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校申请信怎么写:日本——不准封阳台的国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51:36

日本——不准封阳台的国家

萨苏

一次和朋友谈到捏着鼻子灌药也不见起色的日本经济,对方子侄正要过去留学,听了不免紧张,忙问萨不景气之下日本的工作可好找?

“好找。”萨给他吃了个定心丸,“日本虽然经济不景气,可人口更不景气,缺乏劳动力,所以只要肯吃苦,找工作八成是不成问题的。不过,也得看哪个职业,比如修电器的,编程序的,过去了肯定抢着要,要是装修队封阳台的,那,就非失业不可。”

一句话勾起了对方的兴趣,问我怎么封阳台的在日本会失业,难道日本没人封阳台吗?

日本的公寓楼。注意,此楼已经住满

 还真是见不到日本有人封阳台。日本的公寓楼一般都带有象船舷走廊一样宽阔的阳台,通常面积在十平米以上,而且采光甚好。如此,按照我国的装修习惯,找装修队封起来岂不是一间颇为敞亮的小书房?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这可以算是个不小的诱惑 我至今认为日本人习惯睡榻榻米而不是床,一个潜意识的原因就是可以让房间显得大一点。

然而,偏偏日本人不但不封阳台,而且阳台上也看不到哪个老太太堆放杂物,也就是晾几件衣服,放几盆花而已。所以远远看去,日本的公寓楼通常都显得颇为清爽。曾有不少人面对这一点赏心悦目,感叹到底是发达国家,人民素质如此之高。

 

日本住家典型的阳台,可见与邻居阳台之间的隔板

“冲日本这个状况,封阳台的到那边看来真的要失业啊。”朋友点头,他不操心这个,他那个侄子是计算机学院毕业的。

然而,也许是搞IT时间长了人容易魔怔(魔怔,不知道什么意思?哦,这个词现在不大用了,用现代汉语说,大概就是边缘型心理变态的另一种说法——你的明白?),这小伙子略加思索后,很认真地说:“在日本封阳台这个业务没前途吗?我觉得您这个看法不见得对。”

哦?听听你的道理。萨说。

小伙子咂咂嘴唇,给老萨讲了一段历史故事:古时候有个老头卖鞋,生了两个儿子。他让俩人到越国,也就是浙江去开展业务,老大去了一看就回来了,说爹,这买卖没法做。老头说为啥呢?老大说,越人的习惯是披发跣足,人家根本就不穿鞋啊。老二去了,立刻拍电报回来:钱多,人傻,快来!老头赶紧问老二怎么回事儿,老二说爹,大买卖啊,这儿的人都还没鞋穿呢!日本人不封阳台,咱不会教他吗?

“学好不容易,学坏还不容易?”小伙子富有哲理地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这孩子是学计算机的吗?”萨半天才回过神儿来,赶紧问他叔叔。

“哦,他那班主任是一网络小说写手……”朋友答道。

服了,一网络写手教出来的学生就有这样的商业思维,难怪人家说世界上的钱都让中国人给赚了去了。

不过,萨不得不告诉小伙子,在日本封阳台,真是行不通的。因为从法律上来说,在日本买公寓,阳台不是你家的,而是开发商赠给你的礼物,不用付钱。可这玩意儿你只有使用权,所有权是属于日本政府的,如果你敢封阳台或者在阳台上堆破烂杂物,那是一种犯法行为,轻则受到管理员的警告,重则会被告上法庭的!

啊?此言一出,不免有人出来理论:第一,哪有买房赠阳台的开发商?连王石和潘石屹那样的大善人都没这样干过……第二,日本政府是吃河水长大的?也管得太宽了吧。就算封阳台有碍观瞻,在阳台上放什么,他管得着嘛?!

在国外生活,还真会经常遇到些吃河水长大的家伙。

比如,萨弟在澳大利亚买房的时候,曾经想给自己造一个钓鱼小屋——此处土地便宜,萨弟以圈地运动精神买下的院子居然临一条小河,里面肥硕而明显愚蠢的游鱼清晰可见!这小子自幼手巧,找了一堆木板钉吧钉吧,在河边造出一个小木棚,计划着没事了往里一坐,就是一个风雨不侵的钓鱼翁。

没想到还没等启用呢,警察就找上门来了,勒令拆除。

原来,按照当地法律,在自己的领地上搭建任何建筑,要首先征得周围邻居的投票审查批准——其设计必须与整个小区的风格统一,不许独出心裁。 

 

澳大利亚的生活小区,建筑风格必须一致

那就……审批吧。这下子萨弟可坐了蜡,当初为了图清静,找的这个小区多为传统的欧洲移民。如今一班古板的老头老太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萨弟野兽派的设计。

那,您说该怎么盖,我就怎么盖呗。萨弟算好脾气,但等看到某邻居老头拿出一个哥特式的设计草案来,还是差点儿掀了桌子:俺是要钓鱼啊,俺不是要修教堂啊!

入乡随俗,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您说是吧?

说起来日本这方面还算比较宽松,你家的地里爱怎么修就怎么修,爱干嘛就干嘛,只要不是蒸煮恶臭物或者大喇叭放音乐骚扰邻居就没人管你。偏偏在阳台问题上,却是管得寸步不让。

这总要有个理由吧?

说来话长,这还是日本大发展时代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仔细看日本公寓楼的阳台就会发现,同一层的住户,阳台都是连成一体的,中间只隔一块又轻又薄的挡板。这种挡板,必要的时候,只要一脚就可以踹开,阳台打通之后,就是一条连接各家的走廊。走廊的两侧尽头,则有连接各层的楼梯。日本各种公寓楼鳞次栉比,这种阳台的设计却几乎是标准的。

原来,这是日本人被烧怕了以后,作出的奇特设计。

烧怕了?这从何说起呢?

原来,日本历史上就是个多火灾的地方,而且因为其传统建筑多半为木制乃至纸制结构,每有火灾必是损失惨重。于是日本人把“地震,海啸,火灾,老爹”称为世界四大可怕之物。

二战以后,日本社会从穷兵黩武转入经济发展的轨道,民用建筑也逐渐转入钢筋混凝土结构,按说,火灾应该减少才是,但看其记录,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经济进入大发展时代,似乎火灾也进入大发展时代。日本战后几起损失最惨重的火灾案件,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1968112,日本著名旅游胜地有马温泉的池之坊满月楼酒店发生火灾,三十名住客丧生。 

大阪煤气爆炸事故现场

197048傍晚,大阪府大阪市北区菅荣町发生煤气管道泄漏事件,随即发生大爆炸,造成79人死亡。

1972513,大阪市南区的千日大厦发生火灾,造成118人死亡。

19731129下午,熊本县熊本市下通1丁目的大洋百货商店发生火灾,波及其上的公寓,造成103人死亡。

197616,京都市左京区的平安神宮被放火,这座明治年间的重要文物建筑群几乎全部付之一炬。

……

类似的案子层出不穷,单是大阪一市,在那个时代,每年死人的火灾就以两位数计。直到2008年,日本政府统计每年百万人中火灾死亡人员比率的时候,东京还是北京的六倍以上,而3更夸张,达到十二倍以上。 

 

日本的各城市火灾死亡率统计图

2008 大兴安岭一把火烧得中国人人人自危,这么多把火,不把日本人烧毛了才怪。

问题是,日本人也不是做就的烧胚,为啥这火老追着日本人的屁股烧呢?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经济大发展时代,日本的火灾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前面提到的几起火灾,就会对当时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

满月楼的火灾,开始于半夜锅炉房起火,住客们闻警而逃,但酒店和夜总会在同一座楼中,娱乐业老板把酒店改造得如同迷宫,结果很多人都没跑出去。据说消防队员冲进着火楼层,看到一排衣着清凉的女郎坐在沙发上,仿佛睡着了一样,皮肤都是樱桃般的颜色——这种艳色是典型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满月楼火灾现场

大阪煤气爆炸,缘于野蛮施工,造成煤气管道受损,抢险车上的明火引燃了外泄的煤气,情况已经十分紧张。而指挥救险的长官因为已经向外界公布火势得到控制,把试图撤退的建议视作怕死,严令警察和消防队员就地灭火。六分钟之后,一声巨响,地面炸开一条一百五十米长,十米宽的火沟,正在工作的救险人员大多做鬼。

千日大厦的火灾,最初只是半夜女装商场起火,但火势蔓延中竟然无人报警!原因是当时还没有手机,顾客无法报警,而该大厦管理混乱,大厦名义上的所有部门日本梦观光公司只是收管理费,真正使用大厦的商家不具有夜间在该大厦营业的许可,夜间营业属于双方的Under-table的协议。担心事情败露使商家报警迟疑,反而试图联系梦观光公司。延误中这座多次被鉴定为“消防系统不合格”的老楼已经大火熊熊,试图逃生的顾客发现原来的安全通道已经被改造成了商场的储物间……

大洋百货商店着火之后,对消防设备陌生之极的工作人员发现消防水管没有足够水压,固体灭火器放不出灭火粉末,试图降下放火隔门的时候才注意到隔门下方堆放了大量坐垫,根本放不下去。慌乱中用水桶救火的努力,只能让人想起螳臂当车。

平安神宫是被左翼激进人士放火点燃的,赶到现场的人们发现这里根本没有设置过灭火装置。

六十年代的高速发展,使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土地价格暴涨。为了满足更多人的生活需要,城市中乱搭乱建严重,人们的生存空间变得异常狭小;而经济发展使经营利润暴增,考虑到多一个柜台就是多少利润,不着火的时候只是空占地方的消防通道成为众人眼中的肥肉。争分夺秒赚钱已经红了眼睛的老板们无人顾得上考虑消防问题,而部分乐得分肥的消防检查官员更把管理理解成了“管理费”。与战前日本火灾主要由天灾造成不同,日本大发展时期的火灾,更多应该归结为人祸。 

着火了,和尚也没辙,顶多,把火灾改称涅磐

或许是惨重的损失让日本政府痛定思痛,也或许赚了钱的人们终于明白钱是要有命花的。七十年代之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总是发烧的局面。

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所有公寓建筑,除正常出入的楼梯外,还要保障有一条备用的逃生通道。

在地价昂贵的日本,这种要求简直让房地产商咧嘴。但最终被他们想出了办法 -- 日本的公寓楼,阳台不让封,上面不让放杂物,是因为此处属于房屋设计时备用的防火安全通道。这样,无需专门设计和空间,就满足了政府的规定。因为阳台的这个功能,它在建筑中属于“公有部分”,而日本卖房子只算使用面积,所以阳台就成了开发商的“赠品”(当然价格会打进使用面积中)。购买房子的人们大多不会在乎这玩意儿是不是赠品,都会在计算自家使用面积时自动将其计入,沾沾自喜并在买了房子后才琢磨过味儿来。

不管怎么说,给自己增加一条逃命的路,大多数人就算多少有点儿不便,也能接受。

所以,封阳台的,到日本绝对是没市场的,因为它违法。

说起来,日本为了减少火灾发生和降低其危害,可不仅使过这一招。大洋百货店火灾后,日本政府修改建筑物防火条例,把街上一大批容易上火的老家伙判了拆刑。而且,经常组织或督促企业拉警报组织防火训练。

企业里这种事儿做得多了,不免让人烦,萨每到这种时候,感到一些日本同事也都在走过场,连拉消防水管都是在敷衍。不过,这种训练应该还是有用的,让在大楼里办公的人们即便不能掌握防火器材,也会明白着火了从那儿跑。

只是如果消防训练是政府组织的,常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很多人都会抢着参加。原因呢: 

 

为了吸引大家参加消防训练,日本政府在组织这种事时,经常会从宝冢歌剧院这类地方请来一些腰肢纤细的女明星爬消防梯

哦,这一招,还真是挺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