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枭的读音:内向的中国式院落·都市周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2:40:30
内向的中国式院落2012-02-02   浙江各地民居处理门窗楣框的方法不同,但加以雕饰尤其是雕刻出带有字样的匾额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手法。(图片来自《浙江民居》)

  永康

  带,一日三餐喝点小米粥,王文韶看不下去,立刻让浙江布政使署从库里提了40万两白银给老佛爷救急,老佛爷自然感动得不得了。

  民间传说多少有添油加醋的成分。王文韶究竟有没有从浙江布政使署提取白银、是否有这个权力这样做、那么多白银如何从杭州运到西安都有待考证。但至少可以肯定,传播这个故事的老百姓们坚信旧藩署是个富得流油的单位。

  

  内向的中国式院落

  今天的旧藩署30号和32号,是整条街上仅存的民国时期的老房子。

  走进大门,先要穿过一个光线昏暗的过道。这显然是一个公用的空间。在许多传统民居的这个位置,通常用来安电表,也用来堆放煤球和家里容纳不了的杂物,或停放自行车,只留下一道狭窄的缝隙让人侧身通过。但眼前的过道内空荡荡的,没有安放任何东西,地面也扫得干干净净。

  过道尽头是一道刻着“广平泽世”四个大字的门。好像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会把这类宽泛、抽象的理想,像标语一样刻在住宅上,很励志。但没听说过老外在造房子时,也会在门上刻上诸如“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词。

  这道门通往一个院子,空间不算太大。两层楼高的老房子在院子里一字排开,其中一侧盖有一间披屋。这属于院落住宅的一种。

  建筑学专家认为,我们传统的院落住宅不同于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住宅建筑也有院落,除了采光与通风,早期的院落还有设男女之防的作用——为了维护家族血统的纯净,不许妇女抛头露面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时代共有的准则,建院墙显然更便于把妇女圈在家里。文艺复兴后,院落也成为交际活动的空间,院落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

  但在我国的传统民居建筑里,院落始终方方正正,铺砌整齐,四周的建筑都高于它,并且都指向它,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而且这院落的宽幅通常不会超过五间房,如果需要更多的房间来容纳更多的人住,造房子的人会选择另外再建一个院落。总之,中国式的院落更为内向,这和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在行为思想上更趋向于内省有关。

  做皮具的金海桦曾经在旧藩署住过一段时间,时常在这老房子里走动,和里面的老人聊天。在这个院子里,每天都能闻到生煤炉的味道,听到烧水的吱吱声,充满了烟火味。最有趣的是其中一家被他称作“洗衣王”的人家,每天从早到晚都有洗不完的东西,除了衣服,还包括各种塑料袋,洗完晾好,整个院子都彩旗飘飘。

  在旧藩署30号和32号的北面是一家保安公司,南边临近吴山广场,东西两边则是商店和酒吧,热闹非凡。只是经过一个院落的隔离,你都会觉得时间在这个院子里忽然放慢了流逝的速度。

  

  红墙婉转护官梅

  旧藩署以北不远处,就是红门局。即西湖银泰店北面的小路,东西两端分别与定安路、劳动路相交,不过只有五六米宽,五百多米长。

  南宋时,台谏宅、太常寺和敕令所等官署都设在此地。《武林坊巷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曾经在凤山门建织造局。织造局,即官营丝绸生产机构驻地,主要是生产王室用的丝绸、凤冠霞帔等用品。但凤山门地势低洼,很潮湿,于是永乐二年,织造局搬到了涌金门附近、吴山脚下。因为搬家后的织造局大门用朱漆漆成,气派非凡,人们就称之为红门局。

  红门局最初的规模,大于今天它所代表的那条小路,往北一直到涌金路一带,南至藩司墙。也就是说,红门局和旧藩署以前应该是邻居。

  官家之地,通常不是老百姓能随意走动的。坊间却流传着一首叫做《红门局看梅》的诗:“红墙婉转护官梅,早向东风取次开。笑我三人头尽白,也随游女看花来。嫩晴天气午风和,坐对茶烟场碧柯。领略花间春意趣,机声停处鸟声多。”

  按这首诗的说法,旧时的红门局应该种有许多梅花,到梅花盛开的时节,会像公园一样敞开着大门,允许人们走到花丛中间赏花。去国家丝绸生产基地赏梅、搞小资情调,既不用买门票,又没有门卫的阻拦,这事在今天听来有点不可思议。

  一直到晚清,红门局毁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战火,之后就成了名居。也许因为这里曾经是织造局,从民国时期开始,纺织业的一些商人先后在此购置房产。

  以今天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的红门局67号老别墅为例。这座别墅建于1935年,原主人姓翁,后来被刘士先买下来。刘士先祖籍安徽歙县,曾经是保定军校二期生、国民党第三十九军军长。徽州出商人,这话真是一点没说错,这个刘士先退伍后就投身商界,任染织布业会干事。

  到1946年,杭州第一纱厂总经理张文魁又以420两黄金的公款买下这套洋房,作为自己的私宅,经常在这座楼里大宴宾客,结识贵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个贪官才卖掉了房子,跑到了海外。

  此外,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儿时也曾在红门局住过。华君武晚年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有关他的报道,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还特地写信以求更正:“我上小学是红门局小学,不是洪门局。”是啊,洪门与红门,差别太大了。洪门,是起源于明末清初的秘密组织,属于黑帮,属于江湖。红门局却属于官家,概括起来说,四个字:根正苗红。

  东阳

  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