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之以辛运:中医内科如何辨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4:39

Ⅳ、肝病证治

⑴辨证原则

肝病辨证原则须分清虚实,实证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风内动之证,虚证有肝阴(血)不足、血燥生风之证。

⑵辨主症

①辨头痛:肝病头痛多系内伤,但有虚实之分。

②辨眩晕:眩晕与头痛常相兼见,内伤为主,分虚实。实证有病程短,呈发作性,因情志过激而诱发;虚证病程长,反复发作,烦劳则加重。

③辨痉、抽搐:有虚实之分,实证为热动肝风所致,虚证为阴虚风动所致。

④辨昏厥:昏厥是指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有虚实之分,实证为气血上逆、或痰随气升所致,虚证为气血亏虚,不能上承,荣养脑窍所致。

⑤辨黄疸:黄疸可分为阳黄湿热证、阴黄寒湿证两类。

⑥辨胁痛:胁痛多属于肝,实证为多,实证有气滞、血瘀、肝火之不同,虚证为肝阴不足之证。

⑦辨癥瘕、积聚:辨证有湿热、寒湿、痰瘀之不同。

⑧辨麻木:一般而言,麻属气血不运,木为顽痰死血。肢体麻木为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所致;而肢体麻木而不仁则为肝风夹痰瘀,阻于经脉所致。

⑶治疗原则:肝病的治疗原则须分清虚实之不同。根据病因不同,实证宜选择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平肝熄风之法;虚证宜选择滋阴潜阳、养血柔肝、养血袪风之法;如兼见他脏症状,应分清标本主次,兼顾治疗。

⑷分证论治

⑴实证:

肝气郁结证:情绪抑郁不畅,胁肋胀痛,甚则涉及腰背肩胛等处,喛气泛恶,纳食减少,舌苔薄白,脉细弦;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方药选用柴胡疏肝饮加减: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等。

肝火上炎证:头痛眩晕,额部跳痛,耳鸣,面红目赤,急躁多怒,口干口苦,胁痛如灼,呕吐黄苦水,舌苔黄,脉弦数;为肝经火盛、气火上逆所致,治疗以清肝泻火为主,治疗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甘草等。

肝风内动证:头痛眩晕,痛如抽掣,甚或口眼?斜,肢麻震颤,或舌强、舌体偏斜抖动,言语不清,甚则猝然昏倒,手足抽搐或拘急,舌红苔薄,脉弦;为肝阳升发、亢逆无制所致,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方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苓、夜交藤等。

热极生风证:壮热如焚,头痛、两目上视,手足抽搐,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邪热亢盛,伤及营血,内陷心肝,煽动内风所致;治疗以清热凉肝熄风为主,方药选用羚角钩藤汤加减:羚角片(水牛角粉代用)、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茯苓、白芍、生甘草、淡竹茹等。

⑵虚证:

肝阴(血)不足证:头痛眩晕,面部烘热,两目干涩,雀目夜盲,肢麻肉瞤,虚烦不寐,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为阴血不足,肝失所养,虚热内扰所致,治疗以养血柔肝为主,方药选用归芍地黄汤加减:生地、当归、白芍、枸杞、丹皮、知母、人参、甘草、地骨皮等。

血燥生风证: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瘾疹时发,肢体麻木,甚则爪甲枯槁,毛发脱落,舌红少苔,脉细弦;为血液亏虚,经脉失养所致,治疗以养血祛风为主,方药选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黄芪、生甘草等。

⑶兼证:

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两目干涩,颧红咽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或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弦数;为肝肾阴亏、虚热内扰所致,治疗以滋养肝肾为主,方药选用杞菊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等。

心肝火旺证:头痛面红目赤,胁痛,性情急躁易怒,惊悸少寐,甚则精神失常,狂躁不安,语无伦次,舌尖红,苔黄,脉弦数;为心肝气郁化火、气火上逆所致,治疗以清心泻肝为主,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泽泻、当归、车前子、木通、甘草等;或泻心汤加减:大黄、黄连、黄芩等。

肝胃不和证:胁肋胀痛,脘部满闷隐痛,纳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嘈杂,吐苦水,舌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滞、横逆犯胃为主,治疗以疏肝和胃理气为主,方药选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黄连、吴茱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