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期平均数比较:万能的王小山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39:36

万能的王小山是怎样炼成的

2012-01-24 10:10:26

浏览 2709 次 | 评论 2 条


                                                              蒋方舟          从“万能的上帝”到“万能的王小山”
        在“万能的王小山”之前,是“万能的微博”;在“万能的微博”之前,是“万能的天涯”;在“万能的天涯”之前,是“万能的搜索引擎;在“万能的网络”之前,是“万能的上帝”……人们不断更换着呼召求助的对象,王小山是最新一季全知全能的救世主。       王小山是资深媒体人兼著名网友。在北京莫名其妙攒起来的各种饭局上,至少有四个顶着这个头衔的人。王小山是其中少数几个名副其实的人。“平生不识王小山,纵到帝都也枉然。”       他97年开始上网,那时候上网的只有很少的人,整个互联网逛来逛去不过是几张熟识的面孔,恍若鬼打墙。这些十几年前还在聊天室整宿神聊的网友,一部分销声匿迹,也许隐退安稳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另一部分历经网络江湖所有腥风血雨之地:聊天室、论坛、博客、微博……故国无少年,江湖多大佬。当年著名的“黑心杀手王小山”还是“王小山”,是不改名、不潜伏、不舍得离开网络的前辈,当得起“德高望重”四个字。网络江湖的事儿,如果王小山出手也搞不定的话,那多半就搞不定了。“万能的王小山”——大家似乎渐渐默认了他的万能,只是没有这个称号而已。                       “问不倒先生”
      这事儿是这么开始的: 2011年9月1日,网友“咖啡领地”在新浪微博上对王小山说:“万能的@王小山,送我15个粉丝吧。”王小山回应道:“同学们,帮他涨到100,加油。”在短短的三四分钟内,这网友的粉丝暴涨了四五十个,超过100个之后,王小山叫停:“够了。”       “王小山”前加@,是通知的意思,无论王小山身在何处,只要他在网上醒着——而他貌似永远都在网上醒着,就能看见这条消息。       这也行?人们见识了王小山强大的网络号召力,都来找“万能的王小山”:有让他预测彩票的,有向他打听某人的,有要见丈母娘让他出主意的,有白血病让他帮着筹款的……当然,也有纯来“调戏”一下他的。这个言语犀利、外表凶恶的王小山,耐心得令人发指。有问选答,有求选应。每天都有人来@他。问各种所问,求各种所求。王小山,也就这么自我默认是万能的,成为比“百度知道”更好用更灵验的“人工咨询台”、“一个人的百科频道”、“问不倒先生”。       王小山也似乎确有灵通。比如有人问:“归置夏衣,翻出冬衣,怎么都找不到我去年最喜欢穿的一件白色帽衫和黑色工装裤,你说哪里找呀?”王小山答:“在你某次出门回来再没碰过的那个包里。”这位跟王小山素不相识的网友,中午回家一翻包,果然找到了。王小山将之归结为自己多吃了几斤盐,生活经验多一点。      又如“万能的王小山,送我一张‘民谣在路上’的海报吧。”王小山现场办公,直接转发给这个活动的组织者,让他们邮寄海报。这应该归结为“多认识了几个人”。相信哪一天,王小山犯懒,连指名道姓也不用,只说一声:“@各大佬”。就会有人出面,把这些区区小事办妥了。       不过,王小山的万能,绝大部分是靠“滑头+无厘头”来实现的。比如:“万能的王小山老师,我现在是一个女孩的备胎,怎么才能转正?”王小山答:“等她把你生下来。”“万能的王小山 帮我写写稿子吧……”王小山写道:“稿子。”“万能的王小山啊,请你传授下读书的方法吧。”王小山答:“从左到右。”“万能的王小山,这两天小区里不知是谁家养了只公鸡,老是打鸣,半夜打,白天也打,吵得我睡不着觉,怎么办呢?”王小山答:“送几只母鸡过去,忙死它。”      不知道万能的王小山有多少时间耗费在网上,但是他耗费了大量的比特(信息量单位bit)和网友的眼球倒是真的,很多人受不了他每天刷屏,干脆把他拉黑了。拉黑他的人,也得求助他:“万能的王小山,我要拉黑你,但是拉黑不了啊!”王小山十分耐心地指点:你再试试看,浏览器右上角,有个某图标,你打开,可以拉黑的。      很多人不知道王小山每天在网上答这些问题是什么目的。莫非是上帝太忙了,聘他做帮手?莫非是营造“网络神汉”的形象?莫非是背后有什么商业目的?网友komj1234问:“万能的@王小山,这个系列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营销公司的炒作?”     王小山说:“营销公司给了我一个亿人民币。”——当然,这不是真的。                                     从搞行为,到搞行为艺术            除了多吃了几斤盐,多认识几个人,王小山又多说了几多话,多走了几多路,多做了几桩事,才成了今天的“万能的王小山”?        王小山成为“神汉”之后,不少人来找他测字,测赛事结果,测彩票,测爱情运,测未来。有位网友来找他测字,求国运,这个字是:“中”。        王小山答:“一剑封口,唉。”        作为前时评专栏作家,王小山不知道写过多少文章,表达过多少意见。而现在,他越来越说不出什么了,因为他说的话越来越不让说了。即便说,也越来越简短,越来越隐晦了。        微博似乎更适合这种表达。王小山智慧依旧,犀利如常。比如:“万能的王小山,郭美美捐了多少钱搞慈善呀?”王小山答:“捐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替大家省了好多钱。”又比如:“万能的王小山 啊,动车事故大家都淡忘了怎么办啊?”王小山答:“还会有下次的。”       微博产生后,聚焦了社会事件。人们还记得发生了很多:乐清钱运会事件,上海大火事件,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温州动车脱轨事件……而人们再也不愿做一个旁观者和议论者:难道看着这一切发生,什么也做不了吗?        于是,去年年底,微博忽然从一个社交媒体,变成了一个能动员、能合作、能行动的平台。扯淡在网上,行动在线下。微博再造了社会行动主义。       2010年12月25日,乐清公安部门发通稿称,寨侨村村主任钱运会被一场交通事故致死。但网络传言,钱云会被5个人抓住按在地上,被一辆工程车有预谋地碾压致死。       前者符合常识,后者符合想象力。王小山和窦含章组成了“低端网友围观团”奔赴乐清。他只代表自己,并不奢望调查真相。没想到此事发展成多个“公民调查团”赴乐清,人人都是柯南,都是良心的代表,掌握着自以为的真相。        王小山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出发前我在微博表示即使一无所获,也不失望,接受任何结果,只保证不说谎。我没有结论,找不到支持谋杀观点的证据,也找不到车祸瞬间目击证人。我心里有倾向,但没证据的话不说。”       他的结论受到如潮的抨击。原来认为他代表了“网络的良心”而支持他的网友也倒戈,猜测他收了钱,讽刺他变成了五毛党。这远比来自敌人的攻击要让人灰心,想让人远遁。从此不问世事吧,不话兴亡,不做任何,只约酒局,王小山一度陷入酩酊大醉中——当然,他常年在酩酊大醉中。         王小山因此退出过微博一段时间。不久,他又被千呼万唤了出来。       重返微博的王小山变了,变得脾气超好,豁达了很多,也和人对骂,但很少真的动气;也耍牌约架,招猫逗狗。但是,遇到了微博上爆出的重大社会事件,他仍然招呼人“同去同去”,从不错过。         “万能的@王小山”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既然什么都不让我说,那我就什么都说;既然什么都不让做,那我就什么都做;不让有什么行为,那就搞“在场行为艺术”吧。总之,不认可无力、无奈、无法、无为……王小山——也许可以加个“们”字,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