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洗碗机评测:西智库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与拉美经济关系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04:30

西智库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与拉美经济关系影响


  西智库分析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与拉美经济关系影响
  中国与拉美经济关系将在全球经济危机后进一步拓展。对拉美而言,危机加强了其对外依赖性,而在欧美尚未出现明显复苏迹象时,亚洲、尤其是中国可能成为一个替代选择。另外,拉美近年来出现的具有民族主义和进步特点的政府,有利于拉近其与亚洲关系。中国已开始从危机中复苏,需要更多原材料,并拥有更多可供对外投资的金融资源,因此,倾向于提升与拉美经济联系。拉美应努力提高与中国经济关系规格,建立生产链,推动技术创新,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并扩大出口市场。中国也应采取措施打破霸权主义国家对待拉美的传统方式,在一个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消除贫困等目标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发展双边关系。
  【本刊讯】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9月12日发表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埃尔达莫利纳迪亚斯和爱德华多雷加拉多合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后危机时代的拉中经济关系》,全文如下:亚洲正在巩固其21世纪全球重要经济中心的地位,成为在经济发展、国际贸易、金融资源以及技术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地区。中国则是这一进程中的主角。
  此外,中国已经成为拉丁美洲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地区的关系加速发展并已成为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争论的焦点。他们对这一关系对拉美是机会还是挑战以及这一关系未来将有多大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辩论。
  确切说,最后一个问题由于对双方都造成了影响,所以在全球危机爆发后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打算概述危机前的中拉关系状况并进而分析这场危机对双方的可能影响。
  危机前的拉中经济关系
  过去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与拉美几乎没有任何往来。从6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开始与拉美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伴随着以后的起起伏伏,双方启动了经贸往来。然而,直到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双方的往来才开始加速增长。
  中国在拉美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首先,拉美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稳定的原材料、能源和食品进口市场,为了确保上述产品的进口,拉美因此还是中国的投资市场。其次,拥有5.48亿消费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两倍的拉美地区是中国产品(纺织品、电器等)的重要出口市场。
  不容忽视的还有地缘政治利益。拉美地区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对中国扩大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第二个目的是利用拉美与北美的传统关系进入北美市场。
  在政治方面,中国的主要目标是遏制“台独”势力以及加强和平衡国际关系。
  中国对拉美的政策主要着眼于与该地区的各个政府的关系,而后者在中国拥有重要的经济、地理和政治利益。在经济上,拉美希望为其产品扩大和开辟新的空间,在地理上使其需求多元化,为自身发展争取资本、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对外关系多元化还能增加拉美与第三方谈判时的话语权。
  21世纪本世纪初以来,拉中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首先,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为双边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条件。
  这也为拉美提供了新的机会。新自由主义模式的失败和进步政府开始在多个国家执政,推动了拉美与中国经济往来增长。事实上,在2001年至2005年间,多个拉美国家总统对北京进行了访问,促进了双边关系发展。此外,有7个拉美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2004年11月是一个标志着中拉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日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时赴拉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第7次领导人会议并访问了该地区多个国家。
  经济往来增加的结果近十年来,双边贸易增长明显,但在贸易增长幅度之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增长速度。2004年至2006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幅为33.8%,2007年到2008年达到了40%。双边贸易额早在2007年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026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制定的201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同时,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中国成为拉美第三大贸易伙伴,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预计中国将在2到5年内超过欧盟,跃居第二位。
  按国家看,中国是巴西、智利和古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和秘鲁的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同时中国还是巴拉圭第一大商品供应国,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的第二大供应国。
  可以说,中拉贸易主要集中在5个国家。这5个国家对中国出口占拉美对中国出口总量的70%,进口超过拉美从中国进口总量的80%。
  拉美通过不断增加对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使自身对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事实上,拉美已经成为中国多种原材料(大豆、铜、铁矿石、镍、鱼粉、皮革、糖、锌、锡、葡萄等)的主要供应商。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拉美仍然不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尽管双边关系不断增长,贸易层次却在下降。
  在贸易构成上,中国从拉美进口商品的70%是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而拉美从中国主要进口工业制成品。
  另一方面,拉美地区的对华出口商主要经营品种非常有限。以阿根廷为例,大豆、豆油和石油等三种商品占该国对华出口的84%。智利的情况与此类似,精炼铜、浓缩铜和纸浆等三种商品占该国对华出口总额的85%。
  中国对拉美投资约占该国对外非财政投资总额的17%,拉美是仅次于亚洲(73%)的中国第二大投资目的地。然而,考虑到这仅相当于拉美吸收的外国投资总额的7%,其对拉美的重要性并不突出。
  另一方面,近95%的中国对拉美投资进入了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再从那里进入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拉美国家。其中大部分进入了巴西,其次是秘鲁。
  中国对拉美投资的主要动机是确保原材料供应,因此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能源和矿业产品生产和出口领域。对工业生产、技术和服务业投资虽然正在增长,但仍非常少。
  中国对拉美投资的主要形式是通过购买股份,而且不在乎是多数股份还是少数股份,还有就是为了获得长期供应合同而资助受到担保的项目。
  拉中关系对拉美的意义总体上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者,但程度有所不同。中国有条件挑选能够满足其利益需要的合作伙伴,而且无疑已经从中受益,但拉美为了做出客观判断必须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在经济上,近年来对华贸易增长和对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带动了拉美地区的收入增加,并对推动拉美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拉美与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活力地区的关系和拉美与“中心”国家的传统联系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说,拉美依然是原材料(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商,而且产品种类很少。
  另一方面,对华贸易的影响因国家而异。贸易机会大都集中在自身特定的出口商品与中国没有形成竞争的国家。主要出口石油、金属和食品的南美国家(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委内瑞拉)从中国的需求增长和购买价格上升中获益良多,而其他国家则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其中就包括石油净进口国以及纺织品和成衣出口国,如墨西哥和大多数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这些国家对美国出口受到严重损害,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并蒙受了汇率损失。
  这些国家的国内市场也受到了中国相对优势和竞争优势(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的影响,造成竞争力降低并危及工业制成品生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作为当地主要就业渠道的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了更大的风险。
  在投资方面,尽管中国投资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已对这一地区造成了直接或间接影响。虽然有所增加,但外国直接投资无法满足该地区的预期和需要,不但总量没有达到希望的数值,而且总体上也未发挥关键作用,比如高科技的引进。许多中国公司批准的投资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大部分钱都进入了税收天堂,并没有真正进入拉美。
  可以说,来自中国的竞争以间接方式迫使拉美国家寻求提高制造业投资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墨西哥和大加勒比地区国家。另一方面,中国需求增长造成的基础产品价格升高也推动了拉美地区的矿业和油气资源投资。
  在政治上,接触中国对拉美有利,因为这可以帮助拉美丰富对外关系,减少对某些国家的依赖,提高谈判能力,增加外交自主权。
  总之,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平等互利以及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其特点是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和要求。
  危机后的中拉关系危机对双方的影响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房地产危机迅速变成一场金融危机,随后扩大为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无论是由于购买与美国抵押贷款相关产品而直接卷入危机的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受到了国际贸易萎缩和国际资金流动减少的影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严重降低。
  中国尽管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对“有毒”金融产品造成了并不明显的冲击,但贸易萎缩和投资减少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影响。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7%,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减速最明显的一年。尽管数值看上去比较高,但仍对国内就业造成了重要影响。
  总之,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限,而中国能够有效抵御危机的负面影响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稳固的金融体系改革后运转良好的银行系统高储蓄率贷款占存款的比重低2.易于操作的外债虽然外债余额有所增加,但2008年底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财政状况稳定,政府债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5.7%,预算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3.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有经济占基础地位(近70%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中央政策决定能力强
  以上这些因素使中央政府能够迅速有效地推出高达4.4万亿元(58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项计划在2009年第一季度就收到了成效。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在9%至10%之间。
  以上因素还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危机后的国际环境。例如,原材料、能源和食品价格下降降低了中国的进口成本,有助于弥补出口下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资金流动减少,中国强化了对外投资战略,把投资重点放在确保其经济增长的关键资源的安全和获取新技术上。
  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基本稳定并表现出对美元升值的趋势,有助于人民币获得国际认同。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多个框架协议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货币。
  因此,预计未来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短期看,可以预言中国将是第一个从危机中复苏的国家和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长期看,中国将在国际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拉美由于国际贸易萎缩(出口减少和汇率损失等)和国际资金流动减少(贷款、外国直接投资和汇款),这场危机同样对拉美造成了重要影响。
  受上述因素影响,2009年拉美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但2010年表现出了一些复苏迹象。预计经济复苏将取决于政府制定相应政策的能力,但仍主要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等机构指出,尽管受到危机影响,但拉美是迄今为止准备最充分的地区之一,不仅外部形势更为有利,而且各国政府都制定了有效的货币、税收和财政政策,改善了公共财政和涉外财务状况,减少了外债,增加了经济政策的可信度,实现了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好对接和连续6年的经济增长。
  然而,这些判断应该相对来看。的确,所有现象都表明危机并未扩大,但我们不能回避现实存在的其他问题。例如,拉美并没有利用过去繁荣时期建立内源性发展模式,因此事实上拉美在增长模式的结构特点方面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
  在贸易和金融方面,拉美地区仍然对国外有着根深蒂固的依赖,因此对国际上任何风吹草动都非常敏感。此外,还有以下缺点阻碍拉美改变这种情况:
  资本向国外净流动没有按照支持发展所需的方式增加固定资产的比重仍然缺少研发资金,生产力停滞不前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下降,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降低
  仍然依赖少数产品出口,对外贸易对象在地理上过度集中双边关系前景从上述双方情况看,可以认为中国与拉美的相互联系将在不远的将来继续发展。
  首先,应当意识到贸易和投资数据无论是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显示出双方仍有很大开发空间。
  第二,当前的背景似乎有利于扩大双方的联系。对拉美而言,这场危机无疑加强了拉美对外依赖性,而作为拉美的主要伙伴,欧洲和美国目前并未出现任何复苏迹象,而亚洲、尤其是中国将有可能成为一个替代选择。另一方面,近些年出现的具有民族主义和进步特点的政府开辟了变革和寻找新道路的阶段,有利于拉近拉美与亚洲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09年中拉贸易额低于上年,但拉美对华出口增长5%,对美国和欧洲出口却分别下跌26%和28%。
  而中国已经开始从危机中复苏,一切迹象表明中国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继续加大对国际经济的参与,因此需要更多原材料,同时会拥有更多可供对外投资的金融资源。
  尽管拉美并不属于中国对外政策优先考虑的地区,但中国在拉美的利益主要集中在能够维持其经济活力的基础商品上,因此看起来中国倾向于提升双边关系。
  例证之一是200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危机最为严重的时期访问拉美多国。中国有意加强与拉美的贸易联系还表现在与多个国家(智利、哥斯达黎加和秘鲁)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上。标志中国资本在拉美迈出重要一步的另一事件是中国在2008年底成为美洲开发银行正式成员。此举不但有利于美洲开发银行的融资,还为双方开辟了一个新的交易平台并为双方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
  评价问题在于加强与中国的联系是否会为拉美带来积极的结果。考虑到以上分析,尽管这对拉美而言意味着重大挑战,但答案是肯定的。面对并战胜挑战需要付出努力和明确的行动,也就是说,为了切实利用双边关系发展带来的机会,拉美必须对过去实施的政策进行改造。
  拉美应当提高与中国关系的规格,使其达到与传统伙伴的关系相当的水平。此外,拉美还应制定更为积极的整体战略。拉美应当鼓励采取具体行动改变双方关系的特点,其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出售原材料获得的资源建立生产链,推动技术创新,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市场。
  鼓励吸收中国直接投资,并利用这些资金发掘已有资源和市场的潜力。吸引对基础建设项目投资,为双边贸易创造便利的条件,鼓励其他投资和对技术的投资。
  改善教育,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鼓励达成长期性的地区或双边合作联盟或协议。
  建立贸易和技术联盟,使拉美不但能通过获取国际质量标准受益,还可以发掘贸易互补模式,有助于避免来自工业化国家保护主义的压力
  使拉美企业加入地区性网络,加强拉美企业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品方面的合作,并促进这类产品的贸易。
  为了使这段关系能够真正变成一个有利于拉美的机会,中国也应当采取措施打破霸权主义国家对待拉美的传统方式。例如,中拉关系发展应当在一个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消除贫困等目标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进行。这必然要求新的协议建立在目前中国签署协议时经常提到的各种基础之上。(徐涛译 何冰校)

来源: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西智库说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模式将深刻影响其与拉美关系[2010年09月09日]西智库说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应实现双赢以推动拉美工业化[2011年10月14日]西报分析经济危机对拉美各国政治环境的影响[2011年12月02日]西智库分析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五方面误解[2010年07月28日]西智库分析拉美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存在的三个误区[2010年08月02日]国民党智库分析陈水扁“入联公投”对美与两岸关系的影响[2007年10月08日]西智库文章《欧盟新领导人可能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2009年12月08日]台智库宣称“中国经济奇迹”终结后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2004年05月14日]西报认为拉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幸免于难主要得益于中国[201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