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窗手抄报:曾国藩教你收藏皮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1:05:50
(2012-01-13 07:45:42)转载▼
标签: 曾国藩
书信
弟弟
皮袄
收藏
大事
疏忽
文化
分类: 文化?历史
许多书买回来,插上书架便很少翻看。例如有一年系里发了点图书资料费,到书店选了一批书,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拿在手里掂兑了一下,无可无不可,一并放进购物车。拿回家往架上一插,竟然好几年没动。——不久前因查阅资料,顺带翻翻,居然挺有意思。
最初接触曾国藩的名字,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中。老先生戴的帽子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人真是奇怪的生命体,跟其他动物都不同:譬如一条邻居家的宠物狗,你摸摸它,赞美几句,它再见你时便会摇尾示好;可是你若拣石头砍过它,它再见你时老远就狂吠不止!
人则不同,只要有个权威人士警告你:某人是坏蛋(细分则又有“流氓”、“叛徒”、“工贼”、“右派”、“黑几类”乃至“异己分子”之别),哪怕此人平日待人和善、从未伤害过你;但一戴上此帽,你立刻会觉得他黑气逼人、满脸虚伪、每句话里都暗藏玄机……由此观之,人反而不如凡事相信自我感觉的宠物狗了!
正因如此,在我们这一代人眼里,“曾国藩”三个字从一开始就散发着令人憎恶的血腥气!何况他头上“帽子摞帽子”还有好几顶呢:大地主、大官僚、大军阀、大卖国贼、大……
不过这只是我们这一代的印象,再早的人们并不这么看,可能他们接受的教育和训练与我们不同吧?——例如跟曾国藩同乡的毛泽东对他就不反感,年轻时还写信给朋友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我本来是戴着有色眼镜翻这本书的。读了百十页,眼镜居然渐渐褪了色。首先大概因为文字平易——曾国藩虽是进士出身,但写家信并不端架子,信中不但没有骈俪气、八股气,连“之乎者也”也很少用,“一水的”白话——这立刻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
其次,书信内容充实、言之有物。写给长者的信,大多是嘘寒问暖,或简单汇报自己的生活起居、官况政绩。跟兄弟们通信,除了沟通国事信息,也有不少谈学术、讲伦理、论教育、叙亲情、说养生的,大都言简意明,落在实处,并不令人生厌。
举个例子:有一封信是写给两个弟弟曾国英(字澄侯)、曾国荃(字沅甫)的,信分三段,首段谈写作心得,中间论当下战局,第三段则转而讨论养生:
澄弟(即曾国英)之病日好,大慰大慰。此后总以戒酒为第一义。起早亦养身之法,且系保家之道。从来起早之人,无不寿高者。吾近日有二事效祖父,一曰起早,二曰勤洗脚,似于身体大有裨益。望澄弟于戒酒之外,添此二事。至嘱至嘱!
由信中可知,曾国英此前生了病,至此已痊愈。当哥哥的认为病因起于喝酒和生活不规律(如迟眠迟起),因而特意规劝。规劝是规劝,却并不摆哥哥架子,而是委婉劝说,并拿自己“说事儿”,对方也更容易接受。
不过西谚有云:仆人眼中无圣人(大意)。任何“圣人”,当你近距离接触时,发现他也要吃喝拉撒,也要擤鼻涕、抠眼屎,恐怕你对他的崇敬就会大打折扣。——曾国藩家书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多封,读得多了,你会发现他也有令人小看的一面,例如他那叮咛嘱咐、“婆婆妈妈”的态度。
有一封信是写给他祖父祖母的,内容竟是讲说如何收藏皮袄:
上半年所付黑狸皮褂,不知祖父大人合身否?闻狸皮在南边易于回潮,黑色变为黄色,不知信否?若果尔,则回潮天气须勤勤检视。又凡收皮货,须在省城买“潮老”,其色如白淮盐,微带黄色。其气如樟木。用皮纸包好,每包约寸大,每衣内置三四包。收衣时,仍将此包置衣内。又每年晒皮货、晒衣之日,不必折(当为“辄”:就,马上)收,须过两天,待热气退尽乃收。
单读这一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报纸夹缝中的“生活小窍门”。——信中所说的“潮老”,当即我们在衣箱中放的“卫生球”、樟脑粉之类吧。记得小时候,大人在衣箱中放“槽脑球”(这里是记音,与“潮老”相近),当即此物。
 令人发笑的是,“潮老”于何处购买、其颜色如何、气味如何、用何种纸张包裹、包成多大、每件衣服放几包,都要详细注明。——我不觉生疑:这样的文字,是那个组建湘军、威震四海、挽救大清的“中兴名臣”写的吗?在我印象中,这样的人物应是虎帐点兵、一呼万诺、介胄之士不敢仰视的主儿!
可是往深里想想,又觉着可以理解:能说大话、办“大事”的人不难找,而既能高瞻远瞩、又能心细如发的人,可就“凤毛麟角”了——在世上要真正办成几件大事,光靠那些眼大心空之辈,是肯定不行的。
顷见我们有些干部,官位不高,气魄却不小。他们一上任,很少俯首下心地关怀治下的百姓,却心雄万夫地制订大计划:动辄要招富商、引巨资、干大事!摊开地图,两个手指一点:这一片要拆、那一片要建——高楼大厦一起,那就是他的功绩碑、上马石啊!
一旦运筹失败,他也不怕:“改革哪能没有风险?”“不交学费岂能获得真知?”换一个岗位,他官照当、牛照吹、脸皮也更厚!——这样的干部,个个都比曾国藩“牛”,他们当然不屑讲求什么“收皮货之道”。
然而你若让他上战场打一仗,估计马上就露了“馅”:因为他连一个排都指挥不好!—— 一个人只有“放空炮”的能耐,却没有“收皮货”的细心,战场上任何一个小疏忽都会让他及麾下死无葬身之地!
可惜现代人越来越不重视“收皮货”,却只学会了说大话。连大街上接受采访的老大妈,也学着电视的腔调,张嘴闭嘴便是如何“振兴”、如何“践行”、如何“打造”——收皮货本来是老大妈的本分,如果连她们也嫌琐碎,曾国藩传下来的绝招,看来真的要失传了!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插图来自网上,从上到下:曾国藩像,曾国藩的日记,曾国藩书写的对联,曾国藩书信,曾国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