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试驾2残骸地图截图: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 and to do things right【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2:52:51
读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为了加深对“do things right”和“get right things done”的理解,找到了下文,保存并分享。 作者:如一天   2006-04-10 12:43 星期一 小雨  做正确的事”重在事情本身,是合乎道德伦理,自然规律或某种规则的。而“正确做事“重在做事的方法,要有明确的计划,合适的方式,和正确的步骤。
  比如,打网球,对于锻炼身体来说就是一件正确的事。事情明确了,但是打球方法不对,例如握拍方式不对,挥拍姿势不规范等等,或是颠倒循序渐进的学习次序,不是先练习基础动作,如抽球,削球,而是要一蹴而就得学习如何攻击性发球等等,这样不仅学不会网球,而且重则伤害手腕胳膊,适得其反,这就不是“正确做事”了。再如,打网球,对于一个久病初愈,刚出院的人来说,就不是一件正确的事。哪怕他的目的是对的,是为了恢复体力,但毕竟打网球是项比较剧烈的运动,既便他能“正确做事”,很好的掌握打网球的动作和步骤,但对于身体尚还虚弱的他,还是会事与愿违的。
  “做正确的事”是“正确做事”的前提,所做的事情若不正确,就更没有意义去提及其方法是否正确了。如何确定事情是否正确,简单的暂且不提,复杂的要对环境,条件,时机等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而后得出判断。这一过程,也是大有学问的。
   认准是正确的事了,就要考虑怎样去做了。
  父母教育孩子,本身是件正确的事情。小孩经历少,明白的事理少,生活经验少,在成长过程中,亲人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心灵脆弱而敏感,大人对其的教育就更要重视方式方法,即要“正确做事”。父母应该不断得给予孩子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若是方法错误,轻则达不到“望子成龙”的目的,重则会扭曲孩子的心灵,甚至毁了孩子一生。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面对孩子拿来的不及格的试卷,作为父母,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但懂得正确教育方式的父母就会给孩子讲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让其在思想上重视;给孩子分析其学习方法上的弊病,督促其改正;给予其鼓励,让其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振作起来。这样,孩子有了目标,有了方法,有了自信,以后无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其他事情,一定都会有起色的。而只懂得要教育孩子,却忽略方法的父母,往往是气急败坏得先把孩子打骂一通,再唠叨一通自己对孩子是多么失望,而某某家的孩子如何争气,如何优秀等。也许他本身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了皮肉之苦才对失败刻骨铭心,以后要好好学习避免处罚;同时希望通过和他人对比激起孩子的斗志,从而奋发向上。可是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体会不了这样的“良苦用心”,他内心还很柔弱,考了不及格,已经有阴影笼罩着他了,再加上家长的打骂,内心充满了自卑和羞辱,父母的“旁敲侧击”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是落井下石,给孩子更大精神压力,极大得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会引起孩子的厌学心理,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严重的会破罐子破摔,恶性循环下去。可见,做事的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事情的效果,对了,就是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错了,相当于自掘坟墓。
  人生就是不断斟酌“什么是正确的事和怎样正确做事”的过程。从离开妈妈的怀抱,颤颤巍巍得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我们就不断得在脑海做出判断,分析,取舍,计划,然后付诸于行动等。
  很重要的思想是,所谓“正确”,不是每个人都能高瞻远瞩,一眼看去就能得出判断的。选择正确的事情,应用正确的方法,是需要我们不断得探索尝试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书本中的道理,长辈们的说教,别人的体会经历,是我们作出判断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但对于复杂的事情,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在尝试探索的过程,当然有可能会走弯路,会摔跤,会碰壁,但这不正是对事物深入了解的过程吗?对错误的有了体会,才能对比而知什么是正确的。判断出了正确的事情,怎样应用正确的方法仍然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不断得观摩,尝试,替换,对比,再替换,再对比,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是个曲折的过程,需要自己勇于尝试的过程,是磨砺自己,促使自己成长的过程。
  而且,所谓“正确”,有时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对于以前来说是正确的,对于现在就不一定;对他来说是正确的,对我来说就不一定;在那里适用,在这里就不一定。所以我们也不能墨守成规,要不断得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局的不同,实时调整我们的方式方法。比如,高中时候的学习,要对课本十分熟悉,烂熟于心。所以我们要预习,听讲,大量的练习,不止一次的复习。那时,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对的,对于基础学科,就应该这样。而大学的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科繁多,每科的教学时间也较高中来说大幅度减少,这样,我们就不可能对每门课都依照高中那样的学习方式一步步紧扣。而且不能像高中那样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大学的老师基本上是给你这门课学科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是需要你课后花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填充的。而且你的目光也不能像高中时那样,仅仅局限于课本,要想学好这门课,你需要涉猎更广泛的相关知识,当然,对具体细节就没必要推敲,有印象即可。所以,大学的学习,可以说是纲领式的,在我们脑海中起到目录的作用,只要以后遇到具体问题时,知道从哪里入手查找相关资源就是。
  总之,我们时时刻刻面对着“什么是正确的事和怎样正确做事”这个问题,要想恰当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虚心学习,细心观摩,用心体会,更重要的是要大胆尝试,“在跌跌撞撞中才能成长”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且还要“与事俱进,与时俱进”,在动态调整中让我们的方法更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