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明施工费打分:教育家的标准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7:09
教育家的标准在哪里?

江苏泗洪 王绪卫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位为民众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这是不少关心教育的有识之士所感到痛心和悲哀的现实。即便是北大校长陈佐洱,也只是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出席重大的国事活动。这很让不少从事教育的人愤愤不平:现如今社会上所谓的歌唱家、画家、作家、企业家,一抓一大把,为什么就不能给这几年教育界很有影响的“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引导自学而高考出名的魏书生、独立独行的王泽钊、另类校长郑杰、书生校长程红兵及教育在线坛主李镇西等”授予教育家称谓呢?        问得好!问得有些胆气和豪气。对,到底为什么就不能?理由何在?到底什么样人才可称作教育家?教育家的标准在哪里?        世界公认: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只有孔子一人。国内比较认同:中国近代的教育家有:北大首任校长------蔡元培,晓庄师范的创办者------陶行知,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读《陶行知全集》,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指出:一流教育家有两类:一类是敢探未明之新理,可称之为创新教育家;一类是敢辟未开发之地域,可称之为辟远教育家。        和名师请教,一位教中学多年、现已转做公务员的李高升老师说:“我心目中的教育家标准有三个:一是要能以天下为己任;二是要有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三是要有社会认可的教育成功经验、教育实绩。”         朱永新在《教育家》一文中说:教育家应该追求卓越和创新。只有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教育家。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李镇西在《中国呼唤教育家》一文中说:纵观古今中外所有大教育家,我认为,他们的成长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素质—— 有超越世俗的高远的追求。把教师当作职业还是事业?这是教育家与一般教育者最根本的区别。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行知不但是这样说的,他更是以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向孩子们也向他所热爱的老百姓捧出了他的一颗心。作为曾师从杜威的留洋学生,他本来已是一位大学教授、教务主任,但为了要改造中国的教育,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穿上布衣草履,奔赴乡村,面向中国最广泛的社会生活为中国最下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说:“只要是为老百姓造福,我们吃草也干。”这种面向社会底层而又超越的世俗的精神,正是陶行知所以成为教育家的原因之一。试问今天中国的教育者们,有没有这种精神?也许,当我们为眼前的一些功名利禄孜孜以求时,我们离教育家的精神境界已经不止十万八千里了。         有属于自己的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无论是苏格拉底、孔子,还是爱尔维修、杜威,可以说古今中外所有真正的教育家首先是思想家。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教育者要成为教育家,更是不可能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在尊重并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即使是向当今公认的教育专家学习,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应经过自己的头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甚至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新的理论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乐于思考,敢于怀疑,不迷信权威,是教育家不可缺乏的思想素质。         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现在的中青年教育者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先天不足的弱点,无论是对传统的国学精华还是对当代的世界文化,都缺乏深厚的功底。的确,就学养而言,我们现在很难找到一位蔡元培式的校长、朱自清式的中学教师或叶圣陶式的小学教师了。这也是我国50年来至今没有涌现出一流教育家的原因之一。         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同时应该是一棵“文化大树”。人们常常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称作教育的“百科全书”,而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他能够担任中学几乎所有课程的教学,还特别擅长写作;他生前不但写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著作,而且还为他的学生写了一千篇小说、童话和故事。其实,不只是苏霍姆林斯基,可以说,所有大教育家无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巨人。因为只有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峰,才可能有恢宏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创新的平台。一切有志于成为教育家的中国教育者,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问家。        有长期的第一线教育实践。我们往往把“教育学家”或者说“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家混为一谈。客观地说,中国不缺乏“教育学家”,几十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涌现出的各种教育观点、教育理论不可胜数。但是,教育家首先是身体力行的教育实践者,而且必须是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序言中写道:“我在一所乡村中学工作了整整32年,我现在决定把这本书取名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认为我是有权利这样说的。如果要问我在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是的,书斋里也许可以产生“教育理论”但是绝对产生不了教育家。没有和教育对象——学生面对面的接触、心与心的交流,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所谓“教育”,就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因此,远离学生却想成为教育家,无疑于缘木求鱼。         开封刘振民在《出席第二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有感》一文中认为:教育家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应当带着教育的理想追求理想的教育。教育家需要用自己的理念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有所成长。这当然需要教育激情,但是也需要具体的操作方法,教育才能进入高境界两者缺一不可。教育家更应当以人格、境界、厚重的修养去影响他能遇到的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与他相处过的人感受到教育的美丽和生活的阳光。社会会因为教育家的存在更美好、更多的人们会因为教育家的存在而更美好。教育家应当是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缺少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教育家,公众就缺少了精神家园。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给人类的灵魂一个精神家园。所以,教育家应当抱定这样的信念:也许我们无力挽救整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尽力挽救我们遇到的人。        人是需要有梦想有激情的,实际上社会的进步是有一大批有激情有理想有精神的人在推动。现在许多人缺失了理想,我们应当寻找唤醒更多的人积极面对生活、面对事业的、面对他人的方法和途径。强化更多人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的使命,教育家在其中也会不断自我强化。所以,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很感激参加我培训的老师们。他们使我再次深切的感到教育的神圣和伟大可以这么说,教育家是帮助孩子开启一生幸福之门的引路人。让每个孩子的一生都能够成为一个成功而精彩动人的故事,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个心中有爱,心中有梦的人。这样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个人生活幸福也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家的使命所在。这样的教育也会成为幸福和快乐的过程,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会获得幸福、快乐,都会有所发展——孩子、教师、家长等等。果真如此大家才会感概:教育是如此美丽!教育家置身其中自己也会更加美丽。全社会都会感谢教育。教育家若是名副其实,必须首先是德育专家。若是面对惟利益化和道德滑坡的世风毫无对抗能量,只是自甘于无奈,随之向利益霸主跪拜、入伙,真正的教育家就有可能成为稀有物种,最后消亡。        我个人认为:为赚钱而做教育的是教育商人;为爱怜学生而做教育的是教育慈善家;为自己喜爱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快乐为社会多数人的一生快乐而做教育、做教育做出乐趣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看了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的人,是学者;只有在前人基础上有新发现、新思想、新创造的人,有了真正属于自己东西的人,才可以称之为“ * * 家”。        一个教育家最起码应具备五个条件:一是追求真理,有哲学家的思维高度和深度;因为真理:就是真正的道理。就是符合客观现实的认识。自然科学是自然的真理,社会科学是社会的真理,思想是哲学理性的真理。人类追求真理的目的和理由,是因为它符合客观现实,是人类实现真正自由幸福的唯一正确之路。它可以让人类多些快乐、少些痛苦。这正是真理不可战胜的原因,不是真理,就一定会被淘汰的原因。只有自己执著地追求真理,才可能教育别人去追求真理。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没有不是真理的执著追求者。所以一个真正的教育家第一应当具备的素质就是追求真理。一个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没有深入系统地思考的人,如何引领学生去认识人生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二是胸怀天下,有政治家的眼光和抱负;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一文中说: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坚持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一个看不清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人,如何去教育学生成功地走向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是超越前人,有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不畏权威的个性;        四是开拓进取,有把教育作为自己一生快乐的事业追求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艺术;        五是实绩卓著,有成功的教育经历和社会民众认可的教育口碑。        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当今中国教育界,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的是上海的郑杰,因为他追求真理有很好的哲学思考:为学生和老师的一生幸福。因为他坚持自我,被人称另类校长,能吸引王泽钊那样的另类老师,能超越前人,有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和不畏权威的个性;把一个散凑的北郊中学做成一个成效卓著的上海名校;因做教育,不但有做事业的追求,而且有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艺术;其次是朱永新和李镇西;他们都追求真理,且个性非常,只是永新市长没有自己的学校;镇西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思考还未成熟到位;还有肖川和张万祥也很有实力;最没有希望的是魏书生,因为他不追求真理,只吹嘘考试;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大教书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