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好看香港电影:第六讲《艺海求珠 璧珰镂痕》砖刻艺术——陈金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17:57
作者:lugift @ 08/06 2006, 17:48
陈金庆先生潜心翰墨,尤擅镂篆,对书画篆刻艺术孜孜追求,锲而不舍。其作品以秦汉风格为主,吸收汉画像砖石和瓦当古朴雄厚的长处,追求篆刻艺术大面积的表现形式,砖石的自然机理,刀痕的金石韵味,画图的栩栩如生均跃然纸上。
演讲大纲:1、砖刻艺术深远的渊源和价值2、探索砖刻艺术新路子3、大型砖刻《唐诗佈阵》作品介绍4、打造广州新名片之大型砖刻《古今广州》5、砖刻艺术可持续发展之趋势及展望
Mr. Chen Jinqing the writing, You Shanlou the seal, diligently pursues with concentration to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eal cutting art, never says die. Its work by the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style primarily, absorbs the Chinese to paint a portrait the bricks and stones and the eaves tile plain abundant strong point, the pursue seal cutting art big area manifestation, the bricks and stones natural mechanism, the inscription on stone tablet and bronze flavor, the painting lifelike appears gloriously on the paper.主持人陆穗岗(广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大家好!欢迎现场的各位观众,欢迎网络上的朋友们。今天是民间文化论坛的第六讲《艺海求珠 璧珰镂痕》陈金庆的砖刻艺术。
主持人:我们欢迎演讲嘉宾是陈金庆先生。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陈金庆先生。
主持人:陈金庆,1950年出生,广州南海西樵山人。1968年上山下乡,务过农,开过拖拉机,1971年入路,干过养路工,水工和炊事员,当过招待所所长和车间主任等,现在棠溪车站工会工作。
主持人:多年来,他潜心翰墨,尤擅镂篆,对书画篆刻艺术孜孜追求,锲而不舍。曾师从名家曾景充和罗坤山,并通过书籍向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李骆公,邓敬木和张寒月学习书法,刀工和拓技,其座右铭是“博采众长,完善自我。”2000年毕业于广州书画专修学院书法研修班,2001年在羊城总公司举办个人篆刻作品展览,并先后成为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州书法协会会员,广州书画专修学院书画研究会会员,广州桥艺书画会会员。
主持人:常言道:“小印见精神,大印见气魄。”近年尝试探索的秦汉风格为主,吸收汉画像砖石和瓦当古朴雄厚的长处,追求篆刻艺术大面积的表现形式,砖石的自然机理,刀痕的金石韵味,画图的栩栩如生均跃然纸上。作品《艺海镂痕》长卷参加2003年在广东画院举办的书画联展。去年,与人合作设计制作大型砖刻《唐诗布阵》及大型砖刻《唐诗布阵》文化艺术个性化邮票,受到国内外注目。广东电台,广州电视台和世界《华人》杂志,《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广州铁道》等报刊杂志,以及中国新闻网,中国邮市信息网,中国邮市卡岗,大洋网等网站,分别就其足迹和作品进行刊载和报道。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陈先生(鼓掌)
陈金庆:大家好!真的很高兴在这里能见到这么多热心的朋友。很荣幸能在中山图书馆里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故事与砖刻心得。
陈金庆:感谢市民协,感谢主持人陆穗岗先生,感谢中山图书馆和所有的观众朋友。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艺海求珠 璧珰镂痕》,首先要讲砖刻艺术深远的渊源和价值。
陈金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批高昌墓砖,这是近百年以来在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楼兰古国一个被称为阿斯塔那——哈拉和卓的古墓葬群出土的,数量有三百二十八块。砖方形,用陶泥烧制而成、表面光平、大小为三十六至四十二厘米见方,砖上有文字,用朱砂或用墨写,有的刻字填朱,经专家论证取名为高昌砖,自名墓表,在地下时皆砌入墓道墙壁中。
陈金庆:请看图像
陈金庆:故宫收藏最早的一块是《张文智墓表》,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了,跨北朝、隋、唐三代,这批古砖对研究西北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相当的价值,并为中国的书法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是国家难得的宝贵财富(看图像)
陈金庆:画像砖与画像石是古代墓室、祠堂、棺椁以及其它建筑上的装饰画,最早出现在西汉,盛行于东汉,魏以后日趋衰落,故以鼎盛时期的东汉画像砖画像石最为多见,艺术水平也最高。
陈金庆:汉画像砖主要发现在四川的东汉墓中,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朝墓中亦有发现,在一九七二年在甘肃嘉峪关附近发现一处墓葬群,里面有大批十分精美的画像砖,时间也是汉晋之间,砖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每砖一个画面,多用印模在湿砖坯上压制后烧成,也有直接在砖上雕刻的,有些并加施彩绘。
陈金庆: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鲁南,苏北、河南、四川、陕北等几个地区,虽然风格各异,但都美不胜收,内容十分广泛,有反映当时的生产劳动场景与生活状况,有表现历史人物和神仙故事还有自然景物,丰富多采;雕刻技法有深、浅浮雕、阴线刻、阳线刻等多种,反映时代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才能,对研究汉代的绘画、雕刻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料。
陈金庆: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国宫暑遗址和越秀山五层楼博物馆都藏有很多珍贵的这方面的文物。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陈金庆: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学习书法篆刻艺术的过程
陈金庆:我从小对绘画、集邮感兴趣,特别喜爱临摹徐悲鸿和齐白石大师的画,外祖父写得一手好的毛笔字,经常教导我要“买墨聚金”,所以我读书比较用功,成绩最好的一科是图画,这是我读小学时临摹的画(看图像),至今几十年了我都保存得很好。
主持人:想不到陈先生当时年纪这么小,图画却临摹得那么好!令人惊叹
陈金庆:呵呵,过奖了。上了中学,我对书法篆刻有了兴趣并学着刻印章,参加工作以后,我买了大量的名家书法、篆刻书籍刻苦自学。上山下乡时,我当过木工,练得好手劲,这为以后的篆刻、砖刻打下了基础。
陈金庆:八十年代,我有缘结识了西冷印社的书法篆刻名家罗坤山老师,我虚心向他请教,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技法,临别前,罗老师还手把手地把西冷碎切刀法传授给我,并为我刻了一印“治印者当追师秦汉之古朴,参融各家之变化、拙中求灵、方中见圆、岂可拘泥一格”、“非勤学无以广才”,增强了我学习的信心。
陈金庆:经过日后多年的学习,我领会到书法篆刻艺术的奥妙,篆刻是我国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它和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一方小小的印章上,结书法、雕刻于一体,分朱布白,变化万千,它要求作者有高度的书法修养和审美情愫,对篆法章法、刀法都要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可以讲,天地虽小,气象万千。精湛的作品使人赏心悦目,收到美的艺术享受,又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
陈金庆:为了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我利用工作之余,自费到广州市书法专修学院学习,专修篆隶融入篆刻里面,并努力钻研钟鼎彝器、碑版款识等其他综合知识。
陈金庆:各地有这方面的展览,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去参观学习,增加字外功。我以大自然为师,外出旅游采风,增长见识,凡有碑林古迹,摩崖石刻,我都拍了照片,从中吸取营养。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博采众长,完善自我”,我经常把自己的作品与行家交流,听取意见,旨在提高。这是我近年刻下的一些印章,请大家点评见笑(亮图像)
主持人:现场观众欣赏陈先生的作品
陈金庆:如何把篆刻艺术大面积表现而找到合适的载体呢?这是我一直以来苦苦寻觅和思考的问题,有一次我创作的灵感来了,灵光顿闪:秦砖汉瓦的概念浮现在脑海里,我心里豁然开朗,马上想到我们南方古老大屋铺地用的红方砖
陈金庆:这是土和火凝炼的产物,是历代老祖宗传下来的建筑好材料,有近40公分见方,够大面积的了,可惜早已被淘汰,只有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屋还仅存下来,且也不多了。
陈金庆:我四处寻找,很快我找到了一块厚重、残缺的古方砖,擦洗干净,然后找出汉画像石《马东过桥》这张1956年发行的邮票,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抓笔,把画像临摹到砖面上,运用篆刻技法,刻凿结合,精心打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获得了成功。
陈金庆:这件砖刻品有浓厚的“金石气”,画面线条古拙雄浑,砖的自然机理凹凸有致,这就是独特的“砖味”,残缺的部分更富有岁月沧桑感。手抱沉甸甸的第一件作品,我很受鼓舞,质材的问题解决了,由此一发不可收,第二个作品《四灵瓦当》出来了,第三个作品甲骨《开拓进取创新求突》又成功了,多出作品的激情驱使我不断付出更大的努力。
陈金庆:我尝试着把中华古文化的精髓:摩崖刻石、书法艺术、汉画艺术、钟鼎彝器、瓦当艺术等用砖刻的形式进行再创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天道酬勤,当我的砖刻作品先后在五仙观博物馆和广东画院展出时,深受人们的好评:“很有特色”、“象出土文物”、“广东还没有人搞过”、“砖刻这条路子走对了”。这里向大家展现我利用南方的红方砖,随形而就刻凿出来的一些作品。(亮图像)
陈金庆:在这里我要提到我的良师益友——原广铁车辆段总工程师、颇有名望的书法家,周巨老先生。
陈金庆:是他最早支持我搞砖刻并一直关注着我的,当初我带着作品去请教他时,他审视良久,十分赞赏,深情地对我讲:“当今艺术领域,篆刻者众,砖刻者凤毛麟角,你不用与别人千军万马同迫一座独木桥,要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陈金庆:这番话一直提醒着我,并坚定砖刻的信心。几年过后,当我的作品参加展览时,他为我拓的砖刻长卷题了《艺海求珠,璧珰镂痕》和勉励我的一段话:“金庆先生长期潜心翰墨、尤擅镂篆,今观其璧珰于卷,悉显功力,刀锋所及有如龙腾虎跃,又似燕舞莺歌,大处不乏凌励雄强,小处更尽绚丽多姿,真乃篆图中之佳作也,幸善珍之”。对我鼓舞很大,这里表示深深的谢意。
陈金庆:“艺术贵在创新”,2004年初,我有幸和邓斌、邓飞、范信琼几位志同道合的专家一起,共同创造性地成功完成了大型砖刻《唐诗佈阵》艺术作品。作品规模宏大,难得一见。作品的问世,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添了一点砖瓦,尽了一点绵力。
陈金庆:大型砖刻《唐诗佈阵》艺术作品,内涵是《唐诗佈阵》,书法和砖刻艺术是表现形工。作品由三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唐诗佈阵》,把我国诗歌发展鼎盛时期的部分唐诗,融进由汉字组成的方阵中;然后是书法,一种从篆书过渡到隶书,颇有秦汉风格特色的书法;再是通过砖刻,大面积、立体地表现《唐诗佈阵》。
陈金庆:作品选用的质材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红方砖,具有古色古香的特色。在25块红方砖中,按照《唐诗佈阵》的佈局,首块为题目,20块为20个汉字方阵。每个方阵之中、方阵之间虚实相间、阴阳交错、凹凸有致、排列有序,还有四块各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瓦当图案作为卷轴。整个作品,精心设计,造型像展开的圣旨、气度非凡;又像价值连城的文物,雄强、古朴、典雅、大器;也像一道大型的文化壁。砖刻的效果粗犷豪放、饱藏着浓厚的“金石气”,给人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和雄美的享受。
陈金庆:20个阵图中,共有295个字,蕴含了20条四字格成语、22首唐诗、339个双音节词语,可演绎出1198(20×4+20×20+339×2)字以上的信息量。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把中华文化共冶一炉,唐诗、秦汉风格的书法、汉印、古钱币、瓦当、汉字佈阵、砖刻、成语、词语等传统文化艺术,都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中可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金庆:谈到这件艺术作品的制作,真有感慨。最初面对如此大型的、成系统的作品还是第一次,工作量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
陈金庆:首先要解决红方砖的来源,我用尽各种办法,多方搜集,最终得到家乡父老的大力支持,备足的质材。
陈金庆:我家地方不大,两平方米的小阳台就是加工场了,为打造这件大型作品,我利用了差不多所有业余时间,全情投入。
陈金庆:红方砖的质材有别于印章石,有的烧结得非常硬,一凿下去,火星四冒,有的则很脆,稍有疏忽就断裂一大块。针对这些难题,我不断改进工具和转换技法,工作时头发眉毛、浑身上下沾满了灰尘,一身汗、一身水、一身灰也全然不顾,有时连吃饭耽搁了。
陈金庆:可喜的是我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就这样,辛劳了几个月,这件大型作品终于出来了。现在回想一下,自己辛勤的劳作是值得的。
陈金庆:大型砖刻《唐诗佈阵》的诞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5月11日《南方日报》首先报道了这项文化成果,随后,5月17日广东电台,5月30日中国新闻社,6月3日《南方都市报》,7月3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及《华人》杂志等相继报道了大型砖刻《唐诗佈阵》,南方电视台《城市特搜》和《华夏探秘》节目都分别进行拍摄转播,还有众多的网站时行了转载报道。
陈金庆:8月份,在广州市邮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首套大型砖刻《唐诗佈阵》文化艺术个性化邮票出版了。
陈金庆:
陈金庆:10月份,大型砖刻《唐诗佈阵》艺术作品代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民间工艺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产生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获得了铜奖。现在这件大型艺术作品在广州市荔湾博物馆长期展出,供人们参观。
陈金庆:为响应广州市政府提出“让世界了解广州,让广州走向世界”,展示广州的崭新形象,打造广州新名片。在完成大型砖刻《唐诗佈阵》艺术作品之后,我们四位作者再接再励,合力完成第二件作品——大型砖刻《古今广州》,
陈金庆:作品以广州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程度较高为主题,抓住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和现实内容,通过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景物,运用电脑技术,大胆地进行组合构思,形成八幅相对独立、有自己题目的图案。
陈金庆:在表现历史文化方面,选用了四个历史及实作内容:羊城的传说和广州的诞生;19世纪中叶的轰动世界的广州人民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三元里抗英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孙中山领导的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广州解放。进而,分别确定了四个图案题目:五羊仙踪、抗英义举、浩气长存、珠水丹心。
陈金庆:在表现现代化建设方面,以改革开放为起点,选用了四个方面的事实作内容: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市政建设成绩斐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争创新优势。进而,确定了另外四个图案的题目:白云春早、花城锦绣、如日中天、与时俱进。
陈金庆:大型砖刻《古今广州》融合了摄影、美术、书法篆刻、砖刻以及先进的电脑技术创作加工,成为一件饱含创意和时代气息的砖刻艺术作品。(亮图像)
陈金庆:一、 五羊仙踪:五羊石雕和五仙观;
陈金庆:二、 抗英义举:三元古庙和三元里抗英纪念碑;
陈金庆:三、 浩气长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牌坊和中山纪念堂;
陈金庆:四、 珠水丹心:海珠桥和广州解放纪念碑;
陈金庆:五、 白云春早: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志、广州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和中国大酒店;
陈金庆:六、 花城锦绣:选用广州珠江边的城市建筑群以及广州市市花红棉;
陈金庆:七、 如日中天:目前最高的地标性建筑物——中信广场和黄埔港;
陈金庆:八、 与时俱进:选用广州地铁、广州新时速列车、新白云机场主建筑物。
陈金庆:广州“申亚”成功的当晚,羊城晚报以及金羊网迅速报道了这个成果,标题是“艺术家刻砖献亚运”,表达了我们四位作者的一片心意。
陈金庆:以上介绍完毕近年来创作的相关作品。可能会有朋友会问:好像砖刻只能用于拓刻和一些历史题材的创作,感觉砖刻的应用和发展没什么空间?
陈金庆:其实我要告诉大家,人们需要艺术、艺术要面向市场,大型砖刻艺术作品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陈金庆:首先,具有文化艺术价值,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古为今用、承前启后,把中华文化共冶一炉,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陈金庆:其次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砖刻作品再现中国的古老文化、内容丰富多采,很有历史沧桑感。
陈金庆:具有产品开发价值,这方面创意无限,如拓印图谱、作为礼品收藏,出版邮票、邮册、明信片;
与体育运动用品结合,打造“中国印”的品牌;与旅游工艺品结合,生产文化扇、文化伞、印制窗帘、床单被套;与城市文化景观结合,建造文化壁、装璜酒店古建筑;还可与陶瓷艺术、青铜铸造,金雕玉雕、红木雕刻、工艺刺绣等众多艺术品结合,创出一个文化产品的新天地。
陈金庆:具有珍藏价值、大型砖刻《唐诗佈阵》是一件中华文化的艺术珍品,具有浓浓的文物风味,和他相应的作品,是难得的收藏珍品。
陈金庆:我希望,砖刻这门艺术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民间艺术会得到传承和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广。
陈金庆:我今天的演讲完毕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时间,现场观众朋友可以与陈先生亲密接触,提问题,互相交流。
主持人:我们下周的演讲主题是:〈灯谜是文艺园中的奇葩〉。主讲嘉宾是广州灯谜协会的两位老先生。届时欢迎大家亲临现场。