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翼鸟志摩子电车痴汉:记者不敢写 邓小平南巡哪两句话未见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7:46
记者不敢写 邓小平南巡哪两句话未见报? [ 帖文联播 ] 于2012-01-21 10:49:16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作者: 汉风古韵 发展论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该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采写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10多年过去了。现在再看,陈锡添坦言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把邓小平的一段很重要的谈话写上去:“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这几句话临上版之前,陈锡添却把它删掉了,因为当时正在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另外,小平同志还说‘年纪大了,要自觉下来,否则容易犯错误。像我这样年纪老了,记忆力差,讲话又口吃,所以我们这些老人应该下来,全心全意扶持年轻人上去’等,这些我都没敢写。”

  对于如此重要的两段话,陈锡添为什么“不敢写”呢?陈锡添解释说:“当时我的思想不够解放。”(《党史信息报》7.9唐健文)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1992年春,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亲手植下一顶发财树(高山榕),并和小孙子一起浇水。

  邓小平曾对1989年后改革速度放慢不满,邓小平当时指出,谁改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谁就会被打倒。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

  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五十三层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们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了这一步,再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有希望,我们时间不多呀!

  1月21日,由谢非、李灏陪同,小平同志带着全家人乘车游览中华民俗村。在车上,李灏向小平同志介绍了民俗村的概况。小平同志问:“来参观的人多吗?”李灏讲:“来深圳的香港和内地人,差不多都要到此游览。”小平同志说:“这个创意好,不费时间就能看到全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小平同志一进大门就下车站在高处观看。这时,正赶上开村仪式,锣鼓喧天、吹吹打打、舞狮弄棒,好不热闹。到了新疆村,小平同志下车坐在硬木凳上,观看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演员载歌载舞。表演结束时,小平同志微笑着为她们鼓掌。一位女演员捧着一束花跑过来,向小平同志鞠躬献花,说:“祝爷爷健康长寿!”小平同志高兴地接过花,说:“我谢谢你们!你多大啦?”小女孩说:“我12岁了。”小平同志亲热地拉着她的手说:“你舞跳得好,你这些小辫子真好看。”在场的人都笑了。

  乘电瓶车游览锦绣中华微缩区,小平同志对李灏说:“我们下车走走吧!”停车后,大家散步走了一会儿,来到仿建的布达拉宫前。小平同志就站在那儿注视着它。邓榕提议说:“爸爸,我们去不了西藏,在这儿照个全家相吧?”小平同志说:“好吧,你们还年轻,今后有机会去西藏,我是去不成了!”小平同志和卓琳拉着小孙子站在中间,其他人依次站好,高兴地照了个全家福。

  1月22日上午9时30分,小平同志携全家来到仙湖植物园植树。小平同志从1980年开始,就提出全国人民都要植树,绿化祖国,保护环境。后来,中央将每年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我跟小平同志在京参加过8次植树。1984年1月,小平同志曾在厦门公园植下了两棵常青树。

  小平同志一边看植物园模型,一边听陈潭清主任介绍。小平同志问:“植物园有多大?”陈潭清说“8860多亩。”小平同志讲,有这么大地方,大有作为。老陈指着正在盛开的茶花说:“这是金茶花,是唯一金黄色的。”小平同志说:“最好的在云南,茶花开得朵可大了,也很漂亮!”老陈又说:“这是湘妃竹。”小平同志低头细看说:“这就是毛主席说的‘斑竹一枝千滴泪’了。四川成都望江公园有各式各样的竹子,有黑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红的,还有方竹呢!”邓榕说:“爸爸,你记得这么清楚哇!”

  随后,小平同志一行登车去棕榈区大草坪。他下车沿着园道边走边欣赏湖光山色,说:“这里的环境真优美。”来到植树地方,小平同志问:“植什么树哇?”陈潭清说:“高山榕,也叫发财树,它四季常青,生长快、树龄长。”小平同志拿起铁锨就往树坑铲土,又招呼家里人:“全家人都来种发财树哇!”又对大家说:“让全国人民都来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呀!”在场的人都笑了。栽好树,小平同志和小孙子一起提水桶为发财树浇水。

  这时,在场的一位记者感动地对我说:“88岁高龄的小平同志亲手植下一棵发财树,让后人观赏乘凉,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老家。”怕老人家累着,邓榕说:“种完树啦,爸爸,我们该回住地了。”小平同志高兴地笑着说:“好吧,听你指挥。”

  多年后,当我们看到那棵已经根深叶茂的发财树时,当人民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小康”时,我们不仅回味那个年代,小平边种树边呼吁全国人民一起都来发财,回味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是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呢!选自《中国人物传记》文章片段,作者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