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失的彩虹h补丁:愚谈从读书到气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30:45
 

 

 

 

读书不是学生与老师的专利,而是人类天赋的需要。亚里士多德说:「人类天性渴望求知。」求知的方法很多,从感觉经验、行为模仿、刻意学习到沉思冥想,都可以增益心灵的内涵,其中又以识字读书最为关键。

 

「识字」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无边无际。$2先生的学历表上,就写着「识字」二字,因为他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完全靠自修学习,念了好几部字典与百科全书,后来以学识广博而望重士林,还在大学中指导学生写博士论文。他所谓的「识字」,其实包含了读书在内。

 

在教育普及与程度提升的今日,读书对许多人而言,若不是考试与升学的工具,就是谋职与升迁的手段,不然就是消遣与解闷的途径。大家都承认读书的重要,但是书海无涯,人生苦短,「重要而不需要」就成为一般流行的观念了。工商繁荣、百业振兴,信息媒体使人眼花撩乱,教我们如何定心下来念一本书?至于按照计划、定时定量、持之以恒地去念书,更是难上加难了。

 

以前有些学者喜欢开列「必读书目」,好像身为中国人必须读某些书,否则不够水平。即使这样的想法值得肯定,书目的内容也大有商榷的余地。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读得懂这些书,读懂之后也不见得能与生活拉上关系,然后书是书,我是我,双方的距离渐行渐远,「读书无用论」又多了一个例证。

 

 

 

  

 

 

因此,读书首重启发兴趣,其次则是掌握有效的方法。兴趣或趣味,可以源于主观的动机意念,也可以出自客观的利益考虑。无论动机或利益,都是受人启发而有,但是必须直到自己翻开书本、沉潜其中,汲取作者的智慧、品味作者的见解时,兴趣才能真正落实。单就静下心来的一剎那而言,书的功效已经在运作了。我们欣赏「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赞誉,但是若不先读十年书,又如何判断一席话的价值?我认为,「听君一席话,想读十年书」是比较写实的说法。凡是启发我读书兴趣的,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其次,读书的有效方法是什么?方法与对象、目的都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读的是教科书,目的是升学考试,自有一套制式方法;如果读的是报纸、杂志,目的是增加见闻,则有另一种速读方法。我们关心的是人文思想方面的书,目的是为了深化人文素养,提升价值品味的能力,可以进而把握生命的意义,活得比较踏实而快乐。这个时候又该采取什么方法呢?这里所谈的方法有两个层次:一是选择合宜的书,二是消化书的内容。

 

选对了书,就是成功了一半。选的原则可以配合人生的阶段与一年的季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身心状态恒在变迁,人生体验日益丰富,所选的书自然不同。春夏秋冬的的影响较不明显,但是若不以一年为更始的周期,又怎能维持终身的志趣?念书在精不在多,务必以融会消化为要,否则谈不上沉潜受益或变化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