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永恒歌英语版:来何汹涌须挥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47:28

来何汹涌须挥剑

——军民融合关键问题之我见

 

    “军民融合”之路是强军之本,强国之基。在新形势下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必须快刀斩乱麻,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三个服务”

    纵观历史,军事强国的崛起,无不受益于军民融合,发展于军民融合,强大于军民融合。美国200年的兴起,得益于军民融合,其中“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大型高科技项目,就是既用于民也用于军的典型范例。

    军民融合在我国是有传统的。古之先人非常强调“足食、足兵”,“甲兵之本、必先于田”,重视“耕战”、“兵农合一”、“以农为本”、“筑城守边”、“屯田戍边”的政策。当时虽然没有军民融合之名,却有军民融合之实。新中国建立初期,为提升国际地位,确保国家安全,毛泽东同志英明决策,调集军地科技精英和精兵强将,独立自主完成“两弹一星”的研制任务,成为我国和平时期军民融合的楷模。

    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首先要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要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中,利国、利军、利民。

    服务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利益呈现拓展、多元、综合的特征,不仅面临军事领域传统安全威胁,还面临政治、经济、文化、能源、环境等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要从关注安全利益转向维护安全和发展利益;从重点关注军事安全转向全面关注国家整体安全;从重点关注战时能打必胜转向关注平时应急能上管用。在军民融合中,实现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防的全面建设,国防的全面建设保证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安全发展。

    服务于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我军当前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立足提高能力、打赢战争这个基点,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时空融合观、效益融合观、人才融合观,乃至思想、方法方式的融合观,提高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我军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服务。

“三大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这三大体系,是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必须在思想观念、高层决策、组织管理、科技创新,以及建设主体、对象、内容、机制、环境等诸方面、诸要素统筹抓重点建。

    构建好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根植于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之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武器装备建设服务。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军民融合式生产体系。在建设的标准上,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未来的主动地位,也没有赢得未来战争的可能;在产业结构上,要形成“小核心、大协作”。“小核心”主要是指特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如,核武器、核潜艇和战术毁伤武器等),和其他关键的信息系统与核心配套产品,这些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大协作”主要是指一般武器装备,及其分系统、配套产品,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充分竞争,发挥全社会资源优势。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这是从根本上把国防与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重大举措。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式军队人才培养体系,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军队人才培养成本,缩短培养周期,提高培养质量,而且有利于军地之间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和良性互动,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这方面,要以建立完善的制度及提高能力为核心,培养与使用紧密结合为机制,努力形成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衔接,军事教育与依托国防教育并举,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官兵能力素质培养格局。

    构建军民融合式军队保障体系。就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实际,按照有利履行军队职能,有利提高保障质量,有利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要求,拓展改革范围,完善配套政策,搞好军地衔接与平战衔接,压缩军队保障摊子。稳步推进以生活保障社会化,通用物资储备社会化和装备维修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型军队保障体系。

“四大问题”

    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落实问题。其发展、落实面临诸多因素制约。

    解决思想观念的制约。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现实中,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势和本位主义观念还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视野不开阔,行业壁垒,不善于利用组织和吸纳社会资源实施社会化保障,仍然习惯于“企业自己办、院校自己办、医院自己开、装备自己修、物资自己管”的自我保障模式。这种思想观念不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就无从谈起。

    解决利益关系上的制约。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是在整个国家利益平台之上整合利益关系的过程。军队主导的一些国防建设领域,自身有较强的利益问题,如有些军队保障岗位将由地方人员来担任,有些保障将交给地方承担,民营企业进入军队装备生产,有些军工行业将失去垄断利益,同样,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同样也存在着强烈的自身利益诉求。这些都可能要触动某些既得利益者,产生某些利益摩擦。这些不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也就无从谈起。

    解决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不匹配的问题。目前在西方的主要发达国家中,有80%左右采用的军民两用技术,国防科研生产大量使用民用标准,在这方面,我国真正的军民两用标准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严重制约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要规范制定符合军民两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才能提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效率。

    解决相关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我国在民营企业中,存在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非常有必要通过法律、政策、经济和其他激励措施整合起来,通过有效的运营形式,使民营企业为提高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提供有力的支撑。

    (周建平: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主任;李英: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教授)

《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3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