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 达哈卡的神话:面对媒体的歪曲造谣,全球美国人为何不愤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20:00
面对媒体的歪曲造谣,全球美国人为何不愤怒?

作者:流星雨

911发生的时候,中文论坛上一片叫好声,引得中国外交部专门发言“消毒”,其实这秃头上的虱子,谁看不见呢。中国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齐 辉先生写了《中国人为什么仇美?》一文发表在新 加 坡的《联 合 早 报》上,引起了悍然大波,早报收到数百篇的反驳文章,说是齐辉的文章妖魔化了中国。比如发自山东署名为谭云鹏的文章说:中国民众痛恨恐怖分子,哀悼死难者,钦佩美国人的爱国举动,是齐 辉和流 亡海 外的民 运 们不愿看到,为了迎合西方,不惜把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妖魔化;并说:假设我是一个美国人,我会觉得中国人很可怕,冥顽不化,不可理喻,像妖魔。

其实,是不是仇美?只要有眼睛有耳朵的都能看到和听见。为什么会仇美才是需要探讨的,美方有原因,中方也有原因。齐辉先生历史和从文化的角度作了一些解释,我认为在现实的妖魔化美国的舆论浸淫下,普通的中国人怎么能够不仇美?

中美两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原本普通中国人对美国是有好感的。正因为如此,1950年ZG中 央发出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开展“三仇”教育,指出全国人民对美国应有一致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国的仇视,鄙视和蔑视的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后来中国人的“仇美”是被人为引导和教育出来的。

现在的官方媒体煽动反美情绪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像以前那样唱高调,喊口号。而是充分利用境外自由媒体的多样性,多方搜集臭美消息,用看似公允的报道来潜移默化读者对美国的看法。比如,美国无辜商人贝尔格被割头这一悲惨的事件,就如同伊囚被虐一样,是个良知尚存的人都会产生同情之心,但作为ZG中 央 党 报的人民日报记者就能从拉美一家民间新闻网站里找出信息并刊出《
美国人质被砍头事件背后难道有中情局的黑手?》这样的文章来。再比如,去年伊战中,一受雇于美国媒体纽约客杂志的比利时随军记者写了个涉及平民伤亡的长篇通讯,新华社就先后从法国《世界报》,西班牙《世界报》,阿根廷《号角报》和俄罗斯某某报引进了这同一篇报道,很长的原文被削减成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留下的多为“反美”精华。原来就是用英文写就的,发表在美国让美国人看的报道则被我们的媒体说成是在美国发表不了的,美国人看不到的报道。题目也从《我看到美军枪杀平民》到《未遇抵抗但杀死不少平民》,再到《美军杀人如同打苍蝇》,总之反复渲染,唯恐记忆不深刻,效果不轰动。

本月5月14日人民日报记者高轶军先生发了个《伊拉克人纷纷前往美军处“使劲要钱”》的新闻,说是来源于《洛山矶时报》,谈的是美军为了和平和友好,对在军事冲突中遭受损失的伊拉克民众进行适当现金补偿。说实在的,这篇报道和高先生以往写的新闻相比要正面得多(指对美国来讲),但就是这么个对伊拉克民众和美军以及中东地区稳定来讲都有好处的一条消息,他愣是忍不住地趁机掺点大粪进去。

我相信高先生这几天就在北京,没有去伊拉克亲耳听美军官兵是怎么讲的,他的信息就如他自己所称一样来源于《洛山矶时报》的报道。但他就是要凭空捏造点东西出来臭臭美国人,他在文章中硬是插进了这么一句:

财大气粗的美国军方似乎不在乎这点“小钱”,......美方表示,只要伊拉克人从自己手中领取了补偿金,自己今后就“不欠当地人什么了”。

他的文章最后还嫁接上这么一个评论:

美国希望,通过给予金钱和放人两招来收买伊拉克人心,并减少反美武装力量发动袭击的借口。不过,美军方面“用小恩小惠买人心”的如意算盘能顺利实现吗?(高轶军)  

新华社的一个名叫支林飞的记者更绝,不失时机地根据这个报道来了篇《驻伊美军为收买人心修补形象向当地居民付美元 》的后续文章。 以至于愤青们看了他们的报道后愤愤不平,请看:

2004-05-15 08:36:24  IP:219.82.45.*
      人越来越不值钱了  
2004-05-15 08:35:34  IP:220.173.87.*  
      一个生命只值2500元么?  
2004-05-15 08:12:32  IP:219.144.249.*
     哈哈,老美这招够损的,不过小气的可以,会适得其反。  
2004-05-15 00:03:35 IP:219.137.107.*
     有钱就可以强奸、鸡奸、放狗咬人······恐怖吗?  
2004-05-15 09:25:53 IP:218.88.241.*  
     洛克比空难赔偿每人1000万美元啊,美国佬1人的身价=4000伊拉克人,你说美国佬还不大杀特杀?这叫人权!

事实上,《洛山矶时报》的文章中根本没有“财大气粗”或“不欠当地人什么了”之类的话。这都是这□□记者的故意编造。

《洛山矶时报》的文章中反而多次出现美军表示:为了和平和善意,这只是给予当地居民在军事行动中所造成的损失(当然可能是美军也可能是反美武装分子造成的)一点补偿,并不表示美军该对这些损失负责(承认美军干的并承当责任)(原文:“In making these payments,the US is not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loss,only offering an apology for a loss that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combat operations”)。

所以杀一个伊拉克平民给2500美元的感想何处之出?打死的伊拉克平民的子弹一定来自于美军吗?难道袭美武装分子的子弹,火箭筒和迫击炮都打不死人的吗?好像在咱们官方媒体上似乎都是这样的,从科索沃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美军的导弹专门长眼睛炸无辜平民的似的。被反美武装分子打死了或本身在袭击美军的过程中被打死了,也该让美国补偿2500美元吗?

上面的这个原报道应该是很正面的新闻(对美国来说),也被他们改得让读者看后增加了对美国的仇恨,可想而知,那些原本负面或中性的新闻会被他们改编得怎么样子了。咱们的媒体就是这样,念念不忘的是怎样煽动仇美情绪,从针对美国的文章中大多可以找到这样的编造痕迹。比如,曾被美军关押在关塔那摩基地的阿富汗少年在接受采访时明明说:他们(美军)待我很好,给我充足的好食物。没有参与采访的北京青年报级记者硬是写出了一篇题为《阿富汗少年谈关塔那摩经历:食物很少还要上刑》的报道。

这样的新闻,一般是由具有境外新闻采写权的三家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根据境外媒体发表的文章,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剪头去尾式的改编,并添油加醋地嫁接上煽动性语句;再冠以境外著名媒体的报道以增加公信力;再按通稿的方式散发给全国各级媒体,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改编,于是全国人民每天看到的是怎么样的新闻就可想而知了。

按理说,新闻报道只要把事实呈现于读者面前就行了。美国人并非圣人,有错有罪,事实求是的报道好了。读者是“恨”还是“爱”顺其自然,千方百计地推波助澜就不足取了。5月份无疑是美国颜面扫地的5月,天天都有货真价实的美国人的丑闻出现,照理来说,真实的素材已经够用了,但可能是掺假成习或者嫌料不够猛,几乎在每篇涉及美军的文章里都会有些小聪明的动作。新华社在转载美国《纽约时报》对虐囚风暴中心的人物的专访时,将原文削减一大半,原文中被访的伊拉克囚徒有利于美军的叙述全部删去,比如这个被虐俘虏说:“Americans did not mistreat me in general”,美军士兵除了那些天外对他都相当和气和友好,甚至不大声对他们叫喊,虐待他们的士兵是“喝醉酒”的少数并表示有移民美国的愿望等等,并略去了他所谈到的他们被虐待的缘由,而留下的尽是添油加醋式的修饰。转到《北京青年报》的时候加进了“也不排除移民美国的可能”这句话,但紧接着又掺了一句原文没有的话:“因为他想感受一下美国的真正民主到底是什么样”,好像希望让读者产生他在调侃美国的“真正民主”样的感觉。

比如本月13日,中国日报的王辉写了一篇特稿《伊女囚命运更加悲惨 被美军拍裸照被强 奸并录像(图)》,虚构了塔古巴少将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秘密报告包括“美军士兵强 奸伊拉克妇女”的令人愤慨的内容的假信息,并刊登经修改过的色 情照片作为美军强 奸伊女囚的证据。如今,刊登类似虚假图片新闻的英国《每日镜报》和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已经声明认错道歉了,但咱们的官方媒体向来是“东方不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说“中国是世界上言 论出版自 由最充分的国家之一”看来还是太过谦虚了,应该改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言 论出版自 由的国家,因为有充分的自由出版反美文章,即使有错也不会被追究。上行下效,假话假货泛滥也就情有可原了。

再比如,美国有个左派作家兼电台主持人写了一篇类似科普性的文章《改进型基因炸弹》,被这些记者看到了,就把它改为《利用基因炸弹杀人,美国准备发动基因战争(组图)》,传到地方媒体那里,就成了《美国人准备发动基因战争》,《美国专家建议发动一场基因战》,那个一直反对布什的左派作家于是就成了建议布什政府发动基因战的美国专家了。其效果当然出奇的好,网民们纷纷评论:“一群白人疯子,他们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事实再一次证明美国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威胁 ”,“美国是21世纪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温床”。

有时,还赤膊上阵编造反美假新闻,比如在本月5月5日,先由北京青年报根据新华社提供的消息,借用法新社和法国电视台(Canal+)写了篇《法国卫视播放驻伊美军直升机滥杀画面(图) 》的新闻,由新民晚报转载,再返销给新华社,到深圳特区报的时候就成了【新华社今晨专电】。事实上,这条消息是根据美军展示的一个正常的军事行动录像片断改编的,整个新闻叙述缺乏基本军事常识,漏洞百出。这个由整合于美军直升机上的热成像设备拍摄的录像在中文BBS上已经流传了数月之久,却被说成是“一名供职于驻伊美国承包公司的欧洲人”的偷拍录像,还说什么拍摄者为了自身安全不敢披露拍摄地点等等。

于是中国一些年轻人的极端反美情绪就这样被煽动起来了,911时响彻中文论坛的欢呼声也就不足为怪了,就是去年联合国组织总部在巴格达被炸也会迎来阵阵叫好声。一篇反驳齐 辉先生的文章这样说道:“此文竟出自中国南华大学一个副教授之口,我实在感到非常不可理解。他说出了美国反动政客们无颜说出的话。此文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感到无比愤慨”。其实, 浸淫于这样的反美舆论氛围中的年轻人怎么可能不仇视美国呢?现在就去新浪,搜虎和网易等门户大网站去看看有关美国人被割头的评论吧,那里正在上演的足以说明一切。

流星雨   北京青年报把耍法术---乾坤大挪移,意欲何为?(图)

    今年1月29日,美军关塔那摩基地释放了三名被关押的阿富汗少年,其中一名叫穆罕默德·伊斯梅尔·阿迦者于2月8日在离坎大哈300英里的小地方(Naw Zad)接受了首次采访。2月9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文章,让我们善良的中国读者看后认为美国人太惨无人道,不仅不让未成年人吃饱,还要受刑。那么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穆罕默德·伊斯梅尔·阿迦明明白白告诉采访他的记者:在关塔那摩美军基地,他们待我很好,给我充足的好食物,有水果,给洗澡,发古兰经和普什图语书本,可以祈祷,还教他学英语,美国兵在离开前还为他们共餐饯行并合影留念。(Mohammed said: "They gave me a good time in Cuba. They were very nice to me, giving me English lessons.",“....”......)。

    我可以肯定,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根本就没有去阿富汗采访过阿迦本人,而是和我一样是从外国电视或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的,更可能是他坐在北京的写字楼里面用鼠标点出来的,因为这篇妖魔化美国的--“ 食物很少还要上刑 ”--文章和“I had a good time at Guantanamo, says inmate”(由Rajeev Syal撰写)和“Afghan boy, 15, recounts year as U.S. prisoner ”(由Noor Khan撰写)这两篇文章及其雷同,几乎就是把有利于和表扬美国的段落删去,把可以经过断章取意并添油加醋用于丑化美国的语句留下,缩编而成的。而这两篇文章都是注明保留版权的。

    以往,中国官方媒体发表此类文章是常常用“根据XXX报报道”来开端的,这回北京青年报倒更干脆,就连个含糊其辞的“外电报道”也省略了,为何,我想可能一方面让读者误以为是北京青年报自己采访所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质疑者无从对证;再者,没有了原文束缚,可以给他更自由想象的空间,想描多黑就描多黑。

    比如:明明阿富汗少年说美军既没有用刑也没有虐待和打他,北京青年报就是要睁眼说瞎话编出个阿富汗少年在美军关塔那摩基地上刑的经历。明明阿富汗少年说那食物很少的经历是在被捕的头3,4天,而且是发生在阿富汗境内,北京青年报就是要把它移花接木到美军关塔那摩基地。有何用心?是人皆知也。中国的普通读者一年复一年地阅读着这些精心裁剪的文章,接受着“向导”导给我们的信息。美国,在普通中国人的心目中能不变成妖魔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常常被中国官方媒体用来告诫外国人,想想也真好笑,马列电筒只照别人也。中国官方的主流媒体是如何挖空心思妖魔化美国的,由此就可见一斑。

    流星雨
  中国的媒体为什么要如此的和美国过不去呢?

中国的媒体为什么要如此的和美国过不去呢?我们的主流媒体为什么要不惜造假来妖魔化美国呢?好象美国的主流媒体也不敢如此放肆吧!
   刚刚看了两篇新华社的新闻的感觉:


   一: 美军为收买伊拉克民心在巴格达设立“上访站” 2003年05月07日06:48 人民网   人民网5月7日讯 为了给曾经遭到美英联军“骚扰”的普通伊拉克人“说话的机会”,美军方近期在巴格达设立了一个“上访站”,专门负责听取当地人的种种抱怨。上周三,这个“收买人心站”刚刚开张时,仅仅有三人前来诉苦,而到了本周一,前往此处告状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0多,众人因此在“上访站”前排起了长龙。不过,在这里工作的美军光负责“听取意见”,至于最后如何处理,还要等待各类事件具体涉及部门的决定。因此现阶段这个“告状处”颇有一点“摆设”的味道。。。。。。。。。。许多巴格达人因此开始“想念”萨达姆统治时的安全生活。他们反问记者,精神病人能到美军上访处“报告问题吗”?(高轶军)

   一些爱国人士总是否认咱的媒体对美国进行了妖魔化宣传。 可能他们的眼睛是比目鱼的眼睛,他不想看到的一概视而不见。就连这样 在巴格达设立“上访站” 的明显利于伊拉克民众的事情都能拿来丑化美国的题材,还有怎么样的事情不能被大作文章?

   --------------------可是,这样妖魔化别人的人是否还记得我们中国的古话,也是常常在反美文章的末尾出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想,几十年在这种媒体的熏淘下,怎么能不愤青泛滥呢?

   通往巴格达的路上,美国大兵刷下大标语:

   ------上访违法 --------谁上访,谁坐牢 ---------严厉打击上访上告等违法犯罪行为。

   --------------------------落款为美国中央司令部

   中国也有“上访站”,各级政府都有专人负责,咱老百姓的“人心”廉价得很,当官的懒得收买,他们老嫌咱烦,命令下级重重设卡,不准上访。 “上访人员”在中国是个什么形象大家心中有数,“上仿人员”一不小心就成了“盲流”,由“上仿站”转进了“收容站”。 设立“信访办公室”就是收买人心? 那几十年下来,我们的心都向着。。。。。。。 我们也收买收买人心吧!!!!!!!!!!!!!

   奇怪,同样一件事,即上访,在中国被政府视作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简直是人类的创举,好得不能再好,可是别人在伊拉克使起这个法宝,就被认为它假得不能再假,是收买人心,是别有用心。真他妈的不要脸! ---------------------------关于这条新闻,半个小时内有8个网友贴出了批评的语句,可在第32分钟时,就立刻被删除得一干二尽。还有什么话说呢?刚刚看完就排在它旁边的

   一位网友说:(2003-05-07 08:55:15,IP:202.182.225.* ) 一分钟前还看到的评论,怎么就没有了呢?这就是舆论导向。

   二: 随军记者揭密:美军在伊“杀人如同打苍蝇” ----------------------------------------2003年05月07日08:06 人民网   人民网5月7日讯 西班牙《世界报》日前发表长篇报道,介绍美随军特派记者迈斯在参加伊拉克战争的美军第三营采访的亲身经历,他目睹了美国军队在伊拉克的残暴,指出这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不到的。第三营的麦考上校曾对记者说过,“这太棒了!这是什么样的日子!我们杀死他们如同打苍蝇”。 1,----首先这是一篇假新闻,是多篇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拼凑成的,根本就不都在第三营发生。

   2,----如果真的象文章中所说,那么美军第三营就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无论按照美国标准还是中国标准。想想我们打越南的英雄部队是怎么样的?

   3,-----出这样的标题来妖魔化美国实在是很愚蠢的做法,当然,这种假造出来的反美新闻到处都是,这种反美宣传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多数人早信以为真了,所以大量的愤青就产生了。

   三: 另看了“财经”杂志关于抗萨的报道,有感于萨斯和言论自由:

   许多中国老百姓都会善良的想:政府和国家会替我们着想的。的确,从某种意义多数方面上来说我们百姓和政府和国家的利益一致的。

   是啊,养鸡专业户是很爱惜他所饲养的千千万万公鸡母鸡和大鸡小鸡的,鸡们遭了殃,痛在鸡主人的心尖上。但一旦发起了鸡瘟病,总是一个鸡棚里的公鸡母鸡和大鸡小鸡常常会在一夜间死光光,如果鸡们能说话,它们怎么着也要去通报鸡主,抑或让自己的小鸡或邻笼的鸡们赶快逃命----------可惜,鸡是不会说话的。人是能说话的,但嘴常常又是被封住的。从这里来讲:捍卫言论自由就是保卫自家的神圣的生命。 打美国的中国英雄和打日本的美国英雄奇特会面畅谈友好和平
    
    
    这是一个说明中国人比美国人心胸狭窄的例子,当然也是说明美国人比中国人心胸开阔的一个例子。
    
    常在中国大陆的报刊杂志上看到类似这样的场景:有美国老兵来华,中国政府和军队有时会安排我们的老战士老将军和美国老兵见面,但我们的老战士老将军必然是个朝鲜战场上的战斗英雄,也必然正好是个当年初生牛犊不怕(美)虎的英雄,也必然正好是这个中国英雄把那个骄横不可一世的美国老兵(王牌飞行员)打得落花流水。
    
    于是,双方见面,中国宽厚的手握住了美国有力的手,美国王牌飞行员会自嘲地说:我们的飞机是你们的5倍,但你们勇敢,飞得漂亮,打得准,你一炮就把我干下来了。中国初生牛犊英雄会自豪地说:如果下一次你再来打我们,我还会把你揍下来哟!”。说完,双方热烈拥抱,成了好朋友,向人们表达两个词:和平、友谊。
    
    甚至,中国英雄会不失时机地慷慨陈词一番: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奉陪到底。
    
    美国老兵会配合地说:我们同意。中国人对我们很友好,我们真心地与你们交朋友,我们同样渴望和平。
    
    于是宾主交欢,异常友好。看到这样的场景,虽然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已经被禁固得近乎麻木,但也只要稍稍多想一想就会问:
    
    我们中方怎么就没有一次安排美国人手下的中国败兵和俘兵去参加见面畅谈和平友谊呢?
    
    如果中国老战士老将军访问美国时,美国政府也专门安排美国的战斗英雄,也安排正好是把中国老战士老将军打得一塌糊涂的美国战斗英雄。
    
    那么,中国的老战士老将军会自嘲地说:我们是你们的3倍,你们美国人勇敢,飞得漂亮,打得准,一炮就把我干下来了吗?
    
    如果,美国战斗英雄也不失时机地慷慨陈词一番:美国人民爱好和平,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也奉陪到底。
    
    那么,中国老战士,老将军会配合地说:我们同意。美国人对我们很友好,我们真心地与你们交朋友,我们同样渴望和平吗?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中国老战士或老将军面对着摄像镜头说出这样的话,我们的有关部门会怎么处理呢?我们的社会舆论又会怎么样呢?能象美国人那样以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吗?
    
    从这样的新闻报道中,明眼人不难看出其中的自信大度与自卑怯懦的清晰界线。“谦虚内敛自律”这些原本属于我巍巍中华民族的特性,看来已经度让给了美利坚民族,留下了外强中干和狂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