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少年官配:国服应体现民族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36:38
谭伟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1月14日   第 03 版)
国服是代表国家的象征性服饰,是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的代表,为一国之外在显性标志和世界通行之审美流动语言。国服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是无言的名片,是功能性审美对象。中国崛起,没有国服,不可想象。民以食为天,民也以服为美。衣食住行,衣打头阵。如果我们十几亿大众统统西装革履,欧美风情,那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中国乃礼仪之邦,设计制造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礼服、国服,才能提升民族自尊,坚定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
新中国建立后,国服大体在继承中山装基础上,将领子和袖口稍作个性彰显式加工,一段时期,全民齐着改良中山装,赢得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形成世界级服饰审美和品牌效应。
改革开放伊始,西装被界定成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象征。各级领导人纷纷西装革履。社会上西装也很快变成正装。作为一个时代的某种转型和推动,服装变革可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却必须随时随地加以反思和进行战略性分析与把握。像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早年都留学国外,可新中国建立以来,他们坚持只穿毛式中山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习惯问题,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中华服饰文化,就如同中华医学医药、中华语言文字、中华饮食文化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理当率先挖掘我辉煌先祖的文化宝藏,传承文化薪火,引领世界潮流。
中国两会,世界关注,中国重要活动,世界聚焦。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能仅仅在亚太会议上着唐装,应该在一切重大的国际论坛、双边多边会议、国家和政党各种各样的代表大会上,把中华服装、国服、民族服装展示给国人和世界。
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不仅靠办孔子学院,靠中国产品,靠国人旅游去扩散传播,中国模式的实现还要通过中国人的自信、自爱和民族尊严而震撼和扩散到世界。着装有大学问,服饰是大文化,因而也就是大政治和大经济。穿着的亮丽光鲜,不只会体现国民之精神和气质,而且会传递民族文化之精华和底蕴。着装的品位价值,时尚风情,能潜移默化地改造社会风尚。从这个意义上说,服饰着装,国之大事。当然,推广国服并非追求千篇一律,也非排斥普通场合的多样化着装。中华国服走向世界之日,就是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之时,也必将是中国开始迎接自己的世纪到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