体特点,症合虚实,是正虚和邪实的对立统一,即自稳调节和抗病反应的对立统一;症,就是人体心身相关的自稳调节在抗病过程中的具体反应状态。调节机制和防卫抗病反应是它的诊断对象,也是它治疗的依靠对象和服务对象,帮助自稳调节正常化和防卫抗病反应完善化,是它的疗效标准和可重复性的标准。”这一段话全面表述了陆广莘的医学思想,也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特有的语言风格。陆广莘不愧是中医学的大家,他从根本上说明了中西医学的区别,并用自己的临证实践证明了中西医学各自的长处,更证明了中医临床的卓越疗效和无限生命力。他敢于提出和善于表述“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以充足的理由说明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显然不同,并且进一步指出科学不能代替医学,但医学可以利用科学。这是逆中国文化日益西化的世俗潮流站在学术前沿发出的一声长啸,所以我用郑板桥的一句题竹诗作为文题:“一枝高竹独当风”。( 中国中医药报 2007-2-26 )

 
    中医的传统和出路——世纪大讲堂访谈陆广莘   
    (2006年3月11日 凤凰卫视中文台世纪大讲堂播出片文稿)
  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去年,韩剧《大长今》热播的一个出人意料的效果是,重新掀起了国人对中医的热情。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中国的国术,尽管中医即便在今天仍在创造这又一个医学奇迹,尽管中医被西方人称为“第五大发明”,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它却越来越陌生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就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被边缘化了。那么,什么是中医的传统是什么、它的出路在哪里? 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先生。欢迎您,陆先生。

 

首先,我们通过大屏幕,一起来了解一下陆广莘先生。

 

陆广莘教授,1926生于江苏,是当代著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研究员、曾任中央保健局高级顾问。他18岁拜师学医,早年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中医大家,50年代又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系统学习西医理论。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工作和理论研究中,陆广莘教授以其精湛的医术和独特的医学理念在中国中医界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中国中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持人:陆老,刚才在短片当中,我们知道您出生于1926年,那算算今年应该已经是80岁的高龄了。但是见到您,我想如果不知道您的年龄,可能以为您才只有50岁出头,不知道这么年轻的外表和中医的养生之道是不是有关?

 

陆:可能吧。我想,第一是爹妈给的遗传因素,第二是心态,第三呢中医这门学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主持人:给了您什么样的帮助呢?

 

陆:一个就是吃的很少,吃的很少,第二,基本上没什么太多禁忌。姜太公叫做百无禁忌,别搞那么多清规戒律,潇洒一点,洒脱一点。

 

主持人:最早您是怎么走上中医这条道路的?

 

陆:我原来是学工的,在日本鬼子的时候,抗战,我学不下去,我们学校的工厂就被日本人没收了,我住的地方被日本宪兵队包围了,这样的话我就逃了。逃了以后就回家没事怎么办呢?家里父母说,你总得学个本事吧,学个能够混个饭吃的吧,怎么办呢?学一个自由职业,这样就学了中医。

 

主持人:那后来您进入了大学去学习这个西医的理论,有没有觉得不适应,有没有觉得有的理论其实跟您原来拜师、在实践过程当中所学到的一些实用的技能,其实是不那么一样的,有冲突的?

 

陆:我到北大呢,是中央卫生部向全国60万中医里头准备找60个人从事中医研究工作。实际上没招满60人,全国只招了43人。干嘛呢?到北京医科大学来学习,学西医。目的就是要接受一下西医的思维方法,从而有一个对立的参考系,好像一面镜子,当你有了一面镜子以后,你就才能找到自己脸上的东西了。

 

主持人:您通过这面镜子,找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陆:我毕业以后,一直在西医院里呆了30多年,跟西医同道们一起工作,更通过这面镜子里边更感觉到中华医药是一个全世界的一个财富。

 

主持人:这些年呢,陆先生是走南闯北,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我想走到不同的地方可能也会了解到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于中医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什么事情让您印象特别深,让您觉得特别自豪,觉得中医其实是我们的国粹,应该让它好好地保留下来?

 

陆:应该说中医当前的形势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全世界大概有140多个国家都有中医,我90年代初到美国去,我发现,我们北医的有许多原来我的西医同道,有的搞骨科,有的搞别的,都到那儿当中医去了,用中医的办法去为当地人民服务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高兴的事情。所以我说中医队伍是越来越扩大的,特别是国外,但国内就不一定。国内很多中医同道,好像对中医自己缺乏自信,根本理由就是他缺乏实践,缺乏用中医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实践,他没有从这里边尝到甜头,大概是这么一个问题。

 

主持人:看得出陆先生这么多年来作为一名老中医,对中医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所以我想,接下来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欢迎陆广莘先生给我们进行演讲《中医的传统与出路》。

 

 陆:《中医的传统与出路》这个题目,社会上非常关注,或者说中医本来是什么传统,本来面目是什么。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我大胆说一句,百年来,实际上我们中医的传统面貌是被扭曲了,被扭曲了,包括我们的教科书,恕我直言。所以我想对《中医的传统与出路》,我换一个题目来回答,叫中医是怎么大难不死的,是不是比较现实一点?百年来我们遭受了什么大难呢?最早就是1912年我们定大学的教程的时候,就把中医排斥出教育系统之外,就包括我们的北大。然后大家请愿,告到教育部,当时教育部长叫汪大燮,就是决心废止中医,不用中药,这是教育界头一个向中医开刀。1929年,南京政府,刚才我说1912年是北洋政府,南京政府居然通过了一个《废止中医案》,从行政上废除中医。那么为什么两届政府对中医都要这么下狠心呢?理由,中医不科学。

 

这个“中医不科学”的命题怎么来的呢?来自于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梁启超当时提个问题,就是说中医“尽能愈病”,尽管你治好病,但是没有人能够把中医的愈病之理,治好病的道理说清楚,这个问题叫“梁启超问题”。然后接下来1915年,陈独秀《给青年的一封信》里边提出来,这是因为中医不知道科学,或者中国的医学不知道科学。理由有三条,第一条不解人体的构造,没有解剖学,没有解剖定位。换句话说,没有现在说的药理的作用八点。第二条,不重视药性的分析,没有药物的化学分析,或者叫成分论,有效成分论。第三条,“菌毒传染更无闻与”,细菌和病毒的传染中医没听说过,符合事实吗?符合事实,因为中医的发生在五千年前就出现了,不是最近五百年的事。最近五百年以来的,从1543年的人体的构造开始,我们中医没有等到,没有,不可能等到人体的解剖,药性的分析和菌毒的传染。

 

接下来,也是我们北大的胡适,胡适说了这么一句话,陈独秀说中医不知科学,胡适说西医能治好,能说清楚他得的什么病,这个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虽然治不好,但是西医是科学的。因为它回答了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是科学的。中医呢,他说中医啊,能治好他的病,就是说不清楚他得的什么病。就是中医说不清楚这个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就是中医没有病因,病理,病位的,没有解剖学,这样呢中医不科学。所以中医不科学,严格说来是中医不认识病,所以不科学。

 

 陆:因此到了1935年,《中华医学》杂志的总编余云岫就提出了“废医存药论”。废,要废掉什么呢?中医的诊疗思想,就中医的阴阳五行,三部九侯之谬,作为废中医的诊断理论而有余,中医的诊断理论没用,中医诊断理论不知道这个病在什么地方,而诊断的是阴阳五行。第二,治病必求本,用药如用兵。这两句话,作为废中医的治疗思想而有余。好了,中医的诊断,治疗思想都没有了,但是中医能治好病,这点也承认。他就说治好病的道理在哪里?就是药物方剂,就在药物方剂上。所以研究国药,使用成方,发扬国产药物而有余,所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

 

20世纪以来,基本上就是用病因,病理,病位的疾病分类学的诊疗思想来研究中药,研究针灸有效没效,有效在什么地方。解放后,第一次药理学会交流了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和研究院所筛选中药的成果,所谓筛选,药理筛选,就是用病因,病理,病位的药理学,就是能不能消除病因,能不能纠正病理,能不能作用于八点,这样一个药理学观念来筛选中药的结果,很惨,绝大多数的中药是阴性结果,这句话是很客气的,就是没效。少数阳性结果的,有点效的,比同类的西药大大地不如,有点降压的作用不如一瓶呱乙啶,有点降血糖的作用不如一点胰岛素,有点抗炎的作用,抗菌的作用,不如一点青霉素,完了。

 

1961年,1962年,这个时候中医工作大滑坡,原来进入医院的那些中医大都退出去了,但是很奇怪,苏联远东研究所研究我们东北三味药,一个是吉林的人参,一个是辽宁的五味子,一个是黑龙江的刺五加。他们做实验就发现了三个现象,一,血压高的能下来,血压低的能上去,二,血糖高的能下来,血糖低的能上去,白细胞高的能下来,白细胞低的能上去,这三个现象。英国《New 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就引用苏联的研究我们东北的三味药,结果它说,人参在中医里头是作为药中之王,上品,它之所以如此,因为中医强调是内环境的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治疗疾病,就homeostasis,稳态,胜于直接治疗疾病,这是60年代。

 

为什么60年代会出现这样一个命题呢?60年代是一个重大学术转型的问题,这是第一,就是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寂静的春天》揭露了什么,揭露在农学里边农药和化肥带来的祸害,这个不用展开了。医学界向农学进行学习,就发现我们医学界所用的所谓抗菌素什么等等相当于农药,我们的激素,维生素相当于化肥,所以人们就警惕了,说到70年代开始发现药物病,药物公害的问题,现在证明WHO说,全球死亡的三分之一主要来源于药物的不合理的使用,药物祸害。药物祸害带来个什么问题呢?药物大量淘汰,更新,很快新的药,新的药出来没有三年五年又完了,从磺胺到青霉素,一直到万古霉素,寿命很短,就是它的寿命很短,淘汰率很高,因而研究费用也很高,从而不断地提高了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结果又带来了对社会服务的分配不公,有钱人治,穷人就是因病致贫,因病反贫,这样的命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性的医疗危机,这个医疗危机一直到了93年,有14个国家进行了一个国际研究计划,这国际研究计划的题目叫什么?《医学的目的再审查》,就是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搞了几千年的医学,医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医学的目的再审查》特别提到这个当代的世界性的医疗危机主要来源于近代医学模式的针对疾病的技术统治医学的长期结果。什么叫针对疾病的技术?无非是侦查技术和治疗技术。什么叫侦查技术啊?是努力找病,我们现在发明的那些仪器,千方百计找病,然后我们发明的药物,千方百计地除恶务尽。

 

陆:那么这个想法是很好,但是效果呢,效果不行,这刚才说了,带来了世界性的医疗危机。那么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下,从60年代以来到了70年代,就人们提出命题了,就是药物病这样猖獗的情况下,从哪里去寻找健康的钥匙,这个命题来了,就医学要不要承担一个从哪里去寻找健康的钥匙,而不仅是找病,这样一个命题,所以西方实际上不断地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很难,怎么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化呢?这就是给我们中医带来命题,带来一个历史的责任和世界的责任。

 

陆:跟西医不一样,西医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中医的传统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两句话是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对中医问题的一个批示,说中医药是我们这个伟大的宝库,是吧,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八个字对我很有启发,中医药之所以大难,就是因为它不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它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所以中医药的传统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努力发掘什么,努力发掘你身体自己的防卫抗病能力,有没有,那就说93年,美国邀请我去讲学,给我出了个题目,叫做healing force,就是人的自我痊愈能力,你伤口好了,谁长好的,是你自己长好的,对不对?

 

陆:所以中医的传统一言以蔽之,就是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那么它的诊疗思想就是养生,保健,治病,必求于本,它是个实践必求于本,并不是认识论必求于本,这是一个重大的区别。所以两首歌曲,一首歌曲就是,你从哪里来,对吧,这是西方的思维。东方的思维是什么呢?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生命是,用中医的说法叫神转不回,回者不转,生命只能往前走,时间是不可逆的,今天是2006年的2月28日,过了这一天,没有了,只能往前走,时间拉不回来。生命也是的,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只能往前走,所以后悔药吃不了。

 

  但是西方科学在物质科学的成就上,给我们带来一个思维方法,就是,一,向后看,问这个哪里来的,这个桌子从哪里来的,第二,它是什么东西做的,说是什么原料,什么成分,就是微观实体的本质论,病在什么地方,细胞,分子,往下走。第三,原因是清楚的,现行的因果论,病怎么得的,细菌病毒,病怎么好的,方剂药物,好了,SARS来了,禽流感来了,我们盯住了它的病毒,然后把这个所有该杀的杀,鸟啊,鸡啊,该杀的杀,有病毒啊,但是农业部那天在电视里就说了,现在全球的禽流感,死亡100多,感染者多少,感染者是1000万,1000万里头死亡率100多,它是个冰山现象。那么换句话说,1000万里边,大多数人不得病,只有少数人得病。我们现在,我们现在社会带来的两大问题,一,宣传疾病的恐惧,从而,第二,宣传对药物的依赖,医学有了吗,医学没有了,都是卖药,都是卖药赚钱,医生要靠卖药赚钱,是悲剧,而社会上对疾病恐惧,这是努力找病,除恶务尽的思维方法。

 

 陆:中医的诊疗思想有一句话来归纳,就是寻找健康的钥匙。这个跟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什么关系呢?中国的文化传统叫赞天地之化育,赞天地之化育,天地能够产生生命,这个概念叫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曰生,大家可能不太注意,但西方一个哲学家就提到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把中国的哲学翻译成英文的话,是不是可以这样表述,在宇宙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最为复杂的世界,但是他没写原文,没写原文,原文中文是什么?没有。我一看,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就是宇宙演化,宇宙演化的最大的伟大的事件是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了,出现生命,这是个伟大的事件。因此中医,就医生嘛,什么叫医生啊?你的对象是生,因此中医的诊断,阴阳五行,它不是实体论,不是病医学,不是病理学,不是解剖学,是什么?是更高层次的,信息层次上、调节层次上、稳态的层次上去理解生命,健康和疾病,这是个非常高档的东西,一般人,物质思维的人不理解,所以所谓阴阳五行是不科学的,你看看,韩国,他的国旗就是阴阳,咱们中国人撇嘴,对阴阳五行撇嘴,实际上说明你是很粗陋,你仅仅是在物质层次上,你根本不懂生命。

 

陆:五行是什么?五行是神转不回嘛,生命的发展过程嘛,所以说中医的传统是一个学习天地之大德日生,这样一个指导中医诊疗思想的理论基础,而你这一辈子干什么的,就赞天地之化育,那么我们国家从21世纪开始提出来科学发展观,其中两个内涵,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背后,潜台词就是长期的是以物为本的,现在强调以人为本,由物上升到人,这里头中间是生,没有生就没有人。第二是和谐社会,和谐,这个社会从哪里来的,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生有两个现象,第一叫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第二,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气度多大,你人活,让细菌病毒都得活,你杀得完吗?某种意义上,细菌病毒比你寿命,比你来到地球上还要早,几十亿年就来了,你才几百万年,你现在把它赶走,不狂妄吗,杀得完吗?第二,你身体里的细菌数是你的细胞数的十倍,细胞数如果是十的十三次方,细菌数是十四次方,你杀得完吗?你不是狂妄吗?你越杀,生态破坏,微生态破坏,死于微生态,不是死于那个,上边的细菌走了,下边的细菌来劲了,说得再透彻一点。这个人啊,实际上是细菌、病毒的寄生体,如此而已。

 

你的百年,你牛气什么,你才二三百万年的历史,所以如果这样,我们有这样的气度,那么我们就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生长在这个环境,你活我也活,什么?生态。所以中医是一门生态医学,是一门健康医学,是一门稳态医学,是一门动员医学,中医的传统是个生命的问题,是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如果我们的中医的命题里头是几千年的忠实地学习天地大德曰生,忠实地执行赞天地之化育,忠实地去寻找健康的钥匙,那么剧毒药,什么砒霜,我也可以用啊,对不对,铅,我也可以用啊,这个中药里头的,现在好,一有,说这是毒的,开除出去,那个毒的,开除出去,这种医学是太幼稚了,我们医生的管理,医学的管理这上面,我们基本上还是处在一个物质科学的层次,而没有进入生命科学层次。所以英国的Nature杂志的主编采访,新华社记者采访他的时候,说21世纪的前沿是什么,21世纪科学前沿,就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或者说生命系统里的信息科学,而中医就是这么一门医学,它不是物质的,也不是能量,是信息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缺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这是一个最大的危机,这是自我的他者化,自我从属,是不是,西方一个什么新的,我们就时髦,不知道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各民族中间唯一的一个历史没有中断,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这个民族,所以果然大难,但是可以不死。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现代医疗占多少,只有8%,比六分之一还少,六分之一是16.6%,它只有8%,所以我们做得不够,现代医疗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只占8%,所以我们从医的人没有必要骄傲啊,没有必要骄傲,你真正治好病是病人自己的,是神气应乎中的效果,这个药治其外,神气应乎中的效果,是病人自己治好的,你是依靠它,帮助它,学习它。等到八宝山,人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告别了,这个时候泡在药汤里也没用了,你说药万能吗,所以别迷信药物,我们现在的问题要振兴中医的诊疗思想,它的医学模式,它的理论基础,它的基础理论,这些药和方法都是中医的理论指导下,人们就扭曲了,就是我们把医学降低到仅仅下医的成分。医已病之病是下医呀,中医分三个档次,上医医国,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人,中医医欲病之病,将要得的病,下医才是医已病之病的。

 

陆:中医的出路,16个字,厚德载物,就是大家知道清华的校训吧,厚德载物,就是你这个德行要厚德,你才能把物质科学的成就拿过来,不是排斥它。第二句话,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啊,要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种把西方的科学称为唯一的科学,就把中医否了,那是同而不和,中医有这个气度,和而不同,各种各样的学问,物理,化学,我也要,放在适当的位置,和而不同,要和,就是强调综合,整合。第三句话,自强不息,中华民族在21世纪关键的问题就是自我意识问题,自我的主体意识问题,用费孝通教授说话就是文化自主的问题,文化自觉的问题,自觉,每个人是自己自给自足的主人,不要做贾桂,不要匍匐在人家脚下。自强不息。第四,超越包容,医学是科学吗?医学有必要成为一门科学吗?医学是不是需要还原为一门科学吗?这是1998年国外的三篇文章。我们的中医就被科学压着呢,中医不科学,所以最近中医研究院变成中医科学院了,中医科学院是不是那个呢,我说有一个问题了,中医是什么科学,中医是哪门的科学,哪个科的学,这问题经不起追问。但是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我们应该赞成,所以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自强不息,超越包容,个人是如此,中医学也是如此。

 

主持人:谢谢陆先生今天就《中医的传统和出路》给我们进行的演讲。其实关于中医呢,现在有很多的朋友都特别地关心,所以今天我们也收集到了很多网友的问题,他说他也经常会去中医院看病,这是过去啊,他说但是每次走进中医院呢,却发现这些中医院一样让他去做各种各样西医药做的那些检查,而且呢给他开出来的这些药呢也常常都是西药,所以他就会觉得说这个中医院是不是披着西医院,啊,这个中医院是披着中医院外衣的西医院,说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是我觉得好像也有点道理,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问您,还有什么必要去看中医。

 

陆:在美国在韩国,你是中医,你就是中医,你就是开中药方子,你不能用西药,我们在德国有个中医院,巴伐利亚州,十几年了,那我就开中药,对吧。就是说能不能西医,就不要用中药,中医不要用西药,有人建议过,但是由于西医处在一个主体的地位,中医要被批评,说你不懂病嘛,所以就学了西医了。但是学了西医以后呢,再加上社会上对西医的认可,对中医不理解,所以产生了这个情况,我不能怪这医院,也不能怪这个医生,问题就在于他对自己中医的自信缺乏了。还有一个问题,社会。比如说你发炎了,你不用抗菌素,最后找你算帐的,懂吗?这是一个社会,所以某种意义上逼良为娼,不是他本人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有一句话,我们听了很久了,我印象,从我小的时候就会听到,常常会有人说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什么疗效好之类的,这句话您信不信?

 

陆:我是这么想,按照中医的世界观,我们中医强调阴阳,强调阴阳之和,万物负阴而抱阳,那么中和西医的结合,当然比分离好啊,是吧,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家庭有什么不好呢,你非得把他们拆开,所以中西医结合是好的,问题在于执行。

 

陆:怎么执行。1998年,朱容基总理这任提出个命题,就是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个命题,叫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医结合,我是全国政协委员,我在讨论时候有一个发言,我加了四个字,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结果呢,讨论了以后,我们的卫生部副部长他告诉我,他们也做讨论啊,说你,老陆啊,你是少数派,他们认为中西医结合才能发展中医药,我的观点,只有大力发展中医药才能促进中西医结合,好像一个木桶理论,中西医结合这个木桶,如果中医的这个桶比较矮的,那么中西医结合上不去的,我们的中西医结合的中医很低,所以现在中西医结合不行,是没有好中医了,责任在中医,如果有很好的中医,很好的西医,这个结合当然是对老百姓有好处,所以我赞成中西医结合,但是这个中医自己认为我这个浅薄的一点西医的知识,浅薄一点中医的知识叫中西医结合吗?那个就假的,那假冒伪劣。

 

主持人:好,谢谢您和我们网友做的交流,谢谢。今天在现场,我知道还有很多朋友可能要么是学中医药专业的,要么就是对中医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哪位有问题想和陆先生来沟通的话,请您举手。

 

提问1:陆老,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世界范围内SARS猖獗,那么最后我们中医介入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前一段我看到一个报道,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中医在河南省有这个用纯中医治疗艾滋病取得不错的疗效这样的一个事情。那么我就想请问您,咱们现在就是世界范围内的禽流感流行,我们是否同样可以用我们纯中医的这个理法,方药,来攻克这样一个问题?谢谢。

 

陆:这三个病基本上都是病毒性疾病。SARS开始的时候,我们请了广州的中医学院,中药大学的教授到科技部来汇报。但是到了北京呢,它列为《传染病管理法》,作为传染病。《传染病管理法》规定中医没有传染病病房,你不能插手,所以我们给中央写了报告,那么对于这种病毒性疾病,应该说中医的办法比较多了,我有两句话,一句话叫给予出路的政策,第二句话叫不要关门打狗,这是03年很多记者来采访我,我的观点,就是当机体在发烧,在这个,就是你帮助给他出路,给予出路的政策,不要关门打狗,在里头使劲杀,使劲杀,结果呢把你这脏器都弄坏。然后他说,中医怎么预防啊?我说这个病不是长驱直入到肺吗?在长驱直入前,这个上呼吸道的防卫功能正常的话,它不就不至于到了这个肺吗,是吧?好了,那么提高上呼吸道防卫功能有什么办法呢?我说很简单啊,冷水洗脸,热水泡脚,坚持冷水洗脸,热水泡脚,然后呢熏一点醋。那说你们就开个方子吧,好,我就开个方子,一个萝卜,一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片葱白,再来点香菜,熬一锅汤,大家全家吃。好,结果电视里一出去以后,内蒙的萝卜涨到八块钱一斤,我说好啊,老百姓,让他们赚点钱吧,农民太苦了,没有药,就是食物。我想针对病毒性疾病,中医应该是可以发挥它的优势的,关键,真正学好中医的基本领域。

 

主持人:好,谢谢。

提问2:陆老,您好,很荣幸今天来到这里听到您精彩的讲座。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您能不能谈谈中医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关系?谢谢。

 

陆:中医,几千年的生长,发展,就是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间生根发展的。而文化,刚才我说了,文化的culture,这个拉丁文的原意就是栽培,就是养育,古英文就是耕耘,实际上对于生命体的培育。这种文化背景,它不是仅仅是物质科学的东西,是吧,而是对生命的一种赞天地之化育,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做《种树郭橐驼传》,这个姓郭的这个人驼背,他种树种得特别漂亮,种一棵,茂盛得不得了,人家问他,你靠什么,顺其性,顺其性是说庄稼要顺其性的,什么时候应该培土,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这个,对吧,都有这个,所以时间的概念就特别重要。上午和下午不一样,对吧,这个节气跟那个节气不一样,这中医的治疗就是这样。所以说中华文化的复兴,才有可能中医会长足发展。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在关键,关于人类健康长寿的这样一门医学上,如果得到更多人的接受,那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可以带动起来,它们是互相影响的,不知道对不对。

主持人:谢谢您,谢谢。

 

提问3:今天呢非常高兴能听到你们这种畅谈。那么现在社会,我觉得人的压力比较大,竞争的力量也比较重,所以说现在有一个名词叫亚健康,就是大家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就是不太好,那么刚才听到陆老说这个身体的稳态,那么请您谈一下这个身体,心平气和,或者是心体浮躁,那么在维持这个身体的稳态之中占了多大的地位?

 

陆:现在有许多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跟心理的压力有关,西方那么大数量的抑郁症,以至于抑郁焦虑,抑郁所自杀,现在小孩都这样啊,小孩念幼儿园,小孩他没有评上那个的话,他就自杀了,你说这个,这不行啊,心理很脆弱。所以说不要把病和健康仅仅看成是躯体的问题,或者物理化学的问题,心理因素在人的成长中以及他的健康维持中特别的重要,或者可以说心态决定一切,肿瘤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肿瘤一来,第一是吓死的,这个诊断一来,病人一看,家属一看,医生一看,好了,吓死了。所以苏珊桑塔格写了本书,叫《疾病的隐喻》,70年代初,这个苏珊桑塔格最近刚去世,她乳癌39年,她就说这个病,癌症啊,第一个来就是自己投降了50%,吓死 ,然后放疗,化疗,毒死了,然后什么也吃不下了,饿死的,这个不是必然。所以说不管你是得什么病,包括心脑血管病,心理因素特别强,所以说现在有一个叫做心理免疫学,是吧,当你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它的免疫功能是好的。所以你刚才问我,我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养生之道,我觉得心态很重要,用老百姓普通的话,糙话,就是没心没肺。

 

主持人:好,谢谢您把您没心没肺的这个养生心得和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来分享,非常感谢,谢谢。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提了太久的口号,而中医的传统在哪里,却在有意无意中被忘却了,但是,失掉了传统的中医它还是中医吗?让我们感动的是,陆老80高龄了,仍然在为中医的未来和出路积极寻找良方,我想有了这种精神,中医的复兴就不会没有希望,我们再次感谢陆老,感谢陆先生今天来到《世纪大讲堂》给我们进行的演讲,当然还要感谢今天我们在现场的各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老师以及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谢谢。

 

 注: 本文系据网络资料转载,文中某些字、词、语句,可能系据谈话录音整理,如:“八点”,当是“靶点”,转载时均未予订正,亦如网络语言: “神马”、“浮云”之类,读者自可“心知其义”。

 

  百年中医存废之辩
    旅游卫视国学堂之《梁冬对话陆广莘》20110108国学堂
    主持:梁冬 
    主讲:陆广莘
    国学堂_音频转文字组  整理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一直以来呢,关于中西医废存的问题,变成了一百年的话题。其实到了去年的时候呢,中国的各个层面的领导人,也都提出来说,要大力发扬中医。但是,背后为什么大家一直会觉得说中医和西医之间有这样的一种矛盾呢,它的背后又是不是反映出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的冲突呢?现在我们的《国学堂》进入了2011年,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一年哦。我们今年呢真的很有幸,请到了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话题。陆老,您好!

 

 片花:陆广莘,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中医理论学家、临床家。师出中医的他为何中途学西医?又是为什么最终回归中医?学贯中西的他又如何看待中西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梁冬:陆老一再强调要问题驱动,而不要介绍人,所以陆老就一直说他关心的是问题。那陆老,作为一个国医大师,那么您以前又是研究西医的,做了那么多年的西医的医生,现在又在研究中医(后来又开始研究中医嘛)。那您觉得对于当前的问题来说,您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如果您要对中国当前中国的医疗问题提个问题的话,您想问什么问题?

 

陆广莘:我纠正,我先是学中医的。考了以后呢,到北京大学学了五年西医。学了五年西医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当时是这么个观念。

 

梁冬:那个时候国家这么高瞻远瞩啊!

 

陆广莘:1951年我们就参加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因为那个时候西医没有多少,很多预防工作,爱国卫生运动,都是中医参加的。

 

梁冬:让我想起来,好像以前讲过1949年、1950年的时候有什么爱国卫生运动啊,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很积极的。那个时候,好像所有的人都很热情在我的想象(中),就我们看到那个刚刚解放时候那种情景。

 

陆广莘:所谓爱国卫生运动,是针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用细菌来杀灭中国人。所以中国这个全国动员起来,全民动员起来,搞爱国卫生运动。

 

梁冬:还有这么一个背景?

 

陆广莘:那当然了。

 

梁冬:我以前一直以为,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一个……就像现在的学雷锋啊或者什么,就是那么个运动。它背后有这么深刻的政治的(一个)因素。

 

陆广莘:对,中国的科学家,比如说大连医学院的卫希教授,以英国的皇家协会的会员的身份签发考察的结果,(是)他们美国人在用飞机投寄生有细菌、病毒的昆虫。那么国内怎么办呢,国内就是发动全体老百姓从事一个爱国卫生运动。那么,我们中医首先就参加了,因为当时没有多少西医呀。

 

梁冬:那个时候您已经执业了?那已经有多大年纪了?

 

陆广莘:我22岁。

 

梁冬:22岁一个人就可以执业了吗?

 

陆广莘:我1945年学的,18岁学中医。

 

梁冬:四年学完中医,当时就可以出来执业了吗?

 

陆广莘:对啊。

 

梁冬:所以那个时候满大街中国很多中医了?

 

陆广莘:当时全国的西医大概不到4万。

 

梁冬:4万。

 

陆广莘:中医60万。

 

梁冬:60万?

 

陆广莘:60万。

 

梁冬:现在的中医有多少人?

 

陆广莘:现在中医大概30万人。

 

梁冬:好,咱们回到历史。1948年的时候,您开始执业了。在当时的情形你还记得那个时候的中国的民间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在就医这个事情上来说。因为,我总感觉那是一个万恶的旧社会,那个时候大家看病怎么看呢?

 

陆广莘:这个时候呢,国家发现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南方有一亿多人感染了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呢,后来变成大肚子了,肝硬变腹水了,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譬如说有一个村,我们青浦县的那个任屯村,那么基本上就类似于绝户了。

 

梁冬:死到没人了?

 

陆广莘:对。那么这个呢,就引起中央的重视。所以就是我就1951年就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

 

梁冬:当时用什么办法来对抗血吸虫病呢?

 

陆广莘:它是杀虫的话就用锑,“金”字旁一个弟弟的“弟”。

 

梁冬:这是一个什么东西?

 

陆广莘:一个金属,一种金属。这个药物来杀死这个血吸虫的……

 

梁冬:那这个东西是西医的方法了?

 

陆广莘:西医的方法啊。

 

梁冬:那你们中医用什么方法呢?

 

陆广莘:那么中医呢……打针也是中医啊,管病房也是中医啊,因为西医没有多少人呢。所以就是西医学院的办班,中医听课,中医就参加到这个工作里面去。

 

梁冬:换句话来说,当时是用西医的方法,但是一帮中医的人在做这个事了?

 

陆广莘:对!但是就发现一些腹水的病人,他就没法用锑剂的时候,中医这个方法上去了……

 

梁冬:当时你们用了什么方法呢?

 

陆广莘:那中医治疗是草药,吃草药嘛,这个大概是第一次中西医的合作。

 

梁冬:合作……当时这个血吸虫病,跟这个帝国主义对我们的侵略没关系吧。

 

陆广莘:当时我们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这个血吸虫从病源学的考察,它叫日本血吸虫。是不是日本传过来的?那么现在看来呢,不能这样说。

 

梁冬:对,稍事休息一下。这个《国学堂》呢,本来我想一开始就进入主题,就向陆老请教这个中西医的问题,想不到掀开了一段历史,讲到当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居然是和一段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这个东西)有很深刻的关联。这个故事后来有怎么演绎,又如何影响到中西医的结合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

 

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请来的仍然是国学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聊聊中西医的话题。话说刚才讲到当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居然是和大家怀疑是帝国主义对我们投毒有关。那时候为什么觉得血吸虫病,这个蔓延全国的血吸虫病,可能也和日本帝国主义有关呢?当年是怎么样一回事,陆老?

 

陆广莘:那么从病源学考察,这个命名叫做日本血吸虫,是日本科学家首先发明的,所以命名为日本血吸虫,并不一定意味着就是日本人把这个虫子传过来的。

 

梁冬:但是当时很多人这么认为喽?

 

陆广莘:当时我们是幼稚的时候,觉得好像是。但是实际上这是个命名呢,是一种学科分类。哪个科学家,这是埃及的血吸虫,这是日本的血吸虫……是这样分类。那么在防御和爱国卫生运动中间,中医需要学习现代的防御技术,那防御技术里边有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致病因素决定疾病的性质。

 

梁冬:此话怎讲? 这是什么意思?

 

陆广莘:这是说这个病(比如)疟疾,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

 

梁冬:这有什么问题吗?没问题啊!

 

陆广莘:这个问题接下来,那么自然第二个问题就是只有认识这个病原体,才能确诊,只有消灭这个病原体才能消灭疾病。对,而且是科学的。

 

梁冬:大家不都这么认为吗?

 

陆广莘:这问题就来了。中医治疗麻疹,小儿麻疹没有抗病毒,治疗乙脑也没有抗病毒,治疗天花也没有抗病毒……一直到非典型性肺炎,我们也没有去抗病毒,但是好了!

 

梁冬:这个很有意思哈,不科学,但是好了。

 

陆广莘:这个却成为百年来中西医论证的一个大问题。所以一百年前呢首先从清华,清华的四位国学大师中间有一位叫梁启超,他提出一个问题,百年的问题,就是“中医诚能愈病”,中医确实能治好病,“纵无人能语其愈病之理由于人”,这是文言文。中医没有人能够把治好病的道理跟理由告诉大家,就成为我们百年的争论的开始。

 

梁冬:开始了,从这儿开始,原来还跟梁家有关,真是有意思。

 

陆广莘:你们梁家,哈哈哈……

 

梁冬:所以今天需要找梁家的另外一个人出来澄清,也算是历史的和合的过程。

 

陆广莘:这个问题是中性的。那么如果按历史的程序来说,最早回答的还是谁啊?

 

梁冬:是谁啊?

 

陆广莘:还是毛泽东。他1913年在湖南师范念书,有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里他讨论问题,他就发言,中西医道,各有所长,这么一个观念。

 

梁冬:这话没错啊。

 

陆广莘:这个观念是中医也好,西医也好,各有所长。中医讲什么,“中言气脉”,中医讲气脉,血脉。西医讲什么?西医讲实验。句号。

 

梁冬:句号,哈哈,哈哈……

 

陆广莘:然后他发表意见了,然……

 

梁冬:逗号。

 

陆广莘:这个时候他的年龄有多大?

 

梁冬:当年的毛泽东多大呢?

 

陆广莘:20岁,1893年至1913年

 

梁冬:然什么?逗号后面说什么?

 

陆广莘:然,然而的然。

 

梁冬:对,后面说什么?

 

陆广莘:“言气脉者,理太微妙,常人难识”,一般的人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认识。“故失之于虚”,中医说的话,看病这词,太玄,太虚。

 

梁冬:不是肾虚就是脾虚,都是虚的。

 

陆广莘:气虚。

 

梁冬:血虚什么的。

 

陆广莘:这第二句话很有意思。很多人都知道,他说西医言实验,“言实验者专求质”,物质的质,“而气则离”,气就离开了,没有了,“故常失其本”。本质本质呀,光有质没有本了,1913年时毛泽东回答的问题,当然了他是没发表,他的身份还是比较……就是学生了。

 

梁冬:对,卑微。

 

陆广莘:但是北大的名家就回答问题了。谁?陈独秀。陈独秀给青年的一封信,就是1915年。

 

梁冬:陈独秀1915年给青年写了什么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讲到了这个百年中医存废之争的时候呢,陆老就讲到一个话题,说当年呢,关于中西医的问题呢,梁启超提了问题之后,年轻的毛泽东虽然有很好的回答,但是因为当时太过年轻,太过卑微了,没有影响力,倒是另外一位大家,陈独秀给予了回答。他在1915年写给青年的信,大家都喜欢写给青年的信,现在各个老师都喜欢给青年写信,当年的导师,陈独秀老师也是这样,给青年写信。1915年他写了什么呢?

 

陆广莘:他说,为什么中医能治好病?而回答不了中医为什么治好病的道理,这是由于中医不是科学。

 

梁冬:不是科学?

 

陆广莘:不是科学。因为什么呢?三条:第一条,不解人体的构造,不理解人体的构造,不从事人体的解剖分析。

 

梁冬:就不把它拉剌开看。

 

陆广莘:因此无法回答这个病在什么地方。第二,不从事药性分析。就是中药的化学物质基础是什么啊?也没有从事化学分析的手段。第三呢,菌毒传染无闻矣,就是细菌和病毒的传染,没听说过。这符合事实吗?符合历史事实。因为中医这几千年来,它不能等到有显微镜,有发现了细菌病毒,有化学分析,没有,也没有人体解剖,这时医学就出现了。医学不能等到你出现了细菌病毒,出现了解剖学,出现了显微镜才有医学啊,在几千年前就有了。所以中医诚能愈病,是没有借助于细菌病毒,也没有解决药物的成分是什么,也没有回答疾病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的解剖学定位,这是事实。那么,陈独秀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回答中医愈病之理,治好病的道理,必须借助于科学。有什么方法呢?就要回答这个病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什么原因?然后这个药怎么能够杀灭细菌病毒的,怎么能纠正这个病理的,怎么能清除这个病灶的……

 

梁冬:就是你不能用这套方法来说,你就不是科学。

 

陆广莘:对,还不是科学。北大的第二个人是胡适,胡适呢,就说明了一个事实,什么事实呢?就西医啊,能说清楚他得的什么病,你到医院给你检查了,啊,这个病因是什么,病理是什么,解剖定位是什么,说清楚了。虽然治不好,但西医是科学的。

 

梁冬:他也知道西医治不好,但是也是科学的!

 

陆广莘:诶,为什么?因为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回答了病从何来的问题。病从哪里来的?致病因素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什么性质?他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所以治不好,为什么?我现在还没发明呢,对吧?还没发明抗细菌的、抗病毒的、抗SARS的、抗乙脑的药物,他没发明呢。但是下一句话有意思了,中医能治好他的病。

 

梁冬:但是……

 

陆广莘:就是说不清楚他得的是什么病,所以中医不科学。历史上第一个正面说中医不科学的就这么来的。

 

梁冬:那么现在我们来看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在哪里呢?回溯当时这样的情景,你觉得对现在有什么意义吗?它引发了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

 

陆广莘:这三个社会人……社会人物影响了政府。

 

梁冬:啊……

 

陆广莘:影响政府呢,首先是北京大学,我们叫京师大学堂,就1911年民国时那个啊。然后呢,这京师大学堂在1912年的教学大纲里边要设立医学院,要办医学院。但是办的医学院是只有西医的医学院,没中医的,全国的中医就起来提意见了。教育部长说:我只能用西医,我不用中医。

 

梁冬:当时他的逻辑是什么?

 

陆广莘:就是政府认为中医需要学西医的人来研究,所以把我们的许多人呢,就学了西医了。

 

梁冬:啊……背景在这里。

 

陆广莘:我们为什么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呢?就像胡适说的,就像陈独秀说的,是吧,因为你不知道科学嘛,那么你学了科学以后你就回答中医怎么治好病的道理嘛。

 

梁冬:对呀。

 

陆广莘:所以这逻辑非常明确的嘛。那么这个命题到了50年全国卫生会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第一个任务就定的方针政策,团结中西医。啊,第二呢就提出了我们打算成立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整理和研究中医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保持中医学术的独立性和它固有的价值,并继续发扬下去。因此,接下来问,如何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对中医丰富的实践和经验理论进行整理和研究。

 

梁冬:这是1950年提出的?

 

陆广莘:50年,希望大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研究才对。

 

梁冬:今天也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

 

陆广莘:但是这两句话,我觉得是正确的。

 

梁冬:对啊。

 

陆广莘:就是研究的结果,要保持中医学术的独立性和它固有的价值,并且发扬下去。如何去研究?必须实事求是。但是,这个工作还很艰巨。经历了北洋政府把中医取消在教育系统之外,排斥出教育系统,就你不能再培养了,医学教育我们就要培养西医的,中医不能培养了。到了南京政府,1929年就说中医不科学嘛,要消灭它,要……要……消灭中医,不让中医产生……啊,就现有的中医你活了,你死了以后就完了,以后就新的一代没有了。所以北洋政府是排除出教育系统,南京政府要废除中医。这么一通过,整个中医就反抗了。

 

梁冬:对啊。

 

陆广莘:中医反抗了,中药业也反抗了,那么其中1916年上海有个医生姓于,叫于峰兵,他是中华医学会的副会长,他面对着政府、社会上攻击中医,要取消中医,废除中医的(声音),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

 

梁冬:1916年?

 

陆广莘:1916年。

 

梁冬:那他这个人本身是中医还是西医呢?

 

陆广莘:他是西医,他是美国留学回来的。

 

梁冬:那这个姓于的西医,他当时发表的那篇文章,是如何看待中医的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片花:……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有请的是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给我们细数,把历史层层迷雾拨开,来重新看待当初中西医这个存废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要探讨呢?其实原因在这里,它让我想起了一个事情,就是说当年满清的那些拖着辫子的人,几千人,几万人,十几万人,进来中国就把整个中国统治下来了。那为什么后来西医两三千人,一两千人他们最后慢慢慢慢就变成了一个主流?中医就慢慢势弱了呢?最后背后的一个逻辑在哪里呢?我们尊重历史的话,慢慢会发现它后面有蛮有趣的东西。大家花一点点耐心。但是之前说到这个于姓的这位老先生,他是学西医的,当时是中华医学会的副会长,他又如何看待这个中西医的问题呢?

 

陆广莘:他发表了一个文章,叫《保存旧医学的商榷》,他也主张保存。他是留英的,他说的问题很尖锐,叫今之欲废旧医者,现在想废中医的国人,大半为潜藏的西医士,是潜藏的学西医的国人,此辈徒学西医的皮毛,就你学了一点皮毛,学识和经验两不足取。

 

梁冬:说得很有道理。

 

陆广莘:骤然曰中医陈腐,就要想取消它,殊不知就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疗中间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概都丢掉了。这个是一个比较清醒的一个判断,医学是一门实践,一门实践。它看好病,但说不清楚是得的什么病,但这看好了。反过来,你是得了什么病,细菌也清楚了,病理解剖都(清楚),(但是)治不好。

 

梁冬:嘿嘿……陆老,您容我插一句话。话说我想起一些事,有一些老的家庭企业,本来管得也挺好的,后来把孩子送到外面去留个洋,学个MBA、EMBA,回来之后励精图治搞改革,整个公司被垮掉了。他说得清楚,我们这个地方制度问题,财务问题,结果垮了。你不回来之前呢,这个百年企业还过得挺好。这种事情常常会发生,我觉得这个事情就跟这个西医是一样的比喻。

 

陆广莘:因此它的背后是两种文化。

 

梁冬:对了,您讲到这个地方了!

 

陆广莘:是两种文化的问题。毛泽东在1926年当然不是谈中医,谈什么?谈中国革命,大问题了,说中国过去的一切革命成效甚少,就在于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

 

梁冬:此话怎讲?

 

陆广莘:咱们讲讲当时井冈山斗争以后,蒋介石五次围剿,咱们待不住了,咱们跑长征了,长征最后定居到陕北,对不对?到陕北的时候多少人呢?才一万多人。那是什么年头?1935年。但是不到15年,1949年,咱们的天安门就建国大典了。

 

梁冬:对啊!

 

陆广莘: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十几年从一万多人能够建国大典?靠什么?靠着团结真正的朋友。

 

梁冬:这句话很深刻。你想想看,我们人生不就在这个问题吗?

 

陆广莘:对啊。那么医学也是诊断,你也得找啊,是朋友啊还是敌人呢?

 

梁冬:对啊!

 

陆广莘:对不对?为什么成效甚少呢?就是尽找敌人啦,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啦。

 

梁冬:就是你的念力,你的所有的想法,就天天去找一些问题,有些时候找到了,有些时候找不到,但是呢,你没有把你的注意力花去团结朋友。

 

陆广莘:对。

 

梁冬:深刻啊,这句话深刻啊。

 

陆广莘:非常深刻的问题。

 

梁冬:非常深刻啊,就是我们眼中看什么,你是看敌人,还是看朋友?

 

陆广莘:对,这是个奥秘。所以中医不认识病,就是找敌人的能力不如(西医),但是找朋友的能力很好。马克思曾经说过,几千年来,医药是和全人类最崇高美好的指标相结合的,就(是)医药是干什么的呢?

 

梁冬:是干什么的呢?

 

陆广莘:医药是为人类最崇高又美好的指标服务的。

 

梁冬:这是马克思说的?

 

陆广莘:对啊。那么全人类最崇高美好的指标是什么意思呢?是你活得长一点,活得好一点吧,对不对?

 

梁冬:呵呵,对啊,这是最复杂的问题,也是最简单的回答。

 

陆广莘:对,就是全人类最崇高的美好。

 

梁冬:活得长,活得好,是吧?

 

陆广莘:我到地球上来走一遭,我能活得长一点,然后我活得好一点,就健康一点,对不对?

 

梁冬:呵呵,对啊。

 

陆广莘:那么任何事情都要看,一要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了嘛,对不对?

 

梁冬:对啊。

 

陆广莘:那么近代医学,把疾病作为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我的任务就是找病的,啊,我发明了很多高科技就是努力找病,然后我发明很多药物是除恶务尽,啊,除恶务尽啊!细菌发现了,我消灭细菌!病毒发现了,消灭病毒!啊,昆虫发现了,我消灭昆虫!对不对?

 

梁冬:呵呵,麻雀发现了,消灭麻雀,麻雀虽小,但也要发现。

 

陆广莘:中医没这个能耐,中医它是这样说的,两千年前班固《汉书》啊。咱们《二十四史》的第二本史书,它总结汉以前的学问,其中一门学问叫方纪。

 

梁冬:嗯。

 

陆广莘:方纪就是相方纪略,是有四类学问: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类,四大类里面有许多版本,许多的……

 

梁冬:这都是我关心的话题啊!

 

陆广莘:嗯,“方纪者皆生生之具也”。所谓方纪者,医经、经方、房中、神仙都是生生之具。用现代语言来说,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命活动的生存、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

 

梁冬:您(刚才)再重复一下,哪四个东西?

 

陆广莘:这四类的学问。

 

梁冬:啊。

 

陆广莘:医经。

 

梁冬:就是《黄帝内经》这样的了?

 

陆广莘:诶,对,对。医经类,《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好多好多……

 

梁冬:对,对。

 

陆广莘:经方(类),啊,后来就是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这就是)经方。

 

梁冬:对。

 

陆广莘:房中(类),房中是性类,性的。

 

梁冬:就是现在各个生育防疫站,计划生育管的那部分吧?

 

陆广莘:计划生育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说健康的性生活。

 

梁冬:对对。

 

陆广莘:啊,健康地繁育后代。第四类叫神仙。神仙呢就等于长寿了,是吧?就是道家,其他学家……神仙。这四大类的学问叫方纪。就是一个健康一个长寿嘛,对不对?那么,生命的健康长寿,那么我们在古代没有这个能力找那么多敌人的情况下,它只能尽量地团结真正的朋友。

 

梁冬:嗯!

 

陆广莘:这么是不是很幼稚的?不!它首先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叫四时,环境因素的春、夏、秋、冬四时之化,万物之变,物理、化学的,动物、植物的……你生存环境的,周围的水火什么的啊,叫“莫不为利,莫不为害”,没有绝对有利的东西,也没有绝对有害的东西,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梁冬:非常重要啊!你把它视为敌人,他就是敌人。你把它视为朋友,它就是朋友。

 

陆广莘:所以,在神农时代,他的任务,就发现了很多药物嘛,啊。叫“令民知所避就”,让老百姓知道避,就是避害,就,就利。但是接下来,中医——中国人发现没有绝对有利的东西,也没有绝对有害的东西,莫不为利,莫不为害。所以在2500年以前,《周礼》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聚毒药以共医事”,通过什么?聚(就是)组合,通过组合可以化害为利,化毒为药,化敌为友,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人类的智慧,中华文化的智慧。所以习近平同志说,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因为它的观念首先是“天地之大德曰生”。

 

梁冬:关于天地大德,我想请陆老呢,在下一期同一节目时间,再跟我们慢慢分享。什么叫天地的大德,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不光可以让你活得健康,当然,这很多人认为这个不是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呢,还能够让我们明白很多在日常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今天呢,特别感谢陆老和我们来一起分享了今天这一期节目!但是呢,我想跟大家稍事一起来复习一下。我听到了什么?我听到的一句话呢,就是陆老讲的毛泽东说的,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如果你天天的去在生活中发现敌人,你就会发现在你的周遭全是你的敌人,最后你被敌人包围,然后被敌人消灭。但是如果你花时间去团结那些非敌非友,以及呢,甚至把敌人也团结成你的朋友的时候呢,你就会发现生活当中一片阳光明媚。当你用这种思路来对待生命的时候呢,你会活得很长。当你用这种思路去对待公司的时候,你会发现公司活得很爽。当你用这种思路对待朋友的时候呢,你发现那些曾经你不喜欢的朋友,最终也成为了你老年的时候可以一起喝茶、下棋的朋友……这就是伟大的生命的观念。感谢陆老,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国医大师眼中的生生之德
旅游卫视国学堂之《梁冬对话陆广莘》20110115国学堂
主持:梁冬  主讲:陆广莘
国学堂_音频转文字组  整理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我们《国学堂》的时候呢,请到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呢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观念,就是中西医之间的背后的哲学和逻辑的观念。总体上来说呢,西方文化倾向于找问题文化。它首先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逻辑是没有错的。但是呢由于我们的技术总是有局限的,所以总是发现这个问题,但是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这东西卡在这儿了。但是呢东方文化有些时候呢它不分析清楚问题,但是呢找到解决的方法,只要这个东西相生相克,找到了,它也能活得很好。这于是呢就成了长生贵生的这样一个基础。当然了,就显得很不“科学”,因为它没有逻辑性嘛。想到此处的时候呢,就于是就引发了一个“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首要问题。”这样一个讨论。如果你每天去发现问题的话呢,你会发现你有发现不完的问题,于是你的生命中到处是敌人。但是如果你拥有包容的心态,让所有人都变成朋友,或者看不到敌人的坏处,只看见敌人的好处变成你的朋友的话呢,诶,你的生活就另外一番景象。也许很多时候不能够把问题讲清楚,但是它却有利于你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今天呢我们继续有请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什么叫做生命。陆老您好!上一次我们讲到一个话题,又讲到这个生生之大德这个问题,诶,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什么叫生生之大德呢?

 

陆广莘:这是一个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是中国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叫天地之大德曰生。曰就是叫,叫做生。那么西方的哲学家就强调说,中国的哲学啊,宇宙演化中出现的最伟大的事件叫大德。天地是个宇宙,宇宙演化中出现的最伟大的事件就是大德,是吧?是什么?在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他把它们演绎了,用现代语言来演绎了,这个命题很重要。这个命题既符合历史事实,也符合生命的价值观。

 

梁冬:我就要请教您了,这个生命是怎么出现的呢?

 

陆广莘:根据现代的知识,宇宙大爆炸是一百五十亿年以前,一百五十亿年以前。到了五十亿年以前,比较不是准确的。

 

梁冬:大概吧。

 

陆广莘:出现了地球了。

 

梁冬:就是用了一百亿年?

 

陆广莘:一百亿年以前根本没有生命。那么五十亿年以前出现地球了,开始也没有生命。

 

梁冬:它是个水泥……

 

陆广莘:前十五亿年没有生命,它是一个物理的世界,一个化学的世界。在三十五亿年前出现了单细胞生物了。

 

梁冬: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这个转变的过程是怎么来的呢?

 

陆广莘:这个生命特点是什么呢?是它中期性开放的,不是什么水土都能进去,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出来。第二,里面呢它自组织的,自己组织的,往上走,往前走。第三,它有生命周期,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这是什么?就是细菌。就是微生物,单细胞生物。经历了二十五亿年的漫长的进化,就三十五亿年前。到了十亿年以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了。这是生命生物里边有很多的细胞,可以几百,可以几千万。每一个细胞有它自己的功能,有自己的责任,跟别人可能不一样。但是共同的完成这个整个生命的任务。就是多少年这二十五亿年,花了二十五亿年,到距离现在十亿年前出现了多细胞生物了。这个由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有没有物质的进化?有一点。有没有能量的进化?也有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单个细胞都在信息海洋里边,就是信息海洋里边游泳啊,是在信息网络里边的进化。

 

梁冬:这个话很深刻啊!这个事情跟现在的互联网的这个共同深化、演化体是很像的。

 

陆广莘:对,所以生命的本质是信息网络演化过程。

 

梁冬:这个,第一个问题,从物质化学的,变成有那么一个……有边界的,里面自己搞定自己的,然后呢进出自由的,还有生命周期的,这么个东西是怎么变过来的?

 

陆广莘:就是这个事实就是这样。

 

梁冬:噢,先讲事实。

 

陆广莘:诶,这个现象。但是需要那么漫长的时间,需要二十五亿年。

 

片花:国学堂记:穿越二十五亿年的漫长时光,生物实现了由单细胞向多细胞的进化,物质和能量固然有所改变,但更重要的,是信息网络的形成。中国的生物大爆炸在哪里出现的?人是怎么直立起来的?中国价值观怎样回应如此精彩的生命演化进程?

陆广莘:一亿年前,它的这个网络就往背后上啊就慢慢聚合了,前头还有鼓起来了,就脊索了,有个脊柱了,有了前面一个大脑了。好,出现一亿年以前,出现生物大爆炸。在哪里?云南!

 

梁冬:噢,真的啊?

 

陆广莘:云南的邓江。

 

梁冬:全地球都在那儿吗?

 

陆广莘:别的地方不知道

 

梁冬:哦,在中国起码……

 

陆广莘:中国已经发现了,云南邓江……古生物发现。这个时候的生物就发展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多得不得了。生物大爆炸。就是说,当这个网络变成有个脊柱了,然后前面有个脑袋了……诶,这是一亿年。

 

梁冬:找一天去邓江参拜一下。

 

陆广莘:然后三百五十万年出现人类了。脑袋瓜起来,人站起来了。

 

梁冬:有那么久吗?三百五十万年了吗?

 

陆广莘:就是人到现在大概有三百五十万年

 

梁冬:有那么久吗?

 

陆广莘:那是最早的古人了,对不对?

 

梁冬:噢,古人。

 

陆广莘:可能还没有语言啊,还没有文字啊,但是它站起来了。

 

梁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陆广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梁冬:哈哈哈……

 

陆广莘:诶,所以说中华民族,这个优秀的文明智慧,这个文明是什么呢?要求学习“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价值观,就是什么,“参赞天地之化育。”人到地球上干吗的?就是要参加和赞赏像天地之间生生化化一样,你得帮助它,完成生命的生长发育。所以文化这个观念在西方语言,叫culture。

 

梁冬:culture。

 

陆广莘:culture,文化的原来定义就是:一个是耕耘;第二是栽培;就是养育。对生命的……帮助他生命很好的生长发育完成。

 

梁冬:怪不得老北大呢。

 

陆广莘:这样一个生命,要求尽量寻找对它生长有利的环境。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改变世界的实践。

 

梁冬:嗯,改变世界的实践!

 

陆广莘:对。所以马克思说了,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有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世界。而根本的是改变世界的实践,就是实践第一位。什么是实践呢?

 

梁冬:就是修口头禅是不够的,关键是实践谁修? 

  

陆广莘:嗯,这个实践是改变世界。怎么改变?改变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咱们前几年一直强调科学不科学。对吧!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总结二十世纪和展望二十一世纪,对吧?所以第一条,要总结和反思二十世纪的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我们国家一般叫科学作为一个形容词。科学不科学。

 

梁冬:但是……   

 

陆广莘:冬但是实际上科学本身,不是个最高的评价标准。

 

梁冬:稍事休息一下,今天陆老讲的这个东西,我们想重说这个事情到底科学不科学?好像就已经是最高的评价标准了,但是陆老师说,科学不科学并不是最高标准,科学并不代表真理,对吧?

 

陆广莘:科学为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

 

梁冬:它只是个服务者,但它不代表人类?

 

陆广莘:对。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片花:国学堂记:世界科学大会的第一条,是总结和反思二十世纪的科学,它只是一个服务者,人类的发展才是最高评价标准,那么我们耳熟能详的“以人为本”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它又有什么我们不曾理解的深层内涵?《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陆老师讲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科学不科学并不是最高标准,是吧?这个话……此话怎讲?

 

陆广莘: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评价科学,对吧?第二,承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应该站在全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贯穿问题和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梁冬:这句话是来自这里来的?

 

陆广莘:这个是人类的觉悟啊。

 

梁冬:是啊,觉悟很高啊,是吧?

 

陆广莘:人类觉悟,是吧!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那么它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呢?

 

梁冬:是什么呢?

 

陆广莘:就是我们过去常提的那些以物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梁冬:原来在这个地方,就是说同样一句话什么不同的人听,听到不同的东西,咱听到的是表面的这句话,但是你反过来看之所以要这样提,一定是以前有个问题在那里,以前的问题就是以物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陆广莘:我长期以来的拜倒在物质的脚下,不是有一种唯物主义吗?

 

梁冬:对呀。

 

陆广莘:首先对唯物主义提出批评的是谁?

 

梁冬:是谁?

 

陆广莘:马克思。

 

梁冬:真的啊?!

 

陆广莘: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梁冬:您好渊博!

 

陆广莘: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的主要缺点,就在于把客观实践的感性世界,就是我们人身之外的物质世界,我可以感性认识的一个世界,只是当作一种课题的形式来理解,就定向型思维。比如说“疾病”,医学的对象是什么?医学的对象是疾病,好了,糟糕了……

 

梁冬:医学的对象不是疾病。

 

陆广莘:就告诉什么,你尽找病,那不是……你越找病就是等于所谓的什么?医学为什么到现在有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就像毛泽东说的中国的革命为什么以往的革命成效甚少,就在于你净找敌人了嘛,你还得找朋友嘛!

 

梁冬:对呀。

 

陆广莘:你应该团结真正的朋友嘛,这个价值观是称为我们对“生”这样一个价值观的附带产物,你想生,你把别人都消灭的生,你也生不了。所以这个生必然是生态的,中医怎么说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万物与万物臣服于生长之门。你活大家一块活,这是生态共衍。

 

梁冬:您说到这个地方,我想到另外一个词,生意,是吧?以前咱们做生意都讲是你死我活,我把你干掉,或者我怎么从上游、下游、消费者、员工或者股东那里拿到更多的利益,现在不是这样看了,是所有人共赢之后,才是真正的生意。

 

陆广莘:对。

 

梁冬:生意啊,伟大的生意呀!

 

陆广莘:就是生命必须在生态中共衍,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就是个生态共衍。

 

梁冬:生态共衍。

 

陆广莘:生态共衍,你活大家活。

 

梁冬:你好大家好。

 

陆广莘:需要这么一个气派,需要这么一个境界,需要一个胸怀,这是中华文明。

 

片花:国学堂记:唯物主义哲学的倡导者马克思,竟然曾经是批评唯物主义的先驱,也许我们周遭的世界是不能被仅仅当作一种课题来理解的,所以医学的目的也不应该仅仅是消灭疾病,每一个生命应该如何发展?孩子的教育又应该坚持怎样的路线呢?

 

陆广莘:更重要的是下边一个问题,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对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的宗旨也提出两条。第一条,是培养人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第二条,是帮助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梁冬:这句话套过来,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记下来,怎么样教育小孩子。第一,自我生存的能力;第二是什么来着?

 

陆广莘: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梁冬:对,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吧?如果父母能对小孩子做到这样,如果老板对员工能够有提出这样的要求就好了,他能够自己活着,自己活得很好,还自己学习自我发展个性还发展,这不也挺好吗?

 

陆广莘:就是说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生命是具有个性的。

 

梁冬:每一个生命都是个性的?

 

陆广莘:对,每一个生命具有自己个性的,不可能像工业生产那么标准品。

 

梁冬:但是现在我们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界定这个人是不是糖尿病。

 

陆广莘: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就在世界科学大会,承认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发现了,人是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的,就加了四个字,自我和能力。

 

梁冬:以前没有这四个字吗?

 

陆广莘:前边是科学,看二十世纪的科学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要承诺二十一世纪科学,要站在全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命题,是人是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的,而这个能力是具有个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医学去发展它。

 

梁冬:但是不能标准化它。

 

陆广莘:标准化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嘛。

 

梁冬:所以这个世界为什么那么多蚁族啊!这么多学生,几百万学生,它就几十个专业,它必须按这个方向培养,出来的人那不是标准化的,谁都可以取代,对吧?这叫蚁族嘛。所以我觉得教育体制改革的问题呀,就在于说要求每一个人都一样,当然这个好管理了。

 

陆广莘:也是以人为本。第三,生命是可以通过生态来共衍的。

 

梁冬:生态共衍,这话很……我感觉到它的力量,但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陆广莘: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然后在一个经过二十五亿年的长期的酝酿,在这个多细胞生物里边共衍的嘛。

 

梁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比如说开始的时候呢,在北京东直门内呢,就有一家餐厅,后来很多餐厅都在那开了,就形成了簋街。但是就竞争,有一些就开得更好了,有一些开得就被淘汰了,房租在涨,你干的不好就被淘汰了,最后就形成一条非常有魅力的簋街了,所有晚上3点钟找不到地方吃饭的人全去簋街吃,因为它这个餐厅越开越火,所以它是一个生态共衍的过程。

 

陆广莘:对!

 

梁冬:所以你不要怕去火的地方开餐厅,是吧?

 

陆广莘:这个在老早在几十年前上海四马路,四马路什么?书店。然后这一条路是鞋店,都是那么多,生态的共衍。而且呢,他们同行可以成立一个同业公会,然后就成立他们的规矩,然后共同发展。所以人需要有这么一种生态共衍的概念。生态才能共衍。

梁冬:所以现在有一个政策,说你在这开了个诊所旁边三百米之内不能开诊所,这个道理就是应该在一公里内开100家诊所,最后这条街所有的好中医都来了。如果按你的思路的话,应该这样去做了。但在此之前呢,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趣的观念,当年的时候,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叫刘烨的人,这个人呢,他们班上还有叫章子怡等等等等很多人,当时他说快活不下来,同班同学都很优秀,后来发现呢,这个人才是一窝一窝出来的。用陆老的话来说呢,它有一个生态的共衍的过程,所以呀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就扎入到优秀的人当中去。很多人说我要跟他们拉开距离之后呢,我还有点优势,不是的,越是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呢,你越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是吧?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片花:国学堂记: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圣贤品自高。是生态共衍滋养生命的最佳例证,既然这样,大锅饭的失败又如何解释呢?生态共衍和个人努力之间,又应该如何平衡?《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继续我们来一起倾听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来分享这个生生之德。这个中国所有的文化呢都是告诉你如何生的文化,就是什么叫如何生呢?就是如何活得好的文化。而背后其实不光是一个人活得好,你还得一个组织活得好,一个公司活得好,一个国家活得好,一个地球活得好,甚至是地球上的所有的物种要活得好。这才是整个中国文化的大德嘛。

 

陆广莘:生态共衍并不排除个人的努力。因为刚才说了,每个人他具有自己个性的,每个人是具有他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所以在生态共衍中间,不是我去吃现成饭了,就是你也得做出贡献。所以这样的职业分工,就是我扶你,你扶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么一种观念,这样的社会是和谐的。所以说生命能不能健康,就关键是能不能和谐,三个层次。

 

梁冬:哪三个层次呢?

 

陆广莘:第一,人跟自然环境的和谐;第二,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和谐;第三,人本身自己心理和生理之间的关系和谐。

 

梁冬:就是里面还有几个人,我在打架。

 

陆广莘:就是心理和生理。

 

梁冬:甚至好几个心理。

 

陆广莘:形体和精神,就是基本上,那么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也就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和谐。

 

梁冬:实际上呢刚才陆老讲的这三个关系,大家认真想想,你人生当中的所有的问题,也就是这三个问题了,对吧?你是不是能够和各个物质世界的和谐,你吃进的东西你怎么消化它,它怎么消化你,这个是一个物质世界。你跟人际关系,很多的女性是吧,乳腺增生啊,软巢囊肿啊,全部都是夫妻关系不和谐导致的,那情绪的问题淤积最后就变成身体问题。脸上长疮等等等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自我打架,自己身心打架,除了刚才陆老讲的身体和精神打架之外呢,有些时候精神还有好几个精神自己在打架,是吧?这个问题,于是这些问题呢,就变成你不健康的外在的原因了。

 

片花:国学堂记:对于我们反复讨论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定义,即生理、心理、社会关系,三个方面的和谐。那么中医又怎样定义健康呢?古老的中医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这一人类永恒的话题,又实现了怎样的殊途同归?

陆广莘:那么中医对这个健康的定义,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呢现代理论怎么解释呢?正气存内,就是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的稳定生理学家发现身体的各种指标,都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保持稳定状态,你36度5到37度5中间的体温是正常的。如果是38度了、39度了你不是发烧了吗?

 

梁冬:对。

 

陆广莘:所以所有的指标都处在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内,我们叫内环境稳定。诶,英国人就发现,六十年代他们就提出来中医为什么能治好病?就是因为他强调内环境的稳定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这是1962年。

 

梁冬:就是对生态的控制,而不是解决问题。

 

陆广莘:他是要内环境的稳定,稳定才能生存啊。这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很稳!就是稳健稳健,稳乃健。稳定者是健康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它风浪很大,但是我照样还是很稳。

 

梁冬:内环境的稳定很重要。

 

陆广莘: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的第一个条件,内环境需要稳定。只有内环境稳定才能实现第二个任务,对外才能实行适应。

 

梁冬:这个逻辑有次第的,不是外面影响里面,而是里面影响外面。

 

陆广莘:对。

 

梁冬:这个很重要,以前我们都认为是外面影响里面。

 

陆广莘: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叫什么?生命的以物质的依恋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问题。

 

梁冬:这句话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除了你有那么一坨肉以外,你得在这坨肉里面还有一个东西是不归属这坨肉的,它自己独立存在的,是这个意思吗?

 

陆广莘:中医的说法,就是“成败立俯由腹中”,你成功,你失败,你站直了,你趴下都是你中间自己内部的事情,这是个体的责任感,个体的责任心。如果一个生态里边,每个个体都是各自进好、自强不息,那么这个生态是这个人,但是吃大锅饭就不行了。大锅饭那个,好,我就不干了,那退化了,所以个人的努力,个人的责任,以人为本就是意味着,你每个个人到地球上来,你就有这个责任,做好参与到生态网络里边去。同时要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个环境,帮助大家能一起走,有这么个胸怀。总而言之,你成家,你具有家庭的责任。你生孩子了,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是你每个人的具体的工作。

 

片花:国学堂记:每一个人的责任是要参与好自己的生态网络,而完成这一使命的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途径,就是尽本分,几千年以前的孟子如何道破人性中最大的弱点?而几千年的文化又承载着怎样的使命?《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陆老又讲到一个话题,要尽本分。

 

陆广莘:对,尽本分。都尽力本分,那么我们整个的群体都才是和谐的。所以必须从每个人出发,以人为本也必须从每个人实践总体的自觉,也是文化的自觉。

 

梁冬:这话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最怕很多人自己的事没搞定,非要去指责别人做得不好,这就乱了,或者就是你有什么责任嘛。你把自己搞健康了,就是最好的。前两天咱们药坊不是有一个老年人来吗,他老指责他的儿女不好,结果他把自己弄得很病。最后呢他女儿带着他来看病。所以你要是把自己解决好了,你不用管儿女,你已经是对儿女最大的支持了。

 

陆广莘:这人……孟子曰: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人最大的毛病把自己的地不种,到别人家去种地。

 

梁冬:对,这个是常常有的事情。

 

陆广莘:“其所求於人者重”,求於人者重,所以己任者轻,就是自己的责任就减轻了,就是说不是在其位谋其政,自己好,干好了(就好了)。问题对每一个人他自己的定位,从中国的文化,几千年的文化,那么这个文化是干吗的呢?

 

梁冬:干嘛的呢?

 

陆广莘:以文化人的。它的任务是以文化人。

 

梁冬:此话又怎解呢?

 

陆广莘:既然是以人为本,那么地球上如何能实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如何去实现于万物臣服于生长之门呢?就是人,人具有这个责任,也担承这么一个责任。所以以文化人,由文来教化人,让人懂得天地之大德曰生。懂得你到地球上来,你就要参赞天地之化育。这么一个崇高的境界,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有这个胸怀,叫厚德载物。就是把物很好的利用过来,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食,作为医生来说,世界上没有不是药的,都可以当药,这么个胸怀,这是团结真正的朋友吧!

 

梁冬:在这里。

 

陆广莘:对不对,头发可以当药,指甲可以当药,砒霜可以当药,那么我通过聚合,通过聚毒药以攻于事,比如这个砒霜有毒的,但是我跟豆豉结合在一起,这变成没毒了,可以当药了,那是宋朝,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了。所以我觉得,医学它不仅仅是医生的学问,它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学问。因为它也是所谓自知之明的一门学问,而我们学的数理化天地生,是了解地球上的物质世界的知识,原不是人自己的知识,小学、中学、大学应该教什么?应该教你如何理解人自己的学问。

 

梁冬:认识你自己。

 

陆广莘:对!认识你自己哲学的最高的层次,对吧?那么你应该理解人是什么样的!所以以文化人。

 

梁冬:说的是这个东西。

 

陆广莘:修身修身嘛,修身才能齐家嘛,齐家才能治国嘛

 

梁冬:治国才能平天下嘛。

 

陆广莘:对,所以从自己做起,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医学思想,都应该把个人摆进去。但是请注意,千万别把养生看成我活得长一点,光顾自己了就不行。

 

片花:国学堂记:孟子说: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大学将修身至于修齐治平之首。《弟子规》的顺序也是教人。先习孝弟礼仪而后学文。传统文化的智慧在于首先要求人们了解和修炼自身。但这却与个人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注重自身和贡献群体的完美平衡点究竟在哪里?为什么说尊重自己的独立性就是认清责任所在?

 

梁冬:首先得让自己先活得好。

 

陆广莘:对,但是首先要自己承担责任。

 

梁冬:噢,在这里,是这个意思。

 

陆广莘:首先你对人、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你的贡献。

 

梁冬:先讲贡献。

 

陆广莘:当然了。

 

梁冬:我有一次去德鲁克管理学院,它上面写一段话,你今天为大家贡献了什么?他问的是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问自己你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陆广莘:对,对,所以养生的这个生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是宇宙演化中最伟大的事件。是从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了,物质世界出现生命,这个生命是毋庸置疑,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没有物质不行,但是它有自我的独立性。我们要尊重每个人自我独立性,自己要尊重自己的自我独立性。

 

梁冬:话说到就是这里了。什么叫尊重自己的独立性啊?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责任在哪里?这话怎么讲?前两天我们公司,我自己的公司有一个同事辞职了,有些同事就说他的确做得不好,所以怎么怎么样。当时我就突然间想,为什么我们不看看自己呢?于是我问了所有人,这个同事的离职,你有什么责任?我有什么责任?每个人先说在这个事上我有什么责任,最后呢经过这场会之后呢,最后发现,原来这个同学的走……这个同事的离职啊,完全不仅仅是跟他有关,更多的是跟我们每一个人做得不到位有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自己没有做好的时候,是要为整个集体负责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的时候,那么我们的这个世界就会和谐。那换句话来说,对于现在家庭来说也是一样,很多的家庭甚至有很多的矛盾,夫妻总是互相指责,男的说女的不够温柔,女的说男人不够坚强,那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你问自己够不够温柔,你问自己是否有担当,当把自己问好了,别人自然而然的就会也看他的问题,于是生态就能进化共衍,这个家就变成是个生命了,因为有男人有女人,它就变成一个有生命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个房子。有房子没有家,没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它也不能称之为是一个家嘛。好了,感谢陆老,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谢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

 

 注: 本文系据网络资料转载,文中某些字、词、语句,可能系据谈话录音整理,如:“软巢囊肿”,当是“卵巢囊肿”; “聚毒药以攻于事”,当是“聚毒药以供医事”,转载时均未予订正,亦如网络语言: “神马”、“浮云”之类,读者自可“心知其义”。

生命厚德在于变害为利
旅游卫视国学堂之《梁冬对话陆广莘》20110122国学堂
主持:梁冬  主讲:陆广莘
国学堂_音频转文字组  整理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上一期的时候我们有请到了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聊到了关于生命的话题,其中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做家庭?我们上次结束之前讲的问题,什么是家庭?两个人在一起,它为什么就成了家了?是一张结婚证吗?是住在一起吗?不是的,是因为他们俩发生了一个共同演化的过程,彼此有了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彼此之间还有互相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等等等等,就成为一个家了。你承认它,它是个家,是吧?你不承认它,那就不是一个家了。那么中间是什么呢?人也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人的身体,到底什么是生?到底什么是死?诸如此类。那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呢在过去的两周的时间里和我们一起分享了这个话题,让我们看到什么叫生生之德。陆老,那个,关于生命这个话题,我觉得您可以经过两期的排演之后,跟我们分享一下什么是生命了?

陆广莘:“性命生死”这四个字,关键词,在孔夫子的《孔子家语》边下了简短的定义。性,就是形于一谓之性,形体的形,形于一,谓之性。分道谓之命。就是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的规律或者轨迹,有……或长或短。化于阴阳,向性而发谓之生。化,分化,阴和阳,向性而发,阴生阴,阳生阳,向性而发。然后  就是生,生命的生。然后数尽化尽,这个分化的能力到了,数尽了,化穷数尽谓之死。这四个字定义非常奥妙。生命是有限的,(这生命)但是中医说的文化,把生命作为一个最崇高的价值,生命只能往前走,拉不回来的。所以神转不回,回则不转,那是要拉回来,他就生机就没有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生命我们(之)所以要珍惜,就是(因为)过了这一天以后就没有了。

梁冬:我们每一天都是有生之年最年轻的一天。

陆广莘:所以关键是脚下,是今天,做好每一天的。而且生命只能是往前走的。那么这个自组织、自演化干嘛用呢?是为了实现……对内实现内环境的稳定,实现稳态;对外实现对外环境的适应,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对)春夏秋冬,早晚(什么)环境变化的适应。

梁冬:而这一切都是生命本身自己带着的。

陆广莘:对。自己的。

梁冬:是一个预装软件。

陆广莘:所以他的自组织、自演化为了实现自稳态、自适应,他是自调解的。自己调节的,别人代替不了的。爸妈也代替不了子女。所以爸爸妈妈对子女的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他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梁冬:这话太深刻了,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

陆广莘:医学这一块,医学也是不能包办代替的。不能包办你的自组(织)演化,也不能包办你的自适应、自稳态。

梁冬:就是说所有的医疗,都不能够说我搞定你,你不分泌这个东西我就帮你分泌,我打进去。

陆广莘:任何物质不能代替他这个“五自一包”。就是自组织,自演化,自适应,自稳态和自调解,这五个“自”,这是自己的,外边有一个“包”,外边的它的一个边界。边界之外,形而外是物质世界;形而内是生命世界;形而下是物质基础;形而上是自组织、自演化。

片花:国学堂记:任何事物都不是代替生命的自组织、自演化,也不能人为地为生命画出外延,这是无论教育和医疗都应该顺应的法则。医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中医经历百年大难而不死反而走遍天下?“仁者无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陆广莘:医学是门实践,其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健康。

梁冬:现在的医学啊,它不是这个目的了。或者说某一些医学,它的目的是……比如说发明一个东西去对抗这个细菌,或发现这个细菌或者是说证明我这个药是有利润的。总而言之,你如果方向稍微偏一点,就所有的做法都偏了。

陆广莘:所以中医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说它医学、医药是生生之具。是帮助生命更好地完成它历史使命的工具。然后采取什么方法呢?采取把周围的物质世界,就是所谓的“莫不为利,莫不为害”的这样的环境的东西,能不能转化成为对身命有利的东西,叫“聚毒药以供医师。”通过聚合,使得毒转化为药,害转化为利,也帮助生命体更好的完成任务。所以到了唐朝的孙思邈,他说“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天生万物都可以当药。这么个气度,这么个气魄。这是团结真正的朋友,这样看好的,就是坏的怎么样?我给它转化的条件变成好的,这是团结真正的朋友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

梁冬:这也就是为什么共产党十五年的时间,从一万多人最后拿下江山拿下天下的原因。这是因为他团结了……甚至以前反对他的……他也都团结了。这也是所谓叫“统一阵线联盟”,是这个东西吗?

陆广莘:也可以回答,中医经历了百年大难而不死,就在于它能够团结真正的朋友。虽然西方医学攻击中医,但是西方各国有一百多个国家都有中医。现在我们国内比如有三十万吧,现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一百多个国家有中医五十万。

梁冬:真的啊?现在在中国以外的中医比在中国国内的还多?

陆广莘:对!在伦敦就有几千个诊所。在澳大利亚、美国都有办中医学院。而在中国,外国到中国留学的,除了第一位学汉语以外,学专业的学中医最多。学完了他就回去开业去。

梁冬:赚的钱比中国做中医的还赚得多。

陆广莘:对!所以中医为什么经历大难不死?就在于它是团结真正的朋友的,它的气度那么大,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梁冬:前两天我学个东西啊。人家说什么叫“仁者无敌”啊?“仁者无敌”不是说你可以战胜一切,而是你有一种包容所有人的力量之后呢,这个世界没有敌人。都不是你的敌人,都是朋友,当然叫“仁者无敌”了。

陆广莘:就是生命的厚德,就在于把物质为生命服务。把坏的变成好的,怎么变?第一可以组合。中国人吃饭,各种菜放到一起。谁发明的?商朝的宰相--伊尹。

梁冬:伊尹。

陆广莘:我们到河南去,到安阳去,他们请我吃饭。他们的餐饮业的祖师爷--伊尹。我说我们中医的方剂学的祖师爷也是伊尹啊。

梁冬:是一个人吗?

陆广莘:一个人。

梁冬:那他这个伊尹对我们的影响是在哪里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呢,陆老讲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如何把敌人转换为朋友。如何化呢?其中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组合,透过他们组合之后呢,就能够把敌人之间的这个彼此之间的毒性对我们有伤害的东西给克制住。

陆广莘:这个问题化学界也承认了。在化学界就感到我们所合成的那些化合物对人类有不利的影响,然后呢,提出了组合化学的概念。实现什么?实现“环境友好化学”的目标,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就是对人类。所以中医有这种的观念,没有坏的东西!坏的东西你自己存了。而是要把它害的东西转换化为有利的东西,这是人类的积极因素,参赞天地之化育的智慧。

梁冬:所以有一个人你不喜欢他,你也不一定非要跟他打,你找另外一个人跟他搞定,是吧?他们彼此之间搞定了之后呢,结合出来一个东西对你有好处,就行了,是吧?

陆广莘:对。宋朝有一个许学士,是个学士的地位。他看病人,这个病人是个女病人,(已经)二十多年的哮喘,(治)好了,问她吃什么药?吃了一个方子叫“至尊丹”。结果一分析呢,是砒霜和豆豉。砒霜和豆豉一结合,变成什么?变成对氨苯生酸,苯环的对位是氨基,这是个砷基,这个药——对氨基苯生酸就是1938年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叫莱德斯泰诺,他合成了一个人工抗原,合成了第一个人工抗原,但是我们中医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用(了)。

梁冬:真有意思啊。

陆广莘:这个案例就说明砒霜是有毒的,但是跟豆豉,豆豉里面的氯氨酸一结合就变成一个可以用的药,可以作为药了。当然砒霜现在我们可以治白血病,雄黄也可以治病,所以呢中医这样一个积极的态度,它的胸怀叫厚德载物。

梁冬:人人是贵人,日日是好日。就是这个意思,是吧?你只要心里面觉得它是好的,你总能够把它组合成好的。

陆广莘:对,所以人类的责任不是消灭谁消灭谁,而是改变世界,是把这些有害的东西改成有利的东西。那么第一个环节就是通过伊尹所发明的,我们的菜,我们吃菜是混在一起的,不是西红柿是西红柿,牛排是牛排,而是和在一起的,这个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梁冬:后来他把这个方法就引申到医学里面,就变成了中医喽?

陆广莘:对,方剂啊,开方子……方剂……好多药组成一个方剂。

梁冬:里面还有些肉,我记得有些药里还加上肉什么的。

片花:国学堂记:砒霜含剧毒,但是和豆豉遇到一起,就成了活人性命的“至尊丹”。是以万物无善恶仅仅是具有特定的偏性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利用万物的偏性呢?什么是“园丁文化”?什么又是“工程师文化”呢?

陆广莘:所以说呢,这是一个聚合。当然更重要的要符合你身体里的情况,要找出人体的阴阳的调节。阴阳实际上就是调节,阳主动,阴主静,阳主调动,阴主节制。

梁冬:节制?

陆广莘:节制,一个调一个节。所以阴阳这个概念在生命过程里边是一个调节的概念,调节什么?调节自组织、自演化;调节什么?(就是)自适应、 自稳态,那么作为人,参赞天地之化育,请注意,不要强加。因此中国的文化是个“园丁文化”,不是“牧人文化”。

梁冬: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也不是“工程师文化”?

陆广莘:“园丁文化”它是这个花园里的花花草草,他伺候得挺好,都长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工程师是针对的是机械,我给你拆掉一个,我给你安上一个,诶,这个不行。生命是无可替代的,所以它是个“园丁文化”。也不同于“牧人文化”,游牧民族他有鞭子,把这个牛羊赶到哪赶到哪儿,他强加的。

梁冬:就像我老婆赶我一样。

陆广莘:但是园丁犹如谁呢?犹如柳宗元写的一篇文章,叫《郭橐驼种树记》。这个姓郭的驼背,他在那儿种树,种的特别漂亮,种一棵活一棵,那,人家问他,你怎么那么有窍门呢?窍门就是“顺其性也”,就是顺着这棵树的性,顺着那棵树的性。这么就相当于人,医生要查阴阳之移、辨万物之利,这个万物之利,你就是发现它有利的部分。然后用在帮助阴阳、帮助人的调节机制,更好地实现它的功能。以便生,用它来(帮助)你生活,生存,故精神安抚形而年寿得长,结果使精神跟你的形体是很和谐的,而你的年寿得长,长寿了。健康和长寿是最早的、对于人养生的规律。

梁冬:您刚才讲到这个“园丁文化”啊,让我想起一句话,说“天何言哉,风雨兴焉”,这个东西它本身是一个种子,你把它种在那儿,给它适当的环境,阳光与露水,它自己能长。你叫它,你说我拿个东西修剪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陆广莘:拔苗可不能助长。

梁冬:对。

陆广莘:对吧?拔苗不能助长。

梁冬:所以这个“园丁文化”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下。

陆广莘:对。就是说尊重生命的规律,而不是包办,不是强迫生命的规律。那么一个教育家,一个医生都应该以人为本的,把人的个性(要给予)充分地尊重,把人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让它)得到尊重。

梁冬:所以工业时代的很多逻辑在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里面其实是不适用的。

陆广莘:行不通的。

梁冬:截然不同。

陆广莘:因为它们是物,它们是物质世界,以物为本,不是以人为本。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我们讲到了一个话题,什么是生命?就是你能够把猪肉吃下去之后能够变成人肉,这就是生命的很重要的过程。陆老说呢,还不仅仅如此,还有什么呢?

陆广莘:吃的是草,挤的是牛奶。

梁冬:哦,这种转换,哈哈哈……所以它牛是一个……

陆广莘:是把草变成奶,在生命过程里把草变成奶啦,是生命力。

梁冬:现在有一种人工的机械能把草变成奶吗?没有吧?

陆广莘:大概只有生命才能,呵呵。 

梁冬:对呀。

陆广莘:对吧?生命的奥秘,生命的价值,我们为什么要尊重生命,它具有草变奶的能力,最高的价值还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后在这里,蕴藏着人具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第三,这个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具有个性的。

梁冬:有个性的。

陆广莘:对,因此我们在这样的价值观念下,我们对于用园丁的医学,园丁的教育思想,来对待我们的对象。这叫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发展观和医学发展观。  

片花:国学堂记:生命的价值在于能够自如地将能量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换,这是除生命之外的一切事物都不能轻易实现的工程。那么一旦健康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疾病和生命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禅意关联?

梁冬:如果站在您的这个思路下去看,再去看心脏病,比如说心脏病这回事?您是怎么解读心脏病这个东西对我们的一个影响呢?什么是心脏病呢?心脏病会有什么问题呢?现在很多人都有心脏病嘛,心肌梗塞、高血压啊什么的,三高人群。 

陆广莘:心脏病,(还有)包括糖尿病,根本是这个血管病。什么叫血管病,就是物质、营养在血管里流通的能力不通了。那天我看到一个50岁的一个企业家,他为国家每年可以贡献一千亿,但是,他已经搭桥了,心脏搭桥了,颈动脉搭桥了。搭桥是不是解决问题了呢?没解决问题,血管窄了,物质过不去了,但是血管过不去,就那么悲观吗?搭桥就能解决吗?诶,前一段时间有一位电影艺术家,老人,叫黄书影老太太,90多岁,今年还拍电影呢。她自己说,我(她)最近体检,发现她的心脏的血管流通的地方,有75%不通了,但是她照样还是在拍电影。所以我们想八九十岁,一百岁的,就血管里边可能啊有四分之三不通了,怎么办啊?

梁冬:怎么办呢?

陆广莘:省着点用。

梁冬:呵呵……

陆广莘:对不对啊,你省着点用嘛。我今年85了嘛,对不对?所以即使你血管不怎么通了,不是像以前,比如说你的暖气管子,用了几十年了,里面水碱那么堵着了,你省着点用嘛!

梁冬:别老跑步了,冬泳什么的,吵架什么的了。

陆广莘:对,不要(劳累了),所以量力而行。就是我说人心呀,我尽我心,量力而行。

梁冬:省着点用。

陆广莘:像我们这个年龄,那么我就按我的能力做到的,这样的话呢,我们相信老年人群完全可以在带病中延年……

梁冬:对,就不一定非要消灭,是吧?你非要消灭也没用,消灭也消灭不了。

陆广莘:对,确定两个观念,一个是错误,一个是疾病,我们对疾病过多的恐惧,我们对错误是不允许犯错误,这是最蠢的。

梁冬:哈哈……

陆广莘:一个领导如果不允许职工犯错误,一个科学家,如果不愿意你的学生犯错误,你成不了科学家。只要实践着,只要你在实践中,你一定会出这样小的、大的错误。只有……因此实践的错误的教训是什么?理论,理论是实践教训的总结。中华民族那么多人口,那么长的历史,犯了那么多错误,从兵法总结了,医学把它总结了,这些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梁冬:做了多少活体人的试验呀,您说,是吧?

陆广莘:对。

吴伯凡:如果这个单位,如果这个人不允许他犯错误,那么他永远不会长进。所以在美国的硅谷,当这个人犯错误了,大家都到那儿去学习,大家都是学生嘛,少犯点错误,所以,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失败是成功的妈妈。而疾病呢?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以后,到老年人群,身上有三、五种病(的人)有的是。

梁冬:没有才奇怪呢!

陆广莘:对,而对于疾病的过度恐惧是个最大的害处,这个(是)社会的公害。

梁冬:这话什么意思?

陆广莘:你老了,然后老伴这时候就是(叫你),赶快去医院,然后去吃药,赶快吃药,你的晚年就这样过下去,你是有好过吗?所以我在95年在张家界做了一个报告,我说带病完全可以延年。理由:疾病里面包含着抗病的能力。

梁冬:哇,这话很深刻呀,深刻,深刻呀!疾病里面包含着抗病的能力。

陆广莘:这是最主要的。这是人类的疾病,生命的疾病,就是对环境变化刺激因素的反应和适应过程。

梁冬:您能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陆广莘:你感冒了,你发烧了,你白细胞高了,你咳嗽了,这是敌人吗?这些都是抗病能力嘛!等到你老头,(就算是)肺炎了,(也)烧不起来了,根本烧不起来了,不发烧了,完了,(其实)就高烧好治,低烧难治。发烧不是完全是疾病。

梁冬:就是我们以前把发烧当做一个敌人的时候,你千方百计消灭它,其实呢是打击了最重要的忠友。

陆广莘:对,高血压是敌人吗?

梁冬:是吗?

陆广莘:血糖高是敌人吗?

梁冬:是吗?

陆广莘:不是敌人。

梁冬:真的?

陆广莘:血压之所以升高,是为了满足重要的器官的必要的血液供应的一个手段。你的司令部在最高层,你要暖气,你要水,你打电话给锅炉房,锅炉房怎么弄?加压嘛。所以加压是为了重要器官得到必要的血液供应的手段。

梁冬:是为领导干部服务的。

陆广莘:为重要器官,重要器官(比如)大脑、心脏、肾脏,所以这个要告诫上年纪的人,你血压要高一点,血糖略微高一点,可能对你生理上重要器官是必要的。降得过低,人都一点劲儿也没有了,重要器官得不到必要的能源供应、血液供应,它就没用了。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到《国学堂》。刚才陆老讲到一个话题啊,说高血压、高血糖,它不见得就真是你的敌人,这让我想起之前您说的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陆广莘:所以,五六十年以前,已经人们对高血压(药)的降血压的效果表示怀疑。如果你不改变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你强加的降血压,是对身体是反而不利的。

梁冬:所以很多降血压,吃降血压(药)时间长的人,都死于心脏衰竭、肾衰竭、肝衰竭什么的?

陆广莘:就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已证明:第一,苏联提出个问题:说高血压的降压药应该用到什么时候算完?美国的退伍军人医院根据它580例的报告,说是不能停,一停它就血压都回到原来的水平。那么这个人就一辈子吃下去了?

梁冬:它跟吸毒有什么区别呢?

陆广莘:结果总结了一下,原来降压药应用以前,我们所谓高血压的后果,是脑出血和心力衰竭,(也就是)心脏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到广泛应用了降压药以后,这两种病减少了,死亡率降低了,降低了一倍。而另外两种病多了,什么?脑梗和心梗。增加了五倍。

梁冬:哦,呵呵。里外里还出来四倍!

陆广莘:而且还年轻化了,四十多岁就脑梗了,心梗了。所以矛盾转换了!什么叫心梗、脑梗? 就是过不去了。

梁冬:嗯。

陆广莘:一个是过去以后把它破了,一个是过不去了,所以矛盾转化了。所以呢,一个旧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新的问题来了。所以,我们现在时代(的观念)就改变了。我们现在主要矛盾是脑梗和心梗。过不去,怎么帮助它能过去?

梁冬:再吃加压药。

陆广莘:所以光吃降压药看来是不行的。而且一停药它血压又上去了嘛。

梁冬:那该怎么治疗呢?

陆广莘:通啊,它核心问题是通的问题啊,对吧?这个通的问题是两条:一条是过得去过不去?第二条那个重要器官是不是抢购?抢购!那现在是供应不足了,叫供不应求,求大于供。

梁冬:一直需求。

陆广莘:你抢购了,你的物价不就会上涨了吗?对不对?那么咱们这个不太通,咱们得省着点用,行不行?

梁冬:对啊!

陆广莘:对不对?所以省着点用,像我刚才说的黄书影老演员一样,她虽然心脏有四分之三不通了,但是她照样可以(工作)。

梁冬:怎么个省着点用呢?怎么才能省着点用呢?比如说?

陆广莘:省着点用啊,现在看来就是要慢,慢就是从容,从容就是宽容,宽容就是包容。呵呵……哈哈……

梁冬:呵呵……哈哈……

陆广莘:Slowly by sustained。(慢了再慢),慢才能持续。

梁冬:Slowly by sustained。

陆广莘:我们追求的可持续发展嘛,就是从容,要包容,要慢下来。细水才能长流。细水才能长流。所以说什么事情不要急,那么急急匆匆的,粗线条的,浪费了很多资源的,成功的效果很低的。咱们如果能够很细的,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使效率可能提高,资源可能很少浪费,更好地利用。所以我们整个的建设,都要从容不迫。

梁冬:所以片面地追求GDP啊,可能是很多的社会问题的源泉。

片花:国学堂记:原来生命也可以“省着点用”。口诀和密码就是从容和宽容,慢下来,也许使用效率反而高了,那么作为现代人,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的诸多压力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真正达到宽容?

陆广莘:所以说呢这里呢这里呢包括一个人的心态:以人为本,首先人的心态胸怀要宽广。允许犯错误,允许有疾病,可以带病延年。我们的前半生是从错误中学习,后半生在带病中延年。

梁冬:哈哈……

陆广莘:哈哈……就高兴了嘛,对不对?就高兴了嘛!

梁冬:对呀,你说所以说家庭幸福的本质就是包容。就是要让这个老公和老婆的缺点全部接受,全然接受。

陆广莘:什么叫缺点啊?你吹毛求疵不叫缺点?你把它适应了,那可能是优点了嘛!

梁冬:对啊,对啊,对!

陆广莘:对不对?你不要吹毛求疵嘛,不要按照你的意志为转移嘛,对吧?你得尊重他的这方面的,对吧?所以说人群之间也有一个互相吸引,互相尊重的过程。就是既然已经有个性了,那你为什么非得强加于……非得跟你一样啊?那不是你霸道了吗?对不对?所以说家庭也好,对子女也好,你不要让子女跟你一样一样啊,对不对?你允许这个子女有他自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你得承认他有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帮他提高。所以这样我对人,对(什么 )都可以,胸怀就宽广了。

梁冬:从您这句话里面我重新理解了什么叫做“无为”?什么叫“惜福”?“无为”就是说,不要人为地去改变、改造一些不属于你的生命。什么叫“惜福”呢?就是要细水长流,省着点用,是吧?不一定非要很快,但是呢这个福分呢,每个人的福分都是有限的,是吧?这一辈子。

陆广莘:对 。所以人活一辈子,最大的还是应该是幸福,幸福感是最重要的。你钱再多了,你能不能捐献出来,能不能帮助社会,帮助困难的人?

梁冬:现在不去领……

陆广莘: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自然就有一种幸福感,成就感来了。

梁冬:对,我跟陆老请教了三个礼拜之后呢,就一直有三句话在蹦出来,常常我们都会应该问一下自己,第一,你对自己有过一种自强不息的要求吗?你不要去依赖别人,你自己能够自组织、自成长吗?第二,对于外面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有足够的德性把它承载下来?第三,对于别人你是否做出足够的贡献来支撑起?如果你把这三点做好了,那么你自然就会变成是一个身心调达的人,当你能够成为身心调达的人,你自然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觉得自己有价值的人,他当然会健康了。谢谢陆老!谢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期再见。

从疾病中学习处世之道
旅游卫视国学堂之《梁冬对话陆广莘》20110129国学堂
主持:梁冬  主讲:陆广莘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过去的几周里面呢,我们请到了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生命之道。那很多朋友觉得说,很激动听了,但是呢就觉得好像落不了地。到底跟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从今天开始呢,我们就要结合大家真正关心的一些问题,再反过来讲什么叫生生之德。陆老您好!

陆广莘:你好。

梁冬:陆老,我有一个很八卦的问题想问您,据说以前呢……您现在这个头发满头黑发没有染过吧?

陆广莘:没有!

梁冬:没有染过吧?

陆广莘:没有。

梁冬:那以前我听说过您是有白头发的哦,那后来是怎么又变黑头发了嘞?您都八十多岁了,九十岁的人了。

陆广莘:二十一世纪初这个几年呢,过得比较艰难,就是头发,白头发就多了。但是呢我能想得开,没心没肺,能吃能睡。第二呢,勤梳头。所以白发就好像少了,黑发就多了。

梁冬:就这样就可以了?

陆广莘:可以。

梁冬:你不需要吃点什么吗?人家都觉得你做国医大师的,你应该给自己配点药什么的。

陆广莘:所以我呢,养生之道就是吃点鸡蛋——蛋黄。我在北医上学的时候,北京医科大学的解放前的校长,当时不是教授治校嘛。

梁冬:所以那个时候的校长还是比较有文化的。

陆广莘:就是他是要换届的。这位老师,马老师姓马,他是专门研究卵磷脂的。就是搞组织培养的。当时呢就把这个药啊,包括这个卵磷脂啊作为戒鸦片的(药物),就是(给)很多抽鸦片的人戒鸦片。然后呢解放后呢,五十年代又给大量地用在肝病上,就是肝炎。这个磷脂,那么我呢在七十年代给他建议,就是因为(卵磷脂)是美国寄来的嘛,当时七十年代中美关系不是太(友好),(我)看来吃的那个鸡蛋的蛋黄是一个生命的开始。它的生命力,它是(看来)卵磷脂能降低胆固醇。原来怕这个卵磷脂会影响脂肪代谢嘛。(但是)更重要是(卵磷脂)是大脑里边的一个最重要的原料,就是(对于)大脑的运动,是起很大的作用。

梁冬:那你后来是吃蛋黄把头发吃黑的?

陆广莘:对,蛋黄的……我还在五十年代治放射性皮炎,就是烤电以后啊就溃疡了,长不好。诶,我用鸡蛋煮熟了,把蛋白去掉,剩下都是蛋黄,在锅里炒。炒炒炒……轰,一下子变成那个了,叫蛋黄油。

梁冬:会炒成什么样子的?

陆广莘:诶,比如这个蛋黄油涂在溃疡面上,就很快就长,愈合啊,帮助创面的愈合。所以这个呢,看来这个蛋黄是个好东西。

片花:国学堂记:85岁高龄的陆广莘,至今竟仍然是一头乌发,探究其中缘由,竟然是最不起眼的蛋黄起了作用呢。那么蛋黄为什么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又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如此食用?

梁冬:您现在每天吃几个蛋黄啊?

陆广莘:我大概也是吃四个嘛。早晨两个吧,然后中午偶尔吃一个,晚上偶尔吃一个,就是四个了吧。

梁冬:你吃了多长时间了?

陆广莘:我已经吃了几十年了嘛。吃了几十年了。就是……所以呢这个是最便宜的,而且是最具有生命价值的,因为它是生命的起源。这个卵本身是一个生命经过了孵化,这不一个生命起来了嘛。所以这个生命的起源(是一个)对于我们也是个启发。

梁冬: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啊!因为平常的时候呢,我们顶多一天吃一个蛋。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妈还是谁跟我说的,说你一天吃几个蛋没有用的,消化不了,吸收不了,一天顶多吃一个。但实际上呢你每天吃四个蛋呢?你看你的脑筋多聪明,你看你各方面的反应,头发由白头发变成黑头发了,很震撼啊!那该有什么吃这个蛋黄有什么注意事项没有?比如说什么人不能这样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啊,量地陆

陆广莘:但是呢我总觉得饮食营养,仅仅是一方面。

梁冬:那还有什么呢?

陆广莘:人不能认为饮食营养给你多少了,你一定能利用多少。它身体里还需要代谢,需要往各自需要的地方走。所以我们说,我们对于外界的环境的刺激物,不是决定的(因素)。身体,人的身体它本身有自组织自演化的能力。比如说我们吃的是草,挤的可以是奶,对不对?那么由草变成奶,这是生命的加工,生命一种有力量有能力的加工。这个加工是别的机器所无法完成的。

梁冬:对啊,现在也没有一个机器能够把草直接变成奶了,要不然蒙牛就破产了。这个,我还是回到这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不能每天吃四个蛋黄呢?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又便宜又补充大脑。

陆广莘:我不想宣传。

梁冬:哦。

陆广莘:但是呢我有案例。我不想宣传非得那个……

梁冬:大家一定要知道个案研究啊。

陆广莘:对,但是呢,我从我的老师,就几十年来他就做研究这个工作。马文昭教授,这是我们医学界很著名的一位组(织)培(养)学家。那么他教育我的,然后五十年代我们同仁医院的,他的学生能够用这个来治疗肝病。那么在解放以前抗战以前呢,戒鸦片帮助人民戒鸦片的能力。一直到我们七十年代我这个病人。啊,这个是总工程师,他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他(病人)就反馈过来告诉我这么一个情况,我并不想宣传什么……特殊的那个。那么我的鸡蛋吃那么多呢,我们南方是吃鸡蛋呢,就是卤蛋。

梁冬:卤水蛋。

陆广莘:就是早晨吃两个,然后口袋里,比如我喜欢看足球。看足球呢,好了,拿面包拿几个鸡蛋,口袋里边,然后就看着足球,老早就挤着去。

梁冬:您看现场哦。

陆广莘:哦,现场,上海踢足球是非常有名的嘛。我是个球迷。

梁冬:但是您刚才讲的这个……吃鸡蛋还能干戒鸦片,那现在呢,比如说我老想戒烟,但是我又戒不了。那么,是不是吃鸡蛋也有助于戒烟呢?

陆广莘:这个我也无法外推了……无法外推了。

梁冬:哦,无法外推了。

陆广莘:但是呢我现在知道,卵磷脂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梁冬:嗯。

陆广莘:而且对大脑的营养和大脑的功能的修复,非常有用。特别是现在信息社会了,知识社会了,人类对大脑的保养越来越重视了。

梁冬:嗯。真的是很有道理的。您看看,一个鸡蛋里面,它是有一个生命的,而且刚才陆老特别强调一个东西。事情主要是内因,外因呢都是外在的。就是说两口子自己不和了,才会有外面的风吹草动嘛。很多人总担心外面有什么事情,你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自身在家庭内部是不是管理好了。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有请的是,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呢和我们分享从头到脚的这个身体生命的密码。刚才陆老讲到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啊,说道头发白的时候呢,吃点卵磷脂,最纯粹的卵磷脂就是蛋黄呢是有帮助的。但是他特别强调,他不是为了蛋做宣传,而是说他有这么个个案。那大家一定要审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再来定。但是呢,我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主编阿毕头发就很少,那他呢就很想问一个问题,一直不好意思。就说如果头发掉了没有了,那怎么办?怎么从生命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陆广莘:头发,中医讲发者血之余。就是你血充分了,那么它(血液)多余的这个东西就能长发。但是呢现在的掉头发的因素啊,是脂肪分泌过多叫脂溢性脱发。这个脸上皮肤的分泌脂肪太多了。

梁冬:对。

陆广莘:结果呢把这个头发根淹了。就(好像)稻子,水稻啊,水稻这个秧,水把它淹了。淹了以后就长不起来了。所以呢一种掉头发呢是跟脂溢性脱发……脂肪分泌过多有关。那么过去历史上呢,所谓脱发呢,往往就血虚了。什么叫血虚了呢?比如说,这个一个非常强烈的精神刺激,非常强烈的悲伤,这样的话呢就导致血的供应不足。

梁冬:(血对)大脑的供应。

陆广莘:头发的生长、头发的营养就得不到(补充),就掉头发了,所以呢这个呢一类,随着年龄的衰老或者是病痛使得他头发生长的原料缺乏了,就是两个因素。

梁冬:就是有一种水淹七军。淹得太多,油太多淹的。有一种是血不够。

陆广莘:对。

梁冬:所以呢,大家各位呢要各自回家看一下,你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但是呢,我就想问一个问题。对于,比如对于前者来说那些脂溢性的脱发,那中医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帮他们呢?甚至起码生活方式上该怎么调整呢?

陆广莘:第一呢,洗头发时间不要太勤。就是用洗掉脂肪的那些方法,你越勤,那么它这个我们这个原料要充分的话,它这个箭头就越来越粗。比如说A+B箭头等于C 。C这个生成物是脂肪。那只要原料足够的话,那么你(越想)洗掉,那么它这个箭头(反而)越来越粗,就是脂肪越来越多。

梁冬:越洗越多油。

陆广莘:脂肪是对皮肤的一种保护。对头发的一种润泽,并不是坏东西。但是呢,你焦虑、紧张,晚上睡不着觉,很激动,那么这个脂肪的分泌代谢亢进,这个就需要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是去掉脂肪。就是两三天你就洗,那样不好。

梁冬:啊?!每天都要洗头发,要(不)多难受啊。

陆广莘:不行不行。老年人最好是一个礼拜洗一次,不要太勤。

梁冬:那女同志呢?三四十岁的女同志呢?

陆广莘:太勤了,把脂肪都洗掉了,皮肤的保护能力就降低了。所以这个呢,就个人呢应该……你比如清水洗一洗,就可以了。不要(洗得)太勤。

梁冬:就是说如果真的要洗的话,拿水冲一冲就好了。就不要拿那么多的洗头液,过度营养过度滋润,它也是有问题的。

片花: 国学堂记: 油脂平衡遭到破坏,是引起脱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解决这类脱发问题,单纯的“去掉油脂”,往往是缘木求鱼,而是应该从调节情绪开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会导致脱发呢?又应该如何应对?

梁冬:那另外那一种,就是有一些女孩子喜欢掉头发,掉的很稀。那头发就越来越少,包括有一些比如说生小孩子,生完小孩子,那个血不够,她的头发也在掉,那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血不足导致的。

陆广莘:这需要补养了嘛。

梁冬:怎么补呢?

陆广莘:这个补养的方法很多了。比如你睡眠不够,那就改善睡眠。如果营养不够呢,改善营养。如果情绪抑郁的,要舒畅,心情舒畅。所以具体而为吧。这个因人而异。比如心胸不够开阔,咱们心胸开阔一点儿。

梁冬:这话题啊,您是活过了这么多年了,您当然说任何问题千帆过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是很多人我们正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三四十岁,哇,每天生活的压力那么大,他怎么才能够心情开阔呢?

陆广莘:孔夫子说人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四十岁应该不惑了,应该社会经验比较丰富了。所以呢很多事情,也许这个事情是不好的事情,它蕴藏了一个有利的东西,就是人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嘛,你参赞天地之化育,你就是要把有害的东西变成有利的,把敌人变成朋友。把腐朽变成神奇,化有害的变成有利的,有毒的变成药,这么一种能动性,就是人类的智慧。中华文化的智慧就在于能够化害为利;化毒为药;化敌为友;化腐朽为神奇。导致一个什么状态呢?导致于说天生万物无一而非药石。都可以当药,都可以当朋友。这个境界就是生态的境界。到了这个生态的境界,那么大家都应该万物并立而不相害,与万物诚伏于生长之门,这个境界是中国的(境界)。国学国学,在我们《国学堂》,你学国学,学中国的学问,中国的学问最重要的是生命,天地之大德于生。天地之间最伟大的事件就是出现了……在物质世界上出现了生命,所以我们对生命的尊敬,生命的可贵,怎么爱护这个生命,这是成为中国文化里面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梁冬:我觉得跟陆老聊天特别有意思,就是说,就是他从任何一个点上,最后都能够深入浅出,最后都能去到这样一种大德的境界,就像刚才聊到,我们在准备的时候,陆老讲过,有一次呢他们在广东,正好在大德路上。广东有一个很著名的一条路叫大德路,小的时候我也在大德路生活过。他说大徳是什么?大德就是世界有生命这叫大德。就是宇宙之间有一个东西叫生命。

陆广莘:这个大德实际上就是伟大的事件,最伟大的事件,出现的最伟大的一个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物质世界中出现了生命,这是最伟大的事情。

梁冬:陆老在前两期节目的时候其实提到过类似的这个话题,但是我为什么仍然希望陆老再讲一点这个东西,因为我觉得其实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东西没有几句话的,值得我们反复讲,反复听,反复思考,每次想都有不同的境界,说到这个事情就是……陆老讲这个生命是有边界的,这就让我引发了一个问题了,是不是所有生命都必须要有一个边界,大家认真想想这个事情,所有生物都是要有边界的吗?那如果一个爱情是要称之为一段有生命的爱情,那它不是这个爱情也需要某种形式的边界呢?稍事休息马上回来《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跟国医大师陆老讲到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他说生命都是有边界的,这话很值得我们认真琢磨啊,一个东西如果你认为它是有命的,有生命的,它一定是要有边界的,这话是这样的吗?

陆广莘:对,边界之外是物质,边界之内是生命。

梁冬:比如说我这副皮囊里面也有物质啊?

陆广莘:我的下边是物质构成,但是生命要比这个构成的东西还要多。刚才说了,吃的草,出来是奶,这怎么会进来是草出来是奶呢?它加工了,生命在加工,生命把简单的草,低级的草成为高营养的奶了。这是生命的价值,它有增值的能力。生命需要有个边界,边界没有了,生生化化的功能也就没有了。

梁冬:让我们回到一些较为简单一点的话题,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简单的话题,从不同的角度进来,刚才讲到头发掉的问题,现在我又想问陆老一个新的问题了,这个皮肤现在有很多各种各样皮肤的问题,站在中医的角度上怎么来看待,我问一个粗俗的问题,就怎么来看待暗疮这个事情?因为很多朋友会关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东西?

陆广莘:看待什么?

梁冬:暗疮,啪啪啪……挤出来的那个东西。青春痘。

陆广莘:就是那个青春痘,青春痘我们叫痤疮。痤疮呢跟刚才说的掉头发的一个原因叫脂溢性脱发,这个里面叫脂溢性皮炎,就是这个脂肪呢……这是毛发的根子它淹了,淹了以后呢这个有细菌的地方就变成出脓包了,所以就叫脂溢性皮炎,根源还是脂肪分泌过多。

梁冬:那刚才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了,怎么才能够减少脂肪的过度分泌呢?

陆广莘:脂肪分泌过多,当然有人说是不是我们现在吃鱼吃肉多了?但是根本的是内分泌的激素的影响或者说叫雄激素的影响。

梁冬:所以掉头发的人很多都有暗疮的,我发现,很典型的,就是尤其是脂溢性的那种,是吧?

陆广莘:就是雄激素,男性激素增多了。女性如果出现这个,也是女性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增多的结果。什么叫男性激素?彪悍,用于战斗,用于逞好强,特别用于外向的。

梁冬:用来扩张,征服。

陆广莘:女性的是柔弱的,温柔的,是吧?那么现在呢,女同胞就是女强人多了,女强人多了吧?她也需要战斗,这样身体里的男性激素增多了,这可能是一个原因。

梁冬:所以雄性激素男女都有的,是吧?但是就是说如果你要变成是一个很强悍的人,你的其中一个副产品,你还要面临脱发和满脸暗疮的这样一个情形,其中可能的一个副产品。

片花:国学堂记:雄激素过度分泌是导致皮肤问题的罪魁祸首。而新女性面对社会压力,所做的种种努力也是导致雄性激素过度分泌的可能因素之一。追根溯源现代人面临的其它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我们又应该何去何从?

梁冬:陆老,就是我们再往下看,我发现呢现在人代谢的问题很多啊。有一次我来,您帮我把脉的时候,您也说我是一个代谢上有问题,比如说现在讲到这个痛风的问题,尿酸过高,肥胖的问题,其实都是代谢的问题,您能不能系统的给我们讲讲,为什么现代人在“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我们称之为“四高”。这“四高”的本质是什么?

陆广莘:跟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说血脂为什么高了?脂肪是干嘛的?

梁冬:脂肪是干嘛的?

陆广莘:血压为什么高了?

梁冬:血压是干嘛的?

陆广莘:血糖是干嘛的?

梁冬:血糖是干嘛的呢?

陆广莘:对,血压是为了保证重要器官,什么重要器官?大脑、心脏、肾脏(的)。必要的血液供应的一个手段。你是司令部,你说我需要你这个,打电话给锅炉房,锅炉房往里边加压。加压以后才能把这个血液输送到大脑,输送到心脏,输送到肾脏。你很焦虑,你很紧张,你整天压力很大,这大脑老在思考,那它要血液啊,那它就命令,你赶快就给我供啊,所以血压就慢慢就增高了。

梁冬:所以聪明的人会有高血压。

陆广莘:然后呢血压升高,血压带过去什么,血液嘛,血液里面最重要的是血糖!是能源!这个能源(就像)这个暖气,等于是暖气送过来了。所以血糖的升高是为了保证重要器官必要的能源供应的。

梁冬:换句话说,有的时候血糖升高是有必要的。

陆广莘:对,血压升高是为了保证重要器官的必要的血液供应的。血脂干嘛的?血脂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我们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嘛。那么你这个信息,这些信息怎么呢?它有东西啊附加在一个东西上,有线电有这个线嘛,对不对?

梁冬:芯片,你还得有个芯片呢。

陆广莘:所以说呢,胆固醇这类东西,实际上是信息的载体,你焦虑、紧张、压力大、你整天奋斗,你当然高起来。

梁冬:所有的东西都是同步的。

陆广莘:然后呢,尿酸是个蛋白质代谢的产物。你吃进来太多,它消化不了了,那些脏东西运不出去,那不是血里边尿酸就高了嘛。所以现代这些东西,都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我们现在倒过来说,我们有许多长寿地区,长寿地区,长寿地区广西的巴马,新疆的,或者是我们江苏北部的如皋,这些人呢都很(经常)劳动,都很勤劳,吃的也比较简单,粗粮,脑子里想的东西也比较简单,乐呵乐呵很自由,长寿了。现在城市里的人,咱们最近十年,就是中关村、北大、清华、中科院,这些属于“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在这个最近十年来,由于(压力过大)他们的过劳死200人,平均年龄才52岁。我们北京市的平均寿命70多岁,甚至已经到了80多岁了,这不就亏了嘛!这违背我们生命的原理的,生命的原理是希望我们能够活得长一点,活得健康一点。

梁冬:很多人,这个话吧……真的,说出来,你都不好意思说,太简单了,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从来不会每天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利于活得更长,我这件事情是不是有利于我活得更好。

陆广莘:对。

梁冬: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向陆老请教到了,由于这个内分泌紊乱,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四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这四个问题呢,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像以前感冒病毒,它有病毒你可以杀死它,它不是个病毒,它完全是另外的一些生活方式的原因导致的。所以我们要解决它的话,很可能要必须从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甚至从心智里的心智模式上来做调整才行。那么我就想呢,因为今天很难得有这样机缘,我就想请陆老给我们逐个拆开来讲。比如说我们先从糖尿病开始讲起,糖尿病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到底如何形成的?然后我们该如何防治?陆老。

陆广莘:1938年加拿大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胰岛素。

梁冬:发明了胰岛素?

陆广莘:对。

梁冬:人工合成?

陆广莘:不,人工合成是咱们中国做的,他是在动物里边……那么(医学界)就认为胰岛素的发明可以根本解决糖尿病的问题了。

梁冬:对。

陆广莘:但事与愿违,发现符合这种情况的糖尿病,就是说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这样的病,病例只有10%。

梁冬:那90%是什么呢?

陆广莘:90%是胰岛素不缺乏(引起)的,甚至于胰岛素是多的,出现了胰岛素对抗。这个问题大概是在这个半个多世纪越来越明显,那么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降低血糖,身体里降低血糖的;把血里边的糖降低的胰岛素,结果由于它的缺乏引起血糖升高的只有10%,还有90%是什么呢?是升高血糖这方面的(机制)……

梁冬:力量太强。

陆广莘:力量太强,所以降低血糖的只有胰岛素,升高血糖有六个(机制),身体内实际(作用于)升高血糖的六个机制,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梁冬:对啊。

陆广莘:不是。

梁冬:哪六个呢?

陆广莘: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肾上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还有胰腺里边的升高血糖素,胰腺里边的β细胞是降血糖的,α细胞里边是升高血糖的,叫胰升高血糖素。

梁冬:我明白了。

陆广莘:这两个是阴阳平衡的。

梁冬:对对。

陆广莘:但是外边还有五个升高血糖(的因素),它干嘛?

梁冬:这些它为什么非要把你的(血糖)往上推呢?它为什么跟身体过不去呢?

陆广莘:你得战斗,你得打架,你跟人吵架,血糖(就要)升高啊。它得供应你的能源啊,你才能有力气啊,所以你战斗性的,竞争性的越厉害,他身体里这几个东西始终要提高你得血糖。这个就是说,人类为什么要这么战斗?人类不可以和谐一点吗?这就是中国文化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生命它是以生态共衍形成了生命,就是你活,你的周围环境都得活,大家一起活。

片花:国学堂记:我们身体里面有六种机制能够升高血糖,而这些机制只有在人处在激烈斗争的环境时才会升高血糖,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源。由此可见,尽量远离对抗和争斗,怀抱生态共衍的观念才是去病养身的根本所在。这充满传统文化特色的养生观念,和最流行的好莱坞电影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梁冬:这让我想起了《阿凡达》这部电影,前一段时间我看《阿凡达》的时候,它里边有一个情景,说这个人他身体……就是那个……他的身体就变差了嘛,然后就受了伤嘛,然后所有的人呢,那个星球上的人呢,就把他们的手都相连起来,然后跟那个大地,跟树,然后跟那个圣母。他们那个电影里面有一个叫圣母呢,联系到一起,最后共同演化一种能量,这个人呢就从死亡的边界又回来了。大家好好留意一下,它下面的那段旁白,你会特别深刻地领会到陆老今天讲的,这个生命是一个信息的共同演化过程。

片花:电影《阿凡达》画面:

巫师:伟大的圣母将决定能否拯救她,让她在这具躯体里重生。

战士:可能吗?

巫师:她必须穿过伊娃之眼,然后再回来。但是,杰克·萨利她非常虚弱。

战士:坚持住,格瑞丝,他们会治好你的。

巫师:圣母在上,倾听吾心,圣母开恩,救她一命,把这个灵魂带进你体内,再把她还给我们,还其于世,于吾共生……

梁冬:所以我就觉得说,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在网上写微博,这个信息它集合到一起之后,它有一天会产生一种大智慧出来的,很恐怖的,能超越个人的。

陆广莘:这个在世界观上就由物质实体论上升到关系实在论。关系实在——关系是一种实在,中医这么说,中国人这么说,阴阳,阴阳是一种关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怎么样负阴而抱阳,背后是阴前面是阳,谁的阴?谁的阳啊?中气为和,中间那个气,负阴抱阳。中间那个气是什么东西呢?相互作用,就是阴和阳的相互作用。你刚才说的合力,这个相互作用有四个解释。第一、相互作用的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你不是要找原因吗?这个原因就在这儿,阴和阳的中间这个气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事物的特性,既不是阴也不是阳,是阴和阳中间那个气是相互作用,就是本身,相互作用本身就是事物的特性。第三、事物离开了相互作用,就什么也不是了。

梁冬:在这个节目结束之前呢,今天这期节目结束之前呢,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互联网正在发生的一个事情。在以前呢,大家都关心的是这个网站怎么样,现在更多的是关心,这个网站和那个网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再以前呢,大家写博客呢,关心的是我写了什么,现在大家关心什么呢?关心的是有多少粉丝,有多少……你又关注了多少人,你们彼此之间如何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关系,这是什么?这说明科技也在进步,连互联网行业里面也意识到了,是独立于但是超越于个体之上的那个东西,构成了整个互联网的核心价值——这个就是互联网的神。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之间,也有这样的不可名状的一些链接的话,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引发出来,在一个公司里面,在一个家庭里面,啊,在父子之间,在一个国家里面,甚至在一个股票里面,它都会有一个这样的结果。好,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们下一时期同一时间再见。谢谢陆老。

活人不能让病吓死
旅游卫视国学堂之《梁冬对话陆广莘》20110206国学堂

画外音:是什么引起血管病?

陆广莘:引起血管病的原因恰恰是低血糖。

画外音:人活一世要信奉八字箴言。

梁冬:哪八字箴言呢?

陆广莘:我尽我心,量力而行。

画外音:要健康首先要干嘛?

陆广莘:细嚼慢咽。

画外音:人类的许多疾病根源在哪里?

陆广莘:人类站起来了。

画外音:国医大师陆广莘做客《国学堂》,以毕生之医学智慧为你解决最贴近生活的健康难题。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过去的几周里面呢,我们请到了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和我们一起呢,讲了两个字——生命。讲了一个字,生,天地之大德是为生。然后呢,他特别提到一个观念,那就是说,以前呢我们总是呀怀着一颗找病的心,啊,这个病来了,它有什么病毒,有什么细菌?现在呢我们发现说,有很多让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说高血脂呀,糖尿病呀,它都不是某一个病毒带来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的观念又没有改变,总是想找一个敌人,去消灭它。好了,后来呢咱们主要的观念就是怎么样把高血糖给降下去,这就变成了我们治病的思路了。但实际上呢,它血糖高,它并不是一个病,它是另外一个病的一个结果。你把这个按下去了之后呢,那个地方没有解决,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呢继续从这几个特别广泛的人类的疾病开始聊起。陆老,那上次呢,我们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您聊到啊,曾经您做过一个实验,讲糖尿病的,那是怎么回事呢?   

陆广莘:糖尿病,根本是它的合并症,严重的是它的合并症,或者它的后果。它后果就是血管病:心血管、脑血管、肢体血管……那么以现在知道,引起血管病的原因,恰恰是低血糖,低血糖引起的身体的升高血糖的反应,被动员起来了。而升高血糖的反应,包括交感(神经)、肾上腺、肾上皮脂……都是使得血管收缩的。因此,一直使得血管收缩,就使得血管变硬化了。   

梁冬:这个事情说明什么呢?   

陆广莘:说明:就是强烈地降低血糖,反而加速了血管病变的发展。   

梁冬:换句话来说,我们在治疗高血糖的这个一系列方法,最后它导致了一个副结果,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因为你有糖尿病,所以你看你有什么肾衰竭,什么血管的问题等等。其实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在降血糖的过程当中产生出来的病。   

陆广莘:因此对这个病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核心的问题是提高身体里的内环境的稳定。身体里的内环境的稳定它有一个调节机制的。这个调节提高它的自稳态的调节机制,这是最根本的。那么哪些因素使得自稳态的调节机制薄弱了呢?六个升高血糖的机制,都是在激动、焦虑、紧张这样一个高度地(强烈地)精神(状态)的影响下……   

梁冬:嗯,才会升起来的?   

陆广莘:对,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自己提的指标过多,使之拼命去努力,去干。所以对这类的问题我觉得八个字,奉劝大家八个字……   

梁冬:哪八字箴言呢?   

陆广莘:叫“我尽我心,量力而行”。我尽我的心,我努力了,我尽力了,尽心了,但是,量力而行。   

梁冬:您试举一例呢?

陆广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世界观,或者宇宙观,第一个层次是物质实体论;第二个层次是关系实在论;第三个层次,生命的特点就是它是主体性开放的。所以,每个个体都应该尽到他的责任。然后,第四个层次,是生态共衍论。就是你的个人的成长,你跟周围生态的成长是同步的,你不能破坏生态。现在,我们是破坏着生态,就是我们要活,周围都灭亡,那怎么行呢?生命之所以能够演化、发展是靠生态共衍。就是大家,你活,细菌、病毒什么都在活,你的周围环境也在欣欣向荣,你才能够这样。

梁冬:但是,周围的细菌病毒太多,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呢?比如说,现在很多人的观念都是这样。

陆广莘:你想,在单细胞生物的时候,35亿年前,就有细菌和病毒了。

梁冬:对呀。

陆广莘:你人还没见呢。人到350万年才出现。你到地球上来,它们是早。而且细菌病毒在你发展到人(这个过程中)它们做了很多贡献的,你不要认为它都是坏人。第三,你的体表,你的腔道,你的细菌数,是你的细胞数的10倍。

梁冬:哦,是吗?有这么多吗?

陆广莘:你杀不完的。你杀完了,你人(就)没了。你必须跟它一起生存。而且,小孩生下来,它对这个细菌还不能适应,它就会要发烧。发一次烧,他就增加了抵抗能力。他的免疫功能的发育,是跟它的一步步(适应)来的。

梁冬:就得病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系铃也须解铃人呐。

陆广莘:就是生病实际上就是跟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提高自己抵抗能力的一个手段,并不是生病全是坏的。所以这个呢,就是在唐朝孙思邈就描述了小孩生下来断奶了,或者三个月发一次烧,再三个月再发一次烧,实际上这是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

国学堂记:从人类立于天地之间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和各种细菌共处的日子。就连表面看起来仅仅是疾病的发烧,也是人类为了适应细菌而做出的努力。在国医大师陆广莘看来,不应当对此类疾病过分恐慌。那么,在陆老眼中,还有哪类疾病并不像舆论宣传的那么可怕呢?

梁冬:那这个事情呢,就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就说现在小孩一发烧啊,家长们都很紧张,就怕烧坏大脑啊,或者怎么样?那,小孩子要发烧的时候,怎么办呢?

陆广莘:过去,老太太就会有这么一句话,小孩发一次烧学一次乖。他整个身体的发育,整个免疫系统的发育,甚至于它的智慧的发育……所以呢,从这儿看来,对疾病的过度恐惧,是我们现在对社会上造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一种宣传。人类呢,这几十年来,就发现肝炎呢,乙肝啦……现在对乙肝社会上产生歧视。

梁冬:对呀。

陆广莘: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生歧视。

梁冬:对呀。

陆广莘:所以这个呢,都是制造了社会当中的恐惧。我本人就是乙肝的患者,三四十年代我就有肝病。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乙肝这个说法,还没有乙肝这个检测。我在中央人民医院是第一个在国内搞转氨酶的,转氨酶高了。然后第一个搞奥抗的,就是乙肝的病毒的测定。之前不知道……

梁冬:也就是个肝病而已,肝气瘀积,充其量就这么说。

陆广莘:得了肝病,然后一点劲儿没有。然后三年自然灾害,五十年代就认为吃不饱,所以呢,我们开假条,乙肝的病人开假条的时候,还要开营养证,他可以去买糖,可以去买鸡蛋。这个病人受到一种错误的引导,就认为这是营养不良,所以我们拼命去买高价的营养品。结果呢,得了脂肪肝了。

梁冬:你啊?

陆广莘:不是呀,我不是。我的肝病大概在五十年代是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皮下出血,蜘蛛痣。在六十年代有转氨酶了,一查,转氨酶好几千。

梁冬:是很高很高了?

陆广莘:嗯。到七十年代……

梁冬:到七十年代怎么样了呢?稍事休息一下,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国学堂记:在四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乙肝的说法,对于乙肝的治疗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误区,转眼到了七十年代,那之后作为医生的陆广莘和同仁一起如何治愈了一位肝病病人?《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就聊到一个话题呀,说到关于这个肝病的问题。以前呢,没有这么多名词的时候,没有转氨酶,没有这个名词,也没有肝炎这个词时候呢,就是个肝病。后来呢,由于名词越创造越多,大家越来越讲到……最后呢肝炎这个事情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很可怕的事情。于是呢,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那么这个事情呢,其实陆老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肝病的人呢,他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经历呢,我觉得特别具有说服力。讲到刚才过了六十年代,现在讲到七十年代……

陆广莘:我们那个单位呀,我们成立一个肝病研究所。

梁冬:对呀,您本身还是肝病患者,你还肝病研究所呢?

陆广莘:为什么成立肝病研究所呢?因为肝病的病人很多,到我们那儿看病。因为我们五十年代,我们治了一个肝硬变的病人,食道静脉曲张,腹水,治了以后,腹水也没有了,食道静脉曲张也没有了。这是五十年代。(大家感到)很奇怪呀,中医能治好这个啊!

梁冬:呵呵!

陆广莘:所以病人很多,结果成立肝病研究所。

梁冬:对。

陆广莘:但是,我们在肝病治疗上有许多盲目性。第一个阶段呢,就认为是营养不够。结果后来我怎么办呢?人家是过度诊疗,我呢往后退,少用药,少吃营养品。因为我相信,肝脏的自我修复的能力特别强。所以三条:不过度的营养。第二,不过度的药物。第三条,情绪(稳定)。八九十年代我到美国去讲学也是这样。出国之前全身检查,而且我是到的人民医院去检查。就证明我现在好了二三十年了。所以(我从)这里边体会一个问题,就是人是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1993年美国邀请我去讲学的题目,就叫(self-)healing force,就是自我痊愈能力,就病是绝大部分是自己修复好的。

梁冬:不是治好的,是自己修复好的。

陆广莘:这是最重要的。

梁冬:嗯。

陆广莘:就是人是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的,自我抗病的能力的,自我实现健康的能力的,关键你得珍惜它,你学习它,你依靠它,你发展它,你服务于它。

梁冬:服务于它!

陆广莘:对。

梁冬:很重要的,这句话,尤其是最后这句话——服务于它。你想想看我们平常呀都有一种很强的,我要怎么怎么样,你必须要听我的,甚至于我们会把这种观念呢拿来对待我们的身体。这错了,是吧?我们得听从于自己的身体,服务于自己身体的自我修复的一个过程。我们很多时候,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所以人就不自信,对吧?所以自信的人美丽的原因在哪里呢?你得相信,我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你愿意相信你的同事,他就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前两天呢,我就很着急上火,说我们这个阿避同学做事情呢怎么这么镇定?你一镇定我就紧张。后来发现,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们主编说,他说:你要是不紧张,这个事情一样会做起来,会做得很好。后来的确也是如此。这说明什么?一定要有信。所以信呐,仁义礼智信的“信”啊,我觉得它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你不光……你不仅仅是要去相信别人,你也要相信自己,你要愿意把自己放开,这叫“去我执”。

国学堂记:人自身具有自我痊愈能力,是陆广莘身受疾病之苦以及治愈同样深受其苦的病人之后,实实在在体会到的生命奥秘。由此,“自信”的含义又多了一层。无独有偶,对于身体的这一奇妙本能,西方科学家又如何理解呢?

陆广莘:1993年去美国讲学。当时,一个女科学家叫苏珊·桑德格。这女科学家是(患有)乳癌,乳腺癌,跟乳腺癌斗争了39年。她写了两本书,第一本书叫做《癌症的隐喻》,第二本书是八十年代写的叫《艾滋病的隐喻》。

梁冬:这两本书到底讲什么的呢?

陆广莘:隐喻,就Metaphor。

梁冬:啊,对,我知道。就是她到底讲了什么?我很感兴趣。

陆广莘:是说啊(患有癌瘤的病人)癌瘤,百分之五十是被吓死的,百分之三十被毒死的……

梁冬:被自己吃药毒死的,是吧?

陆广莘:百分之二十是饿死的。那说明这个人对疾病的过度恐惧带来了过度诊疗,成为当代医疗危机,成为当代的医(疗)改(革)的难题,是我们在这个疾病问题上,我们有过分苛刻的要求。

梁冬:我觉得现在很多药厂也不断地强化告诉你这个事情有多么严重,一个头皮屑有多么严重,维生素缺了有多么严重……

陆广莘:这里头有一个利益集团的推动:药物研制集团、医疗仪器研制集团、医疗保险集团……都推动了这一个(观念)……这些错误观念的出现。而中国文化强调一个人,他前半生是在从错误中学习,后半生是在带病中延年。

梁冬:呵呵。

陆广莘:换句话说,带病是完全可以延年的。你本钱不多了,你省着点用行吗?对不对?本钱不多了,省着点用不是照样活得挺好吗?

梁冬:这说得太对了。我呀由于有痛风,我现在呢吃火锅连续吃两天以上的时候,第三天就会有点怀疑,有点犹豫了,算了,还是他们去吃的时候,旁边吃碗饭就算了。所以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人呐最怕在心里面无所顾忌。他这个病呢给了你之后呢,有一点点顾忌呢还好,所以说:叫带病养生,以烦恼养菩提心,这是有道理的。

陆广莘:好!这样人呢胸怀就宽了。胸怀宽了呢,就不至于被疾病(吓住)。50%是被吓死的嘛,对不对?

梁冬:已经有50%的存活率了,还可以了。

陆广莘:诶,你就50%……你就……所以说呢,人家问我,你的养生之道是什么?我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没心没肺,能吃能睡。

梁冬:呵呵!

陆广莘:呵呵!就是人类的心态,人类的精神领域里的问题,对于得病起了很大作用,对于治好病也是起了很大作用。就如果你要治好病,就心态好。比如过去的结核病,是吧?心态好的人结核病就没了。

梁冬:是吗?

陆广莘:诶,包括肿瘤的病人,心态好的人,他愈后就好。所以说呢,就是人类一定充分信任我们身体的自我的修复能力,自我的抗病能力,自我的痊愈能力,自我的实现健康的能力。

梁冬:讲到了糖尿病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啊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有趣的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会发现说有很多人呢,他自己没有特别大的追求呢反而活得挺长。有那么一些人呢,特别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呢,其实呢,不光给自己带来了烦恼,也给旁边的人带来了很多的烦恼。而且呢,这种心智模式呢,会给糖尿病形成某种很多很正向的关系。那这个东西来自于哪里呢?显然是来自于一种全面社会上的加强竞争的一个产物。所以说到这个地方呀,就是西方的文化呢,认为是要物竞天择,所以他是鼓励竞争的。而实际上这个竞争这个事情,它可能真的作为整体来讲,它很可能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陆广莘:中医这百年来受很多委屈。就是认为它能治好病……

梁冬:不科学……

陆广莘:就说不清楚他得的什么病。或者说,根本诊断不了什么病,说不清楚他得的什么病,所以认为不科学。在六十年代初,英国有人就提出问题来了,他认为中医强调的是内环境的稳定(用)以抵抗疾病胜于直接治疗疾病。这句话的中医的原文叫什么呢?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是稳定,“内”,是内环境。内环境是稳定的——是各种指标都是稳定,不是那么大起大落的,那么这个“邪”,就是有致病因素在那儿,照样不能干扰破坏你的稳定。

梁冬:从您这句话里边,我突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作维稳?为什么要维持一个社会的稳定?原来从整个社会的生命体来说,你保持了本身稳定之后呢,它自己就可以解决很多内部的问题。如果它真的外部环境变化很大,或者生态变化很大,不稳定的话呢,那么,中间的各种疾病就会出现。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国学堂记:《癌症的隐喻》和《艾滋病的隐喻》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于“肿瘤”这一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点出了现代医疗困局的死穴所在,即对疾病的过度恐慌而带来的过分诊疗,其结果反而是严重破坏了人类自身的抗病和痊愈能力。而在中国传统价值来看,面对疾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常说:“打蛇打七寸”,那么疾病的“七寸”到底在哪里?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陆老特别强调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就是病是怎么治疗它的,很可能不是直接治疗它,而是如何令到你的(内部)环境,发生一个有利于治病的环境,创造一个治病的环境,治疗疾病的环境呢,诶,这个病就没有了,所以环境很重要的。那陆老就讲了,内部环境的稳定性本身是保持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

陆广莘:更重要的就是我们整个的社会,整个的国际形势,是互相打,是互相把谁镇压,把它消灭,还是说和谐。看来中华文明这个精神、这个价值观念就是要和谐,是中华文明的前进,将是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关系中的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梁冬:嗯。

陆广莘:和为贵;和而不同;和事生物,大家一起努力,不是更好吗,对不对?何必是你用强权政治非得打压呢?所以,中华民族现在开始崛起了,那么有些人看不惯了,要打压我们,围剿我们。那么中华文明怎么样呢?中华文明不是对抗,而是和谐。

梁冬: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了,我们老觉得自己是一个礼仪之邦——和谐,也不愿意侵略。你看中国社会每一次的领土扩张都不是侵略回来的,都是被侵略回来的。但是呢现在的情况是,人家不这么看。你老说我没有攻击性啊,我要和平崛起呀,人家不这么认为,人家就觉得你是有野心的。你要干嘛,是吧?这个东西怎么办?

陆广莘:所以不要看短时间,要看长时间。我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谈到宋朝跟辽国和跟金国的斗争。然后呢我们就赔款,我们给他钱……

梁冬:那个(宋朝)是汉族的统治阶级。

陆广莘:对呀。结果过百年以后,他们就灭亡了,辽国灭亡了,金国灭亡了,就是刚才你说的,这些人都融入到汉族来了。所以从长远来说,中华民族这万年来,版图也在大,各个民族都能融合,就是因为他以和为贵,以生命的价值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参赞天地之化育。你不是杀我吗?你打我吗?诶,结果呢,最后他灭亡了,最后就融入我们了。

梁冬:其实想想也很恐怖哈?你说那个时候宋朝,每一年呢都是进贡给辽国,给金国,那个时候肯定有很多人很不爽,觉得这个是很苟且,是吧?但是,你想想看,你长期供养他之后呢,就跟打胰岛素一样,打多了之后呢,他自己没有这个生产能力了,最后他不行了,你知道吗?很黑呀这招,这招很高级啊。

陆广莘:这篇文章很有价值。

梁冬:很有价值。

陆广莘:这个史料非常有价值。他就不怎么生产了,他就靠你的(供应),你给我的东西那么多了嘛,对不对?结果宋朝反而科学呀、技术呀都发展了。

梁冬:对。

陆广莘:所以,看起来(是)挨打了,但是一百年以后,他们两个国家没有了。这个历史呀……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价值,对我们很有价值。

国学堂记:宋、金、辽三国之争及其结果是中华文明价值活生生的体现。和而不同的观念,也使得中华文明虽经历磨难,却得以延续百年。而国医大师认为,这对于每个人自身的和谐健康,也同样具有启发性的价值。那么,面对具体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样的价值?咀嚼就能降血糖吗?

梁冬:我们刚才还是说到糖尿病这个话题哈。我记得呢,您之前说,说这个糖尿病以前做过一个实验,就是嚼棉花这个实验,我很想让您跟大家分享一下。

陆广莘:这个是在1958年,我们国家的生理学家和生化学家(中)两位知名的人到我医院,要我提供给50个病人。他做个什么实验呢?说给他一个叫嚼消毒的海绵……消毒的海绵,让他们每个人嚼半小时。

梁冬:这病人是糖尿病人喽?

陆广莘:糖尿病人。

梁冬:就50个人。

陆广莘:结果呢就发现嚼了半小时以后,毫无例外的50个病人的所有的血糖、血脂都下降。就是咀嚼可以帮助血脂下降,血糖下降。

梁冬:哦,真的?

陆广莘:诶。所以呢,我就从这个文章……这个实践(验)是1958年的,我文章是发表在1961年《中华内科杂志》。所以呢我是主张糖尿病病人,你首先你得吃饭得慢——细嚼慢咽。这个人,过去说人老先老腿,我说人老先老嘴。

梁冬:怎么说?

陆广莘:嘴呀,嘴里呼噜呼噜地往下塞了,五分钟把一顿饭吃完了,血糖能不高吗?是吧?你吃得很慢,细嚼慢咽,那么它进来的血糖(胰岛素)就不需要升高,等到你饱了就是它(血糖)没有过分,没有过量。吃得快了,好了,等到饱了(血糖)就过量了。每一顿过量,每一顿过量……

梁冬:就大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说吃得过快吧,脑子还没有觉得饱的时候,其实已经饱了。但是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吃多了。

陆广莘:对。那么更重要的呢,这个细嚼慢咽……人类为什么没有活到他应该活的寿命?就跟其它动物不一样。其它动物可以活到它应该活的寿命,人类距离应该活的寿命大概还有几十年。为什么?就是这个嘴。人老先老嘴,人老了,牙齿掉了,然后喝稀的。老喝稀的,嘴就不怎么咀嚼,然后食物都到胃里,胃的负担就加重。所以我强调,老年人还得要嚼,老年人最好还要吃干的,能咀嚼的东西……咀嚼的过程中间,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唾液在分泌。这个唾液啊中医给它命名叫“金津玉液”,把金和玉的形容词都放到上面了。唾液(有)什么重要性呢?动物啊有伤口,它用舔,舔了之后(伤口)可以加速愈合。七十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动物的唾液里边就发现有两种因素,一种是神经性生长因子,帮助神经生长的,对上皮生长(有帮助),帮助皮肤生长。那么帮助皮肤更快地愈合,帮助神经生长,那就不等于年轻化了吗,是吧?就延长生命的过程。所以老太太就说,小孩别随便唾,这个是精华。所以吃饭要慢,细嚼慢咽。当你情绪一紧张,你嘴里会干,你唾液就没有了。当你松弛的时候,很高兴,吃饭的时候很高兴,唾液就出来了。唾液是(有助于)健康长寿的。现在我们有食物添加剂啊,甚至于致癌物呀,你呼噜呼噜下去了,好了,病从口入。你细嚼慢咽,诶,唾液能够把这些东西消除了……

梁冬:分解掉。

陆广莘:分解掉了。就是致癌物也分解掉了,食物添加剂那些不好的东西也分解掉了。所以咱们今天,你工作再忙,咱们这顿饭能不能咱们悠闲一点,细嚼慢咽。

梁冬:嗯。人生的大道!你说折腾了半天,不就是为了吃口饭吗?结果呢,你没有好好地享受这口饭,那不是白白地折腾吗,是吧?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国学堂记:老人常常讲: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原来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细嚼分泌的唾液被称为长寿的因素,而慢咽则能有效防止血糖含量的过分上升,除此之外细嚼慢咽还有哪些好处?为什么说养生之道从嘴开始呢?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陆老给我们讲了一个话题,说呢,口水是我们的金津玉液,那么我们要经常地咀嚼。而且呢他做了一个实验,发现那些糖尿病人,你给他一个卫生棉球,就是干净的棉花棒,棉花球啊,就这么嚼个二三十分钟,血糖都能降低,血压也能降低。

陆广莘:我们养生之道从嘴开始。嘴,细嚼慢咽,可能带来很多悠闲。第二,享受了。第三,健脑了;固齿了;美容了。第四,这唾液也是抗衰老的。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梁冬:我唯一不明白的一个点就是说,那些……比如有些老年人,他牙齿都掉没了,他应该是装个假牙继续嚼呢,还是说空嚼?就是说,虽然是漏空嚼,但是动来动去也有好处呢?

陆广莘:不。食物是引发唾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食物来了,(摄入)什么样的食物,唾液……(口腔)分泌什么样的唾液。

梁冬:啊,真的吗?

陆广莘:当然了!

梁冬:我以为世界上的唾液都是一样分泌的?

陆广莘:不,不,不!

梁冬:不同的食物还(促进)分泌不同的唾液哟?

陆广莘:不同的。你在农村他的唾液分泌跟城市里的唾液分泌的情况不太一样。

梁冬:真的啊?

陆广莘:对。整个的肠道的环境,包括细菌的分布都不一样。你在城市里那么脏,在农村里生活的菌群都得改变的。

梁冬:噢。

陆广莘:所以你培养好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一关,一定守好这一关(咀嚼)。这没什么窍门,只要你重视了就行。

国学堂记:原来,食物的刺激对于唾液的分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摄入的食物不同,唾液的分泌也不尽相同,甚至还会改变肠道中的细菌分布。所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持健康要守好的第一关。那么人老先老腿,又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子女来说,尽孝道除了要有孝心,还应具备什么条件呢?

陆广莘:那么,人老先老腿,咱们也得承认。就是我们现代人,城市里的人活动少了。我去美国,曼哈顿,一看早上都在锻炼,灯光很亮。我说你们傻唧唧都在那儿跑步机上跑步,你不会到野外去跑跑吗?你花那么多钱干嘛呀?所以这人能走走路的,尽量走走路,是吧?这个老年人多走路,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减少骨折,是吧?所以这两个,一个腿咱们得动,动了就不一样。一个嘴要勤劳。所以人类,就是动物是四条腿着地的,人类站起来了,就构成了人类为什么没有活到他应该活的寿命的很多原因(之一)。

梁冬:哦,人的直立行走带来了许多(问题)。

陆广莘:脊柱,这个脊柱,原来是这么样的(水平的),对吧?

梁冬:彼此不压迫。

陆广莘:诶,现在人老了就压迫了,对吧?第二个呢,大脑在最上方,(血液从)心脏出来以后使劲往大脑要泵上去,靠什么?大腿。为什么大腿要粗啊?

梁冬:为什么呀?

陆广莘:大腿粗才能有力量地把这个血液打到大脑上去呀。

梁冬:哦。

陆广莘:等到你走路蹒跚了,你没劲儿了,大概快完了。

梁冬:这样子,道理在这里哟?

陆广莘:诶。

梁冬:就是说由于我们以前四条腿着地的时候呢,我们心脏和大脑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换句话说,压力是一样的。好了,您一站起来,表面上看,变成了一个直立的人,立于天地之间,很伟大了。但是呢,带来一个副产品,就是你脑袋变成(在)心脏上面了,你得从心脏往上泵(血液)。泵的时候呢你得让你的腿有足够的压力呢,它才能够往上打嘛,这是我们学物理的都知道的。

陆广莘:就是克服地心引力。

梁冬:对。

陆广莘:地心引力把血液给吸到下边。

梁冬:对。

陆广莘:如果你大腿的肌肉是有劲儿的,那么你能够保证大脑得到必要的血液供应。

梁冬:那(那些)倒立会不会有帮助呢?

陆广莘:嗯?

梁冬:倒立。我看到有些人,就说脑子缺血,是吧?没事回家就倒立。倒立呀,或者把自己跟壁虎一样,挂在那个双杠上面晃来晃去的。那样有用吗?

陆广莘:我看,我们推广这些东西呀,都应该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少用工具。我们就让人们意识到这个重要性,那么我们尽量能动的要动。我的姐姐90多岁,不算短寿了,但是最后就是股骨头坏死了,骨头萎缩了,就是所谓缺钙了,老年人的(缺钙)。这个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老年人能动就让他尽量地动。子女们孝顺,说,诶,你坐那儿,你别动,你别动!好了,这个退化得更快。

梁冬:所以有些时候,孝啊,除了心法之外呢,你还得有知识,是吧?除了孝以外,你还得让他动起来呀。否则的话,是吧?

陆广莘:对。你不要认为他扫的地不干净,他擦的桌子不干净,他洗的手帕不干净……你让他动嘛。你不让他动,让他坐着,那好了,他就退化得更快。

梁冬:我觉得,今天陆老给我们带来两个最重要的,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非常深刻的东西。咀嚼令到我们的唾液能够分泌,而且呢,根据不同的食物呢,原来我们的唾液是可以分泌出不同的东西的。这个是很伟大,我们生命自有大智慧。第二个呢,就是走路。原来呢,我们这个血呀从心脏泵出来之后,是直接往下走的。你只有你这个肌肉够强壮的时候呢,你才能把血重新打上去,否则的话脑子就会缺氧,因为缺血嘛,就会缺氧。缺氧之后呢,就老年痴呆症了。所以呢我们儿子行孝,还得有足够的知识,否则的话呢,就是你只会用孝的心态去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为人子女者,不学医是为不孝。”好了,感谢大家收看今天的《国学堂》。谢谢陆老,谢谢!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从容生命的健康之美
旅游卫视国学堂之《梁冬对话陆广莘》20110213国学堂

画外音: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苦恼?

梁冬:人为什么会睡不着呢?

画外音:什么是中医所说的营卫?

陆广莘:营就是营养,就是代谢,卫是保卫。

画外音:什么是气?

陆广莘:气是物质和能量。

画外音:主持人梁冬为何以诗相赠?

梁冬:今天早上少写了一首小诗。

画外音:国医大师陆广莘做客《国学堂》,和主持人一起聊聊什么是病?什么是命?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延续过去几周呢,我们依然有请来的是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陆老您好!前几次陆老跟我们聊到一个话题呢,总是每几个任何一个问题到最后总是落到一个价值(观)生命观的问题。但是我呢总觉得还是应该和一些现实生活当中大家最困扰的事情有关。比如说,最近我就饱受失眠所苦啊,陆老。这个失眠呢我以前从来没有这个问题,一碰到枕头就睡,总是睡不醒,睡到八、九点钟都挺好。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每天五、六点钟就醒了。人为什么会睡不着呢?我觉得很奇怪。

陆广莘:那么我们有一个办法,就是第一,晚上泡脚。这个脚用热水一泡,上身微微有一点汗,下肢,血液到下肢去了。脑子里(血液)就往下来了,是吧?泡个15分钟、20分钟,然后必要的话再搓搓脚底心。脚暖和了,睡眠就安稳了。然后呢,同时来一杯牛奶,温牛奶,温牛奶能够帮助安眠。

梁冬:噢,是这样吗?

陆广莘:中医叫做“病在上,治在下”。

梁冬:那晚上我穿着袜子睡觉,会不会就有助于这个(安眠)呢?

陆广莘:对,小孩儿,特别是小孩儿容易踢被的,需要穿袜子睡觉。更重要的是让脚暖和,不要让血液都集中到脑子里边。这时候就让它也放松。明天还有事呢。别着急啊,也别想那么多,永远没完的。

梁冬:呵呵。

陆广莘:所以给自己放松特别重要。

梁冬:是,那我就有个问题了。大家都说要保持心情愉快,才能够令到自己睡眠好了。那都知道这个情况,那如何才能够化得开呢?您经历的这个事情,我觉得您八、九十岁了,是吧?也经历过北洋战争、军阀割据,也经历过抗日战争,还经历过六十年建国……这个风风雨雨。

陆广莘:我还是用八个字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尽我心,我尽心了;量力而行,我量力了,是吧?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你做不完的,做不完的。第二呢,少一点竞争的意识,多一点和谐的意识,多一点大家一起搞好这个事情的意识。比如说你们传媒,你们传媒之间互相能不能谐同一起前进,就和踢足球一样。踢足球你不可能一个人带着球前进。

梁冬:带到前面再踢。

陆广莘:对,你谁(踢得)好,你就传给谁,是吧?所以这样的话呢,就是有一个团队的精神。这样的话你自己负担也减轻了,是吧?但是你的立足点要为整个的集体、整个这个团队来着眼。这样的话呢,气度就大了。

梁冬:就是有困难多让同事们分享一下。

国学堂记:“尽心量力”以及“和谐意识”是耄耋之年的陆老给仍然在漫漫人生路跋涉的年轻人提供的生活智慧。但面对生活中在所难免的竞争,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什么样的竞争才称得上良性竞争呢?

陆广莘:就是往往很多专业的东西放在一起,它们互相之间有一个竞争,反而发展得快,发展得快。当然是良性的竞争了,良性竞争。所以这个问题叫做生态。比如说57岁,我才被调到一个新的单位,要让我主持一个研究所。57岁不是快退休了吗?

梁冬:对啊。

陆广莘:对吧?但那个时候没有人。我们把全国各地的知名的科学家都调来了,需要一个人来张罗这个事。那么我最后(跟我)单位找我来谈了六次,我前五次我都没有答应,第六次我答应了。怎么办?(我当)甩手掌柜。怎么叫甩手掌柜啊?基建啦、人事啦的联系,涉及到钱的事我不管,我都不参加。有些会我都不参加。我干什么?研究院所我都是(负责)课题,研究课题。我的任务是把研究课题设计好。(项目)中标了,拿到任务了,拿到资金了,然后这些科学家们不懂中医啊,我得给他们讲。半年一年讲下来,他有任务了,有课题了,有经费了,他们干(开始研究)了。干了过了几年以后,成果出来了,一等奖的、二等奖的、三等奖的,我应该是第一名吧?有设计也是我设计的,最后总结也是我总结的。但是大家就排队都吵啊;争啊,争得不得了。

梁冬:你们知识分子里面也这样啊?

陆广莘:为什么争啊?因为跟他直接利益有关系。工资、级别、分房都跟这个有关系。如果是他(在)这名单里边他就提升职称了。然后呢变成教授了,然后工资提高了,有分房的权利了。好了我跟我老伴商量,我说我不要了。我一要,我的六个题目,六个题目我是第一名,我把后面人挤掉了。我一下来,上来六个人,皆大欢喜。我那个时候60多岁了,我争这个干嘛?

梁冬:房子也分了,是吧?

陆广莘:诶,结果他们上来了,所以有人说,哎呀,我来的时候是讲师,现在我是教授了,我提升职称了,工资也提高了,分房也分了。到现在还念叨(感谢)我呢。我下台20年了,我65岁下台的,我60岁相当于副部级了,是吧?我现在85岁还在干活呢。所以说学术寿命延长了。你短视,你争名,实际上你就作为一个所长,你的任务就是这个嘛,你就是干这个事儿的。你就是为大家谋福利嘛。当然干得好,(大家)高兴,让他们有相应的成就,相应的收获,所以呢我说人帮助人的,肯定最后实际上根本是帮助了你自己。所以我说人类的生命里边,这个有三个要素。

梁冬:哪三个要素呢?

陆广莘:第一是形体,形体是生命的容器,也就是你的边界,你是跟周围相互作用的界面,这个界面呢……

梁冬:得好看。

陆广莘:在中医里面就发现经络和腧穴,通过经络腧穴,我刺激局部可以影响远隔部位,刺激体表可以影响内脏功能。诶,中医推拿、按摩、捏脊、刮痧,这个方法就多了……啊,就可以帮助人恢复健康,延长寿命。那么这个形体之内是什么呢?

梁冬:是什么呢?

陆广莘:气,气化流行!

梁冬:真的有一股气跑来跑去的吗?根据你们中医科学研究院这么多年的研究,这个经络里面的气真的是就像我们想象当中一股气,“哗哗……”到处跑来跑去的吗?

陆广莘:就是生命之所以维持,所以能够把草变成奶,它就是气在里边流行,就是气血津液在里边运动。在运动中,流通中实现了两个功能:一个叫营;一个叫卫。营就是营养,就是代谢;卫就是保卫,防卫功能,免疫功能。

梁冬:哦,营卫是这两个东西哦。

陆广莘:诶,就是在气血津液的流通中实现的两个功能,对内实现营养代谢;对外实现防卫功能。那么病在什么地方?病就是不通了。

梁冬:病在什么地方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到《国学堂》。

国学堂记:翻看医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调节营卫”这个字眼,而在今天嘉宾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营卫”的含义。营即营养;卫即免疫。在谈及健康时我们始终不能避开的就是“病”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医学又有怎样不同的见解呢?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陆老啊用很简单的话呢给我终于讲明白了,我们在讲中医,讲营卫之气到底是什么?是吧?营就是营养就是代谢;卫是保卫,是免疫系统。哦,我突然明白了,营卫之气在这里。那然后呢,就有个病的问题,那病在哪儿呢?(对于)病如果我们用以所有被现代文明或者西医文明洗脑过的人(的观点来看)呢,都说病是病毒或者细菌(引起),但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不是真正所谓的病呢?

陆广莘:比如说我们1955年,中央有位五老之一,70多岁,(做了)手术,什么手术,尿不出来了,动了泌尿科手术。动了手术以后,嗝逆,嗝,嗝……白天打嗝,晚上睡觉也打嗝。

梁冬:就醒了。

陆广莘:连续四十七天。医院向中央打报告,连续四次病危通知了。我的老师从上海调到北京,担任卫生部的中医顾问。他们听说了卫生部来了个中医顾问了,请他来看看。诶,他号脉了,他号脉的时候呢,总理就来了。周恩来总理来了,他(中医生)站起来,总理按按他的肩膀,(说)你看你的,我在外边等。等到他看完以后,号完脉他出来了,出来以后总理问三句话:第一,领导的病怎么样啊?他怎么回答?

梁冬:怎么回答?

陆广莘:他说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啊?他不知道医院已经给了四次病危(通知)了,给中央报告。总理第二句话:“根据什么?”总理是非常严谨的。你说,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你根据什么?

梁冬:你凭什么这么说?

陆广莘:他第三句话。他说:“第一,神不散。”神不散,和我的对话还是清楚的。“第二,气不竭。”就是说话的时候(声音)不是从嗓子来的,还有点中气。虽然声音低微点,还有中气啊。

梁冬:所以如果你看见一个人说话总是尖着嗓子,在上面说话的话,就是有问题的哦。

陆广莘:诶,没劲儿,总是这么说话啊(动作模仿)。

梁冬:先生你好!那些后台小姐都这个样子的嘛。先生您好,您多少号?

陆广莘:神不散,气不竭。第三,脉不乱。那么这三个问题,不是他的病啊。实际上总理的话是:“这个病怎么样啊?”实际上是这个病的严重程度怎么样?实际上指的是生命的指征。生命的指征,一个神,一个气,一个脉是反映了生命的指征。所以第三句话总理就问了:“那么这个病该怎么办?”

梁冬:嗯。

陆广莘:他说这个嗝逆啊,叫胃气上逆。就胃的功能怎么呢?胃主降,就是食物怎么往下降下去;受纳,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然后由于精气上输于脾,就是他这个……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现在呢胃气上逆了,是来源于什么?第一来源于高龄;第二(是)手术后,手术后的刺激引起的。怎么办呢?过去所有的镇定剂、安眠药、甚至苏联专家的睡眠疗法什么什么都不行啦,都控制不了啊。越阻止越厉害呀。是胃气虚了,高龄,手术后胃气虚了。

国学堂记:对于已经被西医下了四次病危通知的病情。中医的诊断是:“没有想象的严重!”理由是:“神不散、气不竭、脉不乱。”而这些都是生命的指征。难怪陆广莘说:“西医讨论病,中医讨论命。”那么讨论命的中医,最终又如何治愈了这位患者呢?

陆广莘:虚。虚了怎么补?补气啊!有什么方法?一个,江米粥。领导是南方人,喜欢那个江米粥。

梁冬:江米粥啊?

陆广莘:糯米,糯米粥。另外,野山鼻子参。野山鼻子参这金日成送的有的。

梁冬:什么意思?

陆广莘:就是熬参汤啊。

梁冬:就是朝鲜、韩国的高丽参。

陆广莘:参汤,然后呢粥,然后有特护呢,就一点一点喂。喂的时候他吞咽,吞咽,诶,过几天他就好了。总理就跟毛主席汇报了。毛主席就说:“我说中医就是好嘛!”

梁冬:呵呵。

陆广莘:呵呵。那么这反映什么问题呢?还有一点语言问题。就说他讨论是病,我们讨论是命。生命指征!我们讨论这个胃气嗝逆,是胃气虚了,我们得补,不是往下压。不是top down,往下压。而是我们提高它的功能,因为它本身的功能就是:胃主降,受纳,接受和容纳。它的功能就是往下走的。所以这个,这是一个案例。我也会诊一个病人。

梁冬:嗯。

陆广莘:会诊一个百岁老人。百岁老人是肺炎,心梗。那么西医的专家呢,就肺炎抗炎、抗菌,然后心梗呢溶酸、活血化瘀。但效果不是太理想。一个礼拜了,百岁老人很难(治疗)啊,就请我去了。那我就给他们怎么回答呢?中医和西医的语言怎么说呢?你们的溶栓、你们的活血化瘀是着眼于血。中医呢就认为:“气为血帅。”就是气为血的统帅。“气行则血行”,气行来推动血液的行。你去溶栓,你一听药他就不行了,他是身体里的气能不能推动这个血的流通。“气行则血行”,所以我补气。你们已经活血化瘀了,我用补气。第二,肺炎,你是抗菌抗炎。但是这个肺炎呢,是属于老龄嘛,然后是放射治疗以后引起的肺炎。这个肺炎是肺气虚的。我怎么办呢?我是补肺,我是用健脾的补肺。中医的五行学说呢,就是肺虚要补脾的。中医的五行学说啊,肺虚的要补脾的。

梁冬:土生金。

陆广莘:健脾和补气。这个方子是健脾补气的,你请我会诊。是会诊肺炎和心梗,但是我是用健脾和补气的,把这个道理说清了。那么对方两位专家也理解了,这个合作的非常满意,这个老人家——百岁老人又活了实际将近一年。说明中医的语言,中医的概念,有时候不容易理解。气和血的关系,叫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於。所以,与其说表现在血,但是根本是在气。肺炎是肺有炎症,但是肺气虚背后的原因是脾虚了。

梁冬: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我们常常说到气的问题,你说这个大气压,气压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压差嘛,是不是因为我们身体的某个地方有这些压差导致的呢?

陆广莘:气这个概念。

梁冬:啊,对呀。

陆广莘:这必须从老子的《道德经》里边去理解。

梁冬:到底陆老师怎样从老子的《道德经》里面去理解气这个东西呢?这个事情呀我问过很多人,我觉得呢的确是一个经常反复可以提问的问题,到底气是什么呢?稍事休息,马上回来《国学堂》。

国学堂记: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因此对于心肌梗塞的患者,仅仅使用溶栓药只能是只标不治本。而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从补气着手。那么气又是什么呢?气和血的相互作用又有什么关系?《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这个陆老讲到气于血先行。他说呢这个气呢可以从老子《道德经》里面来做一个回应。那到底老子是怎么看气的呢?

陆广莘:老子的说法。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后万物的模型是什么呢?万物负阴而抱阳。背后是阴前面是阳,“中气为和”或者叫“充气为和”,中间那个气是把它(阴阳)结合起来了,这就是关系实在论,就是比你物质实体论要高一个层次的关系实在论。然后庄子说了“通天下,一气耳”,整个天下就是一个气,就是气,就是最基本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关系实在论的最根本解释。那么我刚才说了黑格尔,恩格斯曾经说过“关系实在论就是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所以根本原因是它。

梁冬:是事物的本质了。

陆广莘:事物的特性就是这个相互作用本身。既不是阴,也不是阳,是中间那个气,相互作用本身。事物离开了相互作用就离开了气了嘛,啊,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呢在这个相互作用背后,没有我们再需要再认识的了。所以中国哲学、中国文化里边这个气用得非常广。我们文化里面有气韵,气韵生动。你的气势,然后这个人的品格,你的气节,都是有气来那个的。这个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这个特有的概念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中国人就把物质和能量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意味着中医这个“气”呀——是物质和能量。

梁冬:是物质和能量的结合体。

陆广莘:现在看来不够。

梁冬:还是什么?

陆广莘:它还是个信息。相互作用关系实际是个信息,是信息的问题,既不局限于物质,也不限于能量,而更重的是个信息。所以呢气构成了信息网络,生命是个信息网络的进化过程。生命信息网络的自组织自衍化的发展过程,因而也是个生态衍化的过程,这样我们的气就比较大了。

梁冬:我最近也开始慢慢地回想起我以前曾经在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公司工作的一些体会,我发现以前我们曾经做过一个产品叫百度知道。那个产品设计师跟我讲说,他说有一天你搜索的时候说王府井哪一个湘菜馆好吃,这个东西可能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网上就没有。但是呢,我们要找着一种方法,让你在输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人回答你,而且不是用机器回答的。我说是人工智能吗?我问他,他说不是,他说你要做个什么事情?如果有足够的多人同时在线的话,你问这个问题可能就有一个人正好在那吃过,他就回答你了。但是他说的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就是有足够的多的人同时在发生关系,你提问的时候有人回答你。于是呢,后来就把这些问题就萃取出来了,就形成所谓的百度知道这样的一个东西。这样的话呢,这个搜索引擎就由一个对现有信息的搜索变成对人脑里面信息的搜索,而这个过程就是因为人们同时在线的一个相互关系而形成的,所以他说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将来互联网真正的人工智能并不来自于科学家对这个机器提高运算速度这种科技,而在说让更多的人共同衍化……

陆广莘:相互作用。

梁冬:产生了一种高于每一个使用电脑的人的这个智慧,这个东西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趋势。

国学堂记:在中医文化中“气”被认为即是物质又是能量,更重要的是气还构成了一个信息网络,并且在不断地衍化,这和搜索引擎的原理几乎如出一辙,都是“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体现。那么这句被反复提到的话,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陆广莘:信息网络的自主演化发展过程,自组织自演化的发展过程。这个是整个生命观的一个最广泛的大背景也就是生态共衍的大背景,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这样一个价值观念、价值目标。

梁冬:这句话我们在采访您的时候,您常常提起,看来这句话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句话怎么解释呢?

陆广莘:这是《黄帝内经》里的一段话。就是你要活,你要跟周围的生态一起沉,你一起沉,浮,一起浮,是吧?就是共命运,是共命运的。你哪个地方缺陷了,你自己就没有了,所以说个人的成就都绕不过那么多人对你的帮助。这个帮助也许是正面的帮助,也许是反面的帮助,也许是侧面的帮助,是吧?就是批评你的人也是成就你的人,这样的话你的胸怀就宽了。

梁冬:还是那句话,我们以前在别的节目里面讲过,就做成一个事儿要高人指路;贵人相助;小人监督。

陆广莘:对,对,对,这个气度就大了。

梁冬:陆老在我们诊所也叫药房有时候坐诊的时候呢,会问人家一个问题,你管多少人?他觉得那些……我发现你会经常问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就是你为什么问你管多少人呢?

陆广莘:还是一句话就是量力而行。你根本做不到,就别去惹事了,对不对?就是你估计你做得到的,量力而行,我尽我心,你根本做不到,你担忧操心干嘛?这样呢,人就放松了。所以人需要放松,给自己放假,给自己放放松,这样的话呢,必要的时候凝聚力量,就效果反而好了。你整天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紧张状态中,老在紧张但是效果不好,效果反而不好。所以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的一个手段,所以珍惜自己的睡眠时间。我跟病人说:你有中央首长那么忙吗?

梁冬:我觉得中央首长不是很忙啊,接见一下外宾而已。呵呵。

陆广莘:呵呵……他就在适当地分担到另一个,是吧?适当地把事业分散到下边去,比如说作为一个领导最多你只能分管七个部门。

梁冬:对,真的是这样的。

陆广莘:你多了你就照顾不过来……

梁冬:七上八下,有七个人就上,有八个人就下一个人。

陆广莘:对,这样的话呢,就是说人的能力,效率,你必须在这一个基础上去考虑,否则的话你累了干嘛呢?效果不好。所以你过得很潇洒,但是又很有成就。

国学堂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问诊的时候会将病人的性格记录在案,而国医大师陆广莘必问的问题则是病人是多少人的领导?这背后所蕴藏的都是身心同治的医学理念。经过一个多月以来向国医大师的请教,主持人梁冬又有怎样的感想呢?《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会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依然呢,是有请国学大师陆广莘老师呢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人生经历。这个老先生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今天依然头发这么黑,到处……健步如飞。有一次呢我们录个节目上楼梯的时候,四层楼啊,我们都跟不上他。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那种开阔的心量有关。所以呢,我最近就是根据对陆老师的学习呢,我今天早上小写了一首小诗,十五分钟写完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也向陆老师做个汇报。作为我们这一系列节目的一个总结。这个题目叫:《我相信》,现在做诗人很丢脸的事情啊,我要坚持啊。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更加真诚,因为他体会到人人平等。别人不见得更加聪明,但一定不会更笨。就说我觉得这个真诚的背后啊,其实是你得理解:大家都差不多,你骗不了谁。

陆广莘:真诚是个基本素质。就是说你要与人为善,你必须真诚,对吧?所以每人美美与共,你也必须真诚,真诚是个人的最基本的品质。

梁冬:嗯。我个人理解就真诚呢有一个前提,就是咱们得知道别人吧都挺聪明的,你骗不了人。第二句话呢,就这我这三段啊。第三段呢是我相信每个人呢,都会更加善良,因为他知道自己想活得很长。世界很小,因果报应的能量太强。就说我们做善人呢,你要把自己做一辈子好人,甚至几辈子好人的话,你必须现在要做,就是你希望未来有好报的话,你最好现在要去做。当然不是说我们做每件事情都需要有回报。但是呢,从长期来说,的确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今天播下的善因,就会有……将来就会有善果。

陆广莘:善因善果是一方面,就是你做善事,你必然是感觉到自己充实,自己有幸福感,有成就感,这是个最重要的。

梁冬:这样才会健康。

陆广莘:对!

梁冬:你觉得自己有价值嘛!

陆广莘:价值。

梁冬: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觉得没价值,他一定不会健康的。

陆广莘:对!所以说呢,就没有夜里边睡不着觉的事。哈哈。

梁冬:哦,您在这回应着呢。看来所有失眠的人,都是觉得自己……要么就是觉得自己价值太小,要不觉得自己价值太大,是吧?这也是个问题。好了,我们还有第三段呢,我想跟陆老汇报,说的是呢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更加美丽,因为他发现了生命自有他的独立意义。既不应该被蛊惑,更不应该被扭曲变形。就是您讲的这个,生命呢是个独立于物质以外的一个独立体。所以呢你要想变得漂亮吧,你得不能扭曲自己。你怎么才能不能扭曲呢?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它本来就在这里,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扭曲,它是生命本能体。

陆广莘:生命的以物质的依赖性为基础的自我独立性,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也不断趋向和谐的过程。因而和谐之美,美——主要是和谐,美的这个价值是对称;也是和谐,和谐才是美。比如说音乐、画画……

梁冬:对,建筑。

陆广莘:诶,和谐。

梁冬:所以有些电视台搞得七形八怪的那个就很不美,它不和谐,它不对称。

陆广莘:对对。和谐和谐。最主要是和谐。

梁冬:你说有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呢,老是自己的左手跟右手在打架,自己言不由衷,说的话呢都是不和谐的,说的话、做的事和心里想的,三个东西都不一样,心里想的是A,手里指的是B,嘴里说的是D。

陆广莘:那个不真诚。

梁冬:对啊,他就不和谐了,那不和谐就不美了。

陆广莘:对!

梁冬:对吧!所以呢,我觉得说呢要怎么样才能和谐呢,就是说你自己能不能够变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这个事吧说起来很玄,但是呢你认真想想这个事情:我们每一个人怎么样能让自己健康呢?就一个方法,就是自己跟自己不打架。很多人呢,都不是被别人打死的,是被自己打死的。

片花:在相继探讨了健康和生命之后,嘉宾探讨到了美的话题,而和谐也被认为是衡量美的首要标准。由此可见,许多建立在忽略健康的基础之上的审美标准,事实上却与真正的美背道而驰,而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呢?和谐与多样性又有怎样的关系?

陆广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为对方的利益着想,这样的人才是美的。你光为自己着想的人那是不美的,不感人的。所以说这个人的美不是外表的美,这个内心的美,感人的美,那么最主要是表现为他能够和谐。

梁冬:和谐这个字眼嘛,发现在互联网上呢总是被大家误解,我觉得呢,我们这次节目呢最大的一个收获啊,就是为和谐正本清源。和谐是什么?是既不同又能够互相帮助支撑,而且呢能够彼此呢有一种良性的意识。这个世界没有坏人,只有可以变成好人的人。没有坏事,只有可以变成好事的事。

陆广莘:对对对!

梁冬:对吧?那这个是个心法问题。

陆广莘:就是“和”,可以把不同的东西组合起来,和而不同。和,和是生物,可以产生新的事物。所以它的价值就提高了,是吧?就“和”能够产生新的事物。所以呢就是和谐的美是一个可以有创新这个过程的一个美。

梁冬:对!有一个很著名的人叫王小波,他说啊,生命的美啊就在于生命的多样性。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你看这个人永远总是那么简单地一种态度,价值观的话,可能也是……你看一个人,他身上也有很多毛病,但是他自己呢还能够承认这一切,慢慢在改。他身上的很多元素,他也有激励人心的一面,他也有安静的一面,等等等等,你会觉得他那个东西特别美,是吧?以前我小的时候啊,最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曾经有一个老师呢跟我说,因为那个时候我在读中学。他说啊,你知道吗?你成绩比别人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够拿到全班成绩第一的时候呢,你用扳手腕来赢人家,那才叫厉害呢!就说你身上的这两种特质呢能在一起的时候,你就让人感觉到特别美了,或者特别了不起了。这个事情呢给我一辈子的很大的影响。就是说……昨天晚上我们去参加一个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活动,很有意思。这个马云呢,您知道马云吧?马云呢平常都是做企业的,到处都是演讲啊,讲做什么生意啊、战略啊等等。但是呢,昨天他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上面呢,他打太极拳。下面呢一堆企业家,两百个企业家,是吧?他打太极拳。这个时候所有……其他企业家呢就觉得很佩服他了。因为你有钱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都差不多,你比我多几十个亿又怎么样呢?反正也都差不多,关键是你还会打太极拳。所以呢,这就是多样性,一个人呢他非得有几个东西之后呢,才显得出他的这种多样性的美丽出来。

陆广莘:对,对。多样性的和谐。

梁冬:对。谢谢陆老,谢谢。在过去的这几周里面呢我们和陆老一起学习呢,让我们真正地体会到了这个真正中国文化的美丽。那么这个中国文化的美丽呢恰好是不对抗,不竞争,不以个人意志为中心转移,它完全是和我们现在很多所提倡的这些文化相反的。而我们现代的很多的疾病,包括糖尿病,表面上看它是个病,背后呢还是一个你老想征服别人;赢别人;创造或者是强化自己的这个优势的这一些心智模式的某种的反应和产物。所以这世界哪有病?全部都是心病。要想真正(治)好病,只能够让自己变成有整体意识、良性意识和宏观意识的这样的一个人。当你作为这样的一个人的时候,你又怎么会不美丽;不善良;不健康呢?谢谢陆老,我们后会有期,谢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