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实验学校:18、谦祥益听津味相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56:03

18、谦祥益听津味相声  

如今,游人到天津,都要去看看五大道小洋楼,夜游海河,品尝狗不理包子。还有一项颇具津味的体验不容错过,就是听一场天津相声。津味相声有何魅力?去现场感受一番便见分晓。

走进“天津第一茶馆”

记者来到估衣街的谦祥益文苑,据市旅游局介绍,这里的相声最地道。这“估衣”的地名,立刻让人想到了传统相声《卖估衣》。估衣街形成于清末,当时的纨绔子弟落魄穷困了,便想着卖掉夏葛冬裘、鲜衣华服,街上的估衣商低价收买这些旧衣服,再卖给贫寒人家,估衣铺便应运而生,估衣街也由此得名,成为当时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区。

记者走在估衣街,不禁想起侯宝林大师表演经典段子《卖估衣》时,全身总动员,手拍手,脚跺台板,口似悬河,利落悦耳,形象地再现了估衣街的场景。

谦祥益在估衣街的中心地带,是一座中西合璧、古朴浑厚的建筑,1915年由山东财主孟广宦兴建,经营南北绸缎。解放后,谦祥益曾取消了老字号,直至改革开放后老字号才得以恢复。2000年市政府整修估衣街,谦祥益又进入天津人的视线。如今的谦祥益是天津市推出的“津味相声风景线”的首家茶社,被誉为“天津第一茶馆”。

听相声,环境很重要,环境好,心情就好。听相声前,谦祥益经理史清元引领记者仔细欣赏了这座古建筑。谦祥益是典型的清末民初中西合璧的洋楼,汉白玉的门楼上,雕刻着莲花、牡丹、兰花和“松鹤延年”,拱门呈欧式莲花形,饰有铁艺护栏。三层三院、三进天井,为外廊式砖木结构,小青瓦顶,青砖砌墙,磨砖对缝,深灰色瓦当图案,古朴浑厚。

进入楼内,记者立刻被浓厚的曲艺氛围感染。左右两旁树立着天津的4位曲艺名家的雕塑。上下两层,一楼是散座,四方桌周围摆着椅子。二楼的包厢均按相声段子的名字命名,比如《小神仙》、《富贵图》、《八大吉祥》、《大上寿》等,别有意味。

听原汁原味津味相声

晚上7时半,竹板一响,观众立刻安静下来。一段天津快板揭开了演出序幕。当天登台的是天津众友相声团,《买卖论》、《数来宝》等传统段子悉数亮相,津腔津味的包袱一个接一个,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得惟妙惟肖。观众们坐在方桌前嗑着瓜子,品着香茶,笑声不断,喝彩声不断。

侯宝林的弟子黄铁良和尹笑声合说的传统相声《八大吉祥》,围绕“天、桃、林、海、灯、连、香、八”8个字做诗来翻抖包袱,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老演员功底深厚,他们在台上说、学、逗、唱,没有刻意表演的成分,显得那么自如大方。演出持续两个半小时,六段相声基本都是传统段子,每个段子说完,演员还都会返场说一小段,小段往往比主段还搞笑。

史清元介绍,谦祥益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演出,邀请目前三个最有影响力的民营相声艺术团众友、哈哈笑、九河相声团的骨干演员轮流演出。这代表了目前天津茶馆相声的水平。

天津的茶馆相声不同于电视里的相声,更贴近生活。许多观众说,如今电视里的相声好比喝可乐,缺乏内在的味道;而茶馆相声好比品茶,耐得住回味。史清元介绍,“现挂”可以说是天津茶馆相声的一大特色,意思是演员现场抓哏和观众形成互动,你来我往,观众和演员融为一体。天津相声是来源于百姓生活的“俗文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如今,北京、河北的听众周末经常来天津听相声,放松身心。

为宣传和推广相声文化,强化津门旅游品牌,9月17日第二届天津相声节在谦祥益文苑举行,推出10台各具特色的专场演出。史清元说,去年首届相声节的成功举办,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使人们领略了津味茶馆相声的独特魅力,极大地推动了茶馆相声这一津门特色旅游项目的号召力。

参观首家相声博物馆

在谦祥益听相声,不但能让您开怀大笑,还能全面深入了解相声的前世今生。9月17日天津相声博物馆在谦祥益开张,成为全国首家专门介绍相声、曲艺的主题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二楼,占地1400平方米。馆内陈列展示有关相声、曲艺的道具、文本、老照片、书刊、音像制品等珍贵文物2000余件。

兼任博物馆馆长的史清元带领记者先睹为快。在这里,可以看到以1∶10比例复原的天津老相声茶馆连兴茶社的模型,从而对天津的老相声茶馆有了直观的了解;能看到相声名家常宝霆、刘文亨演出时所穿过的大褂;能看到马三立、于佑福、阎笑儒、冯宝华、刘文亨、陈鸣志等人的手稿,可以体会到相声艺人对艺术的严谨。

相声起源于北京,发祥于天津。来到第一块展板前,史清元告诉记者,这位朱绍文是相声界的“开山祖”。生于1825年的朱绍文幼年学习京剧,后来为生活所迫,到北京天桥说单口相声。每次演出之前,他先画个大圆圈当场地,接着就以地面当纸,用白粉沙在地上洒字,以吸引观众。后来,他常常带着徒弟共同表演,逐渐创造了对口相声和三人相声。

还有展板按相声族谱的排列,详细介绍了天津德、寿、宝、文字辈的相声名家及天津的两座相声大本营“连兴茶社”、“声远茶社”,展现出相声演员的师承关系。诸多老照片则记录着往昔的名家风采。

一提到相声表演,在人们印象中,无非就是两个演员,身穿大褂,一个场面桌,加上手绢、扇子等道具,来个一捧一逗。殊不知,相声的原始形式“画锅”、“撂地”却是另外的样子。

史清元带记者走到“撂地”微缩模型前,上世纪30-50年代相声茶园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场地中央是身着中式裤褂两位演员,面对面在表演,观众坐在四周条凳上观看,中间穿插打零钱、茶馆小伙计引座以及叫卖的环节。

在谈到天津相声博物馆建馆的初衷时,史清元说,自己多年辛苦筹备,就想为相声建一个家,以天津的相声发展为主线,发掘和整理传统相声的历史脉络,宣传和推广曲艺、相声文化,让热爱相声的朋友更加了解天津相声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