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化二次元:思想与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5:33

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是儒家,儒家的核心是仁爱。乍一看,两千年前的“仁爱”无论是道德上还是思想上已经达到了高度,后世也望尘莫及。但仔细研究中国历史,其实“仁爱”与其无关。我们没有听说过哪位君王的天下,是以“仁爱”夺取的,也没有哪位皇帝是以“仁爱”来治理天下的。朝代的更迭,依然是靠血腥的暴力。社会的治理,还是靠残暴的镇压。所以,中国传统思想似乎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仅用于粉饰历史,并无扎扎实实蔓延于民间。

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一直以“自由、博爱、平等”的大革命精神推动社会。它不只是一句口号,已经融入了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英国的光荣革命,捷克的天鹅绒革命,以及苏联的和平解体,都在以非暴力的方式延续大革命精神。思想的自由,人性的博爱,人格的平等,一直贯穿着欧洲人的生活。

有一种说法,中国社会发展靠谋略,欧洲社会发展靠思想。思想,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就是一味的“认死理”,法律就是法律、平等就是平等,以一种“较真”的态度去恪守思想上准则。谋略,只为目的而生,只要能达到最初的目的不择手段。历史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父子反目、兄弟相残的帝王家事,难道他们就不明白“父子恩,兄则友”的道理吗?当然明白。但在私人利益面前,什么孝道,什么仁爱,统统可以摒弃。

思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一部分是准则。中国人不缺乏思想,缺乏的思想准则。例如一个基督徒,就应该恪守基督准则;一个环保主义者,就应该恪守环保尊则。拥有思想准则的人,才可将思想融入生活。拥有思想的人,才会去恪守某种思想的准则,在生活中才能保持理性。有别于低级动物的趋利避害、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那么中国人有没有思想准则?当然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已经为后世制定了很标准的思想准则。中国历史上的确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以生命的代价去恪守儒家精神。杜甫、文天祥、颜真卿、海瑞(虽然偏执的有些变态,但应该承认他是有强烈信仰的儒家知识分子。)。但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在强大皇权的重压下,最后也沦为朝堂之上的装饰,并未影响到普通民众。由于长期集权统治,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上养成了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屈服于权利,不屈服于真理。直到现在都是如此,一个手握重权的官员,与一个掌握真理的知识分子,我想大多数人都乐意靠近前者。

崇拜权利,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人们往往都是屈服于权利,听从于权利。因为那时的人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群人共用一个大脑,共用一种价值观。今天的中国脱离了共用“一个大脑”的时期,但又陷入了“一种价值观”的泥潭。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动物式的趋利避害。为了利益甚至可以越过人性的法则。

任何思想都有一个诞生的起点,却没有结束的终点,所以思想的功能并非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即使最初是为目的而生,最终依然要与别的思想汇合,形成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对于人的个体,思想也不是达到目的的工具,而是以通过逻辑的思考,让思维更有理性。

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没有理性,对任何思想不屑一顾,“灵活多变”才是王道,看上去是很“聪明”,其实只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没有谁回去恪守某种思想的准则,大家都是在靠谋略延续着带有原始性的生存法则。或许,对于我们思想过于“死板”,条条款款太多,阻碍了私欲贪婪的生长。而谋略不必遵守什么,只需达到目的。

我甚至开始怀疑“解放思想”这一提法。当然“解放”是相对于毛泽东时代的禁锢而言的。但这种“解放”冲破了政治的禁锢,又应该归于何处呢?被解放出来的思想,难道就是可以越过任何法则吗?三十年来,中国解放出来的并非是真正的思想;不是自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一个现代社会具备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的是人的私欲;是在商业社会下的群体无意识状态;是在传统断裂后的非理性思维。当然“解放思想”的三十年里,也有诸多思想,也有独自思考的大脑,也有创造力。但对于一个十四亿人口国家而言,比例实在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