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上有独角兽吗?:难得一见的故宫珍宝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1:37


多福老人欢迎您http://qwp43.360doc.com

*国外油画*国内油画 *精致工笔 *风景人物*雕塑奇石
工艺精品 视频电影学习笔记

难得一见的故宫珍宝⑸
2012-01-16
难得一见的故宫珍宝⑸

故宫博物院,不但以它巍峨壮丽的宫殿建筑吸引着千百万中外观众,同时也以它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艺术品珍藏而闻名世界.为了解这座古老的东方文化艺术宝库,编辑出版了《故宫珍宝》,则重点介绍它的珍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才华,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信心,我想每一个到故宫来参观的游览者,通过对宫殿建筑的欣赏和对它收藏的文化艺术珍品的了解,都会有着这样深切的体会。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产,它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文化遗产。愿人们都来关心、爱护、保卫好这座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金佛塔》
高38、宽14.2厘米、重3.45千克。
清乾隆
一般小佛堂主要供奉佛像、佛塔、佛经以代表佛陀的三业(身业、意业、语业),宝塔象征佛意。
此金佛塔顶部日月托起镶有三颗红宝石的火焰形顶,伞部垂铃,塔身饰兽面和缨络纹并嵌珍珠四粒,龛内置一无量寿佛坐像。塔座饰莲花并有栏板,整体简明肃穆。

《珐琅彩花卉纹蒜头瓶》
高17.5、口径2.7、足径5.2厘米。
清乾隆
直口微撇,圆腹,圈足,足内蓝料堆书四字款“乾隆年制”。通体施珐琅彩,口外绘下垂变形如意头纹,内绘朶莲,颈部凸起弦纹二道,中间给花四朵,腹部绘山石、牡丹,肩上墨彩题:“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风”五言诗二句。上首“佳丽”,下首“金成”、“旭映”胭脂彩印章,整个画面集诗、书、画于一体,意味深长隽永,为瓷器中的精品。

《白地套红玻璃云龙纹瓶》
高29.5、口径9.5厘米。
清乾隆
撇口,细颈,鼓腹,圈足,平底。以白色玻璃为胎,外套紫红色玻璃。颈部饰蕉叶纹,蔓草纹,腹部饰两条龙在云际戏嬉带有火焰的圆珠,腹下部饰莲办纹一周。瓶底处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竖三行楷书款。为宫廷造办处玻璃厂精制。胎体厚重,造型浑圆,花纹凸起,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象牙编织锦地兰菊团扇》
通长49.5、扇长32.8、宽29.9厘米。
清乾隆
亦称“拔丝宫扇”,是广州工匠以象牙为料,通过筚丝、磨光、编织等技法专为皇家御用陈设而特制的。海棠花形,扇边包镶玳瑁框,嵌骨珠及藕荷色彩绘花蝶纹画珐琅柄把,系明黄色丝穗。扇面中心有棕竹柄梁,嵌有各种蜜蜡纹饰。在编织成蒲纹锦地的扇面上,装嵌有染牙浅浮雕兰花、秋菊、蜻蜓等图案,扇面牙丝薄如细篾,宽不足一毫米,纹饰精致细密,孔缝均匀,经纬片拼合得天衣无缝。富丽华贵,是一件雅逸清新、技术高超的稀有之作。

《金天球仪》
高82厘米,重6.071千克。
清乾隆
由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天体模型。
用黄金作球体,用珍珠镶嵌成星星。共享珍珠1330粒,组成368个星座。球体内设有机械装置,可带动球体运行。是皇宫中一件珍贵的陈设品。

《牙雕《月曼清游》册(正月)》
纵39.1、横32.9、厚3.2厘米。
清乾隆
制于1741年,是根据清廷画家陈枚的画稿,由造办处陈祖璋等五位著名的牙雕艺人,精雕细刻,用了整整一百天时间共同制作的。共分十二册,呈合符册页式。每册一面为景,一面以乾隆御题诗句为配。将宫廷妇女从正月到十二月的娱乐生活,分成十二段内容,用象牙雕成,分别安嵌在十二个册页中。
此册为正月景,题为《寒夜探梅》,图意是元宵佳节的夜晚,一个侍女挑灯引着五位身着长裙的仕女缓步而来。院内屋檐下悬挂彩灯,窗外两株古梅寒花怒放,月下灯前有四个仕女在亭廊中或立或坐。观花聊谈,布景设色精丽生动,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绝胜图画。历来被誉为是清代牙雕的代表作。

《剔犀如意云盒》
高12.3、口径17厘米。
清乾隆
正方形,盖面微凸,方形圈足。通体髹黑红二色漆,盖面、器身均雕如意云形纹。器面为黑漆,花纹的侧面露出规律整齐的三层红漆。盒底髹黑漆,正中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直行款,款下刻“如意云盒”器名款。剔犀是雕漆的一种,做法是用两种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积累至相当的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云纹图案。目前最早的剔犀实物是南宋时的剔犀执镜盒,元、明、清三代继续制作。这件剔犀盒,构图简练,线条粗犷豪放,雕刻细腻工整,红、黑二色漆明朗和谐。是清代剔犀器物中之精品。

《珐琅彩胭脂红茶壶》
高11.8、口径6.9、足径7厘米。
清乾隆
直门微撇,壶体饱满浑圆,腹部分置弯流和曲柄。壶盖圆顶,宝珠形钮,子口内敛。圈足,足内蓝料楷书四字款“乾隆年制”。造型端庄,胎体轻薄洁白。通体以紫红色珐琅彩料做装饰,在肩、近底处及流的底部分刻变形蕉叶纹一周,壶盖边刻圈纹及卷线纹各一道,盖顶刻花办纹。釉色细腻如涂脂,艳丽而鲜嫩,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目前所见,传世的珐琅彩瓷器多是瓶、碗、盒等器皿,如此精美的茶壶还属罕见。

《识文描金菊花纹执壶》
高9、口径15.6厘米。
清乾隆
扁圆形,曲流,环柄,紫砂胎。通体黑漆地识文描金,壶身描金菊花纹,秋虫在花丛中飞舞。盖上饰菊花、竹叶,柄及流饰菊花、蝴蝶。壶底紫砂地,正中阴刻“大清乾隆年制”竖二行篆书款。识文描金是漆工艺的一个品种,识文即为凸起的阳纹,识文描金是在器物上用漆或漆灰堆成的花纹上描金,其纹饰高于漆器表面,更真实、形象、富于三维效果。壶造型精巧别致,描金纹饰华丽富贵,是一件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翡翠白菜式花插》
高24.3、口径12.8/7厘米。
清乾隆
由翠根琢制而成,局部留有翡色。顶端丛叶中间,雕一椭形深孔。周围肥硕的菜叶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叶尖下垂,姿态各异。叶上浅浮雕叶脉纹,更显逼真茂盛。菜根上部用深琢加透雕的手法,形成自然围抱菜心状。底部椭形小平足。工匠因材施艺,按质料和翡色之深浅,巧施雕刀。不仅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而且特意留下的翡色,似霞光映照,使白菜更加暗绿可爱。为清代宫廷名贵陈设品。

《崇庆皇太后金发塔》
高153厘米、重107.5千克。
清乾隆
乾隆皇帝为纪念母亲崇庆皇太后,于四十二年(1777年)命宫中造办处制造了这座金发塔,供奉其母生前落下的头发。
束腰合仰莲花须弥座,四周束腰正中錾佛花,左右各一个狮子,座上三层金刚圈,上下合仰莲瓣。塔身圆形,上丰下敛,周錾衔璎珞,兽面8个,前安欢门,内金座铜无量寿佛一尊,方形束腰塔脖,上安十三天,面錾梵文,左右各饰飘带一条,再上天地盘,周坠松石珠穗,金铃坠角,盘上圆光,宝珠火炎。镌“大清乾隆年敬造”款。是故宫现存最高最重的金塔。

《大禹治水图玉山》
高240、宽96、座高60厘米。
清乾隆
青玉质,系仿宋入画稿设计雕成。描写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的劳动场面。巍然挺立的山峰上,重峦叠嶂,瀑布急涌。在险峻的山岩峭壁上,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姿态各异的众多人物,有的举锤打石,有的挥镐刨砂,有的肩扛杠杆凿石开山等。工匠们以夸张的手法,高超的技艺,琢制出生动逼真的大禹治水的劳动图景。山正面中部阴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篆文方印。背面下部刻有“八征耄念之宝”篆文方印,上部阴刻乾隆《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纪事诗。玉山安置在错金山水纹铜座上,雄伟壮观。为清代巨型玉雕之稀世珍宝。

《白玉瓜棱提梁壶》
通高10.1、通梁高16.8、口径8.9、足径6.8厘米。
清嘉庆
立体圆雕,有盖。圆口,花瓣式圈足。瓜形盖顶。器身凸雕十二条瓜棱纹。一侧凸琢张口羊首为流。在每间隔三条瓜棱线的顶端,各雕一凸凹纽,安接三只架式法琅提梁。器外底中部阴刻双竖行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玉质莹润,洁白无瑕。设计精巧,造型别致。为清代嘉庆时期珍品。

《明黄芝麻纱绣彩云金龙朝袍》
身长137、两袖通长175、袖口宽21.6,下摆宽84厘米。
清同治
为夏季举行重大庆典时皇太后、皇后穿的礼服。圆领,右袵、马蹄袖,上衣下裳相连属,后开踞,直身袍。通身用捻金线绣九条金龙,在龙纹间以三蓝色绣线绣云、蝠,下摆为彩绣海水江崖及八宝,袖端各绣正龙一条,披肩为石青色纱地,上绣两条行龙。此件朝袍特殊的地方,是有用彩色丝线绣出象征权力的十二章纹饰。按照清代服饰制度的规定,十二章属皇帝专用,此时正是慈禧太后专权时期,她自认女皇,故皇太后、皇后的礼吉服自然出现了象征权力的十二章纹饰。
朝袍绣工精细,色彩协调,为清代晚期皇太后、皇后夏朝服的精品。

《浅雪青缎绣水仙寿字裳衣》
身长145、两袖通长134、下摆周长230厘米。
清同治
便服,是春秋两季后妃套在便袍外面的圆领、右衽左右开裾的外装。
共钉五扣,上为素金扣,下为四个刻团寿字纹白玉扣,两腋下各有一个彩色花绦撮成的大云头。下为开气,长70厘米。外围由品月缎织五彩牡丹、青色缎绣整墩水仙金团寿字、茶色缎织浅彩荷花三道花襁点缀而成。装饰效果强烈,庄重大方。
裳衣以粉、绿、灰、金为主色,采用二、三润色方法,使花纹显得灵活逼真,绣工精细,用色淡雅,为同治时期的精品。

《明黄缎绣彩牡丹蝶裳衣》
身长137.5、两神通长118、袖口宽40、下摆宽122厘米。
清光绪
裳衣,是清代中晚期后妃们十分喜爱穿用的便服之一。圆领,右衽,大襟,左右大开裾,阔袖,直身。明黄缎料,衣身用传统苏绣技法,绣制五彩牡丹及蝴蝶。外围、领口、袖口等处缀以四层色彩、花纹,宽窄各异的织花或绣花辫。并用花绦于左右开裾口边盘制成如意云头,给裳衣以强烈的装饰效果。大襟缘缀五枚鎏金扁圆纽扣。色彩鲜艳,雅而不俗。

《黄振效款牙雕渔家乐图笔筒》
高12、口径9.7厘米。
清乾隆
以高浮雕技法,在笔筒上刻柳溪渔乐图景。山上松竹交荫,山下溪流湍急,渔家、樵夫或在溪旁停舟闲居,或倚山傍水席地坐饮休息;或肩扛农具与牧童一起耕作。布局严谨,景物自然,一派安乐祥和的太平景象。山壁一侧刻有“小臣黄振效恭制”等款。
黄振效是广东一带著名的牙匠,他的作品很受乾隆皇帝的赏识。晚年曾被赐在“内庭行走”。作品大都是反映局势稳定、经济繁荣、祥和气氛的,如“渔家乐”、“农家忙”、“耕织图”等。此件笔筒内容丰富,层次分明,雕刻技法纯熟,是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各流派工匠之间相互协作,借鉴的结果,也是造办处工匠中极少留有款识作品中的一件。

《画珐琅山水人物提梁壶》
通高38.1、口径9.1厘米。
清乾隆
由提梁、壶身、底架组成。提梁自然弯曲,握手处为金星玻璃。曲流。壶盖呈八棱形,粉地菊花纹。肩部八棱形,黄地折枝花纹。壶身八面开光,内饰山水和花鸟图各四幅,相间排列,花鸟画均为中国传统的花鸟题材;山水图皆为设色山水。用笔工整,设色明净。壶底有“乾隆年制”楷书款。下置铜镀金架。造型仿西洋式,美观大方,线条流畅,装饰内容及手法采用传统的中国风格,是乾隆四年(1739年)宫廷造办处珐琅作制造的。

历代以来,皇室对于文化艺术品及各种奇珍异宝,搜集不遗余力,明、清尤盛。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继承了这两代皇室的收藏。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廷以后,清室善后委员会曾对当时宫内文物进行了清点登记,总计有117万余件。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这批珍贵文物不致遭到战火的毁灭,曾将部份文物装箱疏散到大后方。日本投降后,除少部份运回北京本院外,其中最精华的部份计2972箱于1949年被运往台湾,余下2211箱仍寄存在南京库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对原清宫旧藏文物再次进行了整理登记,计有78万余件。作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同时肩负有搜集保存保护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责任,因此,通过收购、接受捐赠等渠道,新人藏的文物有二十几万件。到目前为止,现藏北京本院的文物总数达一百余万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