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的机动性什么意思:千古才情万古对--张居正妙对才调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12:03

《千古才情万古对》
--张居正妙对才调高

明代大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嘉靖年间中进士,授编修。后在任官期间,整饬吏治,加强边备,改革漕运,丈量土地,行“一条鞭”法,颇有政绩。据说他少年时代就非常聪颖,有“神童”之称。
明代嘉靖初年,苏州进士顾出任湖北巡抚。他视察江陵时,当地正在举行“童子试”。一向重视人才选拔、培养与教育的顾,欣然前往观看。他发现有一个小孩,长得乖巧伶俐,实在可爱,便把这小孩唤到身边。“你叫什么名字呀?”顾和蔼地问。张居正年龄虽小,却毫不畏惧,朗声答道:“张居正!”顾一听,更加欢喜地说:“好啊!既然居正,将来准能成才!”“老大人请勿戏言!童虽不才,联句属对却略知一二。”顾听后,对张居正更加喜爱了,说:“那好!我出个对子,你要是对得好,我以金带相赠! ”张居正不慌不忙施礼道:“老大人请赐教。”
顾拉着张居正的小手,出句道: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这半联正好说到了张居正的心坎里,他稍加思索即高声对道: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听后大喜,说:“有才有志,只要永远居正,将是国家栋梁无疑!”说罢,即解下腰间金带相赠。①
①此联在民间传说中有异文。作: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兹始;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关于顾爱才若渴、识才有眼、选才有道、用才有方的故事,民间流传很多。如“唯楚有材”、“辟门呼俊”等。相传明万历年间,湖北天门县出了两个文人,一个是钟惺,一个是谭元春。他们主张厚今薄古,提倡通俗文学。成为轰动一时的“竟陵学派”,受到保守势力的围攻。尤其是竟陵学派自题自挂的“楚有材”3 字匾额,更被保守派视为“大逆不道”、“目空一切”。顾时任学台,经明察暗访、当面辩论等,发现钟、谭确实有才,对他提出的各种问题均对答如流,头头是道,便力排众议,竭力推荐给朝廷,且认为仅“楚有材”还不够,改之为“唯楚有材”,并为竟陵学派再题一匾:“辟门呼俊”,成为古今佳话。
相传张居正出生前夕,他的曾祖父梦见一轮明月落入他家的瓮坛之中,然后从里面冒出一只白色乌龟。第二天,张家添人进口,生下了张居正。曾祖父就给这新出生的婴儿取名为“白圭”。“圭”是“龟”的谐音,“白圭”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经济思想家。可见曾祖父对这个起名为“白圭”的曾孙是寄予厚望的。“居正”这个名字,是后来他考生员时,荆州知府李士翱给他起的。
张居正从小就很聪明,又肯下功夫学习,诵读过的许多诗词歌赋,他都能通篇通篇地背诵,并能诗善对,被人们称为“江陵神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张居正的“神童”之名,很快传到湖广巡抚耳中。这年夏天,巡抚特意前来察访。当巡抚等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江陵岑河口附近的东司庙时,庙里的住持闻讯,带领众僧赶忙出来接待。他们从庙后的瓜园里摘了十几个熟透了的大西瓜,送给巡抚大人和官差衙役们解渴消暑。巡抚没想到能在这里吃到如此沙甜爽口的西瓜,一时高兴,便随口吟出一比上联:
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
正要吟对下联时,在庙内教书的书塾先生前来参拜,把巡抚想好了的联句冲得全忘记了。巡抚不愿当众丢自己的面子,便将上联重述一遍,说:“你既然是教书的先生,想必对对子是轻而易举之事了。就请先生代劳吧!”
这个老先生是位迂腐的书呆子,本来就没有多少学问,此刻又被巡抚大人点名应对,又急又怕,肚子里装的几个词儿,早就跑光了,把他急得满头大汗。巡抚见他对不出下联,又不好当面让先生下不了台,便命他退下。
老先生非常狼狈地从庙内逃出来,慌慌张张刚出门,正巧碰上人称“神童”的张居正。慌不择路的老先生为了替自己“解围”,挽回面子,此时只好“不耻下问”,求助于前来庙里玩耍的张居正。张居正听罢老先生的述说,笑道:这本不难,你可对为——
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②
②古往今来,以西瓜为题的斗对故事及其他方位对联故事不少。亦各擅其妙。较有名的有: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少老爷,进退堂,越冬历夏读春秋;大小姐,上下城,走南串北买东西。关于张居正所对此联故事,民间另有传说称,湖广巡抚顾到任后,听说江陵有个姓张的“神童”,聪敏过人,能诗善对,便特地前往查访。当时正是农历六月,天气特别热。顾一行来到东司庙大树下乘凉,庙里的和尚得知巡抚大人驾到,忙送来西瓜让顾等一行解渴。顾十分高兴,口出上联命前来拜见巡抚的教书先生对。先生怎么也对不出,急得满头大汗,借故到屋内书房思索下句。张居正当时尚在塾中,见老师愁眉不展,思索甚苦,问明原因,代对下联。老先生如获至宝,赶到树下向巡抚“交差”。巡抚听罢连声夸好。一细问,才得知是他正要寻访的“神童”张居正所为,十分钟爱。
老先生听罢,如获至宝,匆忙返身,二次进庙,对巡抚吟对了下联。巡抚听罢,觉得这下联对得确实不错。连吟几遍后,大声问老先生:“此句果真是你所对?”老先生本就心虚,更不敢撒谎,只得实说:“此句乃本乡一个叫张白圭的神童所对。”巡抚闻听大喜,忙命人将张居正带进庙内,见面一看,果然见这孩子非同一般,不仅毫不恐慌,周知礼仪,而且镇静中露出几分机灵,更兼对答如流,出语不凡。由此深信张居正的“神童”之名实非虚传。
张居正13岁到武昌应乡试,由于巡抚顾特别赏识他,所以着意对监试的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人才。但一个13 岁的孩子中举,于他自己无利而有害。不如趁此机会给他一些挫折,促使他更加发愤。”冯御史深有同感,所以,直到张居正16岁时,才考中举人。
明万历初年,张居正任明神宗首辅,官居宰相要职,并使已开始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又变得强盛起来。可是,晚年的张居正却骄傲、腐化、讲究吃穿、收礼受贿,尤其喜欢听奉承话。于是,有个名叫邱岳的小官,专门用黄金铸了一副金对联赞扬他: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③
③民间又有传说称,邱岳字南镇,没有多少才学和政绩,全凭行贿拍马不断升官,竟然从一个小官升到布政使。他的官运,全仰仗当时的宰相张居正。皇上称他是“元辅张少师先生”,以师生之礼相待。张居正也居然以老师自居,十分傲慢。邱岳看准了这一点,不惜工本,用黄金铸成此联,送给张居正。这位善于拍马的邱岳,也真是费尽心机,把自己的姓名用“丘山为岳”放入联中,目的是让这位“太岳相公”一看对联,便能记住是谁送的,有了好事别忘了送礼的。张居正自然也很高兴。黄金铸成的对联,其价无比,而且对联把自己与皇上相提并论,使他更觉得意。他正欲启奏皇帝,准备把邱岳的官职再升上几级。正在这时,张居正的秘事败露,皇帝下令抄张居正之家。邱岳这副金铸对联也被送到宫里。皇上一看,十分恼怒:竟敢把张居正“太岳相公”与我这“大明天子”并列,岂不是谋反的证据吗?但皇上知道邱岳并非张居正的心腹,只是个好钻营的小人,就把他革职为民了。
张居正见了这副析字又巧嵌有自己“大号”——太岳的金铸对联,分外高兴,马上将邱岳升官三级。后来,张居正的两个儿子由于才艺俱佳,都金榜题名,其中一个还考中了状元。有喜奉承拍马者又赶忙送上一联祝贺:
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高日月;状元榜眼,二男登两第,学冠无人。
虽然当时和后世亦有人说张居正的两个儿子之所以能高中皇榜,是仰仗了张居正的权势使然,但实际上张居正确实没有使用自己的权力为子女谋财富和地位。与此正好相反,张居正教子是非常严格、严厉的。
古人云:“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教子,是“齐家”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不少著名的政治家不仅工于治国,而且善于齐家,尤其严于教子,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教子方面,留下了不少佳话。尽管张居正教子的“深远之意”在于使其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有用人才,但他对子弟的严格要求、严厉管教还是值得称道的。他的教子法同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样,同样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正因为他忠于大明朝和明朝皇帝,他才得以身居高位,权势显赫,威重一时,人人害怕。就连万历皇帝朱翊钧,也从不直呼其名,并亲书一联称赞他:
忠可格天,正气垂之万世;功昭捧日,休光播于百年。
“休光”即美名。可张居正此后美名传了不到一年,就遭了“飞来横祸”。原来,事情的起因是由他的“年谊”艾自修引发的。艾自修与张居正,是同科中举的“年谊”。只因艾自修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名列倒数第一,所以张居正曾半开玩笑半挖苦地吟出半联让艾自修对: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考中最后一名,古时称“背虎榜”。流水无心,落花有意,张居正吟过半联后,转过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哪曾想,就因这半副对联,几乎葬送了张居正的后半生。因为这半副对联,在艾自修的心灵上留下了永远难以修复的创伤。他把这半副对联时时吟诵,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同时,他还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张居正的一言一行,打算一旦抓住了张居正的把柄,就对出下联来,予以报复。当然最好是将张居正半联致死。
后来,张居正官至大学士,当了神宗皇帝的首辅。因神宗皇帝此时年纪尚幼,由张居正摄政,因而他权势煊赫,炙手可热。不料,正在这时,他有一个致命的把柄,落到了艾自修的手中,结果弄得身败名裂。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赶在上朝之前拜访张居正。当他来到相府,听人说张居正在花园里,便径直朝花园里寻过来。刚进花园门,他看见张居正还站在假山旁,可眨眼工夫就不见了。艾自修轻步走到假山旁,见有一块石板刚刚盖下去,卡住了一个袍角,正在被使劲往里面拉扯着。艾自修灵机一动,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割下了这个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有上朝。“他到哪里去了呢?”这在艾自修的心里是个难解的“谜”。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艾自修决心弄清那块石板下面藏着的秘密。于是,他乘张居正外出的一个机会,借故来到相府花园,掀开石板,也钻进张居正那天清早钻过的石板底下。原来这是个地道的入口,这地道直通内宫,地道的出口竟是当朝“娘娘”的卧室。艾自修查清了这一情况后,掌握了张居正不可告人的勾当。于是,那半副长期以来想对而未能对出的下联也就有了眉目。他把对出的下联写在一块黄绢上,用它包着用宝剑割下的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皇帝。皇帝打开丝绢,先看见一个袍角,不明其意,再看黄绢,只见那上面端端正正写着一行字: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④
④据民间传说。
皇帝仍不明白,艾自修便将自己的见闻从头至尾细述了一遍。顿时,皇帝龙颜大怒,要派人立即捉拿张居正问罪杀头。艾自修道:“这事千万不可声张。如果大动干戈,必然震动朝野,引起内乱。再说此事一旦张扬,与我皇面子上也不光彩。”于是,他献上一计。
张居正位重权重,年幼的皇帝早已有心要除掉他,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加上张居正门生众多,羽翼已丰,若弄得不好,会闹个物极必反。如今抓住了可以一举除掉心头之祸的有力证据,他岂肯放过,立即依计而行。皇帝采用了艾自修的计策,传出圣旨,钦定腊月初八日为“晒袍节”。要求凡京城官员,届时一律按品级排列,将朝服统一挂到天坛大院,由礼部派人一一查看,破旧的重新予以更换。
圣旨一传下来,张居正可慌了手脚。他深知对待皇帝的赐物,就是对待皇帝本人的态度,稍有疏忽,那还了得。张居正的夫人见他急得团团转,便匆忙派人去请来一名能工巧匠,给他的官袍仿造了一个角,才使他定下神来。
假的就是假的。张居正仿造的袍角还是被查出来了。经过晒袍节的查证落实,说明艾自修没有诬陷张居正。当然,皇帝早已把大权独揽的张居正视为一大隐患了,一直想找个机会除掉张居正,这回算是如愿以偿了,当即定张居正以“猥亵皇恩”的罪名,取下乌纱,剥了官服,削职为民,发配边疆,永不赦返。
张居正被刺字扛枷,正要启程服刑时,艾自修前来向他送行了。艾自修递给张居正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的正是半副下联。至此,张居正才恍然大悟。⑤
⑤另据民间传说称,张居正被削职谪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与中官冯保勾结之事败露。张居正中进士、授编修后不久,便领国子司业,与祭酒高拱相善。神宗即位后,冯保因事与时任大学士的高拱不协,乃深结张居正,合谋共逐高拱。冯保还倚太后之势,赏罚皆出其口,连神宗也非常害怕他。当然这些只仅仅是民间传说,并非历史史实。史实是1582 年6 月,张居正卒,是年12月,谪冯保,籍金银百余万两。直到1584 年4 月,才籍张居正家,子弟戍边。1584 年8月,榜张居正罪于天下。
张居正给后世留下了《书经直解》、《张太岳集》、《张太岳杂著》、《帝鉴图说》等,死后被中官张诚诬劾,遭削籍抄没,子弟戍边。熹宗时,复官爵。
尽管张居正晚年变得骄傲自大,腐化堕落,权势显赫,威重一时。但他的才华和治国才能,还是有公正的历史判别的,并没有因为他晚年的腐败而隐没他的政绩。尤其是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国10年。其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危机严重。他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内部矛盾有所缓解。加上裁汰冗员、减少支出,整饬吏治,加强边备,改革漕运,丈量土地,行“—条鞭法”,加强内阁和六部事权;用名将戚继光等练兵,加强防御鞑靼贵族的攻掠;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都有成效。因而朝政为之一新。
 
郑重提示:转贴的朋友请勿删去下面链接址,谢谢你的合作!
〓★〓 晚秋 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