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头发该怎么办:2011年高考地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28:47

2011年高考地理必考考点题型大盘点
一  地理中的“理”—计算
【考情分析】
   由于计算能够彰显“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思想,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学生所学,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因而一直是高考命题者青睐的题型之一。
   地理计算与简单的数学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能把握其内在的地理意义和地理规律,即能够应用己有的地理知识,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高中地理所涉及的地理计算主要有比例尺的计算、距离计算、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计算等。
   时空是组成地理的两维,时间的计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地理能力。作为区分度较高的时间计算选择题在11年的高考中仍将有一定的比重。时间计算主要包括地方时、区时、日期等方面。时间计算几乎是每套文综或地理试卷的必考点,现在的高考题中以日照图为载体来考查时间计算的题较少。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以文字叙述给出进行时间计算所需要的条件。也有的题所给的条件较隐晦,以某种现象的出现来给出,如10高考全国二卷选择题第9题,以北极科考站黄河站的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时间为条件,要求考生求出北京时间。其实求北京时间不难,关健是读出其条件难。
命题趋势:考查形式主要以某一事件为素材或以图表为载体,多以选择题为主。能力考查上,重在学生理解材料,以材料和图表为出发点,先是获取和解读基本信息,再进行计算能力的运用。重点关注:如以重大事件(如国家领导人温家宝出方南亚)和重大活动(如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为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时间计算能力,以达到对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考查目的;或以韩朝冲突为热点,考查该区域的比例尺的知识应用等。
【新题设计】  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1和图2,回答1-2题。


1. 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2cm2            B.20cm2            C.200cm2           D.2×1015cm2
2. 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
【解题思路】
   此组题主要是综合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灵活运用及其计算能力。第1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图幅面积的关系。由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千米,可得图上一平方厘米表示实地面积1万Km2,所以20万Km2的实地面积在地图上为20cm2。第2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放大知识点。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四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两倍,为1:500000,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每点还是代表2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故说法正确的只有一项。
【参考答案】1.B     2.A

二 地球运动的意义
【考情分析】
   考试要有区分度,特别是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本身就极具地理空间性,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抽象思维。作为高中地理的最难点,在地理学科中,承担区分性的知识点主要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教师对地理研究的加深,及考试难度的加大,偏向于以较抽象性的方式来考查此知识点。
   按照考纲的相关理解,学生须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是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二是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三是要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和意义;四是会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其对应的季节;五是能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分析;六是掌握季节的划分及其对应的自然现象。
   11年高考的内容上,地球公转、自转的地理意义依然会是高考拉开不同档次考生的所在,主要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为高考难点;从考核形式上来看,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在图形上由光照图、全图等方式向抽象的局部图变化,并以新情境出现;能力要求上主要是考查学生析图、运用、发挥空间想象的能力。
重点关注事项:
  (1)高考会通过一些假设性条件的变化来考查学生假设和论证的能力,如周期变化、方向变化、黄赤交角变化等;
  (2)以重大事件为背景,结合较抽象的光照图来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及季节的判断。
  (3)以实际生活知识,如太阳能利用、楼间距等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影响。
  (4)通过空间位置的变化,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题设计读下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完成1-2题。

1.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      B.7点或19点     
C.8点或20点      D.12点或20点
2.若角θ、ω相差12°,则F点纬度为
A.12°N           B.78°N     
C.72.5°N         D.84°N
【解题思路】
    此题以较简单而抽象的光照图来考查学生对出现极昼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系数较大。第1题,由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以推知,太阳光线Q1和Q2分别从正南或正北方向射入。由于此日期为夏至日,出现极昼的地区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故从正南射入时为正午十二时,此时为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从正北射入时为午夜,且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小。综是所述,可知图中的时间为正午12时或午夜0时,若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也就是中时区为0时或12时,故北京时间为8点或20点。第2题,若角θ、ω相差12°,其分别对应的余角(即Q1和Q2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相差12°,出现极昼地区的任一纬线与0时和12时所在的经线的交点到北极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以推知F点纬度与北极点相差12°/2,即为北纬84°N。
【参考答案】1C  2D

三 曲线里的“乾坤”—等值线的判读及应用
【考情分析】
   等值线图是中学地理学习中较为常见的专题地图,也是研究地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等值线数值的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式、形状变化等,可反映出地理事物变化的缓急、递变的方向及分布特点。对等值线图的正确判读需要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归纳和整理,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等值线图的命题取材广泛、出题灵活,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有关等值线图的判读型题一般与学科的主干知识相结合,注重等值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等温线考查温差及其原因、通过等高线考查河流流向、落差、引水工程、交通线路的选择等问题。通过等压线考查风向、风速、天气状况等。
   高考对等值线图的考查往往不局限于课本中出现的几种等值线常见类型。如等物候线图、等流时线图、河川径流系数等值线图等。虽然有的等值线教科书上并未出现,无非是情境新、角度新,但考查的是等值线的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11年高考以等高线来出现综合题的可能性较大,主要以此为载体来考查某区域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由于农业与自然的关系较大,在全国卷里容易出现学科内的综合;等温线及等压线为形式出现选择题的概率较大。
【新题设计】  下图为河川径流系数(年径流量/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A、B、C、D四点,河川径流系数<30%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与贵阳相比,昆明附近河川径流系数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偏多   B.蒸发旺盛    C.喀斯特地形    D.地表平坦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第2题,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其闭合曲线内数值“大于大值、小于小值”,可读出A、B、C、D四点的河川径流系数分别为30%-40%、20%-30%、70%-80%、30%-40%。第3题,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冷空气对昆明的影响很小,与贵阳相比,昆明的气温较高,故蒸发旺盛,造成其河川径流系数偏低。昆明降水较贵阳少,两地都是喀斯特地貌,且地形崎岖。
【参考答案】1B   2B

 

四 大气语言—天气系统及气候
【考情分析】
     天气及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与之相关的地理高考题屡见不鲜。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并探究其地理原理及规律,是此知识点的常见考试形式。如我国的气候为季风气候,季节不同,影响我国的大气环流及天气系统不同。如今年的特大台风“鲇鱼”就属天天气系统中的气旋,以及现在我们经常说的冷空气及寒潮,也是天气系统中的冷锋系统。所以说生活中有地理,考生活中的地理也就成为高考的出发点之一。
   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和成因等。并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能识别各种天气简图,判读天气系统,并分析在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二是能运用大气环流分析说明各种天气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和气候特点;三是能运用各种图表,通过对其气温、降水的分配及其变化,判断气候类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能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并分析各地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地区的气候成因,也就是所谓的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如地处赤道附近东非高原上的热带草原气候。
   从考试内容上来看,侧重于考查冷锋、暖锋、高压、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及受其影响的天气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从考试形式上来说,主要是运用背影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是某地经纬度网等形式,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能力考查上来看,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重知识的迁移能力。
此动向是11年高考也是今后命题的重点。考查趋势有以下特点:

(1)可能利用图表来考查天气系统、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气候变化、风向等;

(2)结合热点区域进行综合考查;

(3)设置某一情景,来推测历史上或在某种状态下天气和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以热点新闻为切入点,作为新材料来考查某地的气候等。如以坎昆气候大会的召开来考查当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以墨脱通车来考查此地的气候成因及特点等。
【新题设计】
【例题】
  读“广州地区平均各月降水量图”,回答1—2题。

1.广州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814 毫米,有关降水类型和季节正确的判断是
  A.7~9 月全境多锋面雨        B.4~6 月全境多热带气旋雨
  C.7~9 月全境多对流雨        D.4~6 月全境多地形雨
2.有关第16届亚运会期间影响广州天气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灰霾日数与强冷空气频率呈反相关    B.暴雨大小与强冷空气频率呈反相关
  C.暴雨大小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    D.灰霾日数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是以亚运会的举办地广东省为考查载体,主要考查的知识为降水类型及天气
现象,考查的是学生析图及知识迁移能力。第一题,4~6月的前汛期多为锋面雨,7~9 月的后汛期多为热带气旋雨,其次为对流雨(热雷雨),年平均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 毫米)约有7天,10 月至翌年3 月是少雨季节。第2题,灰霾的消退与冷空气关系比较密切,灰霾天气遇冷空气南下时会减弱或消退,否则在大气稳定的状况下有可能持续数日而不减退。11月广州的降雨可能与强冷空气频率呈正相关,但此季节暴雨机率很小。
【参考答案】1 C     2 A

五 水的“舞蹈”—陆地水循环与洋流
【考情分析】
     高考大纲对此知识点的内容有两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学生要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一是能利用水循环示意图,判断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二是会阅读河流的补给类型图,说出河流的补给来源及补给特点,并分析原因;三是能够根椐不同水体的水位关系,判断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并判断季节及丰水期和枯水期。四是能够据洋流的模式图或局部大洋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分析洋流对局地的气候等地理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循环和海水的运动对地表形态、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分布影响巨大,特别是洋流运动作为高中地理的基本地理规律,是高考的一个基本动向。洋流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与水汽交换,为人类航海提供动力,并加快水体净化,深刻影响沿海及全球气候。如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欧洲的黑三角贸易活动就很好地利用了洋流,并早己用过为高考的地理出题素材;一场影响美国的环境危机-墨西哥湾原油泄露大事故,10年的上海卷及江苏卷均己以此为题材考查了洋流的分布及污染的扩散。
    10年夏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导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猖獗,江西的唱凯堤坝决口,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11年很有可能以热点事件的发生为线索,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
【新题设计】
【例题】
读“北印度洋水平及垂直方向洋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上升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
  ①使得海水蒸发量增大          ②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③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        ④表层海水盐度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一货轮从红海经曼德海峡到印度洋,最终到达印度的孟买,一路都是昼短夜长,该货轮航行的情况是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解题思路】
    此组题以功界局部洋流的运动图示意图来考查学生对洋流分布的了解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主要考查洋流对沿海地理环境的影响。从洋流发生的海域可知其为印度洋,印度洋为季风环流,是洋流的一个特殊区域,图示为西南季风洋流图,也就是北半球夏季时的一幅注流图,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非洲东部赤道附近产生了上升补偿流,由于从海底来的海水温度低,故会使表层海水降温,其蒸发量减少,海水盐度较低;同时也会把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得海洋生物增多。第2题,主要考查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红海经曼德海峡到印度洋,最终到达印度的孟买,一路都是昼短夜长,从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是航海时间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北印度洋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从东向西流,故货轮航行情况为逆风逆水。
参考答案】1C  2C

六 地理中的“地”—地质作用与地貌
【考情分析】
    发生在大地上有关“地”的新闻,去年听的较多的是地震,玉树地震、海地地震;今年是中国的丹霞申遗成功。上述这些都涉及到了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质作用不光是发生在新闻里,也时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身边地理就是高考的源泉。作为高考的一个基本动向,考纲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二是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并能具体应用;三是掌握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区分及各自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对找矿找水和工程建设的实践意义。四是掌握两种最基本的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分布及对聚落形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所形成的地貌是常考知识点。考核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主要是对地貌的描述对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分析。从考核能力上来看,识记性的试题较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较高。
   11年高考可能会以我国境内典型的一些地貌如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等来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再就是结合等高线知识考查地貌形态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新题设计】
1.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村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 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丹霞地貌和六个景区所在区域图

(1)红色砂砾岩在岩石三大类成因类型中属于               岩,图示地区的红色砂砾岩发育成丹霞地貌所经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两种外力作用即可)。
(2)赤水成为贵州省继荔波“中国喀斯特”之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试分析贵州岩溶地貌发育的条件。
【解题思路】
第(1)题,丹霞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第(2)题,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湿润地区。
【参考答案】
(3)沉积    风化剥离与流水的侵蚀等
(4)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气候湿润,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流水作用显著;地下水循环通畅。

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情分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对整体地球表面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一个总结,渗透于必修一的各个章节中,如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等。考生对规律性和原理性地理知识的理解是能力性要求,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考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以下知识:一是能针对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地理环境整体性作出分析和评价;二是重点理解自然带的三种地域分异规律;三是针对特殊性区域因某种自然地理要素的不同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从高考考查内容来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核心理论之一,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地表影观特征是高考重点。考试多以图表形式来给出相关地理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用地理理论来解题的能力。
   2011年的高考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把握: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殊,与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11年高考可能利用模式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候、生物、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2)特别要关注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大气成分的改变对气候的影
响导致冰川后退等;植被破坏对局部区域环境的整体性改变等;人类的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局部改变而引起的整体变化等。
   (3)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植被上,相应的气候会有相应的自然带,所以与气候的综合考查是方向,既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学习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和思维想象能力。
【新题设计】  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黄土高原
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开放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总体性
【解题思路】
   第1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该地区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温带季风性气候,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故有冻土分布,沼泽广布。再联系所学知识,只有我国的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与之相吻合。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平原广布且距海和冬季风源地都较近,故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冬季较寒冷,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易流失,故土壤肥沃,同时也会形成冻土层和沼泽,其自然带也相应地表现为冷湿性的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东北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表现为相互影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答案】1 A   2 B

八  关注自我---人口问题
【考情分析】
     关注人本身的问题是高考的一个常规动向。2010年在中国人口年上又是个大事件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自身的生产会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所以人口问题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出发点。
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及人口的过快增长,如何取得这两者的平衡成为高考的一个新动向。如我们国家现在总体是以计划生育为主,但在个别经济发达、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由于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影响该城市的人口正常发展,从而影响其经济及社会发展。如最新消息,北京市放宽生育政策,规定夫妻均为独生且仅有一子女可生二胎。其目的就是要缓解社会养老问题。
   11年高考可能会以文字、数字或图表来考查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等知识点。如以柱状图来考查中国人口的性别比,并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及解决办法。
【新题设计】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11月1日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读200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回答1—2题。

1.有关2000年来中国性比变动情况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十一五”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D.2009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为119.45,比2008年下降1.11个点
2.有关人口性别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性别比越大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B.性别比越小越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C.中国的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D.发达国家也有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解题思路】
   此组题主要以柱状图形式来考查人口问题,以新情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是先升后降,故A和B都错。2009比2008下降1.11个点,其处于国家“十一五”期间。第2题,人口性别比偏大和偏小都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目前中国的人口性别比偏大,有的发达国家的某些阶级也有人口失衡情况。
【参考答案】1.CD    2.CD

九  民生之根本—农业
【考情分析】
   农业是三大产业的基础,是人类的最基本产业活动,农业也是立国之本。农业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如全国一卷去年分值最高的36题考查了法国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种植业。
2010年是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的一年,有很多有关农业的说法,如“糖高宗”、“蒜你狠”。农业本身及背后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便成为11年高考的动向之一。
   农业相比于工业和商业等产业来说,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最容易成为高考综合题型所要考查的知识点。高考往往以某一区域业考查其主导农业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个区域以国外的居多,因为中国农业相对来说,考生都不是很陌生,所以用国外的区域来考农业的话,情境较新,学生切题的难度相对增大。
   需关注的区域有美国的集约化农业,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印度的两大纺织原料生产带等。
【新题设计】每年立冬时节,韩国都会进入“泡菜季节”,很多民众纷纷制作泡菜,以备冬季和来年春季食用。10月6日,韩国市场上的白菜价格为一棵1.2万韩元(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0元)。这一价格与8月时相比翻了一番,与去年同期相比,则是当时价格的6倍多。据此回答1—2题。
1.对韩国产生“泡菜危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导致制作泡菜的原料产量大幅减少
 B.国内对泡菜的需求剧增
 C.白菜的出口量增加,导致国内白菜供应减少
 D.白菜的种植面积减少,导致产量下降
2.我国在今年也接连经历了“大蒜危机”等。应对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有效措施有
  ①稳定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②对农产品实施保护性收购
  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        ④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以韩国及中国的农产品供应出现紧张状况为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农业发展的理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第1题,韩国制作和食用泡菜的历史比较悠久,正常年份,国内白菜的供求是比较稳定的,价格波动较小;由于韩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出口很少。故选A。第2题,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故选C。
【参考答案】  1 A      2 C

十  经济之“命脉”—工业生产活动
【考情分析】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在当代世界各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在中国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地理学研究内容之一的工业生产活动也是高考命题在加强的一个动向。工业与现实生活结合得较为紧密,而高中地理要掌握的知识又相对简单,所以其一般是以中等偏易题为主。但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还是在不断地改进之中。具体如下:
   就考纲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看:一是了解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会用区位因素理论来分析具体的案例;二是结合世界和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对工业集聚和分散这两种现象作出原因分析;三是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四是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五是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2011年命题会侧重:
   (1)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工业地域类型的考查由区域知识考查向模拟现实,结合具体工业区,反映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同是会
以新的理论研究创设新情境,增加学生的审题难题。
   (3) 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评价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
命题诉求。

【新题设计】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读中国6个典型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表,回答1-3题。

1.有关以上六个典型制造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对应不正确的是
  A.烟草加工业和石油化工及炼焦业属资源导向型
  B.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属资本技术导向型
  C.食品加工业属劳动导向型
  D.烟草加工业属市场导向型
2.从表中可以看出,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有
  A.烟草加工业和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B.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C.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
  D.烟草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
3.有关表中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A.资源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资本导向型-劳动导向型
  B.资本导向型-技术导向型-劳动导向型-资源导向型
  C.劳动导向型-资源导向型-资本导向型-劳动导向型
  D.资本导向型-劳动导向型-技术导向型-资源导向型
【解题思路】
    第1题,此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烟草加工业属于资源型产业。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从上表的区位基尼系数可以看出,我国的资源型行业,如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集聚程度最高;其次是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后是食品加工定、纺织业等劳动导向型行业。第3题,资源型行业的生产条件受到自然资源的强烈约束,资本技术导向型行业的需求弹性较高,规模经济效应与范围经济效应相对突出,而劳动导向型行业因其技术含量低,本身就具有广布性特征。故产业集聚程度由高到低的行业分布基本上是与技术导向型-资本导向型 –劳动导向型的路径一致。
【参考答案】1D   2A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