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张舍镇邮编:又到秋天话秋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3:33:03

                                                           秋季话秋补,滋阴抑肺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保健专家沈雁英教授

 

 

又到秋天了。从中医来看,人的健康和气候、外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进入秋天后,天气比较干燥,对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患病。俗话说:“秋天无病三分虚。”到了秋季就要是开始滋补养阴了,这是开始储存能量的好时机。在秋季,得调理脾胃,为“秋冬养阴”打好基础。秋风秋雨渐渐凉,温度降低,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要做好保暖工作,预防疾病入侵。

秋天万物成熟,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千树落叶、万花凋零的时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日衰、阴寒日胜,雨水偏少、气候干燥,万物渐渐萧条。“阳消阴长,热去寒来。”人们体内的阳气逐渐内敛,阴精之气不断转盛,因此代谢机能也由盛转衰,开始进入低潮。立秋即秋季的开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燥。

在北方多是秋阳暴晒的天气,而刚经受过夏天酷暑“折磨”的人们的体质,在初秋就受到酷暑和秋季燥干天气的夹攻,因此很容易致病。人们常出现阴虚火旺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嘴唇干裂出血、皮肤干涩、咽干口渴、音哑、便秘、小便少等现象。还有的人会出现燥咳症状,如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等。秋天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该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身体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很多,如百合、芝麻、核桃、红枣、莲心和桂圆等。

让秋天润泽起来

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秋天的气候。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口鼻干燥、眼角干涩、皮肤发紧、干燥脱屑,甚至出现多处皮肤破裂等症状,这主要是秋季干燥的气候特点所致。此季节稍不注意调理,皮肤极易老化起皱。中医认为,外界燥邪过甚,侵入体内,损伤津液,津液亏虚,不能润泽四肢、皮肤,故见秋燥的一系列症状。

秋燥是四时气候的自然现象,也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然而我们可通过某些中药具有滋阴润燥、灌溉脏腑的功效,来弥补秋燥对身体的伤害,减少甚至避免干燥的发生。其原则为滋阴润肺,不腻不燥,药物有西洋参、百合、玉竹、沙生、麦冬、天冬、黄精、桑葚等。可单位运用,也可搭配运用。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颇多。秋天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量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银耳等。

别让燥伤肺

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的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咳,谓之“燥咳”。 鼻乃肺之窍,鼻干燥于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的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袭击,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

秋季养生以肺为先,故饮食以滋阴为宜。要少食辛辣味之品,如:辣椒、生姜、生葱等。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辣味的食品是要防止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会伤肝,故在秋天要增加酸味的食品,酸味入肝,可增加肝脏功能,以抵御过剩的肺气侵入,根据中医这一原则,秋季人们一定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的习惯,以达到滋阴、润肺、防燥的目的。

适合秋季使用的食品有很多,如:山药、白扁豆、藕、黄鳝、栗子、胡桃、花生等。

防燥两步骤

秋季前期:用于温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清热滋润为主。饮食养生的方法应坚持二粥一汤的饮食方法,即早晚餐食粥,午餐喝汤,但粥汤的内容有所不同。传统养生学认为燥邪最易伤肺,在煮粥时加些切碎的梨块,有生津止渴、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秋季干咳少痰、失眠多梦者食用。煮粥时加些已用水发好的银耳,有滋阴润肺、养胃强身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慢性支气管炎者食用。羹汤类则以西红柿蛋汤为佳,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并有利于消化吸收。

秋季后期:用于凉燥的饮食养生方法要以驱寒润肺为主。饮食原则除滋阴润燥外,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能量较高的食物。食粥仍是主要方法,如:梨粥、百合粥、银耳粥都可食用,还可增加一些瘦肉粥类,如煮粥时加些瘦肉、皮蛋等,以补充蛋白质的消耗。还可进食栗子粥、桂花莲子粥、龙眼肉粥、红枣粥等,并多食一些温性的蔬菜水果,如南瓜、葱姜、香菜、桃、杏、大枣、荔枝、乌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