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炎project下载: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49:38

内容提要:

   
市场经济要能有效运行,交换契约要能顺利履行,降低交易成本,必须借助人们的自律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为道德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有序性是通过法律来维持的,可是,没有道德的支撑,法治并不能独立地支撑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尊重别人利益、权利为前提的,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新道德观必将形成,从而保证市场功能充分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市场经济  道德  经济学

    撇开社会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论,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国家的经济实践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便是物质资料的丰富。在此可以大胆预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长期困扰我们的物质资料不足或是短缺问题,将被抛到我们的身后,中国人民将充分地享受到现代的物质文明。但是,我们不应忽视,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也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的丰富,并不必然地自动带动道德生活的丰富和高尚。相反地,如果我们不注意道德世界的新构造,不去创造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配合的道德信仰,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物质资料的丰富,不但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层次,反而是一场劫难。因此,市场经济制度不仅要讲道德,而且还需要道德的大力支撑。

    市场的运作要有动力,这个动力来自参加市场经济各方追求自利的动机。生产者生产能赚钱的商品,并寻求出价最高的顾客;消费者消费能提供最大效用的商品,并寻求出价最低的供应者。双方追求自利并无任何不妥,正因为追求自利的巨大动力,市场经济具有非凡的活力。我们选择了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就必须肯定追求自身利益是正当行为。

    但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市场经济并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外部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于,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未经他人同意而将一部分成本强加于他人身上。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置生态环境破坏和公众健康于不顾,到处排放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给其他企业和居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危害,但却无法通过市场价格等形式得以补偿。其实市场经济更为致命的外部性问题恰恰是它自身的前提和基础,即对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对交易秩序的维护和对纠纷的裁决和调解。市场经济不能为自己提供前提,因而它不能不建立在政府和法律的基础之上。但是,政府和法律既可以为市场经济提供前提和基础,同样也可以破坏和剥夺这一基础,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计划经济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没有一种外在力量约束人们不去干预市场,尤其是人们能够借助于政府的力量的时候,市场也无法保护自己。同时,市场经济制度和其他经济制度一样,虽然从长期看对整个社会的成员都有好处,但并不能保证在每一件事情上使每个人都获益。价格的波动总会对一些人带来损失,竞争中总会有人败北。周期性的经济衰退会使大多数人的收益降低。如果仅强调一时之得失,就会导致那些在市场中暂时失利的人反对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如果只有在市场规则有利于自己时才拥护和遵守它,而不利于自己时就反对和不遵守它,市场经济就不能坚持下去,结果就会对大家都有害。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对待各种社会规则,任何文明、任何道德都不会存在。因此,人们只有不计较一时的得失,才能够维护市场规则,市场经济才具有效果性,从而能够建立起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达到这一点,只能依靠每个社会成员自律的力量,即道德的力量。因为所谓道德,就是为捍卫和遵循具有更高价值规则,为社会和别人带来一定物质好处而牺牲自己暂时利益的精神力量。通俗地说,只有在自己暂时受损时还能坚持某种规则,为别人和社会利益着想,才能视为是道德行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需要道德。正因为如此,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道德力量的支持。

    市场经济就是交换经济,它鼓励每个社会成员根据既定的约束条件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对别人同样追求的尊重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受到与之交易的另一方的相同努力的制约,这样人们只能追求在别人能容忍的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即追求“互利”或“双成”的结果。这个制约过程就是谈判或讨价还价的过程,其结果就是达成一定契约关系。契约中规定了双方交换的条件以及对违约的惩罚。市场经济不但需要人们之间自愿合作,更需要人们遵守合作的规则,使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约束在契约关系之中。但是由于人们掌握信息能力的有限性,契约从来不可能是完善的。即使是在现货交易中,也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一方欺骗另一方的问题;在长期契约关系中,人们就更难预见到未来发生的全部事情,因而更难制订周全;而在人力资源的聘用契约中,就更难详细规定资源如何具体使用。对于由契约所产生的纠纷,虽能通过政府的司法体系进行裁决或调解,但政府也涉及到信息不完全的问题。如同没有完善的契约关系一样,也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只要人们在缔结合约时就存心埋下违约的伏笔,只要人们存心钻法律的空子,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市场经济要能有效运行,交换契约要须利覆行,降低交易成本,必须借助人们自律的力量,其具体表现为道德力量:从这个意义讲,道德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有市场就窄竞争,缺乏竞争的市场是残缺不全的市场,排斥竞争的市场直到目前为止还没出当现过。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必须是有序的,无序的竞争必然破坏现实经济,导致人类文明的消失。无序的竞争社会必然是一个暴力决定一切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有序性是通过法律来维持的,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必须以法律做保障。可是没有道德的支撑,法治并不能独立支撑市场经济。正如前面所说,任何社会的司法体系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必然存在众多法律所调节不到的空白或领域,这些就要依靠道德力量去调节。比如约会不守时,让别人久等,这是不道德的,但并不违法;商品质量低也不违法,但不负责任地将劣质品推向市场是不道德的;夜深人静时某人高声喧哗并不违法,但却是不道德的。因此,光有法律而如果缺乏道德约束,社会仍会出现许多令人不快又无可奈何之事。为防止这些不道德行为对自己或社会的侵害(这本身就是资源浪费),个人或社会都必然花费大量的资源予以消除。即使社会的法律体系健全完善了,也存在着两个问题,首先是与道德抵触的法律很难贯彻执行。例如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历来认为劫富济贫是正义行为,历代农民起义的口号就是“分田地、均贫富”,所以打土豪分浮财从来都是理直气壮的。现在法律强调个人财产的不可侵犯性,在许多地方,尤其在农村很难行得通,所以哄抢承包户财物的事屡禁不止。再如我国人民一直认为山林中天上飞的地上走的都算无主之物,人人可以占有,所以禁猎珍贵野生动物的法律就很难贯彻。要扭转这种局面,光强调法律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法不责众。这说明必须从道德教育入手才能解决法律执行中的困难,减少法律执行成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重要的道德教育;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属于重要的道德教育。只强调法治而忽视道德,只会给法治增加困难。其次,法律从制订到执行都要花费极高的成本,而道德则是没有成本的公共服务。一个社会只靠法治而无道德的事先预防,将有一大笔人力物力用于侦询、寻证、诉讼、法庭及监狱的维持,而这一切都是非生产性活动,国家将不胜其负担。事实上,法律应该只起威慑作用,使每个社会成员在侵犯其他社会成员利益之前不得不三思而行。相反,道德都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约束,它不需要人监督,更没有诸如法律、监狱之类的执行费用。如果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很好,就根本用不着法律来管事。这样的社会是交易成本最低,经济效率最高的社会。

    那么,在以承认人的自利性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制度中,能否建立起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不少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经接近于做到这一点,表现为人民群众负有责任感、遵守公共秩序、关心社会公益、热心环境保护、守时守信、尊重别人的权利、敢于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揭露等。在依靠每个人追逐私利而组织起来的市场经济制度中之所以能建立高尚的道德,关键的一点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追逐自利的过程中不得影响其他成员的自利权利。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利成为社会中每个成员的普遍权利,只有少数人能享受的特权被人人都享有的人权所代替,这样每个人都可在不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这一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与传统道德观的根本区别。传统的道德观是以约束个人的自利为特征的,自古以来的道德教育就告诫人们不要自利,要为公,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不管是否有利于他人或社会,成为道德的同义语。正因为市场经济的道德有上述特征。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在追求自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好处。

    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无私欲,都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这里却包含着一个基本的矛盾:如果人人都没有了私欲,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因为私欲的膨胀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定,最终加害于每个社会成员,使他们最初追求的欲望不能满足,因而欲望才得以限制。如果把欲望从根本上取消了,还有什么目标可追求呢?因此精神满足归根结底离不开物质满足。之所以为革命牺牲,是因为自己的牺牲能使别人得到物质满足。如果一切的人都无求于物质满足,精神满足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物质欲望不断被更多更好地满足的过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动机来看当然是高尚的,但如果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余少数人正好可以肆无忌惮地膨胀私欲。所以损己利人的原则决不可用来做为制度设计的前提,只有当人与人处于不对称地位时,这种道德原则才有必要,例如富人和穷人、强者和弱者,处于危急情况下和不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人之间,这才能使社会福利有效增长、社会更协调地发展。因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不能成为普遍适用的制度原则。因此,传统的道德在市场经济时代应做重大的调整,反对追求物质欲望应调整为允许个人发财;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调整为二者利益的基本一致,以三纲五常的等级制度应调整为社会上每个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等。

    总之,市场经济离不开道德的支撑,道德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建立,以尊重别人利益、权利为前提,追求自身最大利益的新道德观必将形成。从而保证市场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