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6601:《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57:08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六)(2006-10-17 12:07:07)   分类:文史哲学(《论语》详解)                                                                      

                                                                          《论语》二十篇,实为一大文章,而首章三个“不亦”,为文章之纲领,也是儒学之总纲。世人皆说《易》难解,实则,《易》是隐而难,《论语》是显而难,是难上加难。《论语》书成后,真能解首章的,千古以来,未曾见也。而首章都不能解,后面就更是以盲引盲。       本ID所写,皆发前人所未发,余人从其字句中求《论语》之真精神,不过是啃尸之徒。《论语》不死之真精神,岂在区区字句间。神会,则字句之纠缠自然顿明,下面将解释一个千古无人能解的问题:为什么《论语》首章是三个“不亦”,不是二个,也不是四个或其它?     对于以前所有解《论语》的人,对这三个“不亦”,连这些人自己都是囫囵吞枣,又怎么可能解释好?上面为什么是三个“不亦”的问题,这些人连提都不敢提,或者根本就没想到,就更不要说解答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本ID在前面的解释中其实已有所透露,在(四)中就有“圣人者,必圣其时、必圣其地、必圣其人,复圣它时、复圣它地、复圣它人也。”也就是说,这三个“不亦”,基于儒家最基本的信念,即儒家思维最基本的结构:天、地、人。      “学而时习之”,言“天”,在儒家思维的基本结构下,天与天时,“天、天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与“天、天时”紧密联系的就是所谓的“天命”了。参照前面对“时”的解释,就不难知道,《论语》对天时、天命的态度就是“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天其命而天与其命”,儒家对“时运”、“命运”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学而时习之”就是要成就这“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与天其命而天与其命”。      “有朋自远方来”,言“地”。地,包括土地等,但不单指土地,甚至地球之类的玩意,而是指大道流行的场所、空间等。地是离不开天的,有其天时,必成就其地,其地,包括一切的现实客观条件。通常所说的“地运”、“国运”等,就属于“地”的范围。一般人更熟悉的,就是所谓的“地利”了,儒家对“地利”的态度也是“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有朋自远方来”就是要成就这“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      “人不知而不愠”,言“人”。人,天地之心也。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就是这“人不知而不愠”。那么天地之心在哪里?天地之心就在人的心里,人心立,则天地立其心。西学讲人化自然,后来又有了所谓的人择原理,但对这“天地人”的关系,还是没有儒家、《论语》讲得透彻。“人不知而不愠”,就是要成就“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最终成就真正的“人和”。       这三个“不亦”,讲的就是君子如何“与其天时、与其地利”,最后“成其人和”,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和”?就是“人不愠”的世界,“没有郁结的世界”,就是世界大同。只有“与人其和而人与其和”,最终成就真正的“人和”,君子才算是真正行成“圣人之道”。离开这三个“不亦”,一般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实不知何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明白了上面,就不难明白这三个“不亦”,为什么是按“说、乐、君子“的顺序来安排。“说”,就是“悦”,对于忧郁症等大流行的现代社会,这个“悦”太罕见了,而连“悦”都没有,就不要侈谈诸如幸福感之类的废话。那么,何谓真“悦”?“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也。“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才是真正快乐的事,令人心情舒畅的事,如果个体的心情都不能“悦”、不能“不愠”,怎么可能成就“不愠”的世界?所以要“修身”,“学而时习之”地“修身”,其结果就是“悦”,“悦”也就是个体的“不愠”。那么,“修身”为什么和“天时”挂钩?所谓“修身”不是一个人的盲修瞎练,“闻、见、学、行”“圣人之道”要“与天其时而天与其时”,其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修身”,然后要“齐家”。这“家”,不是一般所谓的家庭,那是“小家”,一个地区是家,一个国家也是家,那是“大家”。齐家才能“乐”,这读yue,箫韶九成,盛世之象。家不齐,国不齐,怎么可能有“箫韶九成,盛世之象”?所以要“齐家”,“有朋自远方来”就是要“齐家”,其结果就是“乐”,“乐”也就是“家”的“不愠”,只有“不愠”才可能“箫韶九成,盛世之象”,才可能“乐”。那么,“齐家”为什么和“地利”挂钩?家、国都属于“地”的范畴,通常有所谓的“家运”、“国运”等,要“齐家”,改变“家运”、“国运”,就要“与地其利而地与其利”,这样才能最终成就“箫韶九成,盛世之象”,其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齐家”,然后要“平天下”。而只有“天下平”了,世界“不愠”、没有郁结了,世界大同了,才算是“平天下”,才算是“人和”,才算是君子行“圣人之道”,才算是“不亦君子乎?”上面的“说”、“乐”,都是“不愠”的特殊形式,分别对应着个体和家,但真正的“不愠”是全天下的,这个天下不单单指人类社会,按现代术语,至少是包括了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天下万物都要和谐、都要“不愠”,这才是真的“不愠”,也才是真的“平天下”,只有这样,才是真的“人和”了。所以,“平天下”与“人和”是密不可分的!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与“说、乐、君子”以及“天、地、人”或“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论语》的首章是站在这样的高度立论的,而不是如千古以来那些盲人的瞎解释所说那样。只有这样,才算初步明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也才算初步知道《论语》说了点什么。但这只是一个大纲,只是一个框架,更重要的东西还在后面。 (待续)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四川,别给中国丢人! 孔庆东,不要乡愿------回复孔庆东对本ID的评价。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七) 《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一) 鲁迅也能成大师的时代,有的只能是人屁大师! 周末音乐会 缠中说禅:缠非缠、禅非禅,枯木龙吟照大千。(序-九)修改版 捍卫马克思  浏览“缠中说禅”更多文章请点击进入缠中说禅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6530)|评论(100)|收藏(28)|打印|举报 前一篇:《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五)
后一篇:孔庆东,不要乡愿------回复孔庆东对本ID的评价。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新浪开奖汽车手机马上领取[发评论]
  • 缠中说禅

    2006-10-17 12:16:57

    现在抄袭剽窃之风大盛,本ID所写皆发人所未发,如果以后有人抄袭剽窃,请各位帮忙收集证据。这个问题,绝对不能乡愿。《论语》不长,但弄成垃圾白话文就太长了,估计要写一年半,以后尽量保持每天一篇,周末要休息。其它文章也要写,有点量大,尽量坚持。 
     

    博主回复:

  • AK47

    2006-10-17 12:54:32

    不错不错,继续。

    博主回复:

  • giuqw

    2006-10-17 13:35:53

    你怎么整天跑到孔老师那里捣乱?不知丑,小朋友!就算你写诗比孔老师好又怎样?还是废物!

    博主回复:

  • kinli99

    2006-10-17 13:36:44

    看来这回孔老二爷子给你一份无聊工作并把你给栓住了。
    呵呵,继续搞个一年半载的。

    博主回复:

  • 2006-10-17 13:43:12

    图片太美了,我很喜欢,支持

    博主回复:

  • 路过

    2006-10-17 13:47:14

    老祖宗死了,翻不了身了,你们即使抬出他的尸体标本来表演做戏也不会生动到哪里去。

    博主回复:

  • 罗锅

    2006-10-17 13:52:59

    [匿名] giuqw 

     
    2006-10-17 13:35:53 
    你怎么整天跑到孔老师那里捣乱?不知丑,小朋友!就算你写诗比孔老师好又怎样?还是废物!
    ============
    孔肥肥、金胖胖的走狗!!!!!!!敢在数学妹妹这里捣乱???????????打!!!!!!!!!!!!!!!!!!!!!!!

    博主回复:

  • MM

    2006-10-17 14:20:02

    楼上要不要那么激动呀?

    博主回复:

  • 五四

    2006-10-17 14:32:50

    中国至少有80%的人口他们不懂什么是《论语》。
    听说过《论语》的那20%的人当中,至少有80%的属于理工科领域的人对《论语》是遗忘和漠不关心,觉得不如科学实在。
    那剩下的20%知识分子当中,只要问及要“儒”还是“乳”,至少有80%的人首选择“乳”。
    那些选择“儒”的属于极其少数,都是些“性欲衰退”“不男不女”“老朽”“伪君子”“靠这吃饭的教育工作者”
    当然还有及个别属于特殊群体,就如楼主----“想炒作出名之辈”

    博主回复:

  • 路过

    2006-10-17 14:48:57

    哈哈,你们这些“君子”一面满口君子仁义,一面满口鸡鸭鱼肉,好,再奉献一句:

    把孔老二的尸体剁碎,再搅混些你们喜欢的香料,就是可以愚弄你们这些鸡鸭的良好饲料。
    人,辨别力强,与时俱进,不吃你们那一套腐朽的食品。

    博主回复:

  • 2006-10-17 15:46:23

    孔子是不是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楼主可是女子?女子解释《论语》,不是越解越歪曲嘛,谁会信你啊?即使是孔子在世也不会派一个女人来解释吧。
    哈哈,好笑,还是论鸡鸭来得爽!

    博主回复:

  • 萧狼

    2006-10-17 16:11:51

    可能我对孔子不了解,不是可能,是确实。但我对你这种研究古代文化的精神所感动,看到这么多跟贴,都是一些没有教养之人子,我觉得你的道路非常漫长,不是光要说文解字,更要教人儒家的为人美德,中国人现在留下的精神不多了,儒家文化现在还残留一点。希望你能继续。也不要搞’不要抄袭,违者必究’,有人抄就不错了,你觉得还有几个对你的这东西感兴趣的。所以,大度一点,就象你研究的论语,不知则不愠。好好做个榜样吧。

    博主回复:

  • 老麻花

    2006-10-17 16:28:45

    小妹妹:  老麻花将此论(六贴)于今日转去儒学联合论坛

    严禁抄袭 违者必纠

    博主回复:

  • 漠漠

    2006-10-17 16:44:04

    对,,你还在乎那个虚名干什么???  

    准许转载,不须注明!!! 奖励抄袭,违者必纠!!!

    博主回复:

  • 木鱼

    2006-10-17 17:39:24

    看过。还有那个詈骂 鲁迅的文章。
    基本感觉是,你是半疯状态。

    博主回复:

  • kinli99

    2006-10-17 17:42:45

    唉,还是真怕了你了。
    即使我这个伪君子也不敢和你“女LM”计较了。
    顶一下。呵呵。

    博主回复:

  • 虚心学习

    2006-10-17 18:01:50

    能不能给我留个联系方式?
    或者给我发信 david-ricardo@163.com

    博主回复:

  • sikaozhong

    2006-10-17 20:21:33

    世人皆说《易》难解,实则,《易》是隐而难,《论语》是显而难,是难上加难!
    赞同!

    博主回复:

  • 7668k

    2006-10-17 20:36:19

    物质决定精神,环境决定性格,经历决定思想。

    这三条是分析人的思想观念来源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人,包括孔子和缠中说禅在内,其所有的思想观念和情感,都是按着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所以,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家二小子的所思所想所情所感,都是可以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确定出来的。反之,由其思想观念情感和言论同样可以推测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互逆的过程。自然、社会和个人,就是这么一个关系,地球或者说宇宙这个系统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是这个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的一切必然决定于系统。

    这么说的意思是,解释《论语》不能“咬文嚼字”地从字到字、从词到词地猜测孔子的意思,而是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孔子的生平经历,感孔子之所感,想孔子之所想,欲孔子之所欲,思孔子之所思,归纳总结之后,孔子所欲之言,必如源头活水自然流淌而出!

    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但首先是个世界观的问题。没有这个框架,任何解释都是瞎猜。

    博主回复:

  • 2006-10-17 20:42:08

    发现看论语,我还懂,但看你的解释后却不懂了.真是惭愧啊.

    博主回复:

  • tryrtytry

    2006-10-17 21:17:15

    古义湮塞,慨然后学。

    博主回复:

  • 商周逸民

    2006-10-17 21:26:00

    今天看了博主此篇释<论语>之三不亦,我认为解释得很正确。但仍是一家之言,为什么呢?
    佛家修炼讲层次,你从佛经中修性,证悟了不同层次,你就会得到金刚、菩萨、如来,以至更高的不同果位。道家性命双修也讲层次,叫炼精化气,炼气化形、炼形还虚,炼虚合道。博主讲儒家之经典,也是站在一个层次在讲,只是这个层次,不是普通酸儒学究能明白的。
    夫子对礼、乐、仁、智、信的认识,也是不断学习更新的, 晚年好《易》而韦编三绝,可见夫子晚年的思想是合于道的,应该说儒家的最高境界应合于道之无为。
    博主对《论语》的解释,应该和夫子周游列国时的思想境界接近,应为正论,击节为君喝彩!

    博主回复:

  • 窗外

    2006-10-17 21:35:00

    经济学还写吗?

    博主回复:

  • 看客

    2006-10-17 21:42:12

    国学本是博大精深,各家也有不同的悟解,你的解读有你的理解这值得称道。但是学者就要心胸博大,不要以为自己是最正确的,并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人,那样你就会变成个学痞,不会有出路的,还会招来世骂。你何苦那?

    博主回复:

  • 缠中说禅

    2006-10-17 21:44:03

    [匿名] 窗外 

     
    2006-10-17 21:35:00 
    经济学还写
    ===============

    写!也请你好好看看《论语》。
     

    博主回复:

  • 公子白

    2006-10-17 23:31:41

    拜读。

    博主回复:

  • 泥瓦匠

    2006-10-18 08:36:05

    怎么感觉和理学家解释的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若说有区别也就是用释家解了论语

    博主回复:

  • 章鱼194

    2006-10-18 08:47:41

    孔子的言论是后人整理的,有其特殊环境条件,并不象你这样“系统”。首章强调学习的重要,符合“教授”身份。
    你上面分析的第二句,有牵强附会之嫌。我怎么看不出这远方的朋友代表“地”,这不是“人”吗?
    你说的第一句,是指温习“天命”?搞笑,不至于吧。

    博主回复:

  • 罗锅

    2006-10-18 08:55:23

    [匿名] 章鱼194 

    2006-10-18 08:47:41 
    孔子的言论是后人整理的,有其特殊环境条件,并不象你这样“系统”。首章强调学习的重要,符合“教授”身份。
    你上面分析的第二句,有牵强附会之嫌。我怎么看不出这远方的朋友代表“地”,这不是“人”吗?
    你说的第一句,是指温习“天命”?搞笑,不至于吧。 
     
    ==========
    你傻呀?????????你看过数学妹妹前面的解释吗????????????????????????“习”是温习的意思吗????????????????

    博主回复:

  • 楚人

    2006-10-18 12:00:00

    从天涯追到这里来看,哈哈,果然缠得很!

    有趣则有趣矣,学术则还大欠火候。本人有意访一批有国学底子的能写的人,又失望一回了。

    博主回复:

  • zzzzzzzz

    2006-10-18 17:44:43

    典型的炒作,你连孔子讲的话是用来赶吗的都不知道.



    哎.....老了老了还这样...我看你改写情色小说比较好!!!!!!!!!

    博主回复:

  • 缠中说禅

    2006-10-19 15:50:22

    公告
      
      本ID所写“《论语》详解-----给所有曲解孔子的人”皆发人所未发,已联系好写完后要出版,所以有关连载将只在本ID博客进行。请最好不要转载,如要转载,务必注明,免得以后要打版权官司。

    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博主回复:

  • 颂怜

    2006-10-23 11:44:06

    看来我真不是搞文学的料,完全没感觉的!

    博主回复:

  • 宿醉

    2006-11-13 11:19:43

    若按博主所解,孔夫子就太不爽快了,说句话还遮遮掩掩、曲里拐弯的,^_^,不是我山东人个性啊。

    博主回复:

  • dougele

    2006-11-20 19:50:20

    有自己的见解!可贺!支持一下!
    奉劝几句:
    既然甚解论语,当有君子风度,不可满口秽语而恶人哦!
    能自圆其说,就是你的目的!
    文章甚感拖沓,又不是出书,简明点,都省时间。莫成了裹脚布!

    博主回复:

  • jh8113

    2006-12-25 11:58:54

    不完全理解。但至少比自己原先的理解有意思。学。
    产生了一个问题:论语如果是一大章,开头三句如此重要,整个文章又是一贯的,如果又是孔子的弟子收集整理,怎么不会出现整理时弄错老师意思的情况呢?孔子活着的时候已校对过?

    博主回复:

  • 古代

    2007-01-09 19:17:11

    惭愧!自己连祖先思想都理解错,确实愚腐!只能认真用心“闻、见、学、行”“圣人之道”。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

    2007-04-01 19:06:03

    你怎么知道“不亦”是论语的第一章???
    你怎么知道论语真是孔子说的?????
    你怎么知道真有孔子这个人?????

    博主回复:

  • 阳光下的影子

    2007-05-19 00:27:28

    我觉得看留言也是一种启发
    1。有位说的好,既然作者能明白论语,又不在乎经济上的收益,为什么不鼓励他人多COPY呢?过程中也许真的有更过的人得益了,有部分的小人得志了,可是得益得还是大多数。
    2。对论语的理解,能明白每个字的意思固然好,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的领会和应用。哪怕以前看过的解释多错,但一本书,总还是有个谱的。层次的高低是有,一般人也看不出来,曲高和寡。
    但愿我能坚持看下去。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

    2007-12-04 21:01:39

    静下心,重新学习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

    2008-04-07 22:59:05

    炒股要佐以论语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

    2008-04-07 22:59:52

    听禅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8-04-27 21:13:12

    《论语》不死之真精神,岂在区区字句间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8-04-27 21:16:5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愿小缠健康长寿,完成四书五经的解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圣此时,圣此地,圣此人

    博主回复:

  • 石猴

    2008-04-27 21:19:49

    何谓真“悦”?“闻、见、学、行”“圣人之道”也。
    “闻、见、学、行”“圣人之道”,才是真正快乐的事,令人心情舒畅的事
    ========
    和小老师读论语,学股道,大悦

    博主回复:

  • 十方三生

    2008-05-07 19:54:30

    神会,则字句之纠缠自然顿明
    ------------

    博主回复:

  • 十方三生

    2008-05-07 19:54:56

    神会,则字句之纠缠自然顿明
    ------------

    博主回复:

  • 阿呆

    2008-05-08 13:22:17

    踩一踩!

    博主回复:

  • 阿呆

    2008-05-08 13:22:27

    踩一踩!

    博主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