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亚情头: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7:41
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7期 作者: 金生鈜

摘 要:教育家是追寻和守护教育的普遍价值并把这些价值贯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人,是把教育理想转变为教育现实的人。教育家具有教育良知、教育理想、教育智慧,他们以正直、勇敢、执著、忠诚的品格,突破各种困难,创造丰富的教育实践;他们关心人的心灵,关切人类和民族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且把自己的教育行动与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关联起来。教育家以教育为志业,听从教育的召唤,以教育为至上,为教育而存在。教育家办学的本质是铸造学校的道德精神,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实现学校的卓越。

关键词:教育家;教育价值;教育家品格

 

在今日中国,“教育家办学”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并被作为我们应当具有的常识。笔者认为,虽然当前我国教育处于大变革时代,引人注目的教育新闻人物出现了很多,但是能够称得上教育家的人还似乎是凤毛麟角。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教育资本家、教育宣传家,看到的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官僚,而很少看到教育家。教育家到底是怎样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家是如何产生的似乎是当前最大的困惑。基于此,本文将采取规范理论的方式,探讨教育家应当是怎样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以为理想的教育家画个像。

一、为什么需要教育家

当前,为什么会突然召唤教育家?笔者认为,其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一批教育家来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出现的严重问题是教育的功利化和教育价值扭曲,这是我国教育过于受政治、经济所控制而屈从于政治和经济的结果。教育的功利化和价值扭曲导致教育缺乏人性关怀、人文精神和教育精神。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我们的教育整体上忘记了人是一个有灵魂、有精神的存在,忽略了灵魂内在的独特性与完整性,忽略了灵魂与世界、与他人灵魂的完整而复杂的联系,忽略了人性、精神健全对于人类共同生活的价值。我们的教育把人作为工具加以塑造、加以操纵,并以简单的工厂化方式塑造一个人被使用的功能,所以,教育致力于培养遵从的、驯服的,没有反思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的工具人。这种现状使得教育的人文精神不足、人性关怀欠缺、人性培育不够。如果我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存在,人的精神具有完整性和独特性,人在思想、情感、行动等领域中的杰出表现是人的精神健全的结果,那么教育的永恒使命是引导人追求灵魂的善与高尚、追求精神的健全与完整,使人成为一个具有卓越和优秀人性的人。

其二,我们的教育忘记了作为道德主体和未来公民的学生是平等的人,没有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学校实践把学生看作是具有不同工具使用价值的个人,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在教育过程中为不同等级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教育机会、资源与教育利益。我们的教育更多地偏向那些被认为具有更大社会价值的人,这导致对部分学生的身份歧视。

这一点是与我们把人看作是无灵魂的工具联系在一起的。当人是工具的时候,我们必然更重视具有较高工具价值的人。人们一直认为,精英的使用价值高于一般人的价值,精英是社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而大众是社会的被管理者和服从者。因此,精英值得社会和教育给予更多的重视,教育机会和资源应该更多地向未来的精英倾斜,那些才能平平的大多数人是不值得受教育重视的。这样就产生了以分数为标示的价值等级以及按照这种不同等级分配教育资源与利益、区别对待学生的现实。那些被判定为能力平平的人,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接受着较少的资源和机会分配,或者逐步被教育淘汰。当前我国学校“考试成绩至上”的现实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样的体制性构想区分了精英与大众、上层与下层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了一个单纯以分数标示人身份和价值的标准,这必然导致全社会对考试分数的推崇。我国教育的不公正之处就在于教育歧视性的等级制。

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作为道德主体是平等的,每个人的生命尊严是平等的,那么教育对其人性发展的期望就应该是平等的,每个人对生活前景的期望也是值得平等尊重的。因此,一个社会的教育不能违背这种平等原则而对人进行甄别和分类。教育制度必须在平等立场上考虑每个人,也就是不论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条件、天赋才能、身体状况如何,教育都要把他们作为具有平等价值的人进行培养,平等地对待每个受教育者。

其三,我们忘记了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参与公共生活的人,忘记了教育培养的是公民。教育所考虑的就是如何将人安排或放置在社会机器和经济机器之中,而不是培养一个独立自由、享有权利的人。如果教育持有这种观念,那么就意味着具有较高工具能力的人是在社会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人,就是人才。由于这样的人获得了较高地位,这样的教育必然引导人追求私利。笔者认为,当下学校教育培养的就是一个人战胜他人、获得更高社会地位、满足自己私利的意识和能力。追名逐利、渴望出人头地,就是这种教育培养的人生态度。这种教育强化和放大了社会竞争,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一个人只有处在更高的位置,才能生存下去或者生存得更好。因此,每个人都被卷入残酷的竞争之中,试图战胜他人,获得成功。

教育是通过共同生活来培育公民的实践,因此,教育不是一个私人的世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世界。我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品质都是在公共领域中通过行动而实现的品质,也是在公共领域中行动的品质,是一个人参与公共生活的品质。这当然需要教育超越单纯的消费性和私人性,真正地具有公共性。而现实中,我国教育只是实利主义的,它把人们引向对金钱的追逐,为人们准备的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它培育的是战斗、竞争获胜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合作、相互造福的意识和能力,培育的是市侩式的自我放纵者而不是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一个好的教育实践,就是看其是否站在公共性立场上丰富和升华人性,让人高尚的、珍贵的精神力量———关切公共福祉的理性行动的力量,让那些蕴藏在人身上的自由而负责的公共道德品质充分发展起来,而不是培养人通过竞争性学习来获得占据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资源的能力。

就人性而言,伟大、高贵、优秀的人性从来都表现在公共生活中,而不是表现在脱离共同体的私人领域里。如果教育失去了公共生活的维度,仅仅关注个人生活的利益追求,且专注地为这种利益追求服务,那么教育就忽略了人性的本质。以上问题说明,在这个时代,教育发生了价值颠倒。教育把工具价值、手段价值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而把人性、灵魂的优秀、人格的健全放在了末位,它希望实现的是人外在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人的发展本身。这样,精神、灵魂、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涉及人的精神完整性的内容就被遗忘,造成了精神的放逐。

如果教育的现实背离了“人性实现优秀”的发展目的,那么教育就不是合乎人性的,就不是合目的、合价值的。缺失人文精神的教育,实际上是背离了教育价值的教育,也就是没有教育精神的教育。当前,由于外部行政力量的强烈干预,教育成为行政体制的附庸;也由于社会过度的经济化和功利化,教育和学校成为经济增长的奴隶,教育自身的独立、内在的价值被贬低或扭曲。这种现实导致学校教育的狭隘化,使其以满足利欲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代替人性的培育。

在这种状况下,学校教育不是关注人更高层次的生活,不是努力提升人精神的丰富,而是彻底地生产“利欲人”。我国教育出现的问题,不是一些简单的教育改革程序中的技术问题,而是价值取向问题。由此看来,我们不是需要一些教育专家来治疗教育中存在的各种操作性问题,我们需要的是那些追寻和守护教育普遍价值并把这些价值贯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人,是那些把教育理想转变为教育现实的人。他们是教育变革中防止教育价值颠覆的人,他们以正直、勇敢、执著、忠诚的品格,以敏锐、智慧的思想突破各种困境,创造丰富的教育实践。这些人可以称之为教育家。

二、需要怎样的教育家

面对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家呢?笔者认为,教育家应该具有优秀卓越的品质,这是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人格品质和精神气质。具体来说,教育家应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秀品质。

(一) 教育家的良知

教育家是具有教育良知的教师。具有教育良知,就是指教师要永远坚持自己对于教育崇高价值的追求,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家是具有良知的人,是具有教育价值关怀的人。如果一个教育家对人类和祖国的教育命运具有深刻的体悟,对教育的终极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对教育精神具有深切的把握,并以这种体悟和理解作为其教育行动的基础,那么他就是有良知的人。良知是教育家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凝聚。

教育家的良知来自于他们敏感的教育心。面对现实的种种不符合教育终极价值的所作所为,他们感到深深的刺痛,他们深深地为教育所遭受的价值扭曲而担忧,他们为人类、为民族的教育缺乏应有的高度而担忧,他们为人类社会缺乏正当的教育而焦虑,他们试图以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行动改造教育。他们毫不动摇地坚守教育的理想,以追求教育精神的现实行动来改造教育。

教育家严肃地探索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探索符合教育价值和教育精神的现实行动,他们具有教育目的感,具有对于好的教育的深刻认识与信念。教育家具有关于世界、社会以及人生的理性观念,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关于教育本真意义的理解与认识,使他们具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个人教育的行动理念。当现实中存在各种思想矛盾、价值冲突、利益诱惑时,他们对教育目的依然具有一种清醒和敏感的坚持,使自己的办学实践处于这一目的的引导之下,使教育工作符合教育的价值。因此,他们对教育具有一种真诚,也具有一种理性的忠诚。

教育家具有良知意味着具有一种精神情怀,即对教育终极价值的信仰与守护。因此,教育家具有宗教般的信念和殉道者的精神,以保卫教育的恒定价值。如果一个教育家对教育不具有一种根本的理解、没有根本的原则、无法给出一种信念,他只是把教育和学校作为自己升达的工具,那么他就不是为了教育,他也难以办好教育,更难以称得上是教育家。

教育家具有对于好的教育的深刻信仰,他们形成了办学、进行教育的原则和信条,这些原则和信条来自于他们对教育目的和教育终极善的理解,须经得住历史和社会的考验。教育家的原则和信条是他们从事教育的根本条件。教育信仰促使教育家纯粹地为教育本真价值的实现而行动,他们维护教育的高贵价值、维护人的心灵接受教育的纯粹性、维护国家和民族追求的教育的公共性。对于教育家来说,教育就是他们的生命,就是他们的人格尊严所在,是他们追求的高尚价值所在。教育家维护教育的神圣性和永恒价值,他们以伟大的信仰和人格维护教育的尊严。

教育家具有正义感。他们对于民族、社会及时代的命运具有使命感,他们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与更好的人性和更好的社会联系起来,努力探讨教育应当作出的选择,并把它们当作自己的责任。教育家具有一种不顾一切地遵循理智召唤与指引的人格素质,他们追求教育的本真价值和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他们能够为真理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承担苦难,具有为真正的公共利益以及教育理想承担责任的品格,具有能够为追求公正的教育而奋斗的精神。

教育家具有良知,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采取批判和反思的态度,使其教育行动与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使其以开放、深刻、高尚的心灵真诚地与师生交往。所以,教育家的良知表现出他们的教育实践具有关心、关切和关联三种取向。他们以自己的工作关心人的心灵,关切人类和民族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且把自己的教育行动与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关联起来。教育家以学校为场合,以教育为方式,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贡献。这样的高度并不宏大,他们只是把自己现实的、微小的活动看作是一种教育文化的创造。

教育家的良知是教育家内心怀有的根本道德法则,这是教育家教育行动的根本条件,是他们教育生活的生命线。他们的良知表现出对教育的道德追求。缺乏良知,就意味着没有根本的价值操守,没有坚持教育理想与教育精神的勇气和能力,这不是一个教育家的品质。

(二) 教育家具有智慧

教育家具有智慧,意味着他们具有把实践与理想结合起来的能力,具有敏锐的价值判断力和事实判断力,具有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具体所面对的情境结合起来的能力,具有将教育的本质价值体系与各种复杂的现实图景结合起来的能力,具有反思自己的行动目的、方式及其道德结果的能力。

作为教育家,他们理解社会、宇宙和人类自身,勤于思考教育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具有清晰、有效的思想和行动能力;他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什么是错误的教育,并能作出恰当的道德抉择。教育家的教育智慧是对教育中重要事务进行抉择的能力,也是抵抗各种利益诱惑、抵御教育违背本质价值取向的力量,更是抵御恶的力量。教育家的判断力是一种追求理想、立足现实进而改造现实的能力或智慧,是一种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的能力。所以,教育家具有的教育智慧关涉到教育的重大选择。

教育家的智慧帮助他们思考并衡量教育价值,使他们知道如何通过选择和行动来保护教育的精神。教育的社会制度环境是复杂的,教育面对的人性是复杂的,教育的过程是复杂的,教育的结果也是复杂的,教育家的智慧就是在面对这种复杂性时能够作出符合教育价值的正确选择,建设一所美好的学校。教育家的智慧是一种创造的承诺,是一种在复杂的现实中能够明智地选择一条道路、创造一个与人性需要和人的尊严相一致的学校教育的能力。它意味着教育家有能力去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行动创造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是否可以改造我们已有的学校,使之更好地实践教育的理想?”

教育家的智慧意味着,在现实社会的具体境遇中,善于考虑教育行动的后果。这意味着教育家的智慧是一种道德行动的能力,是一种对教育行为的慎重选择,它表现了教育家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清醒、慎重、负责的理性能力。教育家面对着学生的成长,影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其责任重大。所以,教育实践特别需要教育家的智慧品格。教育家具有智慧,表明教育家是理性的、善良的、明智的、勇敢的、高尚的,也是卓越的。智慧绝不是老于世故、游刃于社会,而是指能够把自己的品质卓越地表现在教育行动中。

(三) 教育家的实践能力

教育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杰出的教育实践家,他们有敏锐的时代洞见,具有创造性和敏感性。他们的行动是他们成为教育家的关键原因。

教育家具有清晰、有效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具有创造独特而有价值的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共同体的能力,具有开放的心态。他们能够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经验,能作出恰当的教育行动抉择。这意味着教育家的实践是他们成长的根本途径,或者说,教育家是教育行动家,是教育实践家。

能采取道德的、合宜的、有效的教育行动,是教育家的实践能力,这是在教育家的良知、教育家的智慧影响之下的教育行动。教育家在学校教育中的决定、行动和行为,他们提出的规划,他们的办学方向,等等,都是他们的教育实践。评价教育家的根本标准是行动,也就是他们所创造的独特的教育实践形式是否伟大、卓越和高尚,他们是否把教育理想、理念体现在实践之中,是否以自己的行动来改造现实的教育,能否使学校教育成为一项善业。这就是教育家之行动的内涵。

教育家应当是教育行动的典范人物。他们以自己杰出的教育行动实践教育理想与价值,为所有的教师作出示范;他们运用理性的行动抵抗那些扭曲教育的行为,为高尚或美好的教育而行动。教育家面对高尚或美好的目的坚定不移,这种勇敢执著的行动品质使他们在任何情境中都有着冷静、沉着、乐观、智慧的处理方式,使他们具有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各种现实压力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合理的行动。

教育家以自己具体、现实的行动体现着对教育的爱,他们满怀着对应然价值和美好事物的乐观与期待。他们的行动是价值性的追求,是一种对价值理想的坚持与追求,是一种善的创造。在现实教育中,尽管他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障碍、限制、扭曲,但他们不会失去对教育的信念,不会失去对于教育价值的坚守,他们能够在困难和挫折中坚持自己的行动。所以,教育家的生命与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他们比理论家更实在、更伟大,因为他们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人。

三、为何以教育为志业

教育家的生命与教育融为一体,意味着他们不是把教育当作职业,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为之奋斗的志业。这种志业表现了教育家品格与生活的统一、道德追求与工作的统一、生活意义与事业的统一。以教育为志业,意味着教育家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是生活幸福的根本实践。

教育家不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如果是职业,那仅仅是一种谋生方式,任何人都无法对职业有一种内心的忠诚和付出,因为职业是与人格、生活相分离的。如果一个人把职业当作其一生愿意付出的、维系生活意义的志业,那他才是真正热爱这个职业的。所以,教育家以教育为志业。

教育家也不是简单地把办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劳动。以教育为专业,本质上还是把教育实践作为一种常规式的按照相关规程和知识运作的过程。尽管专业的实践需要精细的能力、规范的知识、娴熟的技巧,但其还是按部就班的,缺乏热情和热诚。虽然专业要求人具有一定的道德责任,但是这样的道德责任是外在强加的,而不是人通过反思性实践和对教育本真价值的追求而自我追求的,也就是说道德不是自主的。专业是一个人谋生和谋利的手段,人从中获得的是外在的荣耀和利益,而不是人生内在价值的体验和人生的意义感。

教育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把教育实践当作一种志业。也就是说,教育家是以教育为志业的人,是具有志业感的人。教育家的志业感是一种把教育作为天职的精神,亦即教育家的实践行动时时刻刻都是听从教育的召唤,他们是为教育而存在的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家只是听从教育召唤的人,他们的激情、热诚都是响应教育本真的召唤,他们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以教育为至上,是教育家行动的根本原则。

志业的特色在于以道德实践来理解教育。志业是在专业之上的,它的目的是求善求美。以教育为志业,需要把教育看作是一生价值实现的善业,需要个人优秀高尚品质的支撑,需要纯粹的热情和热诚。

以教育为志业,意味着对教育有一种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关怀、有一种道德理想的实践、有一种非这样做不可的义务感。教育家最为本质地把教育作为志业,作为他的道德实践,他热切、积极地追求教育的善,把日常的一切工作和行动都当作道德实践。所以,教育家是具有道德精神的人,他的教育实践是道德作为。

为教育而存在或者以教育为志业的人,是从内心里把教育作为他的生命、作为其安身立命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服务于教育就会使他的生命具有意义。因此,他不是工具性地看待教育,而是从本质上理解教育。在以教育为志业的前提下,他把教学、学习、学校以及学生都当作是与教育合为一体的事情而为它们考虑、忠诚于它们、热爱它们。这就是忠诚于教育事业。

以教育实践为志业,这是教育家的根本前提。这意味着教育家是为教育而存在,不仅仅是靠办教育而获得声名,或者升官发财。以教育为志业,就是以教育为自己的生命意义所在。教育家是为教育的本真价值而存在的人,而不是靠教育飞黄腾达的人。只有首先把办教育作为自己的志业,教育家才能称得上是为了教育的人,或者是为教育而存在的人。

四、创造怎样的学校

教育家是按照教育价值和教育精神来办学的人,是以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来支撑自己教育行动的人。因此,教育家能够针对学校具体的现实,提出独特的学校理念,能够建设一所具有独特精神气质的卓越学校。

一所卓越的学校是学生的精神得以健全、良好发展的地方,是一个人的人性、人格和心智得以培育和提升的精神家园。学校所提供的课程、环境、帮助都是一种媒介,都是为了培育人们在世界、社会、自然、人生中正当地行动所应具备的智慧、良心和能力,即培育健全的人格、优秀的人性。所以,卓越的学校教育是为了精神的变革、灵魂的提升和经验的更新,是为了人性的优秀。教育家办学就是以人性的教化为中心,真正地让学校成为人的理性、德性和个性得以优秀发展的地方。

卓越的学校在各个方面,包括课程、管理、环境等,都渗透着真理、美、善、平等、自由、正义、和平、合作等普遍价值,学校运用这些人类的普遍价值来培育学生的精神人格。一个卓越的学校其实就是在实践这些价值方面的杰出代表。也就是说,一个学校的卓越在于是否将这些价值作为学校的信条和原则、作为教育行动的根本导向贯穿于学校的整体性实践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家办学,就是以独特方式进行价值实践,创造健康、安全、幸福环境的道德共同体。它意味着把学校建设成一个道德的、和谐的、安全的、发展的、教育性的、具有价值理想和独特精神气质的场所,建设成为一个师生觉得工作、学习、行动、成长和发展有意义的精神家园。

教育家办学的本质是追求学校的卓越和优秀,即创造学校的道德精神、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实现学校的卓越。塑造学校的道德文化和独特的价值环境,是建设学校的理想。这意味着,教育家的教育实践和人格典范都是面向学校变革的,也就是对学校进行道德改造,全方位塑造学校道德文化,凝聚学校的精神风貌,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道德性的教育共同体。所以,一所卓越学校的诞生,就是一个教育家成长的实践过程。

笔者心目中的教育家是淳朴、独立、勇敢、执著的教育实干家。他们排除空泛、虚假的宣传,以教育的真正理想为上,把道德良知与人格教养贯穿在教育行动之中,以关怀人性的眼光看待我们面对的时代问题和教育问题。他们以纯粹的教育活动抗拒庸俗、卑鄙和虚伪,他们的事业是对社会堕落到野蛮、灵魂沉沦为虚妄的防御,他们的使命是拯救纯粹、朴实、真诚和高贵的人性,通过对教育的追求而保有和传播高贵的情感、精神和观念,让孩子们的灵魂在教育的启迪中得以照亮、得以卓越。教育家的努力使得教育成为一种伟大而高尚的事业,使得学校教育成为一种人文的事业、一种善的事业。正是通过他们,孩子们才具有了对于伟大而美好事物的真正而崇敬的体验,才具有了关怀世界、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正是由于教育家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坚持、对人性优秀的期望,人类的高贵精神才不至于朽灭。在一个庸俗的时代,教育家精神纯洁、意志坚定,他们不放弃、不屈服、不苟全,表现出教育精神的健全,这是教育最为重要的条件。尽管这看起来是那么的艰难,但笔者认为,在我们的国度,追求这样的理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正如前文所说,现代社会的鄙俗、无教养、野蛮、不文明,生活的经济化和享乐化,文化的庸俗化,使得崇高事物和卓越品质被贬低,人性本身的优秀不再被重视,学校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获得金钱和地位机会的方式,教育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纯粹的教育精神和教育行动,这有赖于教育家的品质与实践。教育家应当是文明社会的缔造者,是文化崇高精神的培育者,是教育象牙塔的维护者,是人性优秀的促进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来讲,这个时代也许还不是很成熟。这并不是指这个时代的教育乱象不能产生教育家,而是说,这个时代缺乏教育家成长的自由条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一个时代,不仅需要勇敢的教育家守卫教育的本真价值,以独特的思想创造教育活动,追求学校卓越,而且需要明智的政治家创造公正、合理、有效的宏观教育制度。我们不仅需要教育家办学,还需要教育家办教育、管教育。

 

责任编辑:李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