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精记完整版种子:民居经典王家大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43:18



民居经典王家大院

2010年撰  佚名

 

山势巍峨、风景秀美的晋中绵山脚下,藏着一座足以与明清显赫的王公贵族府第匹敌的清代老宅院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论建筑规模、建筑等级、建筑文化、建筑艺术,王家大院无愧于北方民居建筑瑰宝的称号。

今天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两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有院落54座,房屋1052间,总体风格呈靠崖式的城堡建筑。在九沟八梁的静升村建造宅院,依山建屋,因地制宜,逐层抬高,梯度推进,顺着缓坡建造成一个个混合型的四合院,取得了最佳视觉艺术效果,这是黄土高原坡地的建筑奇迹。远远望去,屋舍由低到高,层叠排列,错落中展现风姿,有序中展示品位。王家大院是一处将复杂地形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民居典范。

盖建高家崖堡院时,王家实力最强,因此高家崖处处显现出精湛的工艺和雄厚的财力支持。静升王家有谱可查的历史始于十四世纪元蒙统治的后期,经过了明清两朝的努力,王家人由贾而儒,官商并兼,清朝中叶时发展到了全盛,族中有官职的人达到了40多位,所以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座美观坚固的多进院落。高家崖也称视履堡,属东区部分。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嘉庆皇帝刚刚登基,就在紫禁城宁寿宫里摆设了千叟宴,以太上皇身份亲临国宴的乾隆,与前来的997位老臣智叟共庆江山一统、国泰民安。近千名发苍苍、身颤颤、乐陶陶的老翁中间,有静升王氏十六世的王中极。正是从这一年起,王家开始修建建筑等级最高的堡院,这是静升王家修建的第五座也是最后一处堡院。

高家崖建筑历时16年竣工,面积11728平方米,呈不规则的城堡串联住宅群,有大小院落26座,房屋218间。主院是王中极两个儿子王汝聪、王汝成的宅院,为西周以来沿袭的前堂后室三进四合院的布局。每进院子正房、厢房、倒座房等等屋舍齐备,正房一排或五间或三间,都是傍山凿挖拱券的窑洞,然后在窑洞上盖建多间有围栏圈起的房子。窑洞属山西、陕西民居特有的建筑形式,王家却在房檐立柱、门额枋额、楼栏护栏、柱础柱头等等部位进行装饰,使得这座两百多年前的建筑仍然让人觉得温馨亲切和华美考究。在高家崖里,有共用的书院、绣楼、花院、长工院、围院和祭祖阁,每院还有各自的厨房。院套院、门套门,构思巧妙,做工精细,圆中有方,方中有圆,衬托出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视觉效果。从高家崖大大小小的门楼、门洞、屏门、仪门、垂花门、月亮门等65道门,可以窥见主人的良苦用心。

环绕高家崖厚实高大的堡墙,在东西南北四方开设四门。北门和西门比较简单,西门通往红门堡,方便两堡人的来往走动;北门开在东北角上,专供护堡人和家丁们出入。东门和南门非常讲究。东门供家人出入,也是今天游人迈进王宅的第一道门。门楼顶端的视履两字,既昭显主人的精神境界,也在告诫家人进出走正道,履道方坦荡,心气平和时,福寿自康宁。头顶寅宾门额,脚踏六合垫石,穿过高大的门洞,去掉了一分浮躁,增添了一分平静。南门为贵客登临启用,通向堡门的是石砌门道,与门相向立着一堵砖砌照壁,绕过壁墙,拾阶而上,一座木拱牌楼,外书自一山川,内刻槐荣桂茂,既有主人安居乐业的舒适惬意,也不乏对子孙后代科举功名的期盼。牌楼由两狮两象内外把守,迎合了传统文化中人们追求出将入相的最高理想。

红门堡最初称恒贞堡,取自《易经》的恒,亨,无咎,利贞。筑堡人希望子孙后代依托大院,读书求名,经商取利,永保家族兴旺发达。红门堡历时半个多世纪建成(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面积19800平方米,院落28座,房舍834间。临沟的堡墙高达二三十米,堡墙之厚足以分担城墙的防卫功能,堡墙之高足以使不轨奸人望堡兴叹。红门堡院落布局总体呈现王字结构,迎合王氏家族辈辈封侯、代代为王的精神追求。堡中各院依照官位品级的高低等级而有差别,有五品以上官衔的人家,住的是二进到四进的四合院落,堡中有中宪大夫第、奉直大夫第、司马第这类宅院,大多豪华讲究,装饰更华丽一些。十六世王寅德的司马院,是一个四进的院落,以加官、进禄、增福、添寿命名各院,每进一院,也就多一分福气。王家大院不仅因堡墙高、门楼阔、屋舍多、功能全而享誉三晋,也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所推崇。

王家大院的石雕、砖雕、木雕艺术,赋予古老的建筑群灵气和生机。旗杆高耸,神狮把守,灵兽翘望,瑞鸟盈门。高家崖的墙基石上,把五子夺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飞马报喜、吴牛喘月、海马流云等教育后人忠孝节义的画面,雕刻在高1.6米、长0.6米、厚0.3米的青石板上,砌进正窑、厢窑的窑腿。在屋脊、楼栏、额枋、门楣间,雕刻着大量宣扬封建纲常名教、勉励后人光宗耀祖以及福禄寿喜吉祥文化的内容。门旁的柱础石、抱鼓石上,雕刻着祥云缭绕中的麒麟、神鹿、锦鸡等等吉兽和吉祥花卉,营造出家族的祥和气氛。

王家大院的门窗造型也很有特点,贝叶匾、石竹门、石踏几、槛垫石等等精美的建筑部件上,精雕细刻凤戏牡丹、喜鹊登梅、寿石盘根、一品青莲、一路连科、杏林春宴、劲松修竹一类的图案,室中人足不出户就可置身如画美景之中。一组书卷造型窗,有书轴,书页,好似打开的书本,时刻提醒后人开卷有益,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葩。而两头卷翘的书几造型踏石,也为王家老院平添几缕书香。

门匾和楹联是富贵人家标榜风雅特别最下功夫的地方,王家大院几乎做到了逢门必有匾额,逢院必有楹联。把警言吉语刻在门端,家人进进出出,耳濡目染,抬头俯首之间也被潜移默化。置身于凝瑞宅、敦厚宅、清芬院、树德院、德馨居、缥缃居、谦吉轩、素心居和迎晖、整暇、映奎、探酉、敦固这类文字装点过的院子里,你会感到一阵阵古朴淳厚的文化气息徐徐拂过身边。

光阴荏苒,盛衰无常,王家坚固的堡宅没有能传之百代千秋。今天,站在这所倾注着王家先人们心血的合聚之堡中,凝视曾经雕梁画栋金银堆砌的一处处堂皇院落,抚摸曾经精打细磨沥金涂粉的门楼窗栏,仔细分辨不远处未得到修缮开发几处依然荒芜的古堡残垣,如烟的往事依然吸引着我们去追寻历史的遗迹。



位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是山西大院的代表,尽管如今恢复还不到原面积的四分之一,但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北派民宅,依然一眼望不到尽头


 如果你的山西之旅时间不充足,作为晋商文化代表的山西大院你只能选择其一,不妨就去王家大院,王家大院虽不如乔家大院有名,但其可观赏性和建筑规模远远高于乔家大院


 来到王家大院的公家车都在这里停车,你可以看到有“静升”二字的魁星楼,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除了王家大院,还有资寿寺、红庙、文庙、文笔塔等诸多历史文物


 景点由朱镕基题名,朱总理题名的景点还真的不多见


 王家大院高家崖入口,现在对外开放的王家大院不及其原面积的四分之一,主要是高家崖和红门堡两部分,红门堡又大过高家崖,高家崖挂的牌子是“中国民居艺术馆”


 院落大门正对着大都有照壁,照壁上的砖雕各不相同,都很精彩

山西大院大都方方正正,绝对对称,符合中国建筑的传统,但同样的灰瓦青墙,高墙小巷,进入其中,很容易迷路


 院落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小庙 


 山西风格的窑洞民宅,冬暖夏凉


 石门墩造型各异,图案都有讲究和说法,大多被人摸得溜光


 圆形的拱门,青砖墙,青砖地板,点缀着绿色的植物,现在看来这样的深宅大院虽会有些压抑,但也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


 王家大院的门墩很有看头,生动活泼,活灵活现,这个是狮子滚绣球


 除了砖雕和石雕,木雕也是王家大院的主要看点之一,窗门、栏杆、扶手,有木的地方就有雕刻,都是中国传统的花纹和题材


 高家崖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一个小时左右可以看完,隔壁更庞大的院落叫做红门堡

经过这座桥前往红门堡,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总面积25000平方米


 高高的院墙足有20多米高,不愧深宅大院 


 这个上面有“喆”字造型的小门,正是高家崖和红门堡互通的门


 红门堡依山而建,院落间的道路三横一竖,隐藏一个“王”字在里面,我正走在“王”字的一竖上


 这个石门墩的造型比较奇特,有三只狮子,一个田螺,貌似还有几条蚯蚓,狮子不说,田螺和蚯蚓的造型好像极少出现,代表着什么呢,请高人明示一下


 一个接一个的院落,目不暇接,貌似雷同,又各有乾坤


 其实我一直以为厕所的称呼是现代才有,原来在清朝就已经存在了,古人就是精细,“厕所”二字都镂空雕得如此艺术感


 王家大院树不多,这个院落里是树最多的,花红柳绿,分外好看

这棵枣树上已经挂上了枣子,再过些时日就可以吃了


 古人的建筑不论大小繁简,多少都会有些装饰,有钱人家就如王家大院一样,处处都挖空心思,雕栏画栋,哪怕一个墙洞都要做出各种形状,不得不为今天的我们悲哀,一辈子都在为一间水泥钢筋,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子当奴隶


 围着红门堡还有一圈高高的护城墙,这也是护卫们巡逻值守的通道,山西的大院,“家是一座城”的并不少见

 王家大院的护城墙真的很宽,猫猫在上面欢快地跑着,希望她长大后记得自己来过这里


 每一片灰瓦上面都有花纹装饰,想当年,晋商是多么的有钱和有品位,难怪辉煌了数百年,今天的山西煤老板依然有钱,但早已没了这样的文化造诣


 镶在墙体上的这是什么?在王家大院的砖墙上你能看到很多这种物件,当然大多比较朴实,像这个这么华丽的比较少,其实它们的功能都是一个,那就是加固用的铁柱,有如我们今天的水泥墙需要钢筋一样

 

 “王”字的其中一横,沿着护城墙一路走下来,你会看见三条这样笔直的通道


 有树的院落不多,也许是“困”字的不吉利吧,但有这么一棵大槐树,感觉一下子舒服多了

 高墙耸立,除了深宅大院,还有一点高墙大狱的感觉


 这是“王”字正中间的一竖,后面的山上本来都是王家的祖坟,文革时被当地老百姓分掉开垦梯田,当然如今梯田也没了,祖坟也没了


 层层叠叠的屋顶,真不知道鼎盛时期的王家是个多么庞大的家族,王氏自元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后,家族历680多年已传至27世,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此间,王家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大夫达42人


 如今,辉煌早已成过眼烟云,只有建筑还是凝结的历史,诉说着往日的光辉


 城堡外的当地民宅,在1949年以后,王家大院都住满了老百姓,直到1996年才由现在的大同市长,原来的灵石县长耿彦波修复出来


 王家大院的崇宁堡还在修复之中,估计很快也可以对外开放了


 红门堡大门上的扣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这是红门堡的大门外


 照壁上的麒麟图案


 在高家崖和红门堡之外,还有一座小小的王氏祠堂,就处在红门堡出口前往停车场的路边,但这里鲜有人至


 王氏祠堂内的石碑,祠堂是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