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到唐山飞机:鲴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16:23
银鲴 鲤科
发布时间:2005-12-13      点击数:1050次

银鲴 鲤科 (密鲴.银鯵.刁子)
鲴鱼
百科名片
   鲴鱼
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是湖南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其他地方名有: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等。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
一、鲴鱼的特性
1、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水库、湖泊、哑河等大中水域,由于集雨面积广,水的面积大,形成各种饵料资源比较丰富。第一、库湖内各种有机碎屑,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固着藻类、底栖藻类、固丛生物等比较多;第二、每年从集雨面积范围内随雨水冲刷汇集下来各种有机物质来源比较广;第三、大中水域内长年累月沉积下来有大量的腐植质及屈泥等。以上充足和比较特殊的饵料资料,大多不能被放养的“四大家鱼”和各种自然增殖鱼类所利用,但却是鲴鱼的最佳饵料。凡没有鲴鱼的水域,以上饵料只能白白浪费,甚至污染水质。同时,鲴鱼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这是各种鱼类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这是鲴鱼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移植与养殖的最大优势。
2、净化水质、生态效益好。由于此鱼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能充分刮取和摄食能使水质污染的腐眉与底泥及各种固有的藻类。最新研究发现,鲴鱼是在00C-380C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鲴鱼成鱼的肠管内,腐屑和底泥已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鲴鱼在自然水域特别在富营养性的水域,在中底层摄食,能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效益,因此,鲴鱼又是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生态鱼。
3、生长快,能集群产卵,自然增殖快。鲴鱼本身就是一种野生鱼类,由于饵料充足,鱼的生长速度快,当年孵化鱼苗到年底可达到100—150克,第二年一般可达到500克左右.此鱼二冬年性成熟,一般怀卵量20万粒/公斤,在每年5-6月,当水温上升到20-26C时,在水流冲击情况下,性腺成熟的雌雄鲴鱼在流水区域能自然集群产卵,场面极为壮观。由于鲴鱼在自然状态下繁殖,授精率、孵化率、成活率都比较高,群体生殖力高,生命力强,因此,只要加强鲴鱼天然产卵场的保护和鲴鱼资源的管理,就能一劳永逸,长期受益,这是鲴鱼最主要的特征和能移植成功的关键。
4、优势多,适应性广,发展前景好。鲴鱼肉味鲜美,体型美观,色泽鲜艳,是色香味美最理想的碗子鱼;鲴鱼生长快、易捕捞、适应性强、疾病少、有避敌害鱼类本领;鲴鱼还能摄食腐泥、清洁水质、减少污染、有良好生态效益等优点。不仅能够适合水库、湖泊、哑河等各大中水域移植,也适合在堰塘和精养渔池等小水面养殖;商品鲴鱼在市场非常抢手, 售价比较高,一般10元/公斤,规格较大的每公斤可达15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各养殖单位与养殖户都非常愿意移植与养殖此优质鱼,因此在大中小各类水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鲴鱼是生活在中底层鱼类,它的鳃耙排列紧密,滤食性极强,肠相当长,是体长的10倍。消化力极强,故生长速度较快。它的饵料在天然水域主要以固着藻类,有机碎屑,腐泥等为主。但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养殖方法不同,它的饲料又有所改变。鱼苗阶段的饵料与四大家鱼相似,如买行专养,饵料更广泛,各种水生生物,人畜粪肥,腐泥,动物下脚料以及糠、麦夫、配合饲料、膨化颗料饲料等都非常喜食,因而很能适合混养与精养。
二、鲴鱼的养殖
1、培育鱼苗鱼种
培养鱼种应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花阶段,时间约20-30天,鱼苗规格可达到3厘米以上。第二阶段为育大规格鱼种,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育种规格可达到12厘米左右。所育鱼种池要求鱼池规格整齐,最大水深可达2.5米,并有良好的排灌设施,交通方便,便于管理。
①鱼花培育。池塘面积不易过大,一般在0.5-2亩,池水深0.5-1米。水质要肥,投放鱼花数量25万尾/亩,前期饵料为蛋黄、豆浆,中期为三等粉、米糠,粉状菜枯等中精饲料,一般经20-30天可达到4厘米左右的夏花。
②鱼种培育。池塘育种面积在2-10亩,池水深1-2.5米,前期池水深1米,中后期上升至2米以上。投放数量:主养的,每亩投放寸尾以上的夏花1.5-2万尾,水质培育与平常投饵及日常管理均与培育四大家鱼相似,一般经3个月养殖,每尾规格可达到12厘米左右;混养的,每亩投夏花1000尾左右,在不增加任何饵料情况下,三个月后可达到12厘米左右。鱼苗出池前3-4天,必须擂池或拉网锻炼,以增强体质,便于操作,为以后的调运鱼苗可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
③鱼苗质量标准: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泼有力,长途运输,成活率要保证在95%以上。
2、成鱼养殖
①池塘混养。在每亩水面放养其它主养鱼类后,视池塘水质的肥瘦与饵料丰欠,每亩搭配规格12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150尾左右,在不新增饵料的情况下,到年底每尾规格可达到250—350克,每亩可新增产100斤左右。饵料比较充足的池塘,每亩可投放200尾左右,年底每亩规格可达350—500克,每亩可增加鲴鱼150斤左右。
②池塘专养。以鲴鱼为主体鱼,专投饵精养,一般亩平投放规格15厘米左右的大鱼种1000尾,在施足底肥,培肥水质的情况下,每亩投蛋白含量在25%以上的膨化或颗粒饲料2000斤,到年底规格可达到1斤左右。亩平可增产鲴鱼1000斤,再加上搭配混养,亩平可产鱼1500斤以上。
③中小水面养殖。对于水面在100—2000亩的中小水库、湖泊、哑河可以实行混养或专养。对于饵料不足和未新投饵的水域亩平投放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30一50尾,对于饵料比较充足又新增投饵施肥的水域,亩平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尾,一般在年底可达到250—500克左右,每亩可增产50—100斤。
④网箱养殖。网箱规格在4x5米,面积约20平方米,每只网箱可以投放大规格鱼种。(16厘米以上)1000尾左右的,网箱底板为平板,可堆放有机质与混合饲料,再投放膨化或颗粒饲料2000斤左右,经四个月的养殖,鲴鱼规格可达到0.8斤以上,每一个网箱可产鲴鱼900斤左右。
3,养殖效益
养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池塘与大中水面混养或套养,一种是池塘与网箱专养,两种形式的效益都比较高,分析如下:
①混养。不需专用饲料,主要利用天然饵料和养殖其它鱼类未吃完的残渣剩饵及腐泥,不需饲料成本,只有鱼种开支。混养与套养的一般亩平投大规格鱼种100—200尾,按平均数150尾计算(每尾规格13—17厘米,售价分别为0.2—0.3元/尾)。一般养殖到年底每尾规格可达到300—400克,每亩可增产鲴鱼100—120斤,每斤售价5元,每亩可增收500—600元,除去鱼种成本30—50元,再考虑其它成本30—50元,合计60—100元,每亩可获利440—500元。
②专养。用池塘和网箱专养的,其特点,产量高,需专用饲料与鱼种的量大,成本相对多一点;效益也比较高。池塘专养,每亩投鱼种1000尾,网箱养殖,每只网箱投鱼种1000尾;鱼种规格要大,要求在16厘米以上。需专用精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按饵料系数为2计算,需饲料约2000斤,每亩池塘和每只网箱增产每尾规格在400—500克的鲴鱼约900斤左右,每斤售价6元,每亩池塘与每只网箱总收入可达到5400元。除去鱼种开支300元(按每尾0.3元),饲料成本2000元(每吨2000元),其它成本约200元,合计成本开支共约2500元,每亩池塘与每只网箱可获利约1900元,纯利润70%以上。
鲴鱼是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圆吻鲴、银鲴等四种鲴鱼统称。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鲴属。湖南地方名为黄板刁,是我省洞庭湖水系的名产。由于此鱼鳍与鱼尾分别呈青黄色与桔黄色,规格一般在500克左右,黄板刁因此得名。但各省市地方名有叫:黄姑子、板黄鱼、沙姑子、黄条、黄川、黄尾鱼等。鲴鱼喜食腐泥,有机碎屑等,有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特殊功能,又称生态鱼。鲴鱼易规模养殖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群众喜爱,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自然增值优良鱼类,是全国重点推广的四大优质鱼之一,可作为当前农业水产品结构的最佳优质鱼种进行调整、优化。在以上四种鲴鱼中尤以细鳞斜颌鲴与黄尾密鲴两种鱼的养殖最为广泛,占的比例大,移植养殖的面积多,因此,本文侧重介绍这两种鱼(附上彩图)。鲴鱼苗一直都非常缺乏,它严重制约此鱼的发展。现将鲴鱼的特征、优势、移殖与养殖的技术与效益和解决此鱼的途径与移植养殖推广的优惠政策论述如下。
编辑本段一、鲴鱼的特性
1、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水库、湖泊、哑河等大中水域,由于集雨面积广,水的面积大,形成各种饵料资源比较丰富。第一、库湖内各种有机碎屑,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固着藻类、底栖藻类、固丛生物等比较多;第二、每年从集雨面积范围内随雨水冲刷汇集下来各种有机物质来源比较广;第三、大中水域内长年累月沉积下来有大量的腐植质及屈泥等。以上充足和比较特殊的饵料资料,大多不能被放养的“四大家鱼”和各种自然增殖鱼类所利用,但却是鲴鱼的最佳饵料。凡没有鲴鱼的水域,以上饵料只能白白浪费,甚至污染水质。同时,鲴鱼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这是各种鱼类都无法比拟和代替的,这是鲴鱼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移植与养殖的最大优势。
2、净化水质、生态效益好。由于此鱼下颌前有比较发达的角质边缘,能充分刮取和摄食能使水质污染的腐眉与底泥及各种固有的藻类。最新研究发现,鲴鱼是在00C-380C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鲴鱼成鱼的肠管内,腐屑和底泥已占食物总量的90%以上,鲴鱼在自然水域特别在富营养性的水域,在中底层摄食,能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效益,因此,鲴鱼又是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的生态鱼。
3、生长快,能集群产卵,自然增殖快。鲴鱼本身就是一种野生鱼类,由于饵料充足,鱼的生长速度快,当年孵化鱼苗到年底可达到100—150克,第二年一般可达到500克左右.此鱼二冬年性成熟,一般怀卵量20万粒/公斤,在每年5-6月,当水温上升到20-26C时,在水流冲击情况下,性腺成熟的雌雄鲴鱼在流水区域能自然集群产卵,场面极为壮观。由于鲴鱼在自然状态下繁殖,授精率、孵化率、成活率都比较高,群体生殖力高,生命力强,因此,只要加强鲴鱼天然产卵场的保护和鲴鱼资源的管理,就能一劳永逸,长期受益,这是鲴鱼最主要的特征和能移植成功的关键。
4、优势多,适应性广,发展前景好。鲴鱼肉味鲜美,体型美观,色泽鲜艳,是色香味美最理想的碗子鱼;鲴鱼生长快、易捕捞、适应性强、疾病少、有避敌害鱼类本领;鲴鱼还能摄食腐泥、清洁水质、减少污染、有良好生态效益等优点。不仅能够适合水库、湖泊、哑河等各大中水域移植,也适合在堰塘和精养渔池等小水面养殖;商品鲴鱼在市场非常抢手, 售价比较高,一般10元/公斤,规格较大的每公斤可达15元,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各养殖单位与养殖户都非常愿意移植与养殖此优质鱼,因此在大中小各类水域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鲴鱼是生活在中底层鱼类,它的鳃耙排列紧密,滤食性极强,肠相当长,是体长的10倍。消化力极强,故生长速度较快。它的饵料在天然水域主要以固着藻类,有机碎屑,腐泥等为主。但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养殖方法不同,它的饲料又有所改变。鱼苗阶段的饵料与四大家鱼相似,如买行专养,饵料更广泛,各种水生生物,人畜粪肥,腐泥,动物下脚料以及糠、麦夫、配合饲料、膨化颗料饲料等都非常喜食,因而很能适合混养与精养。
编辑本段二、鲴鱼的养殖
1、培育鱼苗鱼种
培养鱼种应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花阶段,时间约20-30天,鱼苗规格可达到3厘米以上。第二阶段为育大规格鱼种,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育种规格可达到12厘米左右。所育鱼种池要求鱼池规格整齐,最大水深可达2.5米,并有良好的排灌设施,交通方便,便于管理。
①鱼花培育。池塘面积不易过大,一般在0.5-2亩,池水深0.5-1米。水质要肥,投放鱼花数量25万尾/亩,前期饵料为蛋黄、豆浆,中期为三等
粉、米糠,粉状菜枯等中精饲料,一般经20-30天可达到4厘米左右的夏花。
②鱼种培育。池塘育种面积在2-10亩,池水深1-2.5米,前期池水深1米,中后期上升至2米以上。投放数量:主养的,每亩投放寸尾以上的夏花1.5-2万尾,水质培育与平常投饵及日常管理均与培育四大家鱼相似,一般经3个月养殖,每尾规格可达到12厘米左右;混养的,每亩投夏花1000尾左右,在不增加任何饵料情况下,三个月后可达到12厘米左右。鱼苗出池前3-4天,必须擂池或拉网锻炼,以增强体质,便于操作,为以后的调运鱼苗可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
③鱼苗质量标准: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泼有力,长途运输,成活率要保证在95%以上。
2、成鱼养殖
①池塘混养。在每亩水面放养其它主养鱼类后,视池塘水质的肥瘦与饵料丰欠,每亩搭配规格12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150尾左右,在不新增饵料的情况下,到年底每尾规格可达到250—350克,每亩可新增产100斤左右。饵料比较充足的池塘,每亩可投放200尾左右,年底每亩规格可达350—500克,每亩可增加鲴鱼150斤左右。
②池塘专养。以鲴鱼为主体鱼,专投饵精养,一般亩平投放规格15厘米左右的大鱼种1000尾,在施足底肥,培肥水质的情况下,每亩投蛋白含量在25%以上的膨化或颗粒饲料2000斤,到年底规格可达到1斤左右。亩平可增产鲴鱼1000斤,再加上搭配混养,亩平可产鱼1500斤以上。
③中小水面养殖。对于水面在100—2000亩的中小水库、湖泊、哑河可以实行混养或专养。对于饵料不足和未新投饵的水域亩平投放12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30一50尾,对于饵料比较充足又新增投饵施肥的水域,亩平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尾,一般在年底可达到250—500克左右,每亩可增产50—100斤。
④网箱养殖。网箱规格在4x5米,面积约20平方米,每只网箱可以投放大规格鱼种。(16厘米以上)1000尾左右的,网箱底板为平板,可堆放有机质与混合饲料,再投放膨化或颗粒饲料2000斤左右,经四个月的养殖,鲴鱼规格可达到0.8斤以上,每一个网箱可产鲴鱼900斤左右。
3,养殖效益
养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池塘与大中水面混养或套养,一种是池塘与网箱专养,两种形式的效益都比较高,分析如下:
①混养。不需专用饲料,主要利用天然饵料和养殖其它鱼类未吃完的残渣剩饵及腐泥,不需饲料成本,只有鱼种开支。混养与套养的一般亩平投大规格鱼种100—200尾,按平均数150尾计算(每尾规格13—17厘米,售价分别为0.2—0.3元/尾)。一般养殖到年底每尾规格可达到300—400克,每亩可增产鲴鱼100—120斤,每斤售价5元,每亩可增收500—600元,除去鱼种成本30—50元,再考虑其它成本30—50元,合计60—100元,每亩可获利440—500元。
②专养。用池塘和网箱专养的,其特点,产量高,需专用饲料与鱼种的量大,成本相对多一点;效益也比较高。池塘专养,每亩投鱼种1000尾,网箱养殖,每只网箱投鱼种1000尾;鱼种规格要大,要求在16厘米以上。需专用精饲料和膨化颗粒饲料,按饵料系数为2计算,需饲料约2000斤,每亩池塘和每只网箱增产每尾规格在400—500克的鲴鱼约900斤左右,每斤售价6元,每亩池塘与每只网箱总收入可达到5400元。除去鱼种开支300元(按每尾0.3元),饲料成本2000元(每吨2000元),其它成本约200元,合计成本开支共约2500元,每亩池塘与每只网箱可获利约1900元,纯利润70%以上。
鲴鱼的种类、钓法及药用价值
鲴鱼品种有细鳞斜颌鲴、银鲴、黄尾密鲴和圆吻鲴。它属鲤形目、鲤科、鲴亚科、鲴属。
1.细鳞斜颌鲴鱼-地方名沙姑子.黄片.黄皮.黄尾.黄梢等等.
体侧扁.腹棱完全.头小吻钝.口小下位成弧形,下颌的角质边缘发达.生活时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背鳍灰色,尾鳍橘黄色,其他各鳍均浅黄色.主要分布于长江.黑龙江和珠江流域.湖泊,水库里也有分布.它栖息水体中下层,以水底腐殖质,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为主要食物.1年可长到150-200克,2年可大到0.5公斤.
2.银鲴--刁子,白尾,密鲴等等
体侧扁,稍延长.肛门前具不完全的腹棱或无.口下位,横裂,下颌有角质边缘.生活时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有明显的橘黄色斑块,胸鳍,腹鳍和臀鳍呈杏黄色,其他各鳍灰黑色.生活在水的底层,以有机碎屑和污泥杂质为主食.
3.圆吻鲴--翼鱼,力梢,案鱼,青片等
体侧扁,无腹棱,头小吻圆,口下位,横裂,下颌具发达的角质边缘,生活时背部呈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各鳍条均灰黑色.生活水的底层,以有机碎些和附生藻类(住要是附着硅藻)为主食.
鲴鱼钓法:
1.因为鲴鱼的上颌比下颌长很多(口下位),鲴鱼吃食时,都是头下尾上的去吸食物,然后抬头游走.如果子线很直,鲴鱼的上颌先碰到子线,浮标就有动作,提竿不中鱼.所以让子线稍弯曲是关键.调标时可调0钓2(空钩半水),调1钓3等等.送2目.3目提竿成功率50%.充分送上来就可100%.黑标也可100%.
2.饵料可用各类鲫鱼饵.介绍几组配方:
(1)南北(桂花香)80%+冬鲫20%+鬼5.水较肥的河里.
(2)疯钓鲫鱼1#70%+2#20%+拉丝粉10%.水较肥的水库
(3)速攻60%+野战91830%+拉丝粉10%.水较瘦的水库
3.双钩距1-2钩就行,鲴鱼常结群抢食,中双尾很多.
4.鲴鱼出水时挣扎力较大,如果大体型的鲴鱼多,可考虑用有倒刺钩,小鲴鱼(200克以下)用1和2#袖钩.如果水较深,建议用鲤竿。
[据说水之峰的黄鲫很好用。]
鲴鱼的标相特点是--乱.如果在有鲴鱼的水域垂钓,有漂动难中鱼,就该考虑是鲴鱼来了.这时只要把钓目增加到比调目大1-2目,等充分送漂(送4目以上)再提竿.如果是鲴鱼,就可考虑专钓鲴鱼了,因为鲴鱼有集群性。
鲴鱼摄食的饵料特殊,不与水体中天然经济鱼类争食,并有净化水质、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生态鱼。它还有生长快、疾病少、适应性广、容易捕捞等多方面优势,具有自然集群产卵、群体生殖力高、自然增殖快等特点。加之,鲴鱼含肉量高、肉美味鲜、体型美观、色泽鲜艳,是色、香、味、美最理想的碗子鱼,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售价较高,一般每公斤销售价为10元~16元。由此可见,鲴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
【药 名】:黄鲴鱼
【拼 音】:HUANGGUYU
【来 源】:为鲤科动物黄尾蜜鲴的肉。
【功 效】:温胃祛寒。
【主 治】:治寒泻,腹泻。
【性味归经】:《纲目》: “甘,温,无毒。”入胃经
【用药忌宜】:《医林纂要》:“多食令人发热作渴。”
【别 名】:黄姑、黄骨鱼(《纲目》)
【动植物资源分布】:山西、河北、山东、海南岛及福州等地亦有。
【拉丁名】: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黄鲴鱼,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鲊葅,煎炙甚美。”“鱼肠肥曰鲴,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鱼鱼鯹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又见鲴鱼

鲴鱼
www.cqagri.gov.cn  [2001-10-30] ·作者: ·来源:
鲴鱼 鲤科、鲴亚科的几种鱼;目前我国各地饲养的鲴鱼品种有细鳞斜颌鲴、银鲴、黄尾密鲴和圆吻鲴,现分别介绍如下;
1.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又称沙姑子、黄片、板黄鱼、黄尾刁子或黄川。体侧扁,腹部稍圆。头小而尖,鳞小;排列紧密。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长江,珠江流域的河流、湖泊和水库中。
研究细鳞斜颌鲴的食性证明:从下塘时全长0.8厘米的鱼苗到全长2厘米的鱼种,系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0.8~1.6厘米时,轮虫及其卵在每尾鱼的肠道中均有出现;并占食料生物数量的80%左右,浮游植物则占18%左右。
细鳞斜颌鲴2冬龄性成熟,体重一般在415—1100克,体长在30.5—39厘米之间。属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为5~8月,以5~6月为高峰,而5月中旬至6月初为产卵旺季。水温以22~26℃效果最好。
鱼苗发塘可每667平方米放养20万~25万尾,下塘前要放足基肥,肥水下塘。经1个月培育,一般可达3.3厘米左右,成活率50%以上。鱼种培育可单养,667平方米放养6000~10000尾,经70天培育,一般可达10厘米以上。与家鱼混养,效果也很好,例如每667平方米放养4.6厘米草鱼、鳙和细鳞斜颌鲴各1000尾,经120天饲养,草鱼、鳙鱼苗可达16.5厘米,斜颌鲴可达15.2厘米。
细鳞斜颌鲴的成鱼养殖方法很多,通常每667平方米放养200~250尾,占总产的5%~8%,有些单位采用当年夏花按尾套人鱼种池中饲养,当年可达50克以上,也可供食用。一般池养,都系2龄出塘,每667平方米放养50尾春片,出塘规格为250克左右;每667平方米放养100~l50尾,出塘规格150克左右;每667平方米放养200尾,出塘规格100克左右(以上放养鱼种规格均为11.6厘米左右)。若放养13.2—16.5厘米规格,每667平方米放养100尾,出塘规格250克左右,每667平方米产量约15~20千克。湖泊外荡放养,每667平方米放养10-20尾;收获时每尾0.25千克左右。肥水湖可长到0.5千克以上。
2.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属密鲴亚科。湖南衡阳称为刁子。在池塘中混养银鲴有几个优点:①银鲴食有机碎屑、污泥杂质、水面残渣泡沫,因此有清塘作用;②产量稳定。每667平方米产量为55~75千克,高产塘可达100千克以上;③上市规格50~70克,虽个体小但肉味鲜美。湖南衡阳养殖历史较久,浙江绍兴在外塘产量中占3%。
3.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江西萍乡地区称鱿鱼;又名“黄鱿子”。由于黄尾密鲴具有食性广、病害少、肉嫩味美等优点,因此是池塘混养的优良品种;江西萍乡地区素有养黄尾密鲴的习惯。
黄尾密鲴喜中下水层活动,游泳活泼,主要摄食各种植物碎肩,其次是底生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等。也喜食各种人工饲料,如米糠、酒糟、糖糟等,也食人畜粪便和其他各种饲料残渣。与家鱼混养,既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也可改善“池塘环境卫生”。江西萍乡地区池养的生长速度是:1龄鱼体长6.6~9.9厘米;2龄鱼达12尾/千克,生长良好的2龄鱼可达4—6尾/十克。2~3冬龄性成熟,最小成熟个体100克。目前大都采用2年饲养周期,第一年由鱼苗育成鱼种,第二年由鱼种养成食用鱼。
4.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俗称翼鱼、鲜鱼、力燥、鮟鱼。属鲤科,密鲴亚科,圆吻鲴属。福建省的连城、宁化、清流,江西的宁都、瑞金、会昌以及浙江很多地区早有养殖圆吻鲴的习惯,浙江瓯江产圆吻鲴,最大个体4千克。(资料来源:摘自戈贤平主编《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
...水产养殖网_鲴鱼人工繁殖技...

鲴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日期:2006-09-26]  来源:黄冈水产信息网   作者:   阅读:1006 次
鲴鱼是鲴亚科鱼类的总称。我国鲴鱼有4个属10余种。目前作为池塘、水库、湖泊养殖的鲴鱼主要有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Gunther)细鳞斜颌鲴(Plagiogathops micrloepis Bleeker)、黄尾鲴(Xencoypris davidi Bleeker)和圆吻鲴(Distoeohodon tumirstris peters)4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
1、鲴鱼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鲴鱼身体中等长,稍侧扁。头小,呈锥形;口小,下位或亚前位,呈一横裂;下颌平横,呈铲状,角质边缘较锋利;背鳍有硬刺,臀鳍具8-12根分枝鳍条,肛门紧靠臀鳍,下咽齿1-3行。4种鲴鱼的主要区别是:⑴银鲴下颌角质边缘不甚发达,肛门前的腹棱不完全或无,鳃耙数38-45,侧线鳞在63个以下,咽喉齿3行,体背部及体侧上部灰黑色,腹部为银白色,鳃盖后边缘有明显的桔黄色斑块,背鳍和尾鳍为灰色,其它各鳍呈淡黄色。⑵黄尾鲴和银鲴相似,个体比银鲴大,鳃耙数47-51,侧线鳞在63个以上,尾鳍为桔黄色。⑶红鳞斜斜颌鲴下颌角质边缘比较发达,腹鳍基至肛门间有明显的腹棱,侧线鳞71-84,咽喉齿3行,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鳍浅灰色,尾鳍桔黄色,其它各鳍浅黄色。⑷圆吻鲴吻部圆钝而突出,下颌角质边缘发达,无腹棱,侧线鳞70-80,咽喉齿2行,背部深褐色,腹部折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为黄白色。
1.2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银鲴和黄尾鲴多栖息于江河的中上游,细鳞斜颌鲴栖息于下游,圆吻鲴常栖息于上游,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
1.3食性
仔鱼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体长达4cm以上转食附着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和有机碎屑。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鲴鱼常栖息于水下层,刮取有机碎屑、污泥杂质及水表面残渣泡沫中的裸藻等,起着“清洁夫”的作用。也要摄食人工饲料。
1.4生长
4种鲴鱼相比较,圆吻鲴和细鳞斜颌鲴个体较大,常见个体重300-500克,最大个体可在1000-2000克;黄尾鲴个体中等,常见个体重200-300克;银鲴个体较小,常见个体重80-100克。
1.5繁殖习性
鲴鱼2龄达性成熟。繁殖季节为3月下旬-7月,4-5月为繁殖盛期。在繁殖季节,雄鱼头部、鳃盖、鳍条上有珠星,体表粗糙,轻压腹部有精液从泄殖孔流出。雌鱼腹部大,有明显的卵巢轮廓,体表光滑。银鲴的绝对怀卵量为11万-16万粒/尾,黄尾鲴的绝对怀卵量为12万-17万粒/尾,细鳞斜颌鲴的绝对怀卵量为13万-14万粒/尾,圆吻鲴的绝对怀卵量为20万-30万粒/尾。多属1年分批产卵类型。鲴鱼的受精卵多具粘性,但银鲴的受精卵粘性较弱。在23-25℃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速度以银鲴最快(25-26小时孵化脱膜),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次之(约37小时出膜),圆吻鲴最慢(约50小时出膜)。
2、人工繁殖
2.1亲鱼选留和培育
鲴鱼亲鱼的选留应在先年冬季或翌年早春进行,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2冬龄以上。银鲴亲鱼体重在100克以上,黄尾鲴和细鳞斜颌鲴亲鱼体重在500克以上,圆吻鲴亲鱼体重在600克以上。亲鱼单养密度为200-300尾/667㎡,混养密度为50-100尾/667㎡。亲鱼培育以施有机肥为主,并适当投喂一些商品饲料,保持水质肥爽。也可在繁殖季节从江河、湖(库)中捕捞亲鱼,直接催产。
2.2人工催产和孵化
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开始人工催产。雌鱼注射LRH-A2 7 ug+PC 2个/kg,雄鱼减半。胸腔注射,每公斤亲鱼注射药物2ml。注射催产药物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在20℃水温条件下,10-12小时即可达效应时间;水温20-23℃,9小时左右即能产卵;水温23-25℃,7-8小时就能产卵。一旦发现亲鱼发情产卵,每立方米水体泼洒黄泥浆水1kg(10kg水+1kg黄泥),以自行脱粘;20-30分钟为不断加进新水和排水,以收集受精卵。或发现亲鱼发情时,打网进行人工授精脱粘,其方法是:先将精、卵同时挤入盆内,并不断拌匀,然后将受精卵渐倒入黄泥浆水中,边倒边轻搅拌,1-2分钟后加清水种洗。脱粘后的受精卵移入孵化缸或环道中流水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70万-80万打开进水阀门,进行流水孵化。由于鲴鱼受精卵较小,并经人工脱粘,其卵表面附有泥沙,卵比重较大,为此,孵化时的水流速度要求较大,以看到受精卵粒随水流上下翻动为宜。孵化用水一定要经纱窗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其它杂质进入。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0-23℃,水温高于30℃,虽能孵化出鱼苗,但多为畸形。水温低于15℃,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则停止不前。在22-23℃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经40小时左右可脱膜出苗,但脱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需2-3天才能完全脱膜。刚脱膜的稚鱼,比家鱼苗小、嫩弱,无游泳能力,只能随水流上下漂浮。当稚鱼出现钱票能平游时,需降低水流速,以减少稚鱼体能消耗。脱膜3-4天后,当稚鱼的肠管和咽喉接能后,并可主动开口向外界摄食时,鱼苗即可下塘培育。
3、鲴鱼苗种培育
鲴鱼苗种培育方法与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鱼苗培育方法基本相同,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苗种池要求
鲴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面积500-1000㎡,池深1.5-1.8㎡,底质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苗种投放前,将池水排干,每667㎡用生石灰80-100kg彻底清塘消毒;随后施入畜粪500-600kg/667㎡,或绿肥1000-1500kg/667㎡,以培肥水质,使鱼苗下塘即能获得适口、充足的饵料。
3.2放养密度
鱼苗鱼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密切相关。放养密度稀,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效益差:放养过密,影响鱼苗鱼种的生长和成活率,但浪费水面,效益差;放养过密,影响鱼苗鱼种的生长和成活率。经各地多年试养认为:每667㎡水面放养水花以18万-20万尾为宜。当鱼苗体长达3cm以上时,每667㎡分稀到3万-10万尾;以后随着鱼体长大,应逐渐降低密度。
3.3培育方法
鱼苗鱼种常规培育多以“肥水”下塘,鲴鱼苗鱼种培育方法稍有不同。因鲴鱼较同日龄的家鱼苗小,刚开口摄食时,只能摄食轮虫和浮游藻类等细小生物。因此,鱼苗下池前,底肥不能施得过早和过多,以防大型藻类太多,不利鱼苗摄食。水色以“嫩”一些为好。在实际生产中,鱼苗下池前每667㎡施大草300-400kg或粪肥200-300kg;3-4小时后,当轮虫和浮游生物繁殖达高峰时,鱼苗下池。放苗时每5万尾鱼苗投喂1个熟蛋黄,以饱食下塘。从第2天开始,投喂豆浆,一般每667㎡水面每天用黄豆2-3kg磨成豆浆,投喂2-3次。随着鱼苗个体长大,摄食量增加,应适当增大投喂量。当鱼苗体长达3cm以上时,可投喂米糠、麸皮等人工饲料。
3.4饲养管理
鱼苗鱼种饲养管理主应做好以下工作:⑴加强水质管理。每2-3天至少加注1次新水,最好是经常保持微流水,使池塘水质“活爽”。⑵及时分养。鱼苗经20-30天培育,体长达3cm后鱼体鳞片已长齐,应及时打网锻炼和分稀饲养。在拉网操作过程中,要特别细心,以防伤鱼。体长3-4的鱼种,每667㎡可放养5万-6万尾;体长达5cm以上,每667㎡放养3万-4万尾。总之,随着鱼体长大,要逐渐分稀放养密度,以利鱼快速生长和提高成活率。⑶注意病害防治。鲴鱼苗种培育阶段的主要病害是寄生虫(如车轮虫、鱼鲺、锚头鳋等)。其防治方法是:定期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0.3g/m3,第2天再泼洒1次。
4、成鱼养殖
鲴鱼食性杂,适应性强,在我国广大地区均可养殖。在池塘、水库、湖泊中放养一定比例的鲴鱼,不仅与鲢、鳙鱼食性不相矛盾,还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这对减少有机物分解耗氧,加速水中物质循环,净化水质,促进主养鱼增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4.1池塘搭养
在主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主的成鱼池中,放养鲴鱼种150-200尾/667㎡,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鲴鱼以池中的腐植质和有机碎屑为食,一般可增加鱼产量10%-15%。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池塘最好投放一种鲴鱼,以免相互争食,影响生长。
4.2大水面增殖
鲴鱼喜生活在水库、湖泊等大型水域中,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大中型水域中移植增殖鲴鱼,并加强资源保护,2-3年即能形成自然种群,一般产量可5-6kg/667㎡,最高产量可达10kg/667㎡。如移植的湖泊、水库有自然跌水,鲴鱼还能自行繁衍后代,形成自然种群,可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