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collection2-2金刚:浅谈项羽失败的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7:46

浅谈项羽失败的原因

——读《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相争,项羽兵败被围垓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是何等的悲壮!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传散文《史记.项羽本纪》中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个末路英雄,使后世读者无不为这个孤胆英雄扼腕叹息。项羽的失败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想据此找出他失败的原因。

从公元前2099月会稽起兵秦,到公元前20612月咸阳大封天下,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赞叹道:“然羽非有尺寸,趁势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项羽的军队兵强马壮,且帐下又有亚父范增为他运筹帷幄,还有破釜沉舟的胆识,何以竟在短短的五年之内就败给了为他所不齿的刘邦?我个人认为项羽的失败和他个人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

项羽具有博大高远的志向,这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描写:项羽年轻的时候,叔父项梁教他书剑,他不屑于学;叔父很生气,他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也许有人说这是项羽心高气傲,不足以为证。那么还有一条,想必没有人会反驳。秦始皇游会稽的时候,项羽和项梁看到了,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

自信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过度的自信就是刚愎自用,而项羽就是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使他在抗秦斗争中无所畏惧,但是也使他在楚汉相争中失误连连。这种刚愎自用表现在用人方面就是任人唯亲。他用的人不是项氏家族,就是妻子的兄弟。虽然手下曾经有杰出的将领人才,但是他却不能用,以至后来军中将领大都离他而去。韩信在项羽军中多次献策,但是项羽都不能采用,最终韩信亦叛楚归汉,投奔刘邦。

而他所信任楚人和项氏却有负他的重托,甚至成为内奸。项伯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多次出手帮助刘邦项羽刚到函谷关时,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可能战胜刘邦。但是项伯因为张良曾经帮过他,出于报恩的观念,夜访张良,泄露军机,并且还和刘邦约为儿女亲家,使刘邦君臣做好了准备。鸿门宴上,范增命项庄“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而“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一身翼蔽之,庄不得击”致使刘邦逃走,为以后的楚汉相争留下后患。项伯还接受张良的贿赂为刘邦求情分封汉中。荥阳之战时,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又是项伯出面阻止。如果说项羽夜见张良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那么以后的行为则只能说他是一个内奸,刘邦的帮凶。

在刘邦周围,可谓人才济济: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彭越、陆贾、周勃……项羽身边除了虞姬还有谁?战争不是凭力气单打独斗,它是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集兵将的组织能力的。刘邦用张良出谋划策决胜于千里之外;用萧何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集粮草;用韩信带兵打仗。刘邦手下的人都能各尽其用

项羽起兵反秦时打的是诛灭暴秦的旗号,而他自己后来的行为与秦始皇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记》中有几个小片段可以为证:

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人大失望

汉二年冬。因封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劝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不由意冷心灰,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烹说者" 

被项羽活埋的二十万秦军其实是穿着军装的普通老百姓,而他烧的不仅是秦国人民创造的伟大物质财富——宫殿,也是中国历代典籍图册等大量的精神财富。而刘邦,虽然这个流氓无产者也照样讨厌儒生,对宫殿和美女照样馋涎欲滴,但还是采纳了张良与萧何的意见,秋毫无犯,大得民心。

这些不仅仅是项羽的残酷暴虐,也是他目光短浅的表现。关中土地肥沃,地势险要,是定都的绝佳之地,但是项羽因为想要荣归故里,而放弃了定都咸阳,这也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患。

项羽灭秦后,“分裂天下而封诸侯”,使国家又回到四分五裂的局面;而刘邦果断地建立帝制,重新统一了国家,这是得民心,顺应历史潮流的。

项羽的悲剧不仅仅在于没有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更在于没有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即使如果没有刘邦,项羽依然会失败。他只适合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而不适合做统领天下的王者。

参考文献:《史记项羽本纪》军事谊文出版社,司马迁著200510月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