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油菜花:写在前面:儿子,我最亲密的伙伴--二十年温馨回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53:27

儿子,我最亲密的伙伴——二十年成长温馨回忆

        作者:大道本无边

 

     写在前面

我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

我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学的是中医医疗专业。毕业后当了三年的临床中医师。后来考上了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当时正值全国气功热潮。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在中医最高研究机构试招中医养生气功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德高望重、首屈一指的气功学者和中医名家。这样,我有幸成为全国首个中医养生气功专业的女硕士。

二十九岁,毕业回原大学母校,当了一名中医养生康复专业的教师。撰写专业著作多部。三十八岁,晋升为副教授。后被日本东京某大学人体科学研究室聘为客座副教授,从事了几年关于人体生命的现代科学研究。回国后,一直潜心于道家与中医养生法的研究与实践。

回顾我这二十多年的经历,我觉得非常满足。一个是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感到满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满足,这就是在二十年的人生中,我收获了自己最大的成果——我的儿子。

儿子,是我最亲密的伙伴。当他还孕育在我腹中,从我感觉到胎动的那个时刻起,他就成了我的伙伴。我天天抚摸着自己隆起的肚子,自言自语跟他说话;当他离开我的身体之后,我和他形影不离,以朋友的姿态和他一起玩耍,弥补了他作为独生子女的寂寞和孤单;不管他懂还是不懂,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以一个朋友的口吻和他说话。

在儿子幼小的时候,我给与了他最深厚的母爱,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健康而良好的性格基础;后来,我们全家去了日本,我和儿子又一起同甘共苦,为适应陌生的环境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回国后,面对国内教育的竞争压力,我始终让儿子处于自我教育管理者的地位,和儿子共同开动脑筋,为提高成绩找对策、想办法。同时,我还注重把培养儿子多方面能力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鼓励儿子利用一切机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早萌独立意识。为了培养儿子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智慧生活的本领,我还用《道德经》的辩证思维和道德规范去引导儿子、启蒙儿子。

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我没有像其他父母那么沉重的付出,也没有那样的艰辛。我和儿子从来都是朋友。在轻轻松松的享受天伦之乐中,完成儿子的成长过程。

当然,每一个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儿女不会没有期待。

有儿希望他成龙,有女希望她成凤,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夙愿。但是,不得不说,这世上的龙与凤,稀如凤毛麟角,很难指望。因此,与其为强求成龙成凤伤透脑筋,倒不如按照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好好享受一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许在强烈期盼“有心栽花花不开”的失望中,倒是无意中会得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

每一个做父母的,对儿女都必须负有教育的责任。

但是,对孩子不能用一种直截了当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直截了当的教育呢?

我认为,直截了当的教育,就是一种板起脸来的说教。——它是一种纯粹的家长作风。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被人叫做“家长”。特别是这个家长的“长”字。因为这带“长”字的名头,都是官本位的。什么“校长”、“厂长”、“科长”、“处长”等等,都是有权板起脸来教育别人的官。如果“家长”也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名长官,那就会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变成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教育与被教育的上下级关系。

直截了当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培养出好孩子的。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当然也就领导不好孩子。只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了解他、理解他,知道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将教育变成一缕温暖的阳光,柔和的照耀在孩子的心灵上,孩子的心灵才会跟着阳光走,对父母的教育产生趋光性。

    可是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失败,却常常归结为“溺爱”。——以为是爱的过度造成的。其实,我们并不是爱得过度,而是爱得不够,爱得太少了。爱是一种感性的热烈情感表达,而不是一种板起面孔的理性说教。我们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以为含蓄的表达、强加于人的说教,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就是爱。这就是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

孩子在身体成长的过程中,心灵也是一起成长的。这种心灵成长,完全是一种自然。它是按照自然规律,依照不同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以自己固有的成长趋势成长的。它不受道德、规则、文化、修养等等任何约束。换一句话说,它的成长不理会后天是非的评价因素。

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就需要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进行引导,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他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这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样说来,跟孩子做朋友,其实不过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能够深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教育形式。你做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行政式的命令,但是,命令并不会使孩子的心扉对你敞开,你并不能有的放矢的去改变孩子。只有在和风细雨的交流、如亲昵伙伴关系对等的条件下,孩子才愿意与你交朋友,让你进入他的心灵世界。

    做孩子的朋友,其背后潜藏的,是教育的原则,是做人的标准,是道德的规范。而这些,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传授给孩子的。

    生命说到底不过就是一种自然的轮回。父母与子女,其本质就是生命的复制。我们所做的,不过就是生命的交接和传承。当我们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延续,这个新生命已经超越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时,就应当满足。

    从儿子出生到长大离家,我与儿子相伴了二十年。这二十年,留给我的,是无限温馨、无限美好、无限幸福的回忆。享受了儿子成长的过程,我已经非常满足。

我愿把这温馨、美好、幸福、满足,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