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兰的价格:复旦中文系“十老”得名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7:25:08

中国历史上齐名的例子,如七贤、四杰之类,香山七老、前后七子之类,虽然学者有许多考证,但得名之最初情形,大多已经无法追踪了。笔者因为偶然的缘故,了解复旦中文系“十老”齐名形成的真实过程,觉得不仅可以为中文系系史增加一则珍闻,或者也能为古代文人齐名的研究提供一点佐证。
    
    中文系十老,按照年龄为序,是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陈子展、张世禄、吴文祺、赵景深、蒋天枢、王欣夫、刘大杰十位著名教授。他们在复旦中文系任教的时间都达几十年之久,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中文系的学科建设作出了不可取代的贡献。不过,十老并不是他们生前就有的称呼,而是在他们身后才有的提法。具体来说,大约是1994年下半年才提出来的,其时距离十老中最后去世的吴文祺教授去世,已经两年多了。
    
    就我所知,1994年6月,朱立元教授接任中文系主任后,希望在中文系做一些继承传统、教育后进的工作。只是一时没有好的创意。大约是该年6月或7月,中文系召开赵景深教授去世十周年座谈会,中午在工会旁边的食堂用工作午餐。每人一份,接近现在的快餐那样,随兴边吃边聊。记得我那一桌还有系主任朱立元教授、系副主任吴立昌副教授和古籍所章培恒教授,可能还有其他人,不记得了。最初的话题由我提出。我谈到不久前到南京开会,顺便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座谈,看到他们在中文系接待室中,悬挂着胡小石、汪辟疆、陈中凡、方光焘、陈白尘等五人的照片,觉得是很好的做法,体现了一个系的历史和传统,可以教育学生,激励来者。当时我曾将这一做法称为祖堂,并认为复旦中文系五六十年代的师资肯定强于南京大学,可以列出十位地位相当的前辈。这一说法引起同席诸位教授的兴趣,朱立元教授并认为可以在系里悬挂照片,以表尊崇。于是同席各位就开始议论名单。因为只考虑故世者,就从当时往前推,逐一列数各位前辈的成就。议论到的名单比现在的十位要多得多,但比较各自成就,觉得有几位不太够。由于是在此时所议,故而以1977到1992年去世的前辈为主。最后确定的王欣夫先生是由我提出,因为当时我刚看过他的《文献学讲义》和《藏书纪事诗注》,对其考证博学有很深刻的印象。对此各位都赞同,于是就大体确定下来。吃完饭,朱立元教授即请当时负责系研究生和科研工作的吴立昌副主任与各位前辈的家属联系,收集照片,尽快张贴出来。这一工作进行了一两个月。
    
    照片放大后,由于中文系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放置,于是只能张贴于面对电梯口的会议室玻璃窗里。1999年中文系资料室装修后,才移入系资料室。近几年又增加了蒋孔阳先生、胡裕树先生和贾植芳先生的遗像。
    
    十多年来,十老作为中文系发展历史和学术传统的象征,他们的道德文章和学术建树,成为中文系师生的楷模,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致本系学生直升研究生时,有教授以此命题来询问学生对他们的了解。但十老的形成原因,一般教师并不了解,因述所知,以存掌故。如有不当,也请同时诸公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