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高达改:茅台产量与销量之谜\未来估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8:57
茅台产量与销量之谜 

    一些朋友在投资茅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茅台酒的产量和销量等数据,以便对公司有一个更加具体的了解和判断。然而在阅读公司定期报告和其它一些相关投资报告的时候,却发现产量和销量这个数据不太好掌握,出处不同,数据可能不相同,有的甚至互相抵触和矛盾,对不上。就连一些长期跟踪茅台的券商分析师,也对这些数据语焉不详,含糊其辞,还有的分析师干脆选择回避这些数据。

    可见,这些数据不太容易搜集到。

    造成这些数据模糊不清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自己概念不清晰;二是公司故意模糊处理。

 

    先说概念不清的问题。主要是酒的概念和量的概念不清晰。

    一  关于酒的基本概念。

    在公司定期报告、券商投资报告、网上相关文章中,会出现茅台酒及系列酒、茅台酒、年份酒、高度酒、低度酒、系列酒、新酒、基酒、老酒等等名词,现简单说明如下:

茅台酒及系列酒:指茅台酒和王子酒、迎宾酒等其它公司生产的小酒种的总称。

茅台酒:指我们平时说的茅台酒,包括陈年酒、高度酒和低度酒。有飞天和五星等品牌,有53度、43度、38度、33度等等之分。

年份酒:也叫做陈年酒,有80年、50年、30年、15年等。

高度酒:专指53度茅台酒。

低度酒:除53度以外的茅台酒。

系列酒:指王子酒、迎宾酒、神舟、名将、财富、灿烂、仁酒、华窖等。后六种不公开销售。

新酒:经过“九八七”工艺之后存放一年的酒,不是成品。

基酒:简单讲,就是基本用酒,不是成品,勾兑用。由于茅台酒的勾兑工艺,出厂的茅台酒全部都是勾兑而成的。普通茅台酒使用的基酒基本上是新酒;年份酒的基酒即为存放多年的老酒。(以80年份酒为例,其基酒为存放了80年的老酒,勾兑一些5年、10年、15年、20年、30年、50年等等的老酒以及一些新酒。这些勾兑进去的酒不仅仅限于酱香型,也有茅台酒特有的醇甜香型和窖底香型,酒精度也高低不同,取酒的轮次也不相同。勾兑一瓶80年产品年份酒,大约用到200多种酒。)

老酒:存放多年的酒,不是成品,勾兑用。

 

    二  关于量的基本概念。

    在公司的定期报告、券商投资报告、网上相关文章中,会出现产量和销量以及存货的相关数据,现简单说明如下:

产能:公司预期按照现有厂房、设备等等生产要素计算能达到的最大产量。

产量:公司实际的生产数量。

销量:公司实际的销售数量。

存货:包含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在产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等。

 

    有了以上的概念说明,就可以进行具体分析了。

    一  一般我们看到的关于茅台的“两万吨工程”、“每年新增2000吨工程”等等说法,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这个数量指的是“设计产能”,即产能,而非产量。二是这生产出来的是新酒,可以模糊处理为基酒,而不是指成品酒。

    二  以2008年公司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为例,公司公布2008年的茅台酒及系列产品的产量为2.5078万吨。这个数据就不是茅台酒,更加不是新酒,而是包括当年新酒、成品、半成品、在产品在内。而实际上,2008年茅台酒的产量不足2万吨。

    三  由于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当年的产量和销量不匹配,而是相隔5年(但不是精确对应)。例如,2009年茅台酒的产量可能达到2万吨,而可供销售的茅台酒却预计只有1万吨左右。一是因为这可供销售的1万吨酒,(模糊)对应的是2004年的产量;二是公司加大2004年老酒的储备,为以后年份酒放量做准备,这样2009年的实际销量可能会更低一点。

    公司每生产1000吨酒(此处可以理解为新酒),截留250吨作为老酒(今后勾兑时使用,可能用在普通茅台酒中,也可能用在80年、50年等年份酒中),另有50吨为自然耗损(挥发、勾兑时被品尝或化验等等),剩下只有700吨可以在5年后销售(这700吨可以简单理解为5年的普通茅台酒的基酒)。

    四  查看公司上市后历年的存货状况,发现原材料和库存商品这两部分基本上波动不大,而自制半成品和在产品在持续增加。这说明,公司在持续增加各种年份老酒的储备,为以后年份酒的销售和收藏高潮做准备。当然,也有人对公司提供的存货这部分数据提出质疑。

 

    再说第二个大问题:公司模糊处理。

    关于产量和销量,公司的定期报告从来就没有详细提供过,一概模糊处理,这让我感觉是公司有意为之。

    公司方面的解释原因有二:一是这属于商业秘密,可以不提供。二是公司财务报告已经提供了相关的收入、成本、存货等等数据,单位是人民币元。但我认为,公司提供的金额数据很笼统,而且我们需要的以吨为单位的数量。

    所以关于销量这个数据,一般用公司提供的销售收入除以吨酒价格来计算。但由于吨酒价格是个均价,销售收入也没有细分到具体的哪种酒,所以,计算出来的销量往往不准确。

   

    公司为何要模糊处理?我认为其中另有隐情。

    季老先生多次在公开场所表示,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茅台酒的实际产量将大于设计产能,也就是说,茅台酒的“20000吨”工程能提前实现。公司甚至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大约可以超出产能20%到25%左右。

    公司放出如此风声来,其实就是为了茅台酒的销量“放量”做准备,而这个“放量”背后不那么简单。

    小小一个茅台镇,大大小小酒厂近400家,现在整顿后少了一些。这其中有一小部分酒厂生产的酒,与真正的名义上的茅台酒相差可能不算太大,毕竟都是同样的红高粱,同样的赤水河水,同样的气候微生物环境、同样的祖传工艺。而这些酒如果不冠以“茅台酒”,价格就低了很多,如果能灌装进茅台酒瓶,贴上茅台酒商标,进入茅台酒的销售渠道,销售给普通消费者(不是特定的消费群体),那么这些酒的价格就能翻几倍。

    而这样做,是违规的、是必须暗箱操作的,这种情况的背后,是有来头的。就连季老都要为此大造“可以超出产能”的舆论,那么这背后的来头可不小。当年乔老爷落马,难道真的是因为“世界杯旅行团几百万赃款”?这点屁事儿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乔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恐怕与“模糊销量”不无关系。这个话题,点到为止。

    也就是说,如果茅台公布清晰的产量和销量明细表,那么就能很容易推算出从前和以后的销量状况。而现在茅台产量和销量的模糊处理,正是为了避免公开的数据搞到后面互相对不上。这种模糊处理,实际上也是某种需要。

    至此,茅台产量与销量之谜基本上算是说清楚了。

 

关于本文的阅读提示

一  如果你不是茅台的投资者,平时对茅台的关注也比较少,但对茅台有兴趣,那么建议你多次阅读本文,阅读一次可能不会完全理解。

二  如果你是茅台投资者,平时没有留意茅台的产量和销量问题,但对茅台产量和销量有兴趣,那么请仔细阅读本文,再找相关数据对比核实。

三  如果你平时也很留意茅台的产量和销量,但始终有些不清楚,那么请仔细阅读本文,对照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看看阅读本文后是否清楚了;如果仍有不清楚的地方,请留言或者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四  如果你对茅台的产量和销量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研究,那么请补充我没有说到的地方,或者对本文提出疑点,甚至指出本文的错误,让我也有机会学习和改正。

 

附录:(可以对照本文,了解这些数据说的是哪种情况)

一  茅台年报提供的相关数据:

产量(茅台及系列酒):
2001年  8600吨
2002年 10686吨; 本年度销售5323吨。
2003年 11794吨
2004年 15010吨
2005年 15953吨
2006年 17095吨
2007年 20214吨
2008年 25078吨(茅台酒20434吨); 本年度销售茅台酒9200吨。
(销量残缺,以上数据由老虎提供)

 

二  有关券商给出的数据:单位:吨。

(仅供参考,其中好多数据应该是该分析师自己计算的,不能代表实际数据)

              2007    2008    2009E    2010E    2011E
茅台酒产量     16000   18000    20000    22000    24000
合计销量       15796   14048    15626    17582    21059
茅台酒         9000    7932    10121    11527    13792
  陈年茅台      480     580      620     700      800
  普通高度茅台  6320    5372     7521     8649    10379
  低度茅台     2200    1980     1980     2178     2614
系列酒         6796    6116     5505     6055     7266

 

也谈关于茅台的估值(2009-07-03 20:45:20) 

    关于茅台的估值,从2001年底开始,说了好几年,与人讨论争辩了几十场,也写了N多专题文章,现在差不多有点烦了,近两年都不怎么想说了。

    前段时间阅读天舒的博客,顺藤摸瓜找到了sosme、laobal、新态阳、小小辛巴以及但斌等价值投资者的博客中相关的文章,受益匪浅,让我联想起我这几年对茅台估值的认识过程,突然想简单说几句,就当是对前事一个小小的总结吧。

 

 

    第一阶段,2001年到2002年。

    那时刚刚投资茅台,对茅台的认识还非常浅薄,仅仅停留在“好酒、贵、供不应求、国酒、不可复制、产量极小、很难买到”等等较基本的层次。后来上网找到了很多介绍茅台酒的文章,再认真阅读《招股说明书》,发现茅台股份公司拥有大量存酒,按照市价计算,已经远远超过公司市值,于是决定投资茅台。

    记得很清楚,当时有一笔钱,不知道是投入亿阳信通还是贵州茅台,最后想到茅台地窖里面的存酒,口水直流,遂投了茅台。

    2006年,某次林园在某卫视做节目时,讲述自己2003年买入茅台,最重要的一个的理由,就是茅台存酒的价值已经远超市值。我微笑着坐在电视机前,欣赏林园那可爱的板儿寸头。

 

    第二阶段,2003年到2007年。

    对茅台的认识逐渐深入,从行业到企业,从政策到市场,从管理层到经销商,从巴菲特到林奇等等。我从这段时间开始注重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预收账款和现金流量这两个指标对分析贵州茅台的重要性,认为判断此阶段的茅台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其他的可以忽略,只需看预收账款和现金流量即可。

    2003年10月茅台提价后,机构基金开始停止抛售茅台转而增持,主流机构及价值投资者关于茅台的研究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2004年底2005年初,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选股标准开始被活学活用在贵州茅台上,那些理念和标准都能往茅台头上套,一套一个准,就没有不适合的。

    这段时间涌现出太多的茅台牛人,laobal、sosme、新态阳、林园、但斌等自然不必多说。

    想提一下招商证券的朱卫华,这位老兄2005年开始在其投资报告中疯狂唱多茅台,随着茅台股价的不断上涨,这位老兄的江湖地位也如日中天。我本对券商投资报告的执笔者一向不以为然,但这位老兄我要点一下名,因为他在中国众多的茅台公司研究者和爱好者中,第一个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的茅台价值判断标准,即“公允市盈率”。

    从2005年开始,预收账款开始成为各家券商发表的投资报告中最常用到的一个指标,一直到现在还稳居各判断依据的首位。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初,茅台财务原则调整,年初公布的2007年年报中,预收账款出现重大调整,急剧下降,之后的几次财务报表中,该指标波动也较大,没有什么变化规律可言。也就是说,预收账款这个非常客观的财务指标被茅台老大袁某人给废了,已经沦为公司利润(深层地说,是大股东利益)的调控工具。从2007年年报开始,预收账款只是我一个参考指标,而不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指标。

    现阶段,我认为,判断茅台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最直观最客观最简单最具操作性的依据,是“茅台市场零售价与出厂价的价差”。

    茅台的价值增长,基本的观点是增量和提价。增量这个因素是明摆着的,稍稍研究过茅台的都会计算五年后茅台的产量,也就是说,茅台增量大约可测(为什么是大约可测而不是依据公司公布的数据准确可测,以后有机会再具体讲);剩下的因素就是提价,怎么提价?何时提价?哪些提价?提多少?看差价。我为什么如此看重“价差”,套用趋势投资者的一句经典“盘面说明一切”,我认为“市场形成的零售价说明一切”。

 

    啰啰嗦嗦一大堆废话,简单说:我在投资贵州茅台的过程中,关于茅台投资价值依据,第一阶段:存货(存酒);第二阶段:预收账款(现金流量);第三阶段(现阶段):价差。

 

茅台未来估值(2009-08-10 19:29:39) 

    给一个公司估值,其依据应该是越简单越直观越具操作性越好。极其复杂的估值模型,是理论研究者的事,是愚蠢投资人的最爱。

 

    关于茅台估值的话题,一个多月前曾经发过一篇文章,谈了我的观点,详见《也谈关于茅台的估值》,其大概内容是,第一阶段(2001年-2002年):存货(存酒);第二阶段(2002年-2007年):预收账款(现金流量);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价差。

 

    这些观点,毫不夸张地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且领先国内主流研究机构数年。特别是现在,2009年中报出来后,各机构的点评报告中,几乎都在拿预收账款(现金流量)说事,网上关于预收账款的讨论更是如火如荼,貌似还要继续讨论至少一年。而这个数据,早在2008年初,我已经不再强调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估值依据:价差。

 

    今天要说说茅台未来的估值依据,也就是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同样,今天要表达的观点将极具前瞻性。

 

    第四阶段,2011年到2013年。

    从今年开始,年份酒,特别是15年的年份酒开始脱销,货源紧张。需指出的是,这种货源紧张,不同于普通茅台的货源紧张。从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等一线城市15年年份酒断货可以看出,15年年份酒逐渐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而这个群体正在迅速扩大。

    众所周知,茅台年份酒的毛利润非常高。拿15年年份酒来说,现在市面上基本上价格在4000左右(以上)。目前15年出厂价1969元,一批价3399元,溢价72.63%,超过普茅溢价水平。而30年、50年溢价更高。这说明,年份酒提价空间更大。

 

    年份酒的制作工艺,基本上是采用新酒和老酒勾兑而成。拿15年来说,一瓶市面上卖的15年年份酒,只含有很少量的真正存放了15年的老酒,加上较少量真正存放了10年(举例)的老酒,剩下的大部分成分是普通新酒。这些酒按照一定比例勾兑,就成为15年年份酒。

    也就是说,15年年份酒的成本,与5年普茅相差不太大。但是利润,可就大的多了。30年、50年、80年就更不用说。

 

    随着年份酒销量的上升,年份酒贡献的利润比重将更快地上升,从而带动公司整体利润快速增长。最终年份酒能不能超过普茅对利润的贡献,取决于市场状况和公司营销策略,这需要长期数据跟踪。

 

    因此,我认为,第四阶段,茅台估值的依据,主要看年份酒的销量增长。这个观点我于2006年上半年第一次发表于网络,现重复于此。

 

    第五阶段,2014年以后。

    一个国家的强大,表面上看,其表现形式是经济的强大,深层次看,其表现形式为其文化对他国的影响和渗透。中国迟早要强大,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中国强大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将对周边国家以及全世界形成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长远,文明生生不息。中国的酒文化必将给世界带来影响,中国酒也将逐渐被更多的人接受(不是取代其他文明的酒种)。就像某国强大之后,这个国家生产的焦糖兑水的黑色饮料能风靡全球一样。而最能代表中国酒的是白酒和黄酒,白酒是茅台,黄酒是绍兴酒。

    而外销酒的增长,将是公司正真走向世界的标志,其估值也将再上台阶。

 

    因此,我认为,第五阶段,茅台估值的依据,将主要看外销。

    2009年中报显示,茅台酒外销增长迅速,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司外销酒波动较大,而且利润贡献极少,目前不具备参考价值。有兴趣的投资人可以长期数据跟踪。

 

    简单总结一下,茅台估值依据,第四阶段,看年份酒;第五阶段,看外销。

 

注:

  第四、五阶段给出的年份起止,为大概估计。

  目前我极不看好公司的多元化。

 

茅台和五粮液的区别(2009-09-22 23:08:52)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96bc20100exzs.html

茅台和五粮液的区别其实是两种不同的工艺所决定的.两者同时获得最高赞誉"茅台酒荣获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五粮液酒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

他们的工艺的区别:在于"茅台从投料到出酒周期需要五年","五粮液的出酒周期为三个月".这种时间的差异决定了茅台的量和五粮液的量是不可比拟的.有时,很多东西比较有意思:茅台经过五年出来的茅台酒比例88%左右,而五粮液不过8%左右.

五粮液的生产周期短,但是,带来了大量的中低端的酒种,这些酒种的销售情况决定了五粮液的利润结构.

目前白酒行业的特征:整体的白酒行业的年增长5%左右,仅仅只是GDP的1/2;高端白酒目前年需求量3万吨左右,整个市场供应的高端白酒不到3万吨,高端白酒占整个白酒的比例5%左右.中低端白酒主要以地方区域白酒为主,全国性的品牌的销售受当地消费的影响销售成本高局不下.白酒的毛利较高,行业的整合难度较大,目前中国有白酒企业1.6万家.

茅台和五粮液的工艺特点的区别,以及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五粮液的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茅台的管理层在2007年发生了变动(原总经理乔红被捕);同年,五粮液的管理层也发生了变动(原总经理徐克强离开,原宜宾副市长唐桥担任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同样的管理层的变化,给两家公司带来了不同的发展轨迹,茅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五粮液的历史遗留问题依旧困绕着现任的管理层.

五粮液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将近8万吨的中低端酒的销售问题,对于中低端酒的销售需要有智慧的管理层担任,如果能够挑选到优秀的管理层来解决这个问题,五粮液的发展中的困难将得到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将对公司的业绩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茅台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唯一的就是按照陈年的工艺继续保持好茅台酒的品质就可以了.

茅台的季总和五粮液的王总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优秀管理层.他们为企业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希望他们的未来的继任者能够继续发挥他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

                                                                       翟敬勇

备注:研究企业需要客观的评判,不要因为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而产生主观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